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13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百叶窗的卷轮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百叶窗是由横截面为上拱弧形的百叶片、升降绳、梯带、顶轨和底轨组成的,顶轨内安置有一带自锁功能的旋转驱动器、一转轴、数个卷绕升降绳和控制梯带的卷轮,转轴穿过旋转驱动器和卷轮,在顶轨和底轨之间设有梯带,梯带的下端与底轨固定连接,梯带的两上端对接并套在卷轮上,多个平行设置的百叶片穿在梯带的横缆中,百叶片横截面对称中心处设置穿孔,以让升降绳穿过,升降绳的下端与底轨固定连接,升降绳的上端卷绕在卷轮上;通过旋转驱动器带动转轴与卷轮旋转,可将百叶片升降和翻转,在收拢百叶片时,升降绳被卷绕带动底轨上升,从而依次将百叶片往上托起收拢,在放下百叶片时, 升降绳被放松,在底轨的重力下,百叶片依次下移并被梯带横缆隔成等距安放,在底轨抵达窗台时升降绳放完,继续拉动旋转驱动器时,与转轴一道旋转的卷轮将通过摩擦力的作用来翻转百叶片,达到室内调光的作用。实际情况中,用于卷绕升降绳的卷轮也可以被螺杆替换(参见实用新型ZL 02201583. 3,实用新型ZL 200420078400. 6,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80014523. 6),靠摩擦力或卡口带动梯带旋转的卷轮也可以被扭簧或卡簧轮替换(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80014523. 6)。传统百叶窗的一个致命缺陷是室内日光照明无法达到均匀。如果百叶片翻转调至窗户附近光照适度无眩光,则室内纵深处光照度不够,需要人工照明,如果百叶片翻转调至室内纵深处光照度刚好,则靠近窗户处会产生眩光。另外,在夏季,人们只需要适度的光而不需要热,在冬季,人们既需要适度的光也需要热,而传统百叶窗为了降低靠近窗户处的光和热,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必须将百叶窗的百叶片翻转到近乎关闭的程度,这就导致整个室内过暗,使得无论是阳光之日还是阴天都得采用人工照明来维持适当的室内照明度,这样将致使大量的能源被浪费,而且也降低了人们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因此,为了防止靠近窗户处产生眩光和过热、并能使得室内深处获得均匀的日光照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010162501. I和申请号:2010 1062 0508. 3)公开了 2种能够改变百叶片节距的组合式结构的百叶片,由这种组合式百叶片构成的组合式百叶窗,不论太阳高度角H大于或小于百叶遮阳角,都不会改变照射到百叶片上的光线路径,从而可满足防止靠近窗户处产生眩光、过热的要求,又可满足室内深处获得均匀日光照明的要求。同时还不影响室内外视觉交流和空气流动。然而,这个发明专利申请只公布了组合式百叶片的组合结构以及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遮阳导光效果,并未公布与此组合式百叶窗相关的传动机构。本发明即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百叶窗的卷轮系统。这种卷轮系统也同样适合由上述发明(201010162501. I和2010 1062 0508. 3)扩充而来的具有三个以上的次百叶片的组合式百叶窗新方案(参见以下实施例)。本发明所指的节距D为两相邻主百叶片之间的距离,百叶片宽度L为百叶片横截面水平宽度,节距比D/L为百叶窗节距D与百叶片宽度L之比,A为次一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D2为次二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A为次三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P为百叶片偏离初始水平位置的翻转关闭角。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此类组合式百叶窗的传动机构完成上述所百叶片动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完成上述百叶窗动作的卷轮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次百叶片的上升和所有百叶片的翻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上设有卷轮机构和翻转机构,卷轮机构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和翻转机构轴向连接,通过方轴带动卷轮机构和翻转机构转动,由卷轮机构控制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轮机构内部设有卷轮,卷轮上缠绕有梯带,梯带连接百叶片,卷轮旋转时带动其上的梯带卷绕或松卷,实现各次百叶片 的水平上升或下降,当各次百叶片水平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由翻转机构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作为优选,卷轮机构包括翻转筒,翻转筒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卷轮,卷轮设置在中空转轴上,中空转轴穿过翻转筒开口端面上的翻转盘连接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侧边啮合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也与翻转盘中心的固定齿轮啮合,不完全齿轮和从动齿轮构成翻转机构。翻转筒内部的卷轮由中空转轴内的方轴带动转动,中空转轴上的不完全齿轮在开始转动的时候,与从动齿轮是不啮合的,转动到一定的角度的时候,即内部卷轮带动次百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不完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和翻转盘中心的固定齿轮啮合,使得翻转盘带动翻转筒啮合,实现所有连接在翻转筒上的叶片转动。作为优选,翻转筒的一端为开口端面,另一端为封闭端面,翻转筒的外环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顶部各设一孔,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环形槽上分别缠绕次梯带,次梯带前、后索上端穿过环形槽两销轴之间孔进入翻转筒内部与卷轮固定连接,环形槽的顶部设销孔,环形槽上缠绕主梯带,主梯带前、后索上端通过销轴固定在环形槽顶部;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外壁轴向伸出扇形凸块用于控制翻转筒旋转的角度,当翻转筒旋转到其扇形凸块与底座凸块接触时不再继续转动,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内壁轴向伸出的环形凸块在翻转筒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二卷轮,使得次二卷轮反向转动,带动次二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作为优选,次一卷轮的环形盘设在中空转轴上,环形盘的一侧为平面,环形盘的另一侧轴向伸出扇形凸块;次二卷轮的环形盘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扇形凸块。作为优选,翻转盘的一侧为平面,其上设置三个扇形凸台,翻转盘的另一侧设有一带轴颈的齿轮。作为优选,不完全齿轮的外环面包括带齿部分和圆弧面部分。当不完全齿轮的圆弧面和从动轮的锁止弧接触的时候,两个齿轮不相互作用,无啮合传递动力的作用,当转动到不完全齿轮的带齿部分的时候,与从动齿轮啮合,传递动力。作为优选,从动齿轮包括至少一个齿轮,还包括一个设有锁止弧的圆盘。锁止弧与不完全齿轮的无齿圆弧面接触时,两个齿轮无动力传递。
作为优选,翻转筒内部设有次一卷轮和次二卷轮,次二卷轮套在次一卷轮的中空转轴上,中空转轴穿过翻转盘与次一齿轮内环嵌合,次一齿轮侧边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次一齿轮和翻转盘中心的固定齿轮啮合;次一卷轮中空转轴由方轴带动转动,次一卷轮
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一百叶片上升,在次一百叶片上升A-D2后次一卷轮侧边的扇形凸块推压次二卷轮侧边的扇形凸块,带动次二卷轮转动,次二卷轮通过卷绕或松卷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二百叶片随次一百叶片一起上升,次一齿轮随中空转轴转
动,在次二百叶片上升D2后次一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翻转盘和翻转筒旋转,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在次百叶片上升的时候即开始中空转轴转动的时候,中空转轴上的次一齿轮一起转动,由于此时的次一齿轮的外环圆弧面的和从动齿轮的锁止弧接触,不产生动力传递,则两个齿轮不产生啮合。当次二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次一齿轮从外环圆弧面转动到带齿部分,此时,次一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由从动齿轮带动翻转盘中心的固定此轮转动,由翻转盘带动翻转筒的转动。本发明中的次一卷轮的中空转轴穿过翻转盘无连接关系,次一齿轮和中空转轴的转动时同步,翻转盘与翻转筒嵌合在一起。作为优选,翻转筒内部设有次一卷轮、次二卷轮、次三卷轮,次二卷轮和次三卷轮 套在次一卷轮两侧的中空转轴上,中空转轴穿过翻转盘、次二齿轮和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包括次一齿轮和次三齿轮,次二齿轮固定在次二卷轮的中空转轴上,次一齿轮和次三齿轮固定在次一卷轮的中空转轴上,不完全齿轮的两侧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包括次二从动齿轮和次三从动齿轮;中空转轴由方轴转动,带动次一卷轮、次一齿轮和次三齿轮转动,次二齿轮通过次二从动齿轮实现与次一齿轮同步转动一定角度,即次二齿轮带动次二卷轮随次一卷轮同步旋转,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二百叶片随次一百叶片同步上升
