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64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支撑方式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通过发热盘加热或者通过IH加热。发热盘结构能够承受内锅的压力,而IH结构的线圈盘需要同内锅保持一定距离,不能承压。

一部分烹饪器具的内锅具有把手,该类烹饪器具通过锅盖扣住内锅,内锅的把手支撑在中板上,上压时,中板能够限制内锅下沉。该类烹饪器具既可以通过发热盘加热,也可以通过IH加热。然而此结构对内锅厚度有要求,内锅需切牙,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还有一部分烹饪器具的内锅不具有把手,该类烹饪器具通过锅盖扣住保温罩,使得保温罩口部受力,但此结构的内锅上压后会下沉,需要发热盘来支撑内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锅不具有把手的烹饪器具需要通过加热盘支撑内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及设置在保温罩内部的内锅,内锅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保温罩的口部设置有多个锅牙;支撑结构,位于保温罩的口部和内锅的锅沿之间,保温罩的口部通过支撑结构抵顶支撑内锅的锅沿;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加热装置,设置在外壳内并位于内锅的下方,加热装置与内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温罩的口部通过支撑结构对内锅的锅沿进行支撑,可以防止盛放被烹饪食物后或者加压后的内锅下沉。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内锅与加热装置之间能够保持预定距离而不会相互接触,进而可以使用IH加热器等不能与内锅接触的加热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保温罩的口部设置有多个锅牙,锅盖包括可转动的锁盖,锁盖上设置有多个盖牙,转动锁盖,可实现盖牙与锅牙的锁扣配合与分离。使得锅盖和锅体之间锁定稳定。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缺口,通过缺口能够将内锅从保温罩中取出。设置缺口,便于取锅。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IH加热器。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保温罩的口部处的支撑圈,缺口设置在支撑圈上并且缺口的开口朝上。加工方便,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内锅的锅沿处的支撑圈,述缺口设置在支撑圈上并且缺口的开口朝上或者朝下。加工方便,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缺口为两个,两个缺口对称地设置。两个缺口对称设置更加便于取锅操作。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保温罩的口部处的多个支撑块,相邻的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缺口。支撑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内锅的锅沿处的多个支撑块,相邻的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缺口。支撑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连接在保温罩上。容易装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A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外壳;12、保温罩;13、内锅;20、锅盖;30、加热装置;40、支撑圈;4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支撑结构、锅盖20及加热装置30。其中,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11、保温罩12及设置在保温罩12内部的内锅13。内锅13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保温罩12的口部设置有多个锅牙。支撑结构位于保温罩12的口部和内锅13的锅沿之间,保温罩12的口部通过支撑结构抵顶支撑内锅13的锅沿。锅盖20盖设在锅体10上。加热装置30设置在外壳11内并位于内锅13的下方,且与内锅13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保温罩12的口部通过支撑结构对内锅13的锅沿进行支撑,可以防止盛放被烹饪食物后或者加压后的内锅13下沉。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内锅13与加热装置30之间能够保持预定距离而不会相互接触,进而可以使用IH加热器等不能与内锅接触的加热装置对内锅13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罩12的口部设置有多个锅牙,所述锅盖20包括可转动的锁盖,所述锁盖上设置有多个盖牙,转动所述锁盖,可实现盖牙与锅牙的锁扣配合与分离。当用户需要将锅盖20与锅体10锁定时,转动设置在锅盖20上的锁盖,锁盖上的盖牙会与保温罩12上的锅牙进行配合,从而实现了锅盖20与锅体10的锁定。同时,盖牙与锅牙的配合结构可以提高锅盖20和锅体10之间锁定的稳定性。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缺口41,通过缺口41能够将内锅13从保温罩12中取出。设置缺口41使得用户取锅更加方便,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为IH加热器。IH加热器采用电磁感应使内锅13自身发热,其全方位立体加热方式使得内锅13底部受热面积更大且产生细腻热对流。此外,IH加热器能让内锅13中的食物立体全方位均匀受热,用时短且味道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固定在保温罩12的口部处的支撑圈40,缺口41设置在支撑圈40上并且缺口的开口朝上。支撑圈40容易加工,且装配方便。设置在支撑圈40上的缺口41开口朝上使得用户取锅更加方便。

具体地,将支撑圈40固定在保温罩12的口部,使内锅13的锅沿贴紧支撑圈40。上压时,锅盖20扣住保温罩12,由于内锅13通过支撑圈40支撑,使内锅13不会相对于保温罩12向下运动。支撑圈40具有缺口41,便于用户进行取锅操作。

如图3所示,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内锅13的锅沿处的支撑圈40,缺口41设置在支撑圈40上并且缺口41的开口朝上或者朝下。支撑圈40容易加工,且方便安装。设置在支撑圈40上的缺口41开口朝上或者朝下均方便用户进行取锅操作。

如图3所示,缺口为两个,两个缺口41对称地设置。两个缺口41对称设置更加便于用户进行取锅操作,同时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缺口可以使取锅位置不受限制,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为固定在保温罩12的口部处的多个支撑块,相邻的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缺口41。这样,固定在保温罩12口部处的多个支撑块抵接支撑内锅13的锅沿,可以防止盛放被烹饪食物后或者加压后的内锅下沉。而且,支撑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用户可以从支撑块之间形成的缺口41进行取锅。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内锅13的锅沿处的多个支撑块,相邻的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缺口41。这样,支撑块固定在内锅13的锅沿处,保温罩12的口部通过支撑块抵接支撑内锅13的锅沿,可以防止盛放被烹饪食物后或者加压后的内锅下沉。而且,支撑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用户可以从支撑块之间形成的缺口41进行取锅。

本实施例采用了内锅13扣住保温罩12的方式,上压时,主要承压在保温罩12上,对内锅13的厚度要求有所降低。此外,内锅13的口部不需要切牙,从而降低了材料、工艺成本。在保温罩12的上口部固定支撑圈40,使内锅13的锅沿压在支撑圈40上面,从而固定住内锅13,防上压时内锅13下沉。同时,在支撑圈40上左右设置缺口41,便于用户进行取锅操作。

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30连接在保温罩12上。加热装置30连接在保温罩12上使得装配更加容易。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保温罩的口部通过支撑结构对内锅的锅沿进行支撑,可以防止盛放被烹饪食物后或者加压后的内锅下沉。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内锅与加热装置之间能够保持预定距离而不会相互接触,进而可以使用IH加热器等不能与内锅接触的加热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