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结构、电压力锅和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97627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工工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结构、一种电压力锅和一种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



背景技术:

内锅是电压力锅实现烹饪功能的核心零件之一。现有内锅从外型上有圆形和椭圆形之分,圆形内锅因为其结构尺寸的对称性,承受内部压强后整体呈均匀变形。椭圆压力锅因其长短轴的不对称性,承受内部压强后,椭圆形长轴方向尺寸变小,向内收缩;短轴方向尺寸变大,向外扩张,整体变形趋势趋向于圆形,需要特别考虑承受内部载荷后的外形控制的准确性。按内锅的材质主要分为二大类:一、铝合金内锅;二、不锈钢内胆;对于不锈钢内胆传统方法靠增加材料厚度达到加强的目的,这样一来成品的重量及成本会大大增加。特别地对于不锈钢内胆,由于其导热系数较铝合金低,传热效率不高。复合内胆可以达到比强高、重量少的目的,但加工成型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锅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压力锅。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内锅结构,包括:不锈钢锅体,不锈钢锅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不锈钢锅体包括侧壁以及位于侧壁底部的底壁;蓄热板,位于底壁的下表面;和不锈钢底板,位于蓄热板的下表面;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和不锈钢底板通过热压的方式依次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的内锅结构,进行了内锅锅底复合设计,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使不锈钢锅体具有良好的刚性,承受载荷时保持整体尺寸变形的稳定性,实现板料变薄、降本的效果。内锅结构采用不锈钢锅体,安全性高,但导热系数(16.2w(m·℃))低,通过在底壁下表面安装导热系数高的蓄热板,加热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不锈钢锅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承受内部压强的过程中会出现短轴变长,长轴变短,变形趋势趋于圆形的问题,蓄热板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不锈钢锅体的强度,但考虑到热阻问题,蓄热板不宜过厚,此时增设不锈钢底板,并使三者通过热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全面冶金结合状态的复合结构,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可使内锅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有效保证,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而不必整体加厚不锈钢锅体的板材厚度,减小了内锅结构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壁和底壁衔接处具有一圆弧连接段,不锈钢底板的外侧边缘向上弯折形成一支撑段,支撑段结合于所述圆弧连接段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段向上弯折并结合于圆弧连接段的外表面,可在强化底壁的同时对侧壁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椭圆长轴变短,短轴变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板为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板采用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铝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227w(m·℃)),且具有储热功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锈钢锅体的材质牌号为sus304或sus430。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锈钢锅体的材质牌号为sus304或sus430,sus304属奥氏体不锈钢,综合性能好,无磁性,耐腐蚀,sus430属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相对较大,利于食材烹饪,膨胀系数小,有助于提高内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板的材质牌号为a3003或a3005。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板可采用纯铝或材质牌号为a3003或a3005的铝合金,铝和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导热性,可提高加热效率,同时a3003和a3005属于铝、锰系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便于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锈钢底板的材质牌号至少为sus304、sus430和sus201之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锈钢底板的材质牌号至少为sus304、sus430和sus201之中的一种,sus304属奥氏体不锈钢,综合性能好,无磁性,耐腐蚀,sus430属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相对较大,膨胀系数小,有助于提高内锅结构的结构稳定性,sus201作为sus304的替代刚,耐腐蚀性略低,但价格低廉,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锈钢锅体的壁厚大于等于0.4mm,并且小于等于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锈钢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对锅底进行了复合加强的情况下,取0.4mm作为其壁厚的下限值,可保证强度需要;同时锅体不必过厚,以2mm为上限,既能满足强度需要,又可以避免锅体过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铝合金的导热和储热性能好,同时其强度低于不锈钢,以1mm作为蓄热板的厚度下限值,可以满足强度需要;适当增加其厚度可以增强储热、保证强度,但过厚的蓄热板14会增加内锅结构1的整体重量,热阻也会相应增加,导致不锈钢锅体受热温度不足,因而经理论和试验验证,取厚度上限值为3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锈钢底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并且小于等于1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锈钢底板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作为加强辅助之用,厚度不必过大,经理论和试验验证,取0.3mm至1mm,既可满足强度需求,也不会造成过大的重量增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内锅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电压力锅,由于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内锅结构,因而具备所述内锅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内锅结构,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包括:步骤102,将不锈钢锅体和不锈钢底板拉伸成型;步骤106,在不锈钢锅体的复合面、蓄热板的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的复合面涂抹钎剂;步骤108,将涂抹钎剂后的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加温,使钎剂干燥,除去钎剂的水分;步骤110,将干燥后的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放置在惰性氛围下进行钎焊,使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之间的结合面达到冶金状态,并将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依次加热压合。

