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695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滤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一过滤元件来滴滤冲泡原料以制作饮品的滤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对于咖啡市场而言明显地逐年增长。在咖啡的冲泡方法中以手冲式冲泡咖啡为一种最为方便、经济且又可兼顾咖啡品质的方法。一般手冲咖啡是将一滤纸置于一滤杯中,再将咖啡粉置于所述滤纸中,让热水均匀渗透咖啡粉内,充分萃取后再通过所述咖啡滤杯而滴漏至所述咖啡滤杯下方的咖啡壶中。然而,传统的滤杯大多以塑胶、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造,使得所述传统的滤杯生产成本较高且滤杯的外型庞大又具有一定的重量。

显然地,对于业者而言若能提供一种轻巧、便携且低成本的滤杯将是一大商机。为达到上述目的,现已发明一种由一线材卷绕成型的滤杯,其兼具轻巧、便携和低成本等特性。请参照图1,其显示一种现有的滤杯10的侧视示意图,包含一承靠部11和一承载部12。所述承载部12用于承载一滤纸和咖啡粉,以及所述承靠部11用于承靠在一杯子30的杯口,其中所述承靠部11包含一下承载部13和一上承载部14。如图1所示,所述线材在卷绕时可先沿一中心轴O向上螺旋卷绕形成所述下承载部13,接着在垂直所述中心轴O的一水平表面上卷绕形成所述承靠部11,之后同样沿一中心轴O向上螺旋卷绕形成所述上承载部14。也就是说,所述下承载部13和所述上承载部14是分别朝所述承靠部11的相对的两表面延伸,使得当滤纸20放置在所述承载部12上时,所述滤纸20的末端21低于所述承靠部11的水平面。因此,当所述滤杯10放置在所述杯子30上时,所述滤纸20的所述末端21低于杯口的表面,即位在所述杯子30的内部。

然而,当在冲泡时,若是所述杯子30内装载的萃取液体的表面31超过所述滤纸20的末端21的高度时,将会导致所述滤纸20的末端21的咖啡粉浸泡在所述萃取液体内,进而造成所述部分的咖啡粉被过度萃取而影响咖啡的品质。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刚性线材卷绕形成且一体成型的滤杯,其中所述滤杯的用于承载滤纸的承载部仅位在所述滤杯的用于承靠在一杯口的承靠部的一侧,使得当所述滤纸放置在所述滤杯上时,所述滤纸同样仅会位在所述承靠部的所述侧。更明确地说,所述滤纸的末端高于所述杯口的平面。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杯,由一刚性线材卷绕形成,用以承载可在其中置放冲泡原料的过滤元件,所述滤杯包含:一承靠部,由所述刚性线材的一第一端在一水平面上卷绕形成,用于承靠在一杯口;以及一承载部用于接纳所述过滤元件,由所述刚性线材的一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沿着垂直所述水平面的一中心轴螺旋卷绕形成,包含多个环状线圈段,其中所述多个环状线圈段全部位于所述承靠部的相同一侧。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多个环状线圈段的半径随其相对于所述承靠部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在一使用状态下每一所述环状线圈段与相邻的所述环状线圈段相距一纵向距离,使得所述承载部具有一立体容置空间,用于接纳所述过滤元件。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在一收纳状态下所述承载部呈一扁平状,且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环状线圈段与所述承靠部交叠卡扣。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承靠部包含一对支脚,所述对支脚由所述刚性线材螺旋的所述第一端对应所述中心轴依序朝相对的两延伸方向交叠卷绕形成。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两延伸方向夹有180度角。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承靠部包含三个支脚,所述三个支脚由所述刚性线材螺旋的所述第一端对应所述中心轴依序朝三个不同的延伸方向交叠卷绕形成。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三个不同延伸方向中的每二者之间夹有120度角度。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钢性线材为不锈钢线材。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当中,所述过滤元件为滤纸。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显示一种现有的滤杯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滤杯于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2的滤杯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滤杯于收纳状态下的上视示意图;以及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滤杯于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滤杯100于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滤杯100是由一刚性线材卷绕形成且一体成型,所述刚性线材可包含铁、不锈钢、铜、铝…等。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刚性线材为不锈钢线材。在所述刚性线材的第一端101在一水平面上卷绕形成所述滤杯100的一承靠部110,以及在所述刚性线材的第二端102沿着垂直所述水平面的一中心轴O螺旋卷绕形成所述滤杯100的一承载部120。所述承靠部110用于承靠在一杯口,以及所述承载部120用于承载一过滤元件,如滤纸。所述滤纸中可接纳一冲泡的原料,例如咖啡粉或茶叶。

如图2所示,所述滤杯100的所述承靠部110包含一环状基座112和三个向外延伸的支脚114。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脚114仅是作为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采用不同数量的支脚,惟不局限于此。在制作时,可先将所述刚性线材的所述第一端101弯折卷绕形成所述环状基座112,接着再沿着一垂直所述中心轴O的第一方向D1延伸形成第一支脚的第一侧边1142,之后将所述刚性线材的所述第一端101反折形成所述第一支脚的弯折部1144以及形成朝向所述环状基座112延伸的所述第一支脚的第二侧边1146。所述第二侧边1146的末端叠置在所述环状基座112上,并且所述刚性线材继续沿着所述环状基座112的几何构型环绕约三分的一周长后,接着朝一第二方向D2延伸与弯折形成相似于所述第一支脚的第二支脚。同理,第三支脚的形成方法也是相似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脚延伸的所述第一方向D1、第二支脚延伸的所述第二方向D2和第三支脚延伸的第三方向D3皆是大致上垂直于所述中心轴O,并且每两个所述延伸方向之间夹有120度角。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达到将所述滤杯100放置在杯子上时能有优选的稳定性,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将所述多个延伸方向之间采用不同的夹角设计。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多个支脚114的靠近所述中心轴O的一端皆是顺着所述环状基座112的几何构型环绕,使得所述承靠部110的中央位置能保有一中空的构型,进而让萃取液体能通过所述承靠部110的中央顺利地滴落在杯子内。应当注意的是,所述多个支脚114的所述第一侧边1142和所述第二侧边1146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当所述滤杯100放置在杯子上时,每一支脚114与所述中心轴O的最大距离可大于所述杯子的杯口的半径长度,使持所述滤杯100的所述承靠部110可成功地承靠在所述杯口上方。