D2 ,后停止转动,翻转盘上的齿轮通过次三从动齿轮实现在次三齿轮转动一定角度后随之转动,即次一卷轮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一百叶片上升D2 + A时,由翻转盘带动整个翻转筒转动,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作为优选,上述从动齿轮包括次二从动齿轮和次三从动齿轮,次二从动齿轮和次三从动齿轮分别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设有锁止弧的圆盘,次二从动齿轮的一个齿轮与次二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与次一齿轮啮合,次三从动齿轮的一个齿轮与翻转盘的固定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与次三齿轮啮合。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上述百叶窗的卷轮系统。能够控制次百叶片上升和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图I带有三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三维图。图2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三维组装图。图3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三维爆炸图。图4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 (去掉底座和顶盖)三维爆炸图。图5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翻转机构的不完全齿轮三维图。
图6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翻转机构的翻转盘三维图。图7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翻转机构的从动齿轮三维图。图8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卷轮机构的次一卷轮三维图。图9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卷轮机构的次二卷轮三维图。图10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卷轮机构的翻转筒三维图。图11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底座三维图。图12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主视图及剖面位置示意图。图13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与次梯带连接方式J-J剖面图。图14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与主梯带连接方式K-K剖面图。图15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初始状态的四个剖面图。图16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初始状态的四个剖面图。图17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初始状态的四个剖面图。图18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初始状态的四个剖面图。图19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 (去掉顶盖)三维图。图20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三维爆炸图。图21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 (去掉底座和顶盖)三维爆炸图。图22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一齿轮三维图。图23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二齿轮三维图。图24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三齿轮三维图。图25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翻转
盘三维图。
图26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二从动齿轮三维图。图27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三从动齿轮三维图。图28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二卷轮三维图。图29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一卷轮三维图。图30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次三卷轮三维图。 图31图24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翻转筒三维图。图32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底座三维图。图33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的剖面位置示意图。图34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初始状态的9个剖面图。图35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在二分节距时的状态的9个剖面图。图36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在百叶片翻转前的状态的9个剖面图。图37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在百叶片翻转关闭后的9个剖面图。图38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39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0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关闭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1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主百叶片保持水平、次百叶片相对主百叶片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2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主百叶片保持水平、次百叶片相对主百叶片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3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主百叶片保持水平、次百叶片相对主百叶片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1-40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I显示了具有三个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由室内往外看),其中包括顶轨I、六方轴2、卷轮系统3、驱动器4、绳索接头5、侧导轨6、升降绳7、梯带组8、百叶片组9、和底轨组10。以具有三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为例,梯带组8包括主、次梯带8X(主梯带80、次一梯带81、次二梯带82、次三梯带83);百叶片组9包括主、次百叶片9X(主百叶片90、次一百叶片91、次二百叶片92、次三百叶片93);底轨组10包括主、次底轨IOX (主底轨100、次一底轨101、次二底轨102、次三底轨103)。驱动器4和卷轮系统3安置在顶轨I中,驱动器4 一般安置在顶轨I的右端,而一般百叶窗至少需两个卷轮系统3,六方轴2穿过驱动器4和卷轮系统3,将两者连接起来,拉动驱动器4上的珠链42,则可以通过驱动器4转动六方轴2,从而带动卷轮系统3旋转。升降绳7穿过百叶片组9,其上端与卷轮系统3中的升降轮33连接,其下端与主底轨100连接;次梯带8X的前、后索8X1、8X2的上端穿过卷轮系统3的底座38的梯带孔383 (如图32所示)并嵌入卷轮系统3的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1、3542、3543内,然后进入其顶部孔3546与次卷轮35X (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12、次三卷轮353)连接。主、次百叶片9X穿进主、次梯带8X的上下横缆 8X11和8X12之间,主、次梯带8X的前、后索8X1、8X2的两下端固定在主、次底轨IOX上,在主百叶片90、次百叶片9X —道翻转的情况下(如图40d所示),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和802的上端固定在卷轮系统3的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4的销轴3547上(如图14所示)。百叶片组的百叶片叠放次序是,次一百叶片91处于最上面,次二百叶片92处于次一百叶片91之下,次三百叶片93处于次二百叶片92之下,主百叶片处于最下面。底轨组的底轨叠放次序是,次一底轨101处于最上面,次二底轨102处于次一底轨101之下,次三底轨103处于次二底轨102之下,主底轨处于最下面。侧导轨6安置在叶片组9和底轨组10的两端,叶片组9和底轨组10的两端伸进侧导轨6的凹槽里,可以上下滑动,以避免叶片组9和底轨组10被风吹晃动。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传动机构的关键部件是控制次百叶片相对升降和所有百叶片翻转的卷轮系统。实施例I :翻转筒内安装两个卷轮,带有双次百叶片的结构
