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动家具部件的抽拉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983发布日期:2019-08-17 0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可动家具部件(2)的抽拉导向装置(1),该抽拉导向装置包括:

-在安装位置中水平定向的至少一个轨道(3)和

-一个能固定在轨道(3)上的且用于可动家具部件(2)驱动装置(5)的带动器(4),

所述带动器(4)通过带动器(4)的固定运动(B)能从分离位置(L)进入与轨道(3)的固定位置(F)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运动(B)在水平平面(H)中进行,

其中,所述带动器(4)围绕竖直轴线(V)可枢转地支承在轨道(3)上,并且在带动器(4)上构造有旋转轴形式的第一连接件(8),并且在轨道(3)上构造有与第一连接件(8)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配合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器(4)能可分离地固定在轨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运动(B)仅在所述水平平面(H)中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运动(B)相对轨道(3)的纵向方向成横向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运动(B)相对轨道(3)的纵向方向成90°角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器(4)包括带动销(6)和保持板(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带动器(4)的保持板(7)上构造所述第一连接件(8),并且第一连接配合件(9)为钥匙孔状缺口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具有相对于头区较窄的竖直定向的颈区(10)和相对于颈区较宽的头区(11),其中,第一连接件(8)在固定位置(F)中经由头区(11)靠置在第一连接配合件(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带动器(4)上构造有第二连接件(12),并且在轨道(3)上构造有与第二连接件(12)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配合件(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带动器(4)的保持板(7)上构造有所述第二连接件(1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为L形弯曲的接片形式,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配合件(13)为缺口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在固定运动(B)中能被推入到第二连接配合件(13)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通过在所述水平平面(H)中的枢转运动能被推入到第二连接配合件(13)中。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位置(F)中,第二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配合件(13)摩擦锁合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配合件(13)通过夹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由具有确定的板厚度(D)的弯曲的板材形成,其中,带动器(4)在固定位置(F)中安装在轨道(3)的下侧(U)并且沿竖直方向从轨道(3)的下侧(U)突出的突出高度最大为板厚度(D)。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器(4)的保持板(7)在固定位置(F)中安装在轨道(3)的下侧(U)。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板(7)局部面状地贴靠在轨道(3)的下侧(U)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是主体轨道。

20.组件(14),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1)和用于可动家具部件(2)的驱动装置(5)。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是推出装置(15)。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器(4)是与推出装置(15)至少在推出运动的一部分期间能接触的推出带动器(16)。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装置(15)固定在抽拉导向装置(1)的抽屉轨道(17)上。

24.家具(18),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抽拉导向装置(1)或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之一所述的组件(14)。

25.用于将带动器(4)固定在用于可动家具部件(2)的抽拉导向装置(1)的轨道(3)上的方法,其中,通过固定运动(B)将带动器(4)从分离位置(L)送入到与轨道(3)的固定位置(F)中,其中,所述固定运动(B)在水平平面(H)中进行,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运动(B)中,首先使带动器(4)从分离位置(L)运动到预装位置(M)中,在预装位置中,带动器(4)与轨道(3)接触,并且随后带动器(4)从该预装位置(M)枢转到固定位置(F)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器(4)的两个运动——从分离位置(L)到预装位置(M)和从预装位置(M)到固定位置(F)——在同一水平平面(H)中进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