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漏斗组件及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806阅读:1258来源:国知局
出水漏斗组件及咖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出水漏斗组件及咖啡机。



背景技术:

咖啡机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滴落式咖啡机的应用更为普遍,现有的一种滴落式咖啡机主要包括咖啡机主体、漏斗组件和玻璃杯以及玻璃杯盖,漏斗组件的出水口安装有自闭式止漏阀,玻璃杯盖与自闭式止漏阀顶触开启相配合。

然而,由于上述咖啡机的漏斗组件在使用时,只能依靠玻璃杯的玻璃杯盖顶开止漏阀,从而将漏斗中的咖啡液体引流到玻璃杯中,该玻璃杯只能是原装玻璃杯,一旦玻璃杯或玻璃杯盖损坏,咖啡机将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咖啡机的原装玻璃杯或玻璃杯盖损坏导致咖啡机无法使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漏斗组件及咖啡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漏斗组件,包括过滤网、漏斗、止漏阀和用于控制所述止漏阀的开/闭的控制阀;所述止漏阀包括阀体;所述控制阀包括凸轮、凸轮支架和与所述凸轮固定的旋钮,所述凸轮穿过所述阀体的中空部位,所述凸轮通过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所述阀体上升或下降,所述凸轮支架固设在所述漏斗上。

通过旋钮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止漏阀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漏斗中所冲泡的液体是否流出,因此用户可以使用任何杯子,不需要使用咖啡机原装的杯子,适用范围更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可选的,所述凸轮支架固设在所述漏斗的侧部。

可选的,所述凸轮的凸部旋转到垂直接触所述阀体的顶部时带动所述阀体上升。

可选的,所述凸轮与所述旋钮通过螺栓固定。

可选的,所述止漏阀还包括阀芯、弹簧和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直径大于所述漏斗的出水口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咖啡机,包括咖啡机主体和上述所述的出水漏斗组件。

通过旋钮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止漏阀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漏斗中所冲泡的液体是否流出,可以实现在不更改现有的咖啡机的组成时,不限于只能使用原装玻璃杯,解决了一旦玻璃杯或玻璃杯盖损坏,咖啡机将无法使用的问题,且还可一机多用,不限于只冲泡咖啡。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打开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闭合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的3种旋转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A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B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B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C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标记说明:过滤网-5;漏斗-6;止漏阀-7;控制阀-8;阀体-71;阀芯-72;弹簧-73;密封圈-74;凸轮-81;凸轮支架-82;旋钮-8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出水漏斗组件包括:过滤网5、漏斗6、止漏阀7和用于控制止漏阀7的开/闭的控制阀8。止漏阀7包括阀体71,图1所示还包括阀芯72、弹簧73和密封圈74,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止漏阀7还可以是由阀体71和其它组件构成,控制阀8包括凸轮81、凸轮支架82和与凸轮81固定的旋钮83,凸轮81穿过阀体71的中空部位,凸轮81通过旋钮83的转动带动阀体71上升,凸轮支架82固设在漏斗6上。可选的,凸轮支架82固设在漏斗6的侧部,也可以固设在漏斗的其他部分,前提是便于用户操作旋钮。

可选的,阀芯72固定设置在阀体71内。

其中,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时带动阀体71上升,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之后,凸轮81的凸部811再旋转与阀体71的顶部711平行时,阀体71又下降的原来的位置。