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组合式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一个运动周期是(I)主百叶片90等节距分布在窗户上,次百叶片91、92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
应于图39a)。(2)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1-D2位置,次二百叶片92仍然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39b)。(3)次一百叶片91继续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4位置,同时次二百叶片92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2位置(对应于图39c)。(4)主、次百叶片90、91、92同时从水平位置旋转炉至百叶窗关闭(对应于图39d)。(5)主、次百叶片90、91、92同时往回翻转炉至水平位置(对应于图39c)。(6)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此时次二百叶片92已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39b)。(7)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D1-D2至叠合在次二百叶片92上(对应于图 39a),此处 D/L 取为 I. 2,D1 =2D/3, D2 =D/3。根据附图2、3、5,用于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包括卷轮机构35和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包括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2和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和次二卷轮352,翻转机构36包括次一齿轮361、从动齿轮365和翻转盘364,依次轴向连接。图5为翻转机构36的次一齿轮361的三维图,次一齿轮361为一不完全齿轮,次一齿轮361外环带齿部分为3611,次一齿轮361外环外环圆弧面为外环圆弧面3612.次一齿轮361的内环3614的形状由一平面3615与圆弧面3616相交而成,次一齿轮361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次一齿轮361的另一侧轴向伸出一环形凸台3617和一半环形凸块3618,环形凸台3617的外环与半环形凸块3618的内环相接,半环形凸块3618的外环为次一齿轮361不带齿外环圆弧面3612的延伸。图6为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4的三维图,翻转盘364为一具有内环3644的环形盘3641,环形盘3641的一侧为平面,其上设置三个扇形凸台3645,环形盘3641的另一侧设有一带轴颈3642的齿轮3643。图7为翻转机构36的从动齿轮365的三维图,从动齿轮365由一转轴3654穿过齿轮3652和一带锁止弧3655的圆盘3651而组成。 图8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三维图,次一卷轮351为一环形盘3511,环形盘3511的外环上设有一环形槽3512,环形盘3511的一侧轴向伸出一中空转轴3514,环形盘3511与中空转轴3514的交界处设有一轴台阶3515,中空转轴3514的头部被削除一圆弧块3518。环形盘3511的另一侧轴向伸出一扇形凸块3519和一中空转轴3513,中空转轴3514的头部被削除两圆弧块3517。图9为卷轮机构35的次二卷轮352的三维图,次二卷轮352为一内环为3523的环形盘3521,环形盘3521的外环上设有一环形槽3522,环形盘3521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扇形凸块3524和一带环形凸台的扇形凸块3528且设有一固定次二梯带前、后索821和822上端的销孔35211。图10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三维图,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外环面设有用于嵌入次一梯带81的环形槽3541、用于嵌入次二梯带82的环形槽3542和一个嵌入主梯带80的环形槽3544。环形槽3541和3542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并在侧边装有销轴3546,以便次一梯带81和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的上端进入后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354之间的摩擦力。环形槽3544的顶部开有一销孔3548并装有销轴3547,主梯带80的两上端直接套在销轴3547上。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设有一与绕内环35412的环形凸台35416相连的两扇形凸块35410和35411,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上的环形凸台为封闭端面外壁的环形凸台35416的延伸,并设有与其相连的扇形凸块35417,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部设有与翻转盘364端部三个扇形凸块3645相嵌合的凹形台阶35413、35414、35415,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部的顶部钻有两销孔35421,以便销轴3546插入,翻转筒354的顶部内壁从开口端部至封闭端面开有一半圆缺口槽3549,供装配主、次梯带上端时使用。图2显示了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的组装关系,图4显示了卷轮系统3的组装顺序。将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4和次一齿轮361依次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左端中空转轴3514,使得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的头部3518与次一齿轮361的内环嵌合,然后将次二卷轮352和翻转筒354依次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右端中空转轴3513,使得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和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相嵌合、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相嵌合。同时使得翻转盘364的扇形凸块3645与翻转筒354的凹槽35413、35414、35416相嵌合而成为一体,再将此组装件与从动齿轮365 —道安置在底座38上,使得次一卷轮351的右端中空转轴3513安置在底座38的右端支承381上、次一卷轮351的左端中空转轴3514安置在底座38的左端支承386上,同时将翻转筒354封闭端面的两扇形凸块35410和35411之间的空挡对准底座38的凸块382,使得翻转筒354可以在预设的百叶片翻转角范围内旋转。另外,从动齿轮365的轴3654安置在底座38的支座384上且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与翻转盘364上的齿轮3643啮合、 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与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相吻合,从而通过从动齿轮365来锁定翻转筒354 (如图15a所示)。图13为图12的J-J剖面图,该图显示了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812与卷轮机构35的连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11、812的上端环绕翻转筒354并嵌入环形槽3511内,再穿入翻转筒354的孔3545后绕在次一卷轮351的环形槽3511上被销轴35113固定在次一卷轮351上,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812上端绕次一卷轮351的绳索中线35120为一用点划线表示的圆,称之为次一卷轮351的中径圆。