本发明提供的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首先通过拉伸来加工成型不锈钢锅体和不锈钢底板,操作简单,且一体化成型可提高其强度,再以钎剂为媒介,通过在各复合面涂抹钎剂并调节温度,将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和不锈钢底板依次焊接在一起,达到全面冶金结合状态,形成复合结构,由此得到的内锅结构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使内锅结构具有良好的刚性,承受载荷时可保持内锅整体尺寸变形的稳定性,而不必整体加厚不锈钢锅体的板材厚度,减小了内锅重量,实现板料变薄、降本的效果;同时蓄热板可以弥补不锈钢锅体导热性的不足,提高了内锅结构的加热效率。蓄热板为增强导热性,需选用不同于不锈钢的材质,其熔点与不锈钢不同,钎剂涂抹在各复合面,其熔点低于焊接件,加热熔化后靠润湿作用填补复合面之间的间隙,焊接应力和变形较小,由此将不同熔点的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和不锈钢底板焊接一体,并降低对焊接件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形成具有优越刚性的复合锅底;同时,钎焊时,可对内锅结构整体加热,一次焊完全部焊缝,提高了生产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106还包括:在不锈钢锅体的复合面、蓄热板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复合面涂抹钎剂后,向不锈钢锅体的复合面、蓄热板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复合面的表面喷射高压空气带动钎剂流动,以使钎剂分布均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喷射高压空气,钎剂在各复合面上得到均匀分布,可避免在钎剂涂层较薄的区域形成焊接空洞,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内锅结构的刚度要求;同时,可使得焊接完成后的内锅结构锅底平整,便于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106与步骤102之间还包括:步骤104,使用清洗剂清洗不锈钢锅体的复合面、蓄热板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复合面上的污垢。

在该技术方案中,涂抹钎剂前首先充分清洗各复合面,可避免污垢,如残余的润滑油和成型油混入钎剂,影响钎剂焊接性能;同时,使钎剂可与焊接件充分接触,相互扩散形成焊接面,保证了钎焊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110之后还包括:步骤112,将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冷却,使钎剂固化。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分冷却焊接后的内锅结构,可使钎剂固化,留在各复合面之间,与各焊接件成为稳定的整体,形成成品,保证了焊接质量,提高了内锅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钎剂的牌号至少为aa-4343、aa-4045和aa-4047之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铝合金蓄热板作为复合结构的中间层,在钎焊时选择使用铝钎焊的钎剂,可适应焊接件的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108的加温温度大于等于180℃,并且小于等于240℃。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干燥钎剂,加温温度至少需达到180℃,同时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内锅结构各部件表面产生高温氧化物,造成内锅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焊接质量受影响,须将加温温度控制在240℃以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108的加温温度大于等于180℃,并且小于等于220℃。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干燥钎剂的加温温度上限进一步限定在220℃,可确保焊接表面不产生高温氧化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进行步骤110中的钎焊时,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需要加热的温度大于等于580℃,并且小于等于640℃。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熔化钎剂而保证焊接件仍为固体,需将焊接温度限定在钎剂的熔点和焊接件的最低熔点之间,且略低于焊接件的最低熔点,即铝合金的熔点,以避免焊接件熔化,从而保证了焊接件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受影响,保证了内锅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作为钎剂的aa-4343、aa-4045和aa-4047的熔点为577℃,铝合金的熔点为660℃,因而取加热温度为580℃至64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进行步骤110中的钎焊时,不锈钢锅体、蓄热板及不锈钢底板需要加热的温度大于等于580℃,并且小于等于620℃。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降低钎焊温度,可充分保证焊接件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受影响,保证内锅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综上,不锈钢内胆由于其材质的安全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实际加热工程中,不锈钢的导热系数(16.2w(m·℃))低,单独使用使得烹饪过程缓慢,影响用户体验,本发明内锅结构的复合锅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层不锈钢、第二层纯铝或铝合金、第三层不锈钢(可省略),各层界面构成全面冶金结合状态,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由于铝的导热系数(227w(m·℃))较高且具有储热功能,可使烹饪加热效率提高;钎焊可一次焊完全部焊缝,提高了生产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结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2在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锅结构,12不锈钢锅体,122侧壁,124底壁,126圆弧连接段,14蓄热板,16不锈钢底板,162支撑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锅结构、电压力锅和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内锅结构1,包括:不锈钢锅体12,不锈钢锅体1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不锈钢锅体12包括侧壁122以及位于侧壁122底部的底壁124;蓄热板14,位于底壁124的下表面;和不锈钢底板16,位于蓄热板14的下表面;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和不锈钢底板16通过热压的方式依次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的内锅结构1,进行了内锅锅底复合设计,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使不锈钢锅体12具有良好的刚性,承受载荷时保持整体尺寸变形的稳定性,实现板料变薄、降本的效果。内锅结构1采用不锈钢锅体12,安全性高,但导热系数(16.2w(m·℃))低,通过在底壁124下表面安装导热系数高的蓄热板14,加热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不锈钢锅体1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承受内部压强的过程中会出现短轴变长,长轴变短,变形趋势趋于圆形的问题,蓄热板14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不锈钢锅体12的强度,但考虑到热阻问题,蓄热板14不宜过厚,此时增设不锈钢底板16,并使三者通过热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全面冶金结合状态的复合结构,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可使内锅结构1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有效保证,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而不必整体加厚不锈钢锅体12的板材厚度,减小了内锅结构1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侧壁122和底壁124衔接处具有一圆弧连接段126,不锈钢底板16的外侧边缘向上弯折形成一支撑段162,支撑段162结合于所述圆弧连接段126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段162向上弯折并结合于圆弧连接段126的外表面,可在强化底壁124的同时对侧壁122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椭圆长轴变短,短轴变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板14为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板14采用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铝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227w(m·℃)),且具有储热功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锈钢锅体12的材质牌号为sus304或sus430。

