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63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椅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功能椅子。



背景技术:

现在的椅子和桌子往往是分开的,占据的空间大,故需要一种椅子,在不需要桌子时,可以仅当做椅子使用,在需要桌子和椅子的时候,能够当做椅子和桌子同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调节方便的、占用空间小的、多功能椅子。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椅子,包括支架、坐板、位于坐板右上方的靠板,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架、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三支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上连接架、下连接架,所述上连接架焊接第一支架上端和第二支架上端,所述下连接架焊接第一支架下端、第二支架下端、第三支架下端;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等高,所述第二支架上端向右弯折,所述第二支架向右弯折的角度为170度,所述第三支架的长度为第一支架的二分之一长度,所述第三支架上端向右弯折成扶手形状,所述第三支架上端焊接于第二支架中点处;所述靠板通过第一旋钮连接于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和第一旋钮在同一水平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板通过第一旋钮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旋钮,第二旋钮和第一旋钮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仅需要椅子的功能时,可以将靠板和第一支架平行安置,需要使用椅子及桌子的功能时,将靠板旋转90度,拧紧第二旋钮,将靠板和第二支架连接,靠板此时处于水平状态,可以当做桌子平面来使用,在使用时,只需反向坐下即可。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均设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卡位块包括上卡位块、下卡位块,上卡位块焊接在支架上,下卡位块焊接在支架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卡位块为L形状,所述下卡位块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所述坐板上端面设有卡位槽,所述上卡位块一端嵌于卡位槽内。

卡位块的设立,使得坐板可以在水平方向调节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坐下时更加的舒服,上卡位块为L形状,上卡位块一端嵌于卡位槽内,使得结构更加稳固,不易松动。下卡位块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增加了下卡位块的载重能力,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限定,所述坐板下端设有把手,所述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上开有防滑凹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支架高度为1.5m。

把手使得调节坐板的位置时更加的方便,防滑凹槽使得在旋动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时不易打滑。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调节方便、节约空间、成本低、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椅子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椅子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支架1,坐板2,靠板3,连接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4,上连接架111,下连接架112,第一旋钮4,第二旋钮5,卡位块6,上卡位块61,下卡位块62,卡位槽7,把手8,防滑凹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椅子,包括支架1、坐板2、位于坐板2右上方的靠板3,支架1包括连接架11、第一支架12、位于第一支架12左侧的第二支架13、位于第二支架13左侧的第三支架14,连接架11包括上连接架111、下连接架112,上连接架111焊接第一支架12上端和第二支架13上端,下连接架112焊接第一支架12下端、第二支架13下端、第三支架14下端;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等高,第二支架13上端向右弯折,第二支架13向右弯折的角度为170度,第三支架14的长度为第一支架12的二分之一长度,第三支架14上端向右弯折成扶手形状,第三支架14上端焊接于第二支架13中点处;靠板3通过第一旋钮4连接于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设有第二旋钮5,第二旋钮5和第一旋钮4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4均设有卡位块6,卡位块5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卡位块5包括上卡位块61、下卡位块62,上卡位块61焊接在支架1上,下卡位块62焊接在支架1上。

优选的,上卡位块61为L形状,下卡位块62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坐板2上端面设有卡位槽7,上卡位块61一端嵌于卡位槽7内。

优选的,坐板2下端设有把手8,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上开有防滑凹槽9。

最优的,第一支架12高度为1.5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椅子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