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靠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靠调整机构,应用于座椅,包括固定件、驱动件及支撑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体,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支撑部,所述驱动件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推动两所述弹性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调整机构,通过操作驱动件,驱动件推动两弹性支撑部远离固定件,从而调整两弹性支撑部与固定件的距离,以实现两弹性支撑部对用户腰部的支撑。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整两弹性支撑部的位置,以使两弹性支撑部处于合适的位置,提供用户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撑,从而提供用户乘坐舒适度。
【专利说明】腰靠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座椅的腰靠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座椅一般均包括座位部和背靠部,当用户坐座椅时,背靠部用于支撑用户的背部。座椅的背靠部一般只提供对用户背部的支撑,对用户腰部两侧不能提供支撑,部分座椅设置有腰靠部,但由于不同用户的腰部尺寸不同,不能对用户的腰部有效支撑,因而不能提供用户比较舒适的乘坐体验,长时间坐座椅时用户会感到腰部比较疲惫。
[0003]对此,长时间乘坐座椅的用户常常另行购置抱枕、腰靠等放置于座椅上配合使用。但是,购买的抱枕、腰靠与座椅之间没有连接,使用时常常会发生错位,不能提供满意的支撑,且当离开座椅后再次坐座椅时,需要重新摆放抱枕、腰靠等的位置,操作比较麻烦。
[0004]对此,亟需一种可以支撑用户腰部、提高舒适度的座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靠调整机构,所述腰靠调整机构应用于座椅,以提供用户乘坐舒适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靠调整机构,应用于座椅,包括固定件、驱动件及支撑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体,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支撑部,所述驱动件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推动两所述弹性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件。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调整机构,通过操作驱动件,驱动件推动两弹性支撑部远离固定件,从而调整两弹性支撑部与固定件的距离,以实现两弹性支撑部对用户腰部的支撑。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整两弹性支撑部的位置,以使两弹性支撑部处于合适的位置,提供用户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撑,从而提供用户乘坐舒适度。
[0008]较佳的,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呈以所述驱动件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驱动块,所述弧形驱动块的两侧具有所述驱动斜面。
[0009]具体地,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两所述驱动斜面呈以所述驱动件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
[0010]具体地,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支撑部之间,且所述驱动件分别向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支撑部对称凸伸形成两所述驱动斜面。
[0011]具体地,两所述驱动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撑件上对应设有定位块;定位槽和定位块相配合,以固定所述驱动斜面相对固定件和弹性支撑部的位置。
[0012]具体地,两所述驱动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定位块,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撑件上对应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和定位块相配合,以固定所述驱动斜面相对固定件和弹性支撑部的位置。[0013]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上连接有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的连动件,所述连动件的两侧沿两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抵顶于所述驱动件,另一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于一所述弹性支撑部;通过连动件实现两弹性支撑部同步地远离固定件或靠近固定件,使得两弹性支撑部对用户腰部两侧提供相同的的支撑。
[0014]具体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之间开设有安装孔,部分所述连动件凸伸出所述安装孔;凸伸出安装孔的部分连动件用于支撑用户的背部。
[0015]较佳的,所述腰靠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侧,且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腰罪调整机构的座椅的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腰靠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腰靠调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连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腰靠调整机构处于一调整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4]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调整机构100包括固定件110、驱动件120、支撑件130、连动件140及操作件150。固定件110固定连接于座椅本体200,支撑件130固定于固定件110,支撑件130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支撑部131,驱动件120设置于支撑件130和固定件110之间,且驱动件120可操作地设置于固定件110,操作驱动件120即可推动两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从而实现对用户腰部的支撑。结合图4-图7所示,更具体地:
[0025]固定件110具有一面开口的容置腔IlOa ;支撑件130于容置腔IlOa内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10,支撑件130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支撑部131,两弹性支撑部131位于容置腔IlOa的开口处,且两弹性支撑部131闭合容置腔IlOa的部分开口 ;驱动件120位于固定件110和弹性支撑部131之间,且驱动件12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110,驱动件120具有一弧形驱动块121,弧形驱动块121呈以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弧形驱动块121的两侧分别向固定件110和弹性支撑部131对称凸伸形成两驱动斜面121a,两驱动斜面121a分别抵顶于固定件110和弹性支撑部131,操作驱动件120,两驱动斜面121a分别推顶固定件110和弹性支撑部131,使得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从而实现腰靠的调整。
