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层绿色建筑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33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层绿色建筑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长跨度门窗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结构,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合安装于高层绿色建筑以及中层建筑或低层建筑上且可承受较强风力载荷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建筑物中普遍使用的窗户大多是窗扇与窗框之间用合页连接起来并且绕合页转轴向外或向内推开的结构,也有采用推拉式或旋转式的窗户。以上各种形式的窗户都存在着打开范围有限,不能在任意位置上打开的缺点,从而使得窗扇的有效面积不能充分利用,不仅影响开窗时的采光和视野而且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封闭阳台等长跨度窗户时,以上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另外,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希望大城市的各类高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大面积窗户来进行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使用,从而实践高层绿色建筑以及中层建筑或低层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人提出了转轴式全开结构或悬挂式折叠结构的门窗结构,其中短跨度轻型门窗通过手工操作即可实现开启和关闭。用于机库、厂房等大型建筑的长跨度重型仓库门在结构上较复杂一些,例如现有的飞机库或船仓的折叠门其跨度要大于5米(参见专利公开文献:CN103821447A和CN104358498A)。在用于大型落地窗(跨度约4米)等场合下,通常采用电机驱动的滑轮系统(Pulley System)来实现落地窗的悬挂式折叠结构。需要附加说明的是,转轴式全开结构不适于大面积的窗扇使用,这是因为如果大面积窗体悬出窗外,则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需要考虑风力载荷等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然而,在城市高层绿色建筑中需要提供开放空间的长跨度折叠窗(例如大于5米)的情况下,由于安装空间、开启操作性或外观上的限制,尤其是高层建筑必须考虑风力载荷的影响,因此采用滑轮系统会存在诸多局限和不便。进而,不同于落地式门窗,高层建筑中用于安装活动窗户的下边缘要求距离地面保持一定安全高度(例如设有高于1米的窗户护栏等),另外,为了营造更佳的视野和景观效果,悬挂式折叠窗的上窗体高度可能会显著地小于下窗体,以避免在折叠窗处于关闭状态下上下窗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出现在用户视野范围内而阻碍视线,可是这种上下窗体的不平衡折叠结构将会导致在开启/关闭的特定位置出现重心跨越的现象。此外,出于安全和景观方面的要求,上述提供开放空间的长跨度折叠窗一般采用安全玻璃和钢骨/钢芯铝合金窗框制成,因此整窗垂直载荷力可达11kN左右,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安全开窗风压,整窗关闭状态时可承受的最大风载荷与玻璃幕墙系统相同,例如设计风压为4.3kPa,整窗风载荷可高达48kN左右(水平力)。再者,在上述窗户开启状态下风载荷的情况则更为复杂,随着开窗角度变化,迎风面的面积大小/风力风向都发生变化,此时的设计风载荷取值需要综合考虑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因此上述应用于高层绿色建筑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显著地不同于普通折叠窗,属于长跨度、重负荷和非均衡折叠窗构造。

