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包括支撑脚和设置于支撑脚上的台板,支撑脚上设置有横梁和侧梁,横梁和侧梁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支撑脚上;横梁和侧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托件,台板通过托件固定设置于支撑脚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横梁与支撑脚之间、侧梁与支撑脚之间以及托件分别与横梁、侧梁之间的装配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在保证台架对台板有足够的支撑性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装配构件多,导致台架装配工序烦琐、拆卸维修困难等问题,具有极高的市场推广性,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1143019Y于2008年11月5日公开一种桌子支脚,它包括一根圆柱形立柱,其四分之一圆弧可脱卸,其下端接有内含可调节高度的底座,上端接有一圆柱形转换配件,圆柱形转换配件上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夹口状托臂,托臂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变化,最多可配置4个,互成90度夹角,夹口状托臂中卡有与台面连接的横杆。据称,该结构安装使用灵活便捷,可配套于各种办公家具,充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桌子支脚功能简单、安装方法单一和整体稳固性不佳的现状,且具有结构牢固,式样美观等特点;但是,该支脚结构复杂,装配后拆卸困难,使用户的日后使用及维修带来不便,并且因为结构和复杂性,使其不便于运输、存贮,市场推广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拆装快捷、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连接、支撑稳定性高且外观精美、简洁的改良的台架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包括支撑脚和设置于支撑脚上的台板,其特征在于:支撑脚上设置有横梁和侧梁,横梁和侧梁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支撑脚上;横梁和侧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托件,台板通过托件固定设置于支撑脚上。
[0005]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爪,支撑脚对应卡爪设置有卡爪配合部,横梁通过卡爪卡嵌于支撑脚的卡爪配合部上。
[0006]所述卡爪上设置有卡爪槽,卡爪配合部在支撑脚与横梁装配时卡入卡爪槽内。
[0007]所述横梁与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横梁通过卡爪卡嵌于支撑脚的卡爪配合部上,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08]所述支撑脚对应侧梁设置有延伸部,侧梁套设于延伸部上,并于二者的套接处通过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09]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卡扣,侧梁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支撑脚通过卡扣卡嵌于侧梁的卡扣配合部上;所述支撑脚与侧梁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并通过在第三连接件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10]所述托件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横梁和侧梁上。
[0011]所述托件呈“ 7 ”字形或“η ”字形、且于其上设置有卡勾,横梁和侧梁对应卡勾分别设置有卡勾配合部,托件通过卡勾分别卡嵌于横梁和侧梁的卡勾配合部上。
[0012]所述卡勾上设置有卡勾槽,卡勾配合部在托件与横梁、侧梁装配时卡入卡勾槽内;托件与横梁之间、托件与侧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托件通过卡勾分别卡嵌于横梁和侧梁的卡勾配合部上,并通过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13]所述支撑脚、横梁、侧梁以及托件为金属制成。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横梁与支撑脚之间、侧梁与支撑脚之间以及托件分别与横梁、侧梁之间的装配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在保证台架对台板有足够的支撑性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装配构件多,导致台架装配工序烦琐、拆卸维修困难等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拆装快捷、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连接、支撑稳定性高等特点,装配后的桌子外观精美、简洁,具有极高的市场推广性,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拆除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部分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横梁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侧梁与托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参见图1-图5,本改良的台架结构,包括支撑脚I和设置于支撑脚I上的台板2,支撑脚I上设置有横梁3和侧梁4,横梁3和侧梁4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支撑脚I上;横梁3和侧梁4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托件5,台板2通过托件5固定设置于支撑脚I上。
[0024]具体地讲,横梁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爪3.1,支撑脚I对应卡爪3.1设置有卡爪配合部1.1,横梁3通过卡爪3.1卡嵌于支撑脚I的卡爪配合部1.1上。卡爪3.1上设置有卡爪槽3.2,卡爪配合部1.1在支撑脚I与横梁3装配时卡入卡爪槽3.2内。横梁3与支撑脚I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横梁3通过卡爪3.1卡嵌于支撑脚I的卡爪配合部1.1上,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6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支撑脚I对应侧梁4设置有延伸部1.2,侧梁4套设于延伸部1.2上,并于二者的套接处通过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25]上述结构中,托件5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横梁3和侧梁4上。具体地讲,托件5呈“7”字形或“η”字形、且于其上设置有卡勾
5.1,横梁3和侧梁4对应卡勾5.1分别设置有卡勾配合部7,托件5通过卡勾5.1分别卡嵌于横梁3和侧梁4的卡勾配合部7上。卡勾5.1上设置有卡勾槽5.2,卡勾配合部7在托件5与横梁3、侧梁4装配时卡入卡勾槽5.2内。托件5与横梁3之间、托件5与侧梁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件8,托件5通过卡勾5.1分别卡嵌于横梁3和侧梁4的卡勾配合部7上,并通过在第二连接件8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26]为了使台架对台板有足够的支撑性,增加台架的强刚性,支撑脚1、横梁3、侧梁4以及托件5为金属制成。
[0027]第二实施例
[0028]参见图6,本改良的台架结构,其不于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支撑脚I上设置有卡扣1.3,侧梁4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9,支撑脚I通过卡扣1.3卡嵌于侧梁4的卡扣配合部9上;所述支撑脚I与侧梁4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0,并通过在第三连接件10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0029]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0030]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台架结构,包括支撑脚(I)和设置于支撑脚(I)上的台板(2),其特征在于:支撑脚(I)上设置有横梁(3)和侧梁(4),横梁(3)和侧梁(4)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支撑脚(I)上;横梁(3)和侧梁(4)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托件(5 ),台板(2 )通过托件(5 )固定设置于支撑脚(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爪(3.1),支撑脚(I)对应卡爪(3.1)设置有卡爪配合部(1.1),横梁(3)通过卡爪(3.1)卡嵌于支撑脚(I)的卡爪配合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3.1)上设置有卡爪槽(3.2),卡爪配合部(1.1)在支撑脚(I)与横梁(3)装配时卡入卡爪槽(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支撑脚(I)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 ),横梁(3 )通过卡爪(3.1)卡嵌于支撑脚(I)的卡爪配合部(1.1)上,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6)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I)对应侧梁(4)设置有延伸部(1.2),侧梁(4)套设于延伸部(1.2)上,并于二者的套接处通过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I)上设置有卡扣(1.3),侧梁(4)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9),支撑脚(I)通过卡扣(1.3)卡嵌于侧梁(4)的卡扣配合部(9)上;所述支撑脚(I)与侧梁(4)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0),并通过在第三连接件(10)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5)通过卡接、扣接、焊接、铆接、套接、紧固件或其组合方式固定设置于横梁(3)和侧梁(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5)呈“7”字形或“η”字形、且于其上设置有卡勾(5.1),横梁(3)和侧梁(4)对应卡勾(5.1)分别设置有卡勾配合部(7 ),托件(5 )通过卡勾(5.1)分别卡嵌于横梁(3 )和侧梁(4)的卡勾配合部(7 )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5.1)上设置有卡勾槽(5.2),卡勾配合部(7)在托件(5)与横梁(3)、侧梁(4)装配时卡入卡勾槽(5.2)内;托件(5)与横梁(3)之间、托件(5)与侧梁(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件(8),托件(5)通过卡勾(5.1)分别卡嵌于横梁(3 )和侧梁(4)的卡勾配合部(7 )上,并通过在第二连接件(8 )上设置紧固件实现相互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台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I)、横梁(3)、侧梁(4)以及托件(5)为金属制成。
【文档编号】A47B13/06GK203735698SQ201420042004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2日
【发明者】伍强华 申请人:伍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