[0026]具体地,操作件150位于容置腔IlOa的外侧,操作件150通过螺栓150a固定连接于驱动件120,驱动操作件150,即可驱动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
[0027]连动件14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110,连动件140沿弹性支撑部131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两连接部,两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41a和第二连接部141b ;第一连接部141a的上侧与驱动斜面121a相抵顶,第二连接部141b对应连接于弹性支撑部131。当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时:靠近弹性支撑部131的驱动斜面121a推顶弹性支撑部131,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 ;靠近固定件110的驱动斜面121a推顶第一连接部141a的上侧,第一连接部141a向固定件110靠近,带动连动件14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第二连接部141b推顶弹性支撑部131,从而使得两弹性支撑部131同步远离固定件110。
[0028]两驱动斜面121a上分别开设有定位槽A,弹性支撑部131和连动件140上分别对称设有定位块B。当然,仅于一驱动斜面121a上开设有定位槽A亦可,此时,与定位槽A对应的弹性支撑部131或连动件140上设定位块B。进一步地,定位槽A和定位块B的位置调换,即于驱动斜面121a上设置定位块B、于弹性支撑部131和/或连动件140上对应开设定位槽A亦可。更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槽A/定位块B设于固定件110。只需定位槽A和定位块B相卡合,限定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的转动即可。
[0029]两弹性支撑部131之间开设有安装孔130a,部分连动件140凸伸出安装孔130a,凸伸出安装孔130a的部分连动件140用于支撑用户的背部。
[003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背靠调整机构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0031]操作操作件150,操作件150带动驱动件120,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靠近弹性支撑部131 —侧的驱动斜面121a推顶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靠近固定件110 —侧的驱动斜面121a推顶第一连接部141a向固定件110靠近,使得连动件14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第二连接部141b推顶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从而使得两弹性支撑部131同步远离固定件110 ;操作件150带动驱动件120继续转动直至定位块B卡合于定位槽A,限定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沿该方向继续转动。
[0032]操作操作件150,使得操作件150带动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逆向转动,定位块B脱离定位槽A ;驱动斜面121a和第二连接部141b释放对弹性支撑部131的推顶,两弹性支撑部131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靠近固定件110。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腰靠调整机构100,通过操作驱动件12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一驱动斜面121a推顶一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另一驱动斜面121a推顶连动件140,使得连动件140相对固定件110转动,带动另一弹性支撑部131远离固定件110,从而使得两弹性支撑部131同步远离固定件110,两弹性支撑部131处于合适的位置,提供用户的腰部以有效的支撑,从而提供用户乘坐舒适度。
[003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腰靠调整机构,应用于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驱动件及支撑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座椅本体,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支撑部,所述驱动件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操作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推动两所述弹性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具有两个驱动斜面,两所述驱动斜面分别抵顶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支撑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呈以所述驱动件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驱动块,所述弧形驱动块的两侧具有所述驱动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支撑部之间,且所述驱动件分别向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支撑部对称凸伸形成两所述驱动斜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驱动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撑件上对应设有定位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驱动斜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定位块,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支撑件上对应设有定位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连接有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的连动件,所述连动件的两侧沿两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抵顶于所述驱动件,另一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于一所述弹性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支撑部之间开设有安装孔,部分所述连动件凸伸出所述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侧,且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文档编号】A47C7/40GK203692991SQ20132077687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苏致诚 申请人:东莞濠文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