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柜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拆卸的柜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柜体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使用。柜体的体积和重量均比较大。由于柜体的重量大,导致柜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过重而增加搬运操作失误概率,从而增大柜体因为搬运操作失误而造成柜体损坏的概率。而柜体由于其体积大,导致柜体不仅在进行搬运时的搬运不方便,而且由于柜体过大的体积导致使用者在摆放时对放置空间的要求高,进而不便于使用者对柜体的摆放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其能够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拆卸和组装,从而便于了柜体的运输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柜体,包括:面板、隔板和由多个面板可拆卸连接组成一侧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构成多个子箱体,每个所述子箱体靠近所述箱体的开口侧均设有挡板,每个所述挡板的一端和所述子箱体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子箱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螺钉、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的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箱体内壁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为多个,所述隔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每个所述第一螺钉均穿过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内壁和所述箱体的第三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隔板,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内壁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内壁和所述箱体的第三内壁可拆卸连接;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箱体的第二内壁之间的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箱体的第二内壁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箱体的第四内壁之间的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箱体的第四内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内壁和所述箱体的第三内壁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隔板,其中,设置在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面板组成一侧具有开口的所述箱体,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螺钉和在每个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钉匹配的开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面板均设有多根边条,每个所述面板对应的每根所述边条均通过第三连接件与该面板可拆卸连接,每根所述边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相邻的所述边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螺钉、在每个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匹配的第三通孔和在每根所述边条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匹配的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面板可拆卸组成一侧具有开口的箱体;再通过隔板和箱体内壁的可拆连接,将箱体分成多个子箱体。运输时,将拆卸柜体进行拆卸,减小了运输体积,便于运输,同时也减小了出现搬运操作失误而导致拆卸柜体损坏的概率;使用时,根据实际放置物品大小的需求将可拆卸柜体进行自由组装,从而有效的适应实际放置物品大小,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三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四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3为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4为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可拆卸柜体100、箱体110、开口111、面板112、内壁113、第一内壁1131、第二内壁1132、第三内壁1133、第四内壁1134、第二连接件120、第二螺钉121、开孔122、边条130、第三连接件140、第三螺钉141、第三通孔142、第四通孔143、隔板150、第一隔板151、第二隔板152、第一连接件160、第一螺钉161、第一通孔162、第二通孔163、子箱体170、挡板180、铰链181、锁扣件1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柜体100,该可拆卸柜体100包括:箱体110、隔板150和挡板180。
请参阅图2和图3,箱体110为立方体的结构便于其拆卸和组装,箱体110的一侧具有开口111,进而箱体110可以是由面板112与相邻的面板112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可拆卸组成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立方体结构。箱体110具有内壁113,而内壁113包括:第一内壁1131、第二内壁1132、第三内壁1133和第四内壁1134。
为便于箱体110的可拆卸,面板1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面板112与相邻的面板112通过第二连接件120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组成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立方体结构箱体110,从而面板11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
请参阅图4,第二连接件120包括:第二螺钉121和设置于面板112边缘的开孔122。第二螺钉121可以为多个,开孔122的口径大小和第二螺钉121相同。第二螺钉121设有外螺纹,而开孔122具有与第二螺钉121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可以是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立方体结构,从而箱体110可以具有五个实体的面,进而面板112的数量可以是五个。需要说明的是,面板112的数量可以大于或小于五个,但面板112的数量小于五个,箱体110不能拆分为基本组成面,因而不便于运输。而面板112的数量大于五个,箱体110的至少一个面需要由多个面板112组成,进而增加了箱体110组装和拆卸的复杂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面板112数量优选为五个。作为一种方式,面板112两端的边缘分别与相邻面板112一端的边缘接触并和相邻的面板112垂直,使第二连接件120中面板112的边缘的开孔122和相邻面板112一端边缘的开孔122相对应。第二螺钉121为多个,每个第二螺钉121穿过面板112边缘的开孔122和相邻面板112的边缘开孔122,使每个第二螺钉121的外螺纹和开孔122的内螺纹啮合。面板112的一端和相邻的面板11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形成了可拆卸连接,面板112的另一端和相邻的面板112的一端也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形成了可拆卸连接。当四个面板112均将自身的两端与相邻面板11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固定后,四个面板112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120的可拆卸连接围成一个两端能够贯穿的立方体结构。箱体110是一侧具有开口111立方体结构,需要一个面板112将两端贯穿的立方体结构的其中一端封闭。封闭其中一端的面板112形状大小和箱体110的开口111形状大小相同。当面板112与两端贯穿的其中一端贴合,面板112的四条边便能够和其余四个面板112的一边均接触,使第二连接件120中面板112边缘的开孔122和其余四个面板112的边缘的开孔122对应。每个第二螺钉121穿过面板112边缘的开孔122和相邻面板112边缘的开孔122,使第二螺钉121的外螺纹和开孔122的内螺纹啮合。当面板112的四条边均和其相邻面板112的一边通过螺纹啮合的方式固定后,面板112便能够和与其四条边相邻的四个面板112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形成固定,从而将将两端贯穿的立方体的其中一端进行了封闭。而此时,五个面板112便通过第二连接件120的可拆卸连接构成了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立方体结构箱体110。作为另一种方式,面板112的四条边能够和其余面板112的一边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可拆卸连接后,其余四个面板112的两端均再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和相邻面板112可拆卸连接组成箱体110,在此就不做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可拆卸柜体100在摆放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箱体110底部面板112的厚度和重量均大于设置于箱体110其余部分的面板112。