如图2所示,所述滤杯100的所述承载部120包含多个环状线圈段121,例如第一环状线圈段121(1)、第N-2环状线圈段121(N-2)、第N-1环状线圈段121(N-1)、和第N环状线圈段121(N)。所述多个环状线圈段121的半径是朝图2上方方向来逐渐增加。换言的,所述多个环状线圈段121的半径随其相对于所述承靠部110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举例来说,由于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与所述承靠部11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N-1环状线圈段121(N-1)与所述承靠部110的距离,故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的半径R(N)是设计为大于所述所述第N-1环状线圈段121(N-1)的半径R(N-1)。

如图2所示,所述滤杯100在使用状态下,每一所述环状线圈段121与相邻的所述环状线圈段121相距一纵向距离。举例来说,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与所述第N-1环状线圈段121(N-1)相距一纵向距离H。因此,当在使用状态下时,所述滤杯100的所述承载部120呈现一口径从所述承载部120下方向所述承载部120上方形成逐渐扩大的漏斗状,使得所述承载部120具有一立体容置空间122,可用于配合地放置所述滤纸。所述滤纸中可放置有冲泡原料。

请参照图3,其显示图2的滤杯100的侧视示意图。所述滤杯100在制作时,所述承载部120的所述多个环状线圈段121皆位于所述承靠部110的相同的一侧(注:上侧)。也就是说,当滤杯100放置在杯子300上时,所述滤杯100的一侧(注:下侧)是通过所述承靠部110承靠在所述杯子300的杯口310上,以及所述滤杯100的另一侧(注:上侧)是通过所述承载部120承载滤纸200和冲泡原料(未显示)。因此,当所述滤杯100放置在所述杯口310上时,所述滤纸200的末端210是保持在一高于所述杯口310的位置,使得所述滤纸200的末端210不会发生浸泡在萃取液体内的问题,进而可防止因过度萃取而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

请参照图4,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滤杯100于收纳状态下的上视示意图。当所述滤杯100在一收纳状态下时,所述滤杯100的所述承载部120可被弹性压缩呈一扁平状,使得所述滤杯100可达到便携的功效。应当注意的是,可将所述承载部120的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与所述承靠部110交叠卡扣,以将所述滤杯100保持在弹性压缩的收纳状态。具体而言,可将所述承靠部110的所述多个支脚114穿设通过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和所述第N-1环状线圈段121(N-1)之间的间隙,使得所述支脚114施加一阻力在所述承载部120的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上,以防止所述承载部120弹性恢复。可以理解的是,若将所述第N环状线圈段121(N)与所述多个支脚114之间的交叠卡扣机制解除时,所述承载部120可弹性恢复至使用状态下的构型。

请参照图5,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滤杯400于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滤杯400是由一刚性线材卷绕形成且一体成型,所述刚性线材可包含铁、不锈钢、铜、铝…等。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刚性线材为不锈钢线材。在所述刚性线材的一端在一水平面上卷绕形成所述滤杯400的一承靠部410,以及在所述刚性线材的另一端沿着垂直所述水平面的一中心轴O螺旋卷绕形成所述滤杯400的一承载部420。所述承靠部410用于承靠在一杯口,以及所述承载部420用于承载一滤纸和一冲泡的原料。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滤杯400的构型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滤杯100的构型,重复的部分在此不加以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滤杯100,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滤杯400的承靠部410设计成具有一对支脚414。所述对支脚414由所述刚性线材螺旋的一端对应所述中心轴O依序朝相对的两延伸方向D1’和D2’交叠卷绕形成。具体而言,在制作时,可先将所述刚性线材的所述端弯折卷绕形成一环状基座412,接着再沿着一垂直所述中心轴O的第一方向D1’延伸形成第一支脚的第一侧边,之后将所述刚性线材的所述端反折形成所述第一支脚的弯折部以及形成朝向所述环状基座412延伸的所述第一支脚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的末端叠置在所述环状基座412上,并且所述刚性线材继续沿着所述环状基座412的几何构型环绕约二分的一周长后,接着朝一第二方向D2’延伸与弯折形成相似于所述第一支脚的第二支脚。优选地,所述两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之间夹有180度角,进而可提供所述滤杯400优选地稳定性。应当注意的是,所述对支脚414相距的最大距离应大于杯口的口径。

如图5所示,所述滤杯400的所述承载部420皆位于所述承靠部410的相同的一侧。也就是说,当滤杯400放置在杯子上时,所述滤杯400的一侧是通过所述承靠部410承靠在所述杯子的杯口上,以及所述滤杯400的另一侧是通过所述承载部420承载滤纸和冲泡原料。因此,当所述滤杯400放置在所述杯口上时,所述滤纸的末端是保持在一高于所述杯口的位置,使得所述滤纸的末端不会发生浸泡在萃取液体内的问题,进而可防止因过度萃取而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用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