图14为图12的K-K剖面图,该图显示了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802与卷轮机构35的连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01、802的上端环绕嵌入翻转筒354环形槽3544内并在环形槽3544的顶部被销轴3547固定在翻转筒354上。图15为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初始位置(对应于如图39a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16为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二分间距位置(对应于如图39b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17为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四分间距位置(对应于如图39c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18为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百叶片关闭位置(对应于如图39d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在叶片组9处于如图39a所示初始位置时,卷轮系统3的翻转机构36的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15a所示)。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未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1啮合(如图15b所示)。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1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自始至终啮合,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0与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9紧贴(如图15c所示)。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5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8紧贴(如图15d所示)。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1的端壁紧靠在底座的凸块382的端壁上(如图15e所示)。按图15c顺时针方向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直至次一卷轮351旋转至其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与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10相接触位置(如图16c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91离开与次二百叶片92的叠合位置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1 - D2高度,但次二百叶片92仍然处于与主百叶片90叠合位置(如图39b所示)。在
此旋转过程中,与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相嵌合的次一齿轮361按图15a逆时针方向旋转,其外环圆弧面3612 —直保持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16a所示)。同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未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16b所示)。从而锁定翻转筒354使其静止不动(如图16e所示)。而次二卷轮352因无外力作用也保持静止不动(如图16d所示)。在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与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10相接触之后继续旋转(如图17c所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压着次二卷轮352的端壁35210并推动次二卷轮352旋转直至其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相接触位置(如图17d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次二卷轮352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91与次二百叶片92同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2高度(如图39c所示)。在此旋转过
程中,次一齿轮361按图16a逆时针方向旋转,其外环圆弧面3612 —直保持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17a所示)。同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未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17b所示),从而锁定从动齿轮365而保持翻转筒354静止不动(如图17e所示)。
·
继续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则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的侧壁36110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脱离(如图18a所示)。同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18b所示)。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啮合,从而带动翻转筒354旋转,在此旋转过程中,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压着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10并推动次二卷轮352旋转(如图18c所示)、而次二卷轮352在其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8紧贴的同时与翻转筒354同步旋转(如图18d所示),翻转筒354旋转至其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0与底座38的凸块382紧贴(如图18e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次二卷轮352卷绕,主百叶片90的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和802被翻转筒354卷绕,使得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角(如图39d所示)。在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完成相对上升并与主百叶片90 —道随翻转筒354翻转至闭合位置后,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则主、次百叶片9按原路顺序退回,即,首先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至如图39c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次一卷轮351不再对次二卷轮352施加作用力,与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相嵌合的次一齿轮361按图18a顺时针方向旋转,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无接触,而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相啮合,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又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相啮合,从而带动翻转筒354按图18a顺时针方向旋转,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8压着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5,使之一道反转至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同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脱离啮合,翻转筒354被锁定。继续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次一卷轮351对次二卷轮352无反向推动作用而由次二梯带82传递上来的次二底轨102和次二百叶片92的重力使得次二卷轮352反向旋转,但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10在次二百叶片92和次二底轨102下降过程中一直被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挡住,从而使得次二卷轮352 —直跟随着次一卷轮351反转直至次二百叶片92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至此,次