请参阅图5,可拆卸柜体100的在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可拆卸柜体100结构的稳定,边条130通过第三连接件140与面板112可拆卸连接,且边条130和相邻的边条130还能够通过第三连接件140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组成框架结构。
边条130可以为棒状结构。作为一种方式,边条130的数量为多个,只要边条130能够通过第三连接件140与相邻边条130可拆卸连接组成框架,并达到稳定可拆卸柜体100结构的效果即可,在此不做数量限定。
请参阅图6,第三连接件140包括:第三螺钉141、设置于面板112的第三通孔142和设置于边条130的第四通孔143。第三螺钉141为多个,第三通孔142和第四通孔143的口径大小均与第三螺钉141相同。第三螺钉141设有外螺纹,而第三通孔142和第四通孔143均具有与第三螺钉141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请参阅图5和图6,作为一种方式,箱体110为由面板112组成的立方体结构,从而箱体110能够具有立方体的框架结构。边条130为多根,每根边条130的两端均与相邻边条1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连接便能够组成与箱体110的立方体框架结构相同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多个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再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和箱体110可拆卸连接后便能够将箱体110结构稳定。每根边条130的一端均和两根相邻边条130的一端接触且接触端的相邻两根边条130相互垂直,每根边条130的另一端也均和两根相邻边条130的一端接触且接触端相邻的两根边条130相互垂直。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均和每根相邻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对应,边条130另一端的第四通孔143也均和每根相邻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对应。第三螺钉141为多个,每个第三螺钉141均穿过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和每根相邻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每个第三螺钉141也均穿过边条130另一端的第四通孔143和每根相邻边条130一端的第四通孔143,使第三螺钉141的外螺纹和第四通孔143的内螺纹啮合。当多根边条130中,每根边条130的一端均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卸连接,而每根边条130的另一端也均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卸连接后,多根边条130便能够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多根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可套设箱体110,或箱体110套设多根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考虑可拆卸柜体100在实际摆放时的美观性,因此优选为箱体110套设多根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当箱体110套设多根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后,每根边条130均和面板112接触。设置于面板112的第三通孔142和设置于边条130的第四通孔143相对应。每个第三螺钉141均穿过相互对应的第三通孔142和第四通孔143,使每个第三螺钉141的外螺纹与相互对应的第三通孔142和第四通孔143的内螺纹啮合,每根边条130便均能够通过第三连接件140与面板112可拆卸连接。即也是箱体110套设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后,多根边条130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也通过第三连接件140的可拆卸连接固定箱体110。作为另一种方式,每根边条130也可与面板112均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卸连接后,再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将每根边条130与相邻的边条130可拆连接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在此就不做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7,隔板150与箱体110的内壁113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可拆卸连接。隔板150可以为矩形,隔板15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52。
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件160包括:第一螺钉161、设置于箱体110内壁113的第一通孔162、设置于隔板150的第二通孔163。第一螺钉161为多个,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口径大小均与第一螺钉161相同。第一螺钉161设有外螺纹,而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均具有与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50设置于箱体110中,当置于箱体110内壁113的第一通孔162和设置于隔板150的第二通孔163对应时,每个第一螺钉161穿过设置于箱体110内壁113的第一通孔162和设置于隔板150的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相互对应的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隔板150便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60与箱体110的内壁113可拆卸连接。隔板15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52,当设置于第一隔板151的第二通孔163和设置于第二隔板152的第二通孔163相对应时,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设置于第一隔板151的第二通孔163和设置于第二隔板152的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便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9和图10,作为第一实施方式,隔板150设置于箱体110中,第一内壁1131为箱体110的内顶壁,第二内壁1132为箱体110的内侧壁,第三内壁1133为箱体110的内底壁。第二隔板152的一端和第一内壁1131接触,第二隔板152的另一端和第三内壁1133接触。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对应,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对应。第一螺钉161为多个,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也均穿过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第二隔板152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箱体110的第一内壁1131和第三内壁1133可拆卸连接。
第二隔板152与第二内壁1132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与第二内壁113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设有的第一通孔162对应;而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第二隔板152和箱体110的第三内壁1133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11和图12,作为第二实施方式,隔板150设置于箱体110中,第一内壁1131为箱体110的内顶壁,第三内壁1133为箱体110的内底壁,第二内壁1132和第四内壁1134分别为箱体110中位置相对应的内侧壁。第二隔板152的一端和第一内壁1131接触,第二隔板152的另一端和第三内壁1133接触。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对应,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对应。第一螺钉161为多个,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也均穿过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第二隔板152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箱体110的第一内壁1131和第三内壁1133可拆卸连接。
设置在第二隔板152和第二内壁1132之间的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与第二内壁113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设有的第一通孔162对应;而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第二隔板152和箱体110的第二内壁1132可拆卸连接。