上述长跨度、重负荷和非均衡折叠窗的应用场合典型地为城市高层建筑中的餐饮或其他综合用途以及别墅类低层建筑中要求超大开放空间的门窗结构,为了理想地应对上述诸多技术挑战,至少需要解决好如下技术问题:1、该折叠窗的驱动模组必须在垂直和水平双方向上均可承受较大负荷;2、该折叠窗必须平稳地实现开启和关闭,以应对重负荷上下窗体的尺寸不均衡所带来的重心跨越现象;3、该折叠窗两侧的驱动模组必须同步,以避免产生额外应力而造成窗户扭曲变形和损坏;4、该折叠窗必须在结构强度和安全性方面符合高层建筑物的要求,充分考虑各种开启条件下的重力载荷和风力载荷;5、该折叠窗能够可靠地停止于完全关闭与开启状态之间的任何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开合平稳、不妨碍用户视野、可提供开放空间且满足高层建筑的风力载荷要求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其窗体构造可以同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承受外部风力载荷,包括:由上窗扇和下窗扇构成的折叠窗主体;安装在所述折叠窗主体四周并与建筑物承重结构固定在一起的窗框结构;由分别安装在所述窗框结构两侧的直线驱动组件和伺服电机构成的窗体驱动装置;以及使所述窗体驱动装置的两组伺服电机实现同步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上窗扇通过多个铰链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窗框结构上,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之间通过多个铰链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彼此相对转动,所述下窗扇可绕旋转轴自由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上。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还包括:在开启初始阶段推动所述下窗扇下部使其绕所述旋转轴倾转预定角度并且在最终关闭阶段承接所述下窗扇下部的辅助开合装置。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控制装置协调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与所述辅助开合装置之间的动作,以实现所述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平稳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还包括:用于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折叠窗主体锁定到建筑物承重结构的机械锁定装置。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叠窗主体上以监测实时风压变化的风压传感器。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为由丝杠及螺母配套构成的丝杠副。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丝杠副为滑动丝杠副或滚珠丝杠副。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的高度比例为1:3~1:1,所述下窗扇的上边缘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等于所述上窗扇的高度。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辅助开合装置为由活塞和气缸构成的液压装置。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风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出手动关窗预警或启动自动关窗模式。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中,所述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适用于高层绿色建筑、中层建筑或低层建筑。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不仅适合于安装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餐饮或其他综合用途以及墅类低层建筑中要求超大开放空间的门窗结构,而且可以应用在大型仓库、厂房等需要安装大跨度重型门窗的各种类似场合。取代传统的滑轮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直线驱动组件采用了由丝杠及螺母配套构成的丝杠副,从而可以在在垂直和水平双方向上均可承受较大负荷。另外,采用液压或气压装置作为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辅助开合部件,实现了折叠窗的平稳开启和关闭,从而可应对上下窗体的尺寸不均衡所带来的重心跨越现象。通过使安装在窗框结构两侧驱动丝杠副的伺服电机进行同步,避免了折叠窗产生额外应力而造成窗户扭曲变形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效果和其他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进一步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典型应用场合示意图,图1B为开窗状态示意图,图1C为关窗状态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关窗状态下的主视图,图3B为其平面图,图3C为直线驱动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全关状态剖面图及其载荷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全开状态剖面图及其载荷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开关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构造W,横向窗框结构1,纵向窗框结构2,直线驱动组件2’,铰链3,旋转轴4,风压传感器5,墙幕部件6,上窗扇7,下窗扇8,窗户护栏9,机械锁定装置10,辅助开合装置11,高层建筑楼面F,建筑物承重幕墙C,折叠窗最大高度W,幕墙部分玻璃杆高度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及所达到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效果。

图1A-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典型应用场合示意图。图1A所示的安装于高层绿色建筑、中层建筑或低层建筑的适合于餐饮或其他综合用途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其跨度可长达5米以上,高度为2米左右,整窗自重约1.1吨,在设计风压为4.3kPa的情况下水平方向的最大风载荷可达48kN。如上所述,在应用于高层绿色建筑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将风力载荷的因素考虑进来,而且还需要考虑安装空间上的限制,因此采用传统的滑轮系统来驱动折叠窗体并非理想方案,另外,优选地采用悬挂式折叠窗构造以避免大面积窗体悬出窗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结构强度上的苛刻要求。图1B示出了悬挂式折叠窗的开启状态,从图可以看出处于开启状态的悬挂式折叠窗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供了超大的开放空间和理想的景观效果。另外,如图1C所示,为了避免在关闭状态下悬挂式电动折叠窗的上下窗扇之间的连接处妨碍用户视野,需要调整上下窗扇的高度而使得下窗扇的尺寸明显地高于上窗扇。换言之,为了满足需要超大开放空间和良好视野的特定应用场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在结构上不同一般折叠窗,属于长跨度、重负荷和非均衡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构造。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除了图1A所示的餐饮餐饮或其他综合用途的高层绿色建筑、中层建筑或低层建筑外,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还可以根据需要应用于存在类似需求的建筑中,例如低层建筑及别墅类建筑等需要安装长跨度大型门窗的场合。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的优选技术方案,下文以安装于高层建筑的上述典型应用场合为例来进行阐述。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构造W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W在功能上大体可分为:窗框结构与窗体模块100、直线驱动与伺服模块200、辅助开窗与均衡模块300、同步控制与协调模块400以及窗体密封与锁定模块500。具体而言,窗框结构与窗体模块100用于实现横向窗框结构和纵向窗框结构以及折叠窗本体的基本功能,其中构成折叠窗本体的上下窗扇之间通过铰链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并且上窗扇的另一边通过铰链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到折叠窗上方的横向窗框结构。直线驱动与伺服模块200相当于折叠窗主体的外部驱动源,包括两组直线驱动装置和伺服电机,其中直线驱动装置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沿上下方向驱动折叠窗的下窗扇并进一步带动上窗扇实现折叠窗的开启和关闭。辅助开窗与均衡模块300用于在折叠窗的初始开启阶段沿预定方向推动折叠窗的下窗扇,并且用于在折叠窗的最终关闭阶段克服因整窗重心跨越而造成的冲击。同步控制与协调模块400用于对直线驱动与伺服模块200中的两组伺服电机进行同步控制,并且协调其与辅助开窗与均衡模块300之间的动作。窗体密封与锁定模块500用于实现窗体与窗框之间的密封,并且在关窗状态下将折叠窗进一步锁定到建筑物承重结构以策安全。任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构造W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风压监测与预警模块用于实时地监测外部风力载荷,并且依照预先设定的关窗条件发出预警以通知用户及时关窗,进一步任选地还可以根据风压监测与预警模块的输出信号通过同步控制与协调模块400而实现自动关窗,由于风压监测与预警功能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因此本文从略说明。

