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物箱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14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杂物箱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杂物箱锁总成,包括有盖板、左按钮、左按钮弹簧、右按钮、右按钮弹簧、左锁舌、右锁舌、锁舌弹簧、旋转轴、插销及锁座;所述左锁舌和右锁舌设置于所述锁座内的上端,在左锁舌和右锁舌之间设置有锁舌弹簧;所述旋转轴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旋转轴的下表面设置有Z字型凸起结构;所述左按钮和右按钮的一端分别与Z字型凸起结构配合;所述插销通过所述锁座穿过所述旋转轴;所述盖板封闭所述锁座的底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改进了锁开启时两端锁舌不能同时解锁的问题,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
【专利说明】一种杂物箱锁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两端按压方式的杂物箱锁总成。

【背景技术】
[0002]驾驶室的内饰储物空间包括有杯托、敞开式储物盒、副仪表板扶手箱、手套箱、顶柜、抽屉等等;其中有带锁止封闭结构、敞开式结构等,应用的各种锁止机构及原理也是种类繁多。
[0003]双点锁止机构是现使用最多的技术,如图1所示的锁止机构多应用于仪表板手套箱,包括有左锁舌101、锁座102、扣手103、齿轮104、锁舌弹簧105、右锁舌106及内板107 ;采用的是锁舌齿轮传动的原理方式,具有强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等缺点,在低端车型及一般储物箱应用较少。
[0004]如图2所示的锁止机构,包括有左按钮111、左锁舌112、锁座113、右锁舌114、卡板115、右按钮116及盖板117 ;其中,左锁舌112和右锁舌114设置于锁座113内,通过按压左按钮111或右按钮116来带动相应的左锁舌112或右锁舌114动作。该锁止机构占用空间小,采用的两端按压带动锁舌运动的方式,具用强度高、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成本低廉,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如座椅后背储物盒、顶柜、仪表板杂物箱等;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产品存在按钮与锁舌运动不协调,对左按钮的力Fl时,右锁舌的运动方向为S2 ;对右按钮的力F2时,左锁舌的运动方向为SI ;即按压左按钮右锁舌缩回,按压右按钮左锁舌缩回。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按钮与锁舌不协调同步,开启不顺畅的问题进行改进;同时减少卡板改为锁座整体式安装以降低成本、方便安装维修。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杂物箱锁总成,包括有左按钮、右按钮、左锁舌、右锁舌、锁座;还包括有盖板、左按钮弹簧、右按钮弹簧、锁舌弹簧、旋转轴及插销
[0008]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设置于所述锁座内的上端,并且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的锁舌部分通过锁座侧壁的锁舌孔伸出所述锁座;在左锁舌和右锁舌之间设置有锁舌弹簧;
[0009]所述旋转轴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左锁舌配合的第一凸起,和一所述右锁舌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旋转轴的下表面设置有Z字型凸起结构;
[0010]所述左按钮的一端和所述右按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Z字型凸起结构配合;所述左按钮的另一端和所述右按钮的另一端通过锁座侧壁的按钮孔伸出所述锁座;所述左按钮弹簧与所述左按钮配合;所述右按钮弹簧与所述右按钮配合;
[0011]所述插销通过所述锁座穿过所述旋转轴;所述盖板封闭所述锁座的底部。
[0012]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的形状相同。
[0013]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与锁舌相对的一端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14]所述旋转轴的侧壁设置有减重孔。
[0015]所述左按钮和所述右按钮的形状相同。
[0016]所述左按钮与所述Z字型凸起结构相接触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所述右按钮与所述Z字型凸起结构相接触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
[0017]所述锁座上设置有卡爪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改进了锁开启时两端锁舌不能同时解锁的问题,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
[0020]2,锁舌、按钮、弹簧左右共用,降低了锁总成成本;
[0021]3,旋转轴和锁座的配合方式提高了锁总成的可靠性能,能够适用于汽车内饰中顶柜、仪表板杂物箱、座椅中间储物柜等;
