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4399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具体是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等。在野外环境下,当没有干净的水源时,就需要采用净水器对湖泊、河水进行过滤,以获得干净的饮用水。但净水器的体积普遍较大,携带不便。另外,现有的净化器的过滤装置,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达到使用寿命后,就需要进行更换,使用成本较高。如果能够研发一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杯,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另外,由于水杯便于携带,更易被广大户外运动者或野外工作者所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包括杯体、杯底盖、杯嘴座和杯嘴盖;所述杯嘴座固定在杯体上端,杯嘴座上设置有杯嘴,杯嘴盖一端铰接安装在杯嘴座上,杯嘴盖另一端设置有杯嘴盖锁扣,杯嘴座上设置有与杯嘴盖锁扣相对应的卡口,杯嘴盖通过杯嘴盖锁扣与卡口的配合盖设在杯嘴座上,且将杯嘴包裹在内;所述杯底盖固定在杯体下端,所述杯底盖底部为杯底开关栅,杯底盖下部还转动安装有与杯底开关栅相配合的取水开关栅,取水开关栅上开设有进水栅孔;所述杯嘴座下端安装有取水拉杆,杯体内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周缘安装有活塞密封圈,过滤器与活塞密封圈配合组成活塞,活塞滑动安装在杯体内,且活塞密封圈与杯体的内壁紧贴,活塞通过活塞支架安装在取水拉杆的底部,所述过滤器为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嘴座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杯体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嘴盖上还设置有与杯嘴相配合的杯嘴密封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嘴座与杯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底盖与杯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底盖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杯体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底开关栅与取水开关栅之间还设置有开关栅密封片,开关栅密封片固定连接至杯底开关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底盖上分别设置有关闭标识和打开标志,取水开关栅上还设置有指示标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器的厚度为10mm,孔径为0.1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采用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作为过滤材料,能够将水中的各类杂质和病菌滤除,以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除杂率和除菌率均可达到99.99%以上;

2、该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采用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为永久性的过滤材料,只需要简单的清洗即可重新使用,无需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3、该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净水效果好,且净水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上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的下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底部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底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过滤器、3-杯底盖、4-取水开关栅、5-指示标识、6-关闭标识、7-打开标志、8-转轴、9-取水拉杆、10-杯嘴座、11-杯嘴盖、12-杯嘴密封碗、13-杯嘴、14-卡口、15-杯嘴盖锁扣、16-第一密封圈、17-活塞支架、18-活塞密封圈、19-第二密封圈、20-杯底开关栅、21-开关栅密封片、22-进水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包括杯体1、杯底盖3、杯嘴座10和杯嘴盖11;所述杯嘴座10固定在杯体1上端,杯嘴座10与杯体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杯嘴座10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杯体1上端,从而使杯嘴座10能够轻易地在杯体1上拆装,杯嘴座10上设置有杯嘴13,杯嘴盖11一端铰接安装在杯嘴座10上,杯嘴盖11另一端设置有杯嘴盖锁扣15,杯嘴座10上设置有与杯嘴盖锁扣15相对应的卡口14,杯嘴盖11通过杯嘴盖锁扣15与卡口14的配合盖设在杯嘴座10上,且将杯嘴13包裹在内,所述杯嘴盖11上还设置有与杯嘴13相配合的杯嘴密封碗12,当把杯嘴盖11盖在杯嘴座10上时,杯嘴密封碗12恰好位于杯嘴13的开口处,并将杯嘴13密封;所述杯嘴座10与杯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第一密封圈16能够增强杯嘴座10与杯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

所述杯底盖3固定在杯体1下端,杯底盖3与杯体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杯底盖3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杯体1下端;所述杯底盖3与杯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9,第二密封圈19能够增强杯底盖3与杯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杯底盖3底部为杯底开关栅20,杯底盖3下部还转动安装有与杯底开关栅20相配合的取水开关栅4,取水开关栅4上开设有进水栅孔22,取水开关栅4能够在杯底盖3上转动,当取水开关栅4转动至,使杯底开关栅20与进水栅孔22错位时,则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开通,湖泊水或河水可以通过进水栅孔22进入杯体1内,实现进水,当取水开关栅4转动至,使杯底开关栅20与进水栅孔22位置重叠时,杯底开关栅20将进水栅孔22封闭,从而使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封闭,杯体1内的水无法从净化水杯的底部流出,为了增强杯底开关栅20与取水开关栅4之间的封闭效果,所述杯底开关栅20与取水开关栅4之间还设置有开关栅密封片21,开关栅密封片21固定连接至杯底开关栅20;

为了使人们能够直观的获知该净化水杯的底部的是处于封闭状态还是开通状态,所述杯底盖3上分别设置有关闭标识6和打开标志7,取水开关栅4上还设置有指示标识5,当杯底开关栅20与进水栅孔22错位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开通时,指示标识5恰好指向打开标志7,当杯底开关栅20与进水栅孔22位置重叠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封闭时,指示标识5恰好指向关闭标识6;

所述杯嘴座10下端安装有取水拉杆9,杯体1内设置有过滤器2,过滤器2周缘安装有活塞密封圈18,过滤器2与活塞密封圈18配合组成活塞,活塞滑动安装在杯体1内,且活塞密封圈18与杯体1的内壁紧贴,活塞通过活塞支架17安装在取水拉杆9的底部,从而拉动取水拉杆9,就能够带动活塞沿着杯体1移动,所述过滤器2为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所述过滤器2的厚度为10mm,孔径为0.1μm,能够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和细菌(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于0.5μm),而直径较小的水分子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能够通过陶瓷过滤器的微孔,从而获得能够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使用时,首先转动取水开关栅4,使取水开关栅4的指示标识5恰好指向打开标志7,此时,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开通,通过逆时针转动杯嘴座10,将杯嘴座10从杯体1上卸下,然后将该净化水杯的底部潜入水中,向上拉动杯嘴座10,杯嘴座10通过取水拉杆9带动活塞上移,以在杯体1下部腔体内形成负压,使水进入杯体1内,当水充满杯体1后,转动取水开关栅4,使取水开关栅4的指示标识5恰好指向关闭标识6,此时,该净化水杯的底部封闭。将该净化水杯从水中取出,然后慢慢的下压杯嘴座10,杯嘴座10通过取水拉杆9带动活塞下移,杯体1内的水在压力作用下逐渐通过过滤器2,并渗入杯体1上部腔体内,过滤器2能够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和细菌(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于0.5μm),而直径较小的水分子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能够通过陶瓷过滤器的微孔,从而获得能够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继续下压杯嘴座10,直至活塞下移至杯体1底部,通过顺时针转动杯嘴座10,将杯嘴座10安装在杯体1上部,然后打开杯嘴盖11的杯嘴盖锁扣15,使杯嘴13露出,此时,就能够饮用杯体1内的洁净水了。

所述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采用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作为过滤材料,能够将水中的各类杂质和病菌滤除,以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除杂率和除菌率均可达到99.99%以上;所述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采用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双控制膜硅藻土微孔陶瓷滤芯为永久性的过滤材料,只需要简单的清洗即可重新使用,无需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所述携带方便且净水效果良好的净化水杯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净水效果好,且净水效率高,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