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下降了 D2高度(如图39b所示),同时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抵住不再有反转的可能。继续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直至次一百叶片91下降到如图39a所示与次二百叶片92叠合位置时,次一卷轮351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0被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9抵住、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5被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 5417的端壁35418抵住、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1被底座的凸块382抵住,使得次一卷轮351不能再继续反向旋转(如图15所示)。卷轮机构35内部关系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U1、D2及翻转关闭角
※,图15c为图12的G-G剖面图,图中带点划线的圆为次一梯带82嵌入在次一卷轮351的环形槽3512里的中径圆35120,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和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互为嵌合,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的端壁35110和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端壁3529在初始位置时紧靠在一起,首先在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上任选取一
点A,以此作一径向线则可确定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的端壁35110,从^f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顺时针方向找到一点% ,使得A和A之间的环形槽3512的中径弧长等于次一百叶片91与次二百叶片92之间的D1-D2 (如图39b所示)。由此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与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之间的空挡,从A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逆时针方向找到一点A ,七和%之间的环形槽3512的中径弧长为S1,S1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和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确定了 S1则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和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圆周向尺寸大小。图15d为图12的H-H剖面图,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内壁的扇形凸块35417互为嵌合,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内壁的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在初始位置时紧靠在一起,首先在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上任选取一点i以此作一径向线则可确定为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5,从~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顺时针方向找到一点 2 ,使得^和匕之间的环形槽3512的中径弧长等于次二百叶片92与主百叶片90之间的[h (如图39c所示)。由此确定了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与翻转筒354封闭端面内壁的扇形凸块35417之间的空挡,从、占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逆时针方向找到一点~ , 和~之间的环形槽3512的中径弧长为: , S2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内壁的扇形凸块35417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确定了 G则确定了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内壁的扇形凸块35417的圆周向尺寸大小。图15e为图12的1_1剖面图,翻转筒354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1的一侧在初始位置时与底座38的凸台382的一侧紧靠在一起,翻转筒354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0的一侧与底座38的凸块382的另一侧之间的夹角等于主、次百叶片的翻转关闭角翻转机构36的次一齿轮361和从动齿轮365的关系仍然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D1、D2及翻转关闭角φ。实施例2 :翻转筒内安装三个卷轮,带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结构
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组合式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一个运动周期是(I)主百叶片90等节距分布在窗户上,次百叶片91、92和93依次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0a)。(2)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相对与主·
百叶片90上升到D2位置,(对应于图40b)。(3)次二百叶片92和次一百叶片91脱离而处于仏位置,次一百叶片91和次三百叶片93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一个距离A ,此时次一百叶片91处于D1位置,次三百叶片93处于岛位置,(对应于图40c)。(4)主、次百叶片90、91、92、93同时从水平位置旋转P至百叶窗关闭(对应于图40d)。(5)主、次百叶片90、91、92、93同时往回翻转炉至初始水平位置(对应于图40c)。(6)次一百叶片91和次
三百叶片93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一个距离Ih至次三百叶片93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0b)。(7)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一个距离D2至次二百叶片92叠合在次三百叶片93上、次一百叶片91叠合在次二百叶片92上(对应于图 40a),此处 D/L 取为 1.6,1 = + A , A =D/2, A =D/4。。根据附图19、20、21,用于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包括卷轮机构35和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包括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2、次三卷轮353和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2和次三卷轮353。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包括次一齿轮361、次二齿轮362、次三齿轮363、翻转盘364、次二从动齿轮365和次三从动齿轮366。图22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次一齿轮361的三维图,图23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次三齿轮363的三维图。本实施例的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结构的基本原理与实施例I的一样,图24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次二齿轮362的三维图,次二齿轮362为一形状与次二卷轮352的中空转轴3524的端部相同的内环3624的普通齿轮。