设置在第二隔板152和第四内壁1134之间的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与第四内壁1134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四内壁1134设有的第一通孔162对应;而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四内壁1134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第二隔板152和箱体110的第四内壁1134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13和图14,作为第三实施方式,隔板150设置于箱体110中,第一内壁1131为箱体110的内顶壁,第三内壁1133为箱体110的内底壁,第二内壁1132和第四内壁1134分别为箱体110中位置相对应的内侧壁。每个第二隔板152的一端和第一内壁1131接触,每个第二隔板152的另一端和第三内壁1133接触。每个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对应,每个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对应。第一螺钉161为多个,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二隔板152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一内壁1131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也均穿过第二隔板152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三内壁1133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二隔板152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箱体110的第一内壁1131和第三内壁1133可拆卸连接。
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15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152之间的每个第一隔板15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的两端的第二通孔163均和相邻两个第二隔板152的第二通孔163相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每个第一螺钉161也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相邻的第二隔板152的第二通孔163,也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将每个第一隔板151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152之间。
第二内壁1132和相邻的第二隔板15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与第二内壁113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设有的第一通孔162对应;而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内壁1132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第二隔板152和箱体110的第二内壁1132可拆卸连接。
第四内壁1134和相邻的第二隔板152之间也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51,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与第四内壁1134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四内壁1134设有的第一通孔162对应;而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2接触,使每个第一隔板151另一端设有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对应。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四内壁1134的第一通孔162,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而每个第一螺钉161均穿过第一隔板151另一端的第二通孔163和第二隔板152上设有第二通孔163,使每个第一螺钉161的外螺纹与第二通孔163的内螺纹啮合。从而使每个第一隔板151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分别与第二隔板152和箱体110的第四内壁1134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在箱体110内的设置方式并不仅为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可将第一隔板15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壁1132和第四内壁1134连接,也可将第二隔板15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151之间等,在此就不做过多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设置在箱体110中,将箱体110分割成了多个子箱体17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箱体170均需要进行封闭,进而每个子箱体170靠近箱体110的开口111侧均设有挡板180。每个挡板180的形状尺寸均和其封闭的子箱体170的形状尺寸相同。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方式每个挡板180的一端通过铰链181和子箱体170转动连接,而每个挡板180的另一端和子箱体170则可以通过锁扣件18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柜体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可拆卸柜体100需要进行组装时,将每根边条130的一端均和两根相邻边条130的一端接触且接触端的相邻两根边条130相互垂直,每根边条130的另一端也均和两根相邻边条130的一端接触且接触端相邻的两根边条130相互垂直。再将每根边条130的一端均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卸连接,而每根边条130的另一端也均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140可拆卸连接后,多根边条130便能够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将每个面板112盖合住和多个边条130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的一个形状大小与该面板112对应的边框。当五个面板112分别盖住和多个边条130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的五个边框后,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将每个面板112和相邻面板112可拆卸连接,再通过第二连接件120将每个面板112和相邻边条130可拆卸连接,多个面板112便组成了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箱体110。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第一隔板151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和第二隔板152可拆卸连接的同时,再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将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分别和箱体110的内壁113可拆卸连接后,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便将箱体110分割为多个子箱体170。将每个子箱体170靠近箱体110开口111侧设置挡板180,每个挡板180的一端通过铰链181和子箱体170转动连接,每个挡板180的另一端和子箱体170则可以通过锁扣件182可拆卸连接。此时,可拆卸柜体100的组装完成。
当可拆卸柜体100需要进行拆卸时,将每个挡板180的一端和子箱体170转动连接的铰链181拆分,再将每个挡板180的另一端和子箱体170可拆卸连接的锁扣件182拆分,挡板180和子箱体170形成拆分。将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60拆分,再将第一隔板151和第二隔板152分别和箱体110的内壁113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60拆分,隔板150和箱体110实现拆分。将每个面板112和与该面板112相邻面板11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0拆分的同时,再将每个面板112和与该面板112相邻边条13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20拆分后,面板112和面板112拆分,而面板112和边条130也拆分。可拆卸柜体100拆分为多根边条130组成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将每根边条130的一端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140拆分的同时,再将每根边条130的另一端和相邻两跟边条13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140拆分。此时,可拆卸柜体100的拆分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柜体100中,多个面板112可拆卸连接组成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箱体110,箱体110的内壁113通过第一连接件160和隔板150可拆卸连接;隔板150与箱体110的内壁113构成多个子箱体170,每个所述子箱体170靠近箱体110的开口111侧均设有挡板180,每个挡板180的一端和子箱体170转动连接,每个挡板180的另一端和子箱体170可拆卸连接。通过面板112可拆卸组成一侧具有开口111的箱体110;再通过隔板150和箱体110内壁113的可拆连接,将箱体110分成多个子箱体170。运输时,将拆卸柜体进行拆卸,减小了运输体积,便于运输,同时也减小了出现搬运操作失误而导致拆卸柜体损坏的概率;使用时,根据实际放置物品大小的需求将可拆卸柜体100进行自由组装,从而有效的适应实际放置物品大小,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