[0022]4,改进了锁总成的安装方式,卡爪带有预紧不易振动致使锁总成松动,且便于安装、维修及拆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种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使用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总成的分解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运动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卡爪结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I 盖板,2 左按钮,3 左按钮弹簧,4 左锁舌,5 插销,6旋转轴,7锁座,8 锁舌弹簧,9 右锁舌,10 右按钮弹簧,11 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2]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锁总成的分解图,在本申请中锁座7为一端封闭的壳体结构,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上端与下端为相对概念,其中设置有锁舌的一端为上端,设置有按钮的一端为下端。
[0033]在锁座7的侧壁上近上端设置有两个锁舌孔,用于左锁舌4和右锁舌9伸出锁座。在本申请中,左锁舌4和右锁舌9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可以互换。左锁舌4和所述右锁舌9与锁舌相对的一端为凹槽结构,在安装时,将左锁舌4和右锁舌9的锁舌部分通过锁座7的锁舌孔伸出锁座,在两个锁舌之间放置锁舌弹簧8,锁舌弹簧8的作用是使两锁舌复位。
[0034]所述旋转轴6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左锁舌配合的第一凸起,和与右锁舌配合的第二凸起;即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设置于锁舌的凹槽内,当旋转轴6进行旋转时,凸起会带动左锁舌4和右锁舌9同时伸缩;所述旋转轴的下表面设置有Z字型凸起结构。
[0035]在旋转轴6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减重孔,减重孔为以旋转轴的轴向中线对称设置。
[0036]左按钮2和右按钮11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且可以互换。
[0037]左按钮2的一端和所述右按钮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Z字型凸起结构配合;所述左按钮2的另一端和所述右按钮11的另一端通过锁座侧壁的按钮孔伸出所述锁座7 ;所述左按钮弹簧3与所述左按钮2配合;所述右按钮弹簧10与所述右按钮11配合;左按钮弹簧3和右按钮弹簧10的结构和形状相同,能够互换,左按钮弹簧3用于使左按钮2复位,右按钮弹簧用于使右按钮11复位。
[0038]所述插销5通过所述锁座7穿过所述旋转轴6,当按压左按钮2或右按钮11时,旋转轴6以插销5为中心转动;所述盖板I封闭所述锁座7的底部。
[0039]锁总成的材料为锌合金、锁舌弹簧、左按钮弹簧和右按钮弹簧均为65Mn,其他为聚甲醛树脂(POM);其工作原理为按压按钮,按钮接触到旋转轴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带动左、右锁舌运动,其最大优点是无论哪一按钮只要接触到旋转轴,都可带动左、右锁舌运动,具体见图5所示;其中,位于锁舌处的箭头为锁舌运动方向;位于按钮处的箭头为对左按钮或右按钮施加的外力。本申请的原理最大区别于现有技术方案就是运动经过了旋转轴的二次传递,而不是左按钮接触右锁舌、右按钮接触左锁舌带动其相互独立的运动。
[0040]如图6所示,所述锁座7上设置有卡爪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卡爪与连接板连接12。本申请省去了卡板的连接方式改进为锁座自带的卡爪结构,避免了卡板连接振动松动的问题。
[00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杂物箱锁总成,包括有左按钮、右按钮、左锁舌、右锁舌、锁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盖板、左按钮弹簧、右按钮弹簧、锁舌弹簧、旋转轴及插销 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设置于所述锁座内的上端,并且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的锁舌部分通过锁座侧壁的锁舌孔伸出所述锁座;在左锁舌和右锁舌之间设置有锁舌弹簧;所述旋转轴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左锁舌配合的第一凸起,和一所述右锁舌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旋转轴的下表面设置有2字型凸起结构; 所述左按钮的一端和所述右按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2字型凸起结构配合;所述左按钮的另一端和所述右按钮的另一端通过锁座侧壁的按钮孔伸出所述锁座;所述左按钮弹簧与所述左按钮配合;所述右按钮弹簧与所述右按钮配合; 所述插销通过所述锁座穿过所述旋转轴;所述盖板封闭所述锁座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锁舌和所述右锁舌与锁舌相对的一端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侧壁设置有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按钮和所述右按钮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按钮与所述2字型凸起结构相接触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所述右按钮与所述2字型凸起结构相接触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上设置有卡爪结构。
【文档编号】E05B83/28GK204163509SQ201420614484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陈健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