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门框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15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门框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门框线。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4,长期以来,门套线生产安装一直采用传统工艺,即根据墙厚确定门框的宽度,在门框的两个侧面开槽,以安装装饰线条和门框连接,导致必须在线条背面装订卡口条。因此存在着线条结构需要人工二次成型,成型即需要钉子和胶水不利现在的环保趋势,而且装订结构在后续涂装环节增加很多的人工填补缝隙,加大了人工材料的投入及产品出错概率,另外形状不方正不利于生产交接流动和包装运输,容易在卡口条拼接装订处崩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门框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门框线,包括门框线条和门框,所述门框置于墙体之间,门框之间设有门体,墙体的两侧均设有卡接在门框上的门框线条,门框的宽度大于墙体的宽度,所述门框线条为方形结构且一侧为斜面,使得门框线条的两头大小不等,其中门框线条的端部与门框接触面处设有凹槽,使得门框线条的头端形成相邻的第一卯眼和第一榫头,门框与门框线条的接触面上同样设有凹槽,使得门框与门框线条的接触面上形成相邻的第二榫头和第二卯眼,门框线条与门框相互卡合,第一卯眼与第二榫头相互扣合,第一榫头与第二卯眼相互扣合,门框上设于对门框线条与墙体接触面的让位,门框线条固定在墙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框上设有限制门体运动的挡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框线条上第一榫头的顶部与门框线条与墙体接触面共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门框的宽度,提升了门框的强度,门框线条和门框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从而由线条的外部结构转换成内部结构,增加了门框线条和门框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增加产品生产效率、结构稳固,而且整体结构方正,在生产运输时减少断裂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门框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门框线中门框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门框线中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门框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框线条、2-门框、3-门体、4-墙体、101-第一卯眼、102-第一榫头、201-第二榫头、202-第二卯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门框线,包括门框线条1和门框2,所述门框2置于墙体4之间,门框2之间设有门体3,墙体4的两侧均设有卡接在门框2上的门框线条1,以实现对门框2的固定和安装装饰材料,门框2的宽度大于墙体4的宽度,所述门框线条1为方形结构且一侧为斜面,使得门框线条1的两头大小不等,其中门框线条1的端部与门框2接触面处设有凹槽,使得门框线条1的头端形成相邻的第一卯眼101和第一榫头102,门框2与门框线条1的接触面上同样设有凹槽,使得门框2与门框线条1的接触面上形成相邻的第二榫头201和第二卯眼202,门框线条1与门框2相互卡合,第一卯眼101与第二榫头201相互扣合,第一榫头102与第二卯眼202相互扣合,实现对门框2的固定,门框2上设于对门框线条1与墙体4接触面的让位,门框线条1固定在墙体上。

所述门框2上设有限制门体3运动的挡边。

所述门框线条1上第一榫头102的顶部与门框线条1与墙体4接触面共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增加了门框2的宽度,提升了门框2的强度,门框线条1和门框2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从而由线条的外部结构转换成内部结构,增加了门框线条1和门框2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增加产品生产效率、结构稳固,而且整体结构方正,在生产运输时减少断裂风险。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