图25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4的三维图,翻转盘364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图26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次二从动齿轮365三维图。图27为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36的次三从动齿轮366三维图,次二从动齿轮365和次三从动齿轮366为实施例I的从动齿轮365的改进型,次二从动齿轮365由一转轴3656依次齿轮3652、带锁止弧3655的圆盘3651和齿轮3653而组成,次二从动齿轮365的转轴3656的两端直径为适应底座38的支座384的要求而变小成为3654,次三从动齿轮366由一转轴3664依次穿过一带锁止弧3665的圆盘3661和相隔一定距离的两齿轮3662、3663而组成。图28为卷轮机构35的次二卷轮352的三维图,次二卷轮352为一具有内环3526的环形盘3521,环形盘3521的右侧沿轴向伸出一作为轴向定位用途的环形凸台3527,环形盘3521的左侧沿轴向伸出一带有轴台阶3525的中空转轴3524,中空转轴3524的一端外环被削去两弧形块3528而起着轴键的作用,环形盘3521的侧面还设有一销孔35212。图29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三维图,次一卷轮351为一环形盘3511,环形盘3511的外环上设有一环形槽3512,环形盘3511的一侧沿轴向伸出一中空转轴3514,中空转轴3514的一端外环被削去一块3518而起着轴键的作用,环形盘3511的另一侧沿轴向伸出一中空转轴3513和一具有两端壁35110和35111的扇形凸块3519,中空转轴3513的一端外环被削去两块3517而起着轴键的作用,环形盘3511的侧面还设有一固定次一梯带前、后索811和812上端的销孔35118。图30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三卷轮353的三维图,次三卷轮353为一内环为3533、外环设有环形槽3532的环形盘3531,环形盘3531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与环形凸台3533相连且具有两端壁3535、3536的扇形凸块3534和一与环形凸台3537相连且具有两端壁3539、35310的扇形凸块3538且设有一固定次三梯带前、后索831和832上端的销孔35311。图31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三维图,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外环面设有用于嵌入次梯带81、82、83的环形槽3541、3542、3543和一个嵌入主梯带80的环形槽3544。环形槽3541、3542、3543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并在侧边装有销轴3546,以便次梯带81、82、83的前、后索的上端进入后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354之间的摩擦力,环形槽3544的顶部开有一销孔3548并装有销轴3547,主梯带80的两上端直接套在销轴3547上,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设有一与绕内环35412的环形凸台35416相连的两扇形凸块35410和35411。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上的环形凸台为封闭端面外壁的环形凸台35416的延伸,并设有与其相连的扇形凸块35417,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部设有与翻转盘364端部三个扇形凸块3645相嵌合的凹形台阶35413、35414、35415,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部的顶部钻有两销孔35421,以便销轴3546插入,翻转筒354的顶部内壁从开口端部至封闭端面开有一半圆缺口槽3549,供装配主、次梯带上端时使用。图19和图20显示了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的组装情况,图21显示了卷轮系统3的组装顺序。将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4和次二齿轮362依次套入次二卷轮352的左端中空转轴3524,使得次二卷轮352的中空转轴3524的头部3528与次二齿轮362的内环3624嵌合成为一体。然后依次将次二卷轮352、次三齿轮363和次一齿轮361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左端中空转轴3514,使得次一齿轮361的内环3614和次三齿轮363的内环3634与次一卷轮351的左端中空转轴3514的端部3518嵌合而成为一体,再依次将次三卷轮353和翻转筒354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右端中空转轴3513,使得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和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8相嵌合、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4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相嵌合,同时使得翻转盘364的扇形凸块3645与翻转筒354的凹槽35413、35414、35416相嵌合而成为一体。再将此组装件与次三从动齿轮365和次二从动齿轮366 —道安置在底座38上,使得次一卷轮351的右端中空转轴3513安置在底座38的右端支承381上、次一卷轮351的左端中空转轴3514安置在底座38的左端支承386上。同时将翻转筒354封闭端面的两扇形凸块35410和35411之间的空挡对准底座38的凸块382,使得翻转筒354可以在预设的百叶片翻转角P范围内旋转。另外,次二从动齿轮365的轴3656的两端3654安置在底座38的支座385上且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与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啮合,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3与次二齿轮362的外环齿3621啮合。次三从动齿轮366的轴3664的两端安置在底座38的支座384上且次三从动齿轮366的圆盘3661上的锁止弧3665与次三齿轮363的外环弧形面3632吻合,次三从动齿轮366的齿轮3663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啮合,从而通过次三从动齿轮366来锁定翻转筒354 (如图34所示)。用于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的内部关系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2、Ds及翻转关闭角炉,其设计原则与上述实施
例I 一致,卷轮系统与百叶片运动关系的相关尺寸参见图34和图40。图34为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初始位置(对应于如图40a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35为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二分间距位置(对应于如图40b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36为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四分间距位置(对应于如图40c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图37为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处于百叶片关闭位置(对应于如图40d所示的百叶片位置)时的各个剖面图。在叶片组9处于如图40a所示初始位置时,卷轮系统3的翻转机构36的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34a所示),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未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34b所示),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与次二齿轮362至始至终啮合(如图34e所示),次三齿轮363的外环弧形面3632与次三从动齿轮366的圆盘3661的锁止弧3665吻合(如图34c所示),次三齿轮363的外环齿3631未与次三从动齿轮366的齿轮3662啮合(如图34d所示),次三从动齿轮366的齿轮3663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至始至终啮合(如图34f所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0与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8的端壁3539紧贴(如图34g所示),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4的端壁3535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8紧贴(如图34h所示),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1的端壁紧靠在底座的凸块382的端壁上(如图34i所示)。按图34g顺时针方向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直至次一卷轮351旋转至其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与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38的端壁35310相接触位置(如图35g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次二卷轮352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离开与次三百叶片93叠合的位置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2高度,但次三百叶片93仍然处于与主百叶片90叠合的位置(如图40b所示)。
