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918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终端系统,特别涉及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邮政设施智能化还比较落后,类似的智能化产品还没有开始普遍应用,严重制约着邮政事业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包括德国、美国、芬兰、意大利等国都已经投入巨资,开始做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工作,早在2006年,全球就已有47个工业化国家在203个邮件处理现场采用了由国际邮政集团与丹麦LyngsoeSystems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RFID技术的邮件自动监测系统(AMQM),实现对邮件进行传递时限自动的跟踪检测,考虑到RFID技术及应用环境的不成熟性以及将来选择支持多协议设备的重复投入问题,很多国家持观望、审慎态度,据英国著名的IDTechEx公司分析预测,在3G和RFID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十年智能邮政系统将得到迅猛发展,2016年全球邮件速递业务使用RFID和远程无线信息传输相结合的管理系统市场份额将达到80亿美元(RFID3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将占50%,美国市场占25%,欧洲市场占25%,预计2020年邮政服务包裹使用的射频标签,每年就需要1万亿个以上,与之配套的邮政智能设施也必然水涨船高。

目前,全球邮政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信函寄递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但快递业务却在急剧增加,有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中,信函类或以信封袋包装的轻便包裹在数量上占到快递件数的80%左右,而邮政设施和管理智能化能极大提升国家邮政物流公司在快递行业的的竞争力。现今快递或邮件都是通过邮箱统一全部收取,再进行分配,影响配送效率。而通过邮编分类后再逐一收取邮件或快递,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时监测、查询邮件信息,提高邮政服务速度、质量,降低使用成本、节能减排,邮筒能覆盖全国,更加便民、利民的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政管理中心PC机和通信网络,所述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内设有邮筒控制器,上方设有投信口,下方设有多个取信口,所述邮筒控制器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邮筒控制器上方设有智能识别器一和智能识别器二。

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投信口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所述投信口下方设有智能信件分送轨道,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内设有信件分送控制器和分拨器,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与分拨器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在投信口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连接处。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使邮件通过信件分送控制器与分拨器进入相应的轨道,实现邮件分类管理。

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分拨器包括分拨片、气缸、连接杆,气缸通过连接杆连接分拨片一端。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气缸接收信件分送控制器信息控制连接杆控制分拨片的转动角度,使分拨器分类邮件的过程更灵活、快捷。

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识别邮件或快递的邮编,传递邮件或快递编码信息。

更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为无线信息接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实现对邮件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达到对邮件信息实时监控、管理的目的。

更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智能识别器一为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所述智能识别器二为RFID智能识别器。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扫描邮件条码并实时发送到邮政管理中心PC机,对邮件收寄等情况进行信息处理。RFID智能识别器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邮政管理中心PC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实现对邮件的实时追踪查询,使邮件投递的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便于发件人和收件人实时查询邮件投递信息;便于邮政系统实现精确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更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多晶硅太阳能接收板和动力聚集蓄电池。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实现光电高效转换,为邮筒提供必要的电能,并能聚集、储存电能,使邮政物联网终端机能投放在任何地方使用,确保系统不断电,具

有节能减排、便民、适用范围广、环保等优点。

更优选的是,上述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所述邮政管理中心PC机与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通过通信网络无线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方案:使邮政管理中心PC机与邮政物联网终端机达成一种更快速、准确的通信关系,传输邮件信息,实现对邮件或快递的远程无线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识别装置扫描邮件编码,并将信息发送给信件分送控制器,信件分送控制器控制分拨器上的气缸,气缸通过连接杆控制分拨片的转动角度将不同编码邮件送入相应的轨道,实现邮件分类,并从智能信件分送轨道进入不同取信口内。从而使取件工作人能快速、有目的的取出同一类型的邮件。提高取件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扫描邮件上的条形码,获得邮件信息,采用RFID智能识别器,邮件进入智能邮筒后,附着上RFID信号,从而让邮政工作人员能对邮件进行实时追踪查询,使邮件投递的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便于发件人和收件人实时查询邮件投递信息;便于邮政系统实现精确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3、本实用新型采用邮筒控制器,包括通信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扫描所获得的信息和RFID信号,再传递给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邮件信息传输回邮政管理中心PC机,使邮局管理人员能提前预知邮筒内邮件情况,从而达到了远程无线管理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晶硅太阳能接收板,实现光电能的高效转换,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邮筒的适用范围大,能覆盖全国。

5、本实用新型采用动力聚集蓄电池,聚集并储存由光电转换而成的电能,

使邮筒可在室内、室外投入使用,提高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通信网络,使邮政管理中心PC机与邮政物联网终端机之间达成一种更快速、准确的通信关系,将信息传递给邮政管理中心PC机,实现对信件实时数据监控,管理,达到远程无线管理的目的。

7、本实用新型采用邮政物联网终端机,能向社区、厂区、校区、商业区、农村、军队等地投放,具有全国覆盖性,便民、利民,使邮政物流实现低成本扩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智能信件分送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邮筒控制器的功能框图;

图4为图1太阳能电池板的截面放大图;

图5为邮政物联网终端机与邮局PC机之间信号传输的原理框图。

图中,1、通信网络。2、邮政物联网终端机,3、投信口,4、红外线识别装置,5、智能信件分送轨道,6、取信口,7、邮筒控制器,8、智能识别器一,9、智能识别器二,10、信件分送控制器,11、分拨器,12、分拨片,13、气缸,14、连接杆,15、太阳能板,16、太阳能电池板支架,17、多晶硅太阳能接收板,18、动力聚集蓄电池,19、邮政管理中心PC机,20、信息接收模块,21、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便民邮储物联网智能分发终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邮政物联网终端机2、邮政管理中心PC机19和通信网络1;

所述邮政物联网终端机2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5,内部设有邮筒控制器7,上方设有投信口3,下方设有多个取信口6;

所述邮筒控制器7包括信息接收模块20和通信模块21,所述邮筒控制器7上方设有智能识别器一8和智能识别器二9。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

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4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4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0为无线信息接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21为无线通信模块。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

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4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0为无线信息接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21为无线通信模块。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智能识别器一8为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所述智能识别器二9为RFID智能识别器。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4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0为无线信息接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21为无线通信模块。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智能识别器一8为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所述智能

识别器二9为RFID智能识别器。

如图4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16、多晶硅太阳能接收板17和动力聚集蓄电池18。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投信口3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4,所述投信口3连接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所述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设置有信件分送控制器10和分拨器11,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与分拨器11控制连接,所述分拨器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投信口3和智能信件分送轨道5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所述分拨器11包括分拨片12、气缸13和连接杆14,气缸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分拨片1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红外线识别装置4为字符识别器,与所述信件分送控制器10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0为无线信息接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21为无线通信模块。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智能识别器一8为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所述智能识别器二9为RFID智能识别器。

如图4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16、多晶硅太阳能接收板17和动力聚集蓄电池18。

如图5所示,所述通信网络1为无线通信网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