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窨井梯。
背景技术:
在窨井盖下端的下水道内,通常会设置一个窨井梯,帮助工作人员能够顺利进入到下水道内,传统的窨井梯结构都比较单一,一般攀爬时其人体背部都是朝着外侧,人脸朝着梯面,这种方式攀爬一旦出现打滑,则很容易掉落,由于把手处于下水道内,因此湿度更高,更加容易打滑,而且攀爬比较吃力,对于一些体力较差的人来说,是非常吃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攀爬省力、且攀爬更加安全的市政工程用窨井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窨井梯,包括安装于窨井口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紧贴于墙壁设置,固定支架背部埋放于水泥墙面内,固定支架包括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组成的方形框架;
两根竖杆上纵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插槽,每个插槽内均设置一把手,把手与固定支架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
上下横杆中间处设置一滑轨,滑轨连接上下端横杆,滑轨两侧各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上安装一个靠背,所述靠背由泡沫垫和一背板组成,背板两端装入于滑轨内实现上下来回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上套装有一弹簧组,所述弹簧组下端面与横杆相抵,弹簧组的上端面与背板的下端面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上贯穿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竖杆上正对定位孔设置有一插销孔,把手与竖杆之间插入一插销,插销穿过插销孔及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前端面均套装一个防滑套,把手呈L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爬梯方式,将后背部设置一个靠背,使得整个人的身体处于容纳腔内,更具有保护作用,不会出现滑手掉落的情况,使用安全性高,而且攀爬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2为防滑套,3为把手,4为插销,6为横杆,7为滑轨,8为靠背,9为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市政工程用窨井梯,包括安装于窨井口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紧贴于墙壁设置,固定支架背部埋放于水泥墙面内,固定支架包括两根横杆6和两根竖杆9组成的方形框架;
两根竖杆9上纵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插槽,每个插槽内均设置一把手3,把手3与固定支架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
上下横杆中间处设置一滑轨7,滑轨7连接上下端横杆6,滑轨两侧各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上安装一个靠背8,所述靠背8由泡沫垫和一背板组成,背板两端装入于滑轨内实现上下来回滑动。
本实施例中,滑轨7上套装有一弹簧组11,所述弹簧组11下端面与横杆6相抵,弹簧组11的上端面与背板的下端面相抵,弹簧随着靠背8下降压缩,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且还能将整个靠背8归位。
其中,把手3上贯穿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竖杆9上正对定位孔设置有一插销孔,把手3与竖杆9之间插入一插销4,插销4穿过插销孔及定位孔,拉出插销,可根据使用者需要拉出合适的把手长度,再插入插销,使得盘片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中,把手前端面均套装一个防滑套2,把手呈L形状,防止长期湿度高,出现滑手的情况。
攀爬时,工作人员进入到容纳腔内,后背靠着靠背,双脚踩踏于把手上,双手拿捏住把手,整个身体位于容纳腔内,不容易滑落,而且通过靠背作用,使得攀爬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爬梯方式,将后背部设置一个靠背,使得整个人的身体处于容纳腔内,更具有保护作用,不会出现滑手掉落的情况,使用安全性高,而且攀爬更加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