在此旋转过程中,与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相嵌合的次一齿轮361按图34a逆时针方向旋转,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35a所示)、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3与次二齿轮362的齿轮3621啮合(如图35e所示),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未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35b所示)。次三齿轮363的外环弧形面3632 —直保持与次三从动齿轮366的圆盘3661的锁止弧3665吻合(如图35c所示)。使得次三从动齿轮366和翻转盘364连同翻转筒354也保持静止不动(如图35f所示)。在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与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8的端壁35310相接触之后继续旋转(如图36g所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压着次三卷轮353的端壁35310并推动次三卷轮353旋转直至其扇形凸块3534的端壁353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相接触位置(如图36h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三百叶片93的次三梯带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轮353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
91与次三百叶片93同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3高度(如图40c所示)。在此旋转
过程中,次一齿轮361按图36a逆时针方向旋转,其外环齿3611 —直未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1啮合(如图36a所示)。但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 —直保持与次二 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如图36b所示),从而锁定次二从动齿轮365而保持次二齿轮362静止不动(如图36e所示)。继续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则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的侧壁36110开始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脱离(如图37b所示)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开始与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啮合(如图37a所示),而次二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3与次二齿轮362的齿轮3621啮合,从而带动次二齿轮362旋转(如图37e所示)。同时,次三齿轮363的外环齿3631与次三从动齿轮366的齿轮3662啮合(如图37d所示),而次三从动齿轮366的齿轮3663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啮合(如图37f所示)。在此旋转过程中,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压着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8的端壁35310并推动次三卷轮353旋转(如图37g所示)、而次三卷轮353在其扇形凸块3534的端壁353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紧贴的同时与翻转筒354同步旋转(如图37h所示)。翻转筒354旋转至其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0与底座38的凸块382紧贴(如图37i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次二卷轮352卷绕,次三百叶片93的次三梯带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轮353卷绕,主百叶片90的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和802被翻转筒354卷绕,使得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P角(如图40d所示)。在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完成相对上升并与主百叶片90 —道随翻转筒354翻转至闭合位置后,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则主、次百叶片9按原路顺序退回。即,首先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至如图39c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次一卷轮351不再对次二卷轮352施加作用力,与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相嵌合的次一齿轮361按图18a顺时针方向旋转,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无接触,而次一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相啮合,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又与翻转盘364的齿轮3643相啮合,从而带动翻转筒354按图18a顺时针方向旋转,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8压着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5,使之一道反转至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时,次一齿轮361的外环圆弧面3612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圆盘3651的锁止弧3655吻合,同时次ー齿轮361的外环齿3611开始与从动齿轮365的齿轮3652脱离啮合,翻转筒354被锁定。继续反旋次ー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次ー卷轮351对次ニ卷轮352无反向推动作用而由次ニ梯带82传递上来的次ニ底轨102和次二百叶片92的重力使得次ニ卷轮352反向旋转,但次ニ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10在次二百叶片92和次ニ底轨102下降过程中一直被次ー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9的端壁35111挡住,从而使得次ニ卷轮352 —直跟随着次ー卷轮351反转直至次二百叶片92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至此,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下降了 D2高度(如图39b所示),同时次ニ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抵住不再有反转的可能。继续反旋次ー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3直至次一百叶片91下降到如图39a所示 与次二百叶片92叠合位置时,次ー卷轮351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次ー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8的端壁35110被次ニ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8的端壁3529抵住、次ニ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4的端壁3526被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扇形凸块35417的端壁35419抵住、而翻转筒354封闭端面扇形凸块35411被底座的凸块382抵住,使得次ー卷轮351不能再继续反向旋转(如图15所示)。