在该实施例中,不锈钢锅体12的材质牌号为sus304或sus430,sus304属奥氏体不锈钢,综合性能好,无磁性,耐腐蚀,sus430属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相对较大,利于食材烹饪,膨胀系数小,有助于提高内锅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板14的材质牌号为a3003或a3005。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板14可采用纯铝或材质牌号为a3003或a3005的铝合金,铝和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导热性,可提高加热效率,同时a3003和a3005属于铝、锰系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便于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锈钢底板16的材质牌号至少为sus304、sus430和sus201之中的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不锈钢底板16的材质牌号至少为sus304、sus430和sus201之中的一种,sus304属奥氏体不锈钢,综合性能好,无磁性,耐腐蚀,sus430属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相对较大,膨胀系数小,有助于提高内锅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sus201作为sus304的替代刚,耐腐蚀性略低,但价格低廉,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锈钢锅体12的壁厚大于等于0.4mm,并且小于等于2mm。

在该实施例中,不锈钢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对锅底进行了复合加强的情况下,取0.4mm作为其壁厚的下限值,可保证强度需要;同时锅体不必过厚,以2mm为上限,既能满足强度需要,又可以避免锅体过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板14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3mm。

在该实施例中,铝合金的导热和储热性能好,同时其强度低于不锈钢,以1mm作为蓄热板14的厚度下限值,可以满足强度需要;适当增加其厚度可以增强储热、保证强度,但过厚的蓄热板1414会增加内锅结构1的整体重量,热阻也会相应增加,导致不锈钢锅体12受热温度不足,因而经理论和试验验证,取厚度上限值为3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锈钢底板16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并且小于等于1mm。

在该实施例中,不锈钢底板16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作为加强辅助之用,厚度不必过大,经理论和试验验证,取0.3mm至1mm,既可满足强度需求,也不会造成过大的重量增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结构1。

本发明提供的电压力锅,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结构1,因而具备所述内锅结构1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内锅结构1,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包括:步骤102,将不锈钢锅体12和不锈钢底板16拉伸成型;步骤106,在不锈钢锅体12的复合面、蓄热板14的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16的复合面涂抹钎剂;步骤108,将涂抹钎剂后的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加温,使钎剂干燥,除去钎剂的水分;步骤110,将干燥后的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放置在惰性氛围下进行钎焊,使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之间的结合面达到冶金状态,并将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依次加热压合。