可选的,凸轮81与旋钮83通过螺栓固定。便于通过旋钮83控制凸轮81的旋转。

其中,密封圈74的直径大于漏斗6的出水口的直径,止漏阀7设置在漏斗6的出水口处,止漏阀7由阀体71、阀芯72、弹簧73和密封圈74组成,阀芯72固定设置在阀体71内,弹簧73设置在阀芯72与密封圈74之间,弹簧没有受力时,密封圈74的直径大于漏斗6的出水口的直径,因此将漏斗6的出水口封住,液体不能流出,当弹簧受力之后压缩,密封圈74的位置上移,出水口打开,液体从漏斗6的出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漏斗组件的工作原理为:过滤网5用于放置和过滤用户所泡的物质,如咖啡粉或茶叶等,漏斗6用于装冲泡后的液体,止漏阀设置在漏斗6的出水口处,止漏阀7的阀芯72固定设置在阀体71内,弹簧73设置在阀芯72与密封圈74之间,控制阀包括凸轮81、凸轮支架82和与凸轮81固定的旋钮83,控制阀的各个部件组装好之后,通过旋转旋钮83带动凸轮81转动,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打开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时带动阀体71上升,此时弹簧受力之后压缩,密封圈74的位置上移,止漏阀7打开,出水口打开,液体从漏斗6的出水口流出;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闭合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之后,控制阀8的凸轮81的凸部811再旋转与阀体71的顶部711平行时,阀体71又下降的原来的位置,此时弹簧没有受力,密封圈74的直径大于漏斗6的出水口的直径,因此止漏阀7闭合,将漏斗6的出水口封住,液体不能流出。通过旋钮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止漏阀7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漏斗6中所冲泡的液体是否流出,因此用户可以使用任何杯子,不需要使用咖啡机原装的杯子,降低成本,适用范围更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漏斗组件,可以用于咖啡机,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电加热产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水漏斗组件,通过旋钮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止漏阀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漏斗中所冲泡的液体是否流出,因此用户可以使用任何杯子,不需要使用咖啡机原装的杯子,适用范围更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咖啡机,咖啡机包括咖啡机主体和图1所示的出水漏斗组件,咖啡机主体可以采用现有的咖啡机主体,也可以是简单的用于加热水的主体。

当咖啡机主体就是简单的用于加热水的主体时,其工作原理为:咖啡机主体加热水,热水通过过滤网流入漏斗6,过滤网5用于放置和过滤用户所泡的物质,如咖啡粉或茶叶等,漏斗6用于装冲泡后的液体,止漏阀7设置在漏斗6的出水口处,止漏阀的阀芯72固定设置在阀体71内,弹簧73设置在阀芯72与密封圈74之间,控制阀包括凸轮81、凸轮支架82和与凸轮81固定的旋钮83,控制阀的各个部件组装好之后,通过旋转旋钮83带动凸轮81转动,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打开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时带动阀体71上升,此时弹簧受力之后压缩,密封圈74的位置上移,止漏阀7打开,出水口打开,液体从漏斗6的出水口流出;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漏斗组件中止漏阀闭合时凸轮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控制阀8的凸轮81的凸部811旋转到垂直接触阀体71的顶部711之后,凸轮81的凸部811再旋转与阀体71的顶部711平行时,阀体71又下降的原来的位置,此时弹簧没有受力,密封圈74的直径大于漏斗6的出水口的直径,因此止漏阀7闭合,将漏斗6的出水口封住,液体不能流出。通过旋钮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止漏阀7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漏斗6中所冲泡的液体是否流出,因此用户可以使用任何杯子,降低成本,适用范围更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

当咖啡机主体采用现有的咖啡机主体时,图4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的3种旋转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A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B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中旋钮处于位置C的工作状态示意图,结合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机的工作原理为:如图5所示,当旋钮旋转至图4的位置A时,止漏阀处于闭合状态,在没有放入玻璃杯之前,漏斗里面的液体不会流出来,而只有当把玻璃杯放入咖啡机,利用玻璃杯杯盖顶开止漏阀,液体被引流至玻璃杯中,液体萃取过程顺利进行。

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旋钮旋转至图4的位置B时,止漏阀处于打开状态。使用时有2种情况:一种是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马克杯萃取液体,一种情况是当玻璃杯盖损坏而无法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使用,那么现在就可以直接只用玻璃杯萃取足够量的液体。

如图7所示,当旋钮旋转至图4的位置C时,止漏阀处于闭合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口味放咖啡粉或者茶叶到过滤网中,当热水通过咖啡机主体的出水口进入漏斗过滤网时,止漏阀处于闭合状态,等足够的热水和浸泡时间,用户只需要用马克杯,把旋钮旋转至图4的位置B时,止漏阀打开,就可以实现泡茶或者咖啡,真正的做到一机多用。

本实用新型咖啡机,可以实现在不更改现有的咖啡机的组成时,不限于只能使用原装玻璃杯,解决了一旦玻璃杯或玻璃杯盖损坏,咖啡机将无法使用的问题,且还可一机多用,不限于只冲泡咖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