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4092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生物安全防护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辅助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安全防护门。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自然生物或人工生物及其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防范和现实危害的控制。广义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涵盖预防医学、野生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林业等方面。涉及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危害,以及生物战剂的危害与防护等内容;狭义生物安全则是由于人为的操作或是人类的活动导致的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也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的不利影响。由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如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生物武器、生物恐怖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现实、最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而实验室生物安全则是在生物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般情况下包括一级屏障以及二级屏障;一级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以防止操作人员被感染为目的,包括例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安全眼睛、呼吸防护装置以及紧急冲洗装置等一级隔离设备;二级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是一级屏障的外围设施,以防止实验室以外的人员被感染为目的,包括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装修、电气和自控、通风和净化、给水排水和气体供应、消防和灭菌等的二级隔离设施。

现有的二级隔离设施中,鲜有对实验室的进出门有做进一步安全防护的,而进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经过这个出入门,则是防护的第一道关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程度高的生物安全防护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安全防护门,包括门体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把手,所述门体包括骨架以及包裹于骨架外部的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还包括设置在面层外表面的纳米膜;所述把手的外表面涂覆有杀菌层。

上述门体的正反面上均设置有灭菌槽;所述灭菌槽内设置有紫外灯。

上述门体的正反面上均设置有与把手相连的脚触连动开关。

上述门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

上述门体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带。

上述密封带是一道或多道;当密封带是多道时,多道密封带并行设置在门体的周边。

上述门体还包括设置在面层以及纳米膜之间的隔音棉。

上述杀菌层是银离子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防护门,包括门体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把手,门体包括骨架以及包裹于骨架外部的面层,在面层外表面的纳米膜,同时,在门体上把手的外表面涂覆有杀菌层。纳米膜能够有效地防护飞沫测射、粘附或渗入门体中;同时涂覆在把手外表面的杀菌层,杀菌层是银离子层。银离子具有氧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杀菌消毒。当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工作人员身上的防护服首先接触门体,在纳米膜的作用下,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上的防护服所携带的致病菌进入门体内部并在骨架以及面层的外表面滋生。当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门把手开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时,旋转把手,设置在把手上的杀菌层能够有效的杀灭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手、以及把手上的致病菌,具有灭菌的目的,防止实验室内的致病菌外泄,安全防护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门体;2-把手;3-观察窗;4-灭菌槽;5-紫外灯;6-密封带;7-骨架;8-面层;9-纳米膜;10-隔音棉;11-杀菌层;12-脚触连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防护门,与传统的实验室进出门或建筑进出门相同的是,该防护门均包括门体1以及设置在门体1上的把手2,门体1包括骨架7以及包裹于骨架7外部的面层8,与传统的实验室进出门或建筑进出门所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的门体1还包括设置在面层8外表面的纳米膜9,同时,在门体1上把手2的外表面涂覆有杀菌层11。纳米膜9能够有效地防护飞沫测射、粘附或渗入门体1中;同时涂覆在把手2外表面的杀菌层11,杀菌层11是银离子层。银离子是失去一个以上电子的银原子,以离子状态存在,通常荷正电,如Ag1+、Ag2+、Ag3+等,银离子具有氧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杀菌消毒。当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工作人员身上的防护服首先接触门体1,在纳米膜9的作用下,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上的防护服所携带的致病菌进入门体1内部并在骨架7以及面层8的外表面滋生。当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门把手2开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时,旋转把手2,设置在把手2上的杀菌层11能够有效的杀灭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手、以及把手2上的致病菌,具有灭菌的目的,防止实验室内的致病菌外泄,达到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

同时,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的门体1的正反面上均设置有灭菌槽4;灭菌槽4内设置有紫外灯5。紫外灯5可以是声控或触摸式。当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进出实验室时,首先将双手置于灭菌槽4中并通过紫外灯5进行灭菌,防止实验室外部或内部的致病菌或杂菌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携带进出。由于紫外灯5以及灭菌槽4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生物安全防护门能够进一步对致病菌或杂菌进行有效的生物安全隔离,生物安全防护程度更高。可以通过设置在门体1下部的与把手2相连的脚触连动开关12打开或关闭门体1,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使用更为方便。

为了便于对实验室内外的情况进行查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体1上还设置有观察窗3,观察窗3上镶嵌有透明玻璃。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生物实验室中,内部环境有可能是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在伴随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在门体1与门槛之间的缝隙中滋生,本实用新型在门体1与门槛之间设置有密封带6,密封带6的外表面涂覆有银离子层。密封带6可以是一道或多道;当密封带6是多道时,多道密封带6并行设置在门体1的周边。

考虑到实验室内部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安全防护门的门体1上还包括设置在面层8以及纳米膜9之间的隔音棉10,隔音棉10可隔音隔热,保持实验室内部恒温恒湿恒压的实验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