本发明提供的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首先通过拉伸来加工成型不锈钢锅体12和不锈钢底板16,操作简单,且一体化成型可提高其强度,再以钎剂为媒介,通过在各复合面涂抹钎剂并调节温度,将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和不锈钢底板16依次焊接在一起,达到全面冶金结合状态,形成复合结构,由此得到的内锅结构1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使内锅结构1具有良好的刚性,承受载荷时可保持内锅整体尺寸变形的稳定性,而不必整体加厚不锈钢锅体12的板材厚度,减小了内锅重量,实现板料变薄、降本的效果;同时蓄热板14可以弥补不锈钢锅体12导热性的不足,提高了内锅结构1的加热效率。蓄热板14为增强导热性,需选用不同于不锈钢的材质,其熔点与不锈钢不同,钎剂涂抹在各复合面,其熔点低于焊接件,加热熔化后靠润湿作用填补复合面之间的间隙,焊接应力和变形较小,由此将不同熔点的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和不锈钢底板16焊接一体,并降低对焊接件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形成具有优越刚性的复合锅底;同时,钎焊时,可对内锅结构1整体加热,一次焊完全部焊缝,提高了生产率。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106还包括:在不锈钢锅体12的复合面、蓄热板14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16复合面涂抹钎剂后,向不锈钢锅体12的复合面、蓄热板14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16复合面的表面喷射高压空气带动钎剂流动,以使钎剂分布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喷射高压空气,钎剂在各复合面上得到均匀分布,可避免在钎剂涂层较薄的区域形成焊接空洞,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内锅结构1的刚度要求;同时,可使得焊接完成后的内锅结构1锅底平整,便于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步骤106与步骤102之间还包括:步骤104,使用清洗剂清洗不锈钢锅体12的复合面、蓄热板14复合面及不锈钢底板16复合面上的污垢。

在该实施例中,涂抹钎剂前首先充分清洗各复合面,可避免污垢,如残余的润滑油和成型油混入钎剂,影响钎剂焊接性能;同时,使钎剂可与焊接件充分接触,相互扩散形成焊接面,保证了钎焊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步骤110之后还包括:步骤112,将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冷却,使钎剂固化。

在该实施例中,充分冷却焊接后的内锅结构1,可使钎剂固化,留在各复合面之间,与各焊接件成为稳定的整体,形成成品,保证了焊接质量,提高了内锅结构1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钎剂的牌号至少为aa-4343、aa-4045和aa-4047之中的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铝合金蓄热板作为复合结构的中间层,在钎焊时选择使用铝钎焊的钎剂,可适应焊接件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108的加温温度大于等于180℃,并且小于等于240℃。

在该实施例中,为干燥钎剂,加温温度至少需达到180℃,同时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内锅结构1各部件表面产生高温氧化物,造成内锅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焊接质量受影响,须将加温温度控制在240℃以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108的加温温度大于等于180℃,并且小于等于220℃。

在该实施例中,将干燥钎剂的加温温度上限进一步限定在220℃,可确保焊接表面不产生高温氧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进行步骤110中的钎焊时,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需要加热的温度大于等于580℃,并且小于等于640℃。

在该实施例中,为熔化钎剂而保证焊接件仍为固体,需将焊接温度限定在钎剂的熔点和焊接件的最低熔点之间,且略低于焊接件的最低熔点,即铝合金的熔点,以避免焊接件熔化,从而保证了焊接件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受影响,保证了内锅结构1的强度和刚度。作为钎剂的aa-4343、aa-4045和aa-4047的熔点为577℃,铝合金的熔点为660℃,因而取加热温度为580℃至64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进行步骤110中的钎焊时,不锈钢锅体12、蓄热板14及不锈钢底板16需要加热的温度大于等于580℃,并且小于等于62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降低钎焊温度,可充分保证焊接件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受影响,保证内锅结构1的强度和刚度。

综上,不锈钢内胆由于其材质的安全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实际加热工程中,不锈钢的导热系数(16.2w(m·℃))低,单独使用使得烹饪过程缓慢,影响用户体验,本发明内锅结构1的复合锅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层不锈钢、第二层纯铝或铝合金、第三层不锈钢(可省略),各层界面构成全面冶金结合状态,具有复合层界面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的特点,由于铝的导热系数(227w(m·℃))较高且具有储热功能,可使烹饪加热效率提高;钎焊可一次焊完全部焊缝,提高了生产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