在上述卷轮系统中,只要把固定在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4中的主梯带80的上端固定在顶轨I上,即可用于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41所示)卷轮系统、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42所示)卷轮系统和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43所示)卷轮系统。上述卷轮系统原理也可推广至具有四个以上的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38)和顶盖(39),其特征在于底座(38 )上设有卷轮机构(35 )和翻转机构(36 ),卷轮机构(35 )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35 )和翻转机构(36 )轴向连接,通过方轴(2 )带动卷轮机构(35 )和翻转机构(36 )转动,由卷轮机构(35 )控制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轮机构(35 )内部设有卷轮,卷轮上缠绕有梯带,梯带连接百叶片,卷轮旋转时带动其上的梯带卷绕或松卷,实现各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或下降,当各次百叶片水平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由翻转机构(36)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卷轮机构(35)包括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卷轮,卷轮设置在中空转轴上,中空转轴穿过翻转筒(354)开口端面上的翻转盘(364)连接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侧边啮合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也与翻转盘(364)中心的固定齿轮(3643)啮合,不完全齿轮和从动齿轮构成翻转机构(3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一端为开口端面,另一端为封闭端面,翻转筒(354)的外环面上设有环形槽(3541、3542、3544),环形槽(3541、3542)的顶部各设一孔(3545),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3546),环形槽(3541、3542)上分别缠绕次梯带,次梯带前、后索上端穿过环形槽两销轴(3546)之间孔(3545)进入翻转筒(354)内部与卷轮固定连接,环形槽(3544)的顶部设销孔(3548),环形槽(3544)上缠绕主梯带,主梯带前、后索上端通过销轴(3547)固定在环形槽顶部;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轴向伸出扇形凸块(35410、35411)用于控制翻转筒(354)旋转的角度,当翻转筒(354)旋转到其扇形凸块(35410)与底座凸块(382)接触时不再继续转动,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轴向伸出的环形凸块(35417)在翻转筒(354)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二卷轮(352),使得次二卷轮(352)反向转动,带动次二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一卷轮(351)的环形盘(3511)设在中空转轴(3513)上,环形盘(3511)的一侧为平面,环形盘(3511)的另一侧轴向伸出扇形凸块(3519);次二卷轮(352)的环形盘(3521)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扇形凸块(3524、352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盘(364 )的一侧为平面,其上设置三个扇形凸台(3645、3646、3647 ),翻转盘(364 )的另一侧设有一带轴颈(3642)的齿轮(36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完全齿轮的外环面包括带齿部分和圆弧面两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从动齿轮包括至少一个齿轮,还包括一个设有锁止弧的圆盘。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筒(354)内部设有次一卷轮(351)和次二卷轮(352),次二卷轮(352)套在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上,中空转轴(3514)穿过翻转盘(364)与次一齿轮(361)内环嵌合,次一齿轮(361)侧边设有从动齿轮(365),从动齿轮(365)与次一齿轮(361)和翻转盘(364)中心的固定齿轮(3643)啮合;次一卷轮(351)中空转轴(3514)由方轴(2)带动转动,次一卷轮(351)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一百叶片上升,在次一百叶片上升A-岛后次一卷轮(351)侧边的扇形凸块推压次二卷轮(352)侧边的扇形凸块,带动次二卷轮(352)转动,次二卷轮(352)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二百叶片随次一百叶片一起上升,次一齿轮(361)随中空转轴(3514)转动,在次二百叶片上升D2后次一齿轮(361)通过从动齿轮(365)带动翻转盘(364)和翻转筒(354)旋转,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筒(354)内部设有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2)、次三卷轮(353),次二卷轮(352)和次三卷轮(353)套在次一卷轮(351)两侧的中空转轴(3514)上,中空转轴(3514)穿过翻转盘(352)、次二齿轮(362)和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包括次一齿轮(361)和次三齿轮(363),次二齿轮(362)固定在次二卷轮(352)的中空转轴(3524)上,次一齿轮(361)和次三齿轮(363)固定在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转轴(3514)上,不完全齿轮的两侧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包括次二从动齿轮(365)和次三从动齿轮(366);中空转轴(3514)由方轴(2)转动,带动次一卷轮(351)、次一齿轮(361)和次三齿轮(363)转动,次二齿轮(362)通过次二从动齿轮(365)实现与次一齿轮(361)同步转动一定角度,即次二齿轮(362)带动次二卷轮(352)随次一卷轮(351)同步旋转,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二百叶片随次一百叶片同步上升D2 ,后停止转动,翻转盘(364)上的齿轮(3643)通过次三从动齿轮(366)实现在次三齿轮(363)转动一定角度后随之转动,即次一卷轮(351)通过卷绕固定其上的次梯带带动次一百叶片上升D2 + ^时,由翻转盘(364)带动整个翻转筒转动,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包括次二从动齿轮(365)和次三从动齿轮(366),次二从动齿轮(365)和次三从动齿轮(366)分别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设有锁止弧的圆盘,次二从动齿轮(365)的一个齿轮与次二齿轮(362)啮合,另一个齿轮与次一齿轮(361)啮合,次三从动齿轮(366)的一个齿轮与翻转盘(364)的固定齿轮(3643)啮合,另一个齿轮与次三齿轮(363)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百叶窗的卷轮系统,公开了一种带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上安装卷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卷轮机构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轴向连接,通过方轴带动卷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转动。由卷轮机构控制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轮机构内部的卷轮旋转,缠绕在上面的梯带卷绕或松卷,依次带动各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和下降。当各次百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时,不完全齿轮翻转机构带动翻转筒转动,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文档编号E06B9/322GK102839906SQ20121026607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一飞, 武成尚 申请人: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