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2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内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电饭煲使用的内锅为夹层锅胆。一般地,夹层锅胆是将内外锅壁在连接处焊接起来,并在内外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特殊的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在受热时能够产生相变,达到快速导热及均温的效果。当此类内锅遇到异常加热时,传热介质受热会迅速气化并膨胀,使空腔内的压力迅速升高,在没有高效的安全阀或安全阀失效的情况下,空腔内的压力不能被有效释放,有导致内锅爆裂的风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防爆裂功能的内锅,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传热的传热介质;

其中,在所述外层锅壁或所述内层锅壁上设置有开孔,在所述开孔的边缘形成连接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的泄压焊缝,使得所述外层锅壁和/或所述内层锅壁在所述封闭空腔内的压力下产生变形时所述泄压焊缝破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在内层锅壁和/或外层锅壁的变形趋势较强之处设置有泄压焊缝,当封闭空腔内的压力过大时,在泄压焊缝处破裂,使得高压得以有效地释放,避免了内锅爆裂的危险。

可选地,所述内锅的所述侧壁为中部向外突出的平滑曲面。

根据此方案,侧壁和底壁可以一体成型,方便生产制作,并且有利于优化内锅的传热性能。

可选地,所述传热介质能够通过相变传热。

根据此方案,传热介质通过相变产生对流进行传热,可以实现快速传热和均温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开孔设置在所述外层锅壁的底部。

当封闭空间内压力过大时,内层锅壁的底部变形幅度最大,因此将泄压焊缝设置在此处。

可选地,所述开孔的直径范围为1mm~50mm。

根据此方案,依据构成内锅的材料强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泄压焊缝开孔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开孔的直径范围为1mm~30mm。

根据此方案,依据生产工艺所能实现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泄压焊缝开孔的大小,方便生产制作。

可选地,所述泄压焊缝的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氩弧焊或碰焊。

根据此方案,选择适宜的焊接方式使得泄压焊缝的焊接强度既能满足日常使用的强度需要,又能在封闭空腔内的压力过大时破裂进行泄压。

可选地,所述内锅设置有安全阀。

根据此方案,安全阀可以在封闭空腔内的压力过大时优先进行泄压,避免内锅变形,内锅可以重新填充传热介质后继续使用;当安全阀失效时再由泄压焊缝起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3为图1所示的内锅的泄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具有在遭遇异常加热时防止爆裂的功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食物,可以适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烹饪器具等。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内锅1接近半球形,包括底壁11和侧壁12。底壁11为圆形,侧壁12为从底壁11向上延伸的中部略向外突出的平滑曲面。底壁11和侧壁12共同在内锅1的内部形成盛放食物的空间。在底壁11与侧壁12的连接处形成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13,这样的结构使得底壁11和侧壁12可以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制作,并且有利于优化烹饪时内锅1的传热效果。出于生产工艺以及优化传热的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内锅为半球形,应当理解,内锅也可以为圆柱状的筒形结构或其他适宜的形状。

底壁11和侧壁12均包括外层锅壁20和内层锅壁30。外层锅壁20和内层锅壁30间隔预定的距离设置,并在锅口外沿的连接处(如图1中A处所示)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在外层锅壁20和内层锅壁30之间形成密封的封闭空腔40。封闭空腔40中填充有预定量的传热介质50,比如,传热介质50的体积可以为封闭空腔40的内部空间体积的2%~30%。传热介质50可以通过相变进行快速传热。例如,其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

具体地,在烹饪时,内锅1接收来自外部的热量,外层锅壁20首先被加热并将热量传递给与外层锅壁20接触的传热介质50,传热介质50接收外层锅壁20传递的热量产生相变,并在热的作用下在封闭空腔40内进行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传热介质50将热量传递给内层锅壁30,使内层锅壁30的温度升高以对内锅1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由于传热介质50相变之后的流动性,还能够实现底壁11与侧壁12之间对流换热。因此,传热介质50不但能实现从外层锅壁20到内层锅壁30再到食物之间的快速传热,还能使热量在底壁11和侧壁12之间以趋于均匀的方式分布,使得即使外部热量对内锅1的外层锅壁20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集中加热,也能快速实现整体均温的效果,从而优化烹饪时的加热过程。

为方便生产,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封闭空腔为一个整体,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封闭空腔分割为彼此独立的小的封闭空腔,并根据需要在小的封闭空腔内有选择地填充入不同量的传热介质以实现对传热过程更好地控制。

封闭空腔40内的传热介质50的存在优化了内锅1的传热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内锅1受到异常加热时,传热介质50气化并迅速膨胀,在封闭空腔40内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大于构成内锅1的材料的强度时,内锅1有爆裂的危险。为避免这种危险,在组成侧壁11的外层锅壁20上可以设置有安全阀(未示出)。当封闭空腔40内的压力增大至预定压力值时,安全阀在压力下自动开启,将封闭空腔40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使得封闭空腔40内的高压得以释放。可以理解,预定压力值应小于能够使构成内锅1的材料破坏的最小压力值。

此外,在内锅1上还设置有泄压焊缝以避免安全阀失效。在外层锅壁20的底部设置有开孔21。优选地,开孔21为设置在外层锅壁20的底部中部位置的直径为D的圆孔,其中D的范围为1mm~50mm,考虑到加工工艺实现的难易程度,进一步优选D的范围为1mm~30mm。外层锅壁20在开孔21的边缘处焊接至内层锅壁30的对应位置。开孔21与内层锅壁30之间的焊缝即为泄压焊缝。泄压焊缝可以通过激光焊、氩弧焊或碰焊等方式形成,使得泄压焊缝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要求,同时又能在封闭空腔40内的压力过大而安全阀失效时破裂。

如图3所示,当内锅1受到异常加热时,比如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导致长时间被强热源加热,封闭空腔40内的传热介质50在强热源的作用下压力变大。当封闭空腔40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预定值时,安全阀开启进行泄压。此时,若安全阀失效,封闭空腔40内的压力分别作用于外层锅壁20和内层锅壁30,使得外层锅壁20和内层锅壁30分别产生大致朝向F和E方向的变形趋势。由于外层锅壁20本身就是向F方向凸出的,在材料张力的作用下,外层锅壁20朝向F方向的变形裕量很小,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形。相对的,内层锅壁30产生朝向E方向的变形趋势,E方向与内层锅壁30的凸出方向相反,当封闭空腔40内的压力过大时,内层锅壁30容易产生如图3中虚线部分所示的变形。此时由于变形,内层锅壁30的底部在与外层锅壁20连接的泄压焊缝处形成角度很大的折弯甚至材料撕裂,比较容易在泄压焊缝处破裂使封闭空腔40与外部环境连通,这样就使得封闭空腔40内的高压得以释放,从而避免内锅1由于封闭空腔40内压力过大而爆裂,保证使用安全。

出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等的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通过在外层锅壁底部开圆孔焊接至内层锅壁以形成泄压焊缝,然而本领域人员应当了解,泄压焊缝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开孔,并且开孔也可以设置在内层锅壁或外层锅壁的其他位置,只要使得当内层锅壁和/或外层锅壁在封闭空腔的压力下产生变形时泄压焊缝处容易破裂以泄压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在内层锅壁和/或外层锅壁的变形趋势较强之处设置有泄压焊缝,当封闭空腔内的压力过大且安全阀失效时,在泄压焊缝处破裂,使得高压得以有效地释放,避免了内锅爆裂的危险。并且其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作,在成本增加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性价比较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