图3A-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构造W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的主视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构造W在结构上包括:由横向窗框结构1和纵向窗框结构2构成的窗框结构;由上窗扇7和下窗扇8构成的折叠窗主体;由分别安装在上述窗框结构两侧的纵向窗框结构2内的直线驱动组件2’和伺服电机构成的窗体驱动装置;可选地安装在折叠窗主体上以监测实时风压变化的风压传感器5;位于折叠窗下方并安装在室内一侧的窗户护栏9,其高度遵照有关建筑物法定标准大约为1米左右;在折叠窗关闭状态下将折叠窗主体物理地锁定到建筑物承重结构,以抵抗水平载荷力的若干机械锁定装置10;以及在窗体开启初始阶段辅助性推动下窗扇8并且在窗体最终关闭阶段缓解因上下窗扇的尺寸不均所造成的重心失稳的辅助开合装置11。

进一步,如图所示上述窗框结构与建筑物的墙幕部件6固定在一起,上窗扇7和下窗扇8之间通过多个铰链3链接在一起并且可以在预定角度(例如180度)范围内彼此相对转动,折叠窗主体的上窗扇7通过多个铰链3可转动地固定在窗框结构的上方横向窗框结构1上,直线驱动组件2’的滑架部21’与折叠窗主体的下窗扇8的旋转轴4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下窗扇8可以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围绕旋转轴4自由转动。此外,图中还省略了门窗边密封条等常规窗户配件,以便突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重点所在。另外,图3A中带有标记F的单点划线表示高层建筑楼面,图3B中的标记C表示安装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构造W的建筑物承重幕墙。图3C中显示了直线驱动组件2’的工作原理图,采用了丝杠副结构的直线驱动组件2’包括用于直线运动的滑架部21’和用于旋转运动的转轴22’从而可以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下面将更加详细地对其进行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A中构成折叠窗主体的上窗扇7和下窗扇8的跨度相同但高度不同,例如上窗扇7高度大约为下窗扇8高度的35%左右,其目的是为了在窗户关闭状态下上窗扇7和下窗扇8之间的连接部位不会出现在用户视野范围内而阻碍视线,并且下窗扇8的高度显著地大于上窗扇7可以提供更大开放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窗户关闭状态下下窗扇8的下边缘距离地面约为1.1米,其自身高度约为1.15米,而且下窗扇8的上边缘至旋转轴4的距离与上窗扇7的高度相同,这样的高度分配可以营造最佳的开放视野和景观效果。不言而喻,上下窗扇之间的高度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进行选择,例如高度比例为1:3~1:1之间,以满足其他应用场合的需要。另外,考虑到制造成本和安全因素,构成折叠窗主体的上窗扇7和下窗扇8实际上是由多块双层安全玻璃和钢管制成的窗扇边框组合而成,从而使得整个折叠窗主体的窗体自重约为1.1吨。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连接上窗扇7和下窗扇8以及连接上窗扇7和窗框结构的铰链的数量和强度需要考虑整窗自重和整窗最大风载荷来进行设计即可,由于铰链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本文从略说明。此外,关于机械锁定装置10可以采用柱状锁之类的机械锁机构,例如优选地在窗扇两侧各设置两个柱状锁,并在底部中间设置1个柱状锁,以确保在折叠窗关闭条件下可充分地抵抗水平作用力。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机械锁定装置10的具体结构和数量同样地需要根据整窗大小、自重以及最大风载荷来进行设计和选择,这些亦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本文从略说明。

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构造W典型地属于长跨度、重负荷和非均衡结构,特别是因需要安装在高层建筑而必须考虑风力载荷的问题。为了克服其特有的技术挑战实现安全开启/关闭,发明者创造性地设计了工作路径为上下方向的窗体驱动装置以及工作路径为倾斜方向或大致水平方向的辅助开合装置,并通过控制器(未图示)来实现窗体驱动装置的两组直线驱动组件的同步驱动以及协调直线驱动组件与辅助开合装置之间的动作,从而理想地满足了应用于上述特殊场合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的各种技术要求。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直线驱动组件和辅助开合装置的工作原理、操作过程及其优点。首先,虽然传统的滑轮系统通过驱动钢索与平衡配重(counter weight)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实现重物升降,但是却无法抵抗水平方向上的较大载荷且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因此无法应用于存在较大的风力载荷和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针对这一问题发明者采用了由丝杠和螺母两个配套组成的丝杠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线驱动组件2’,从而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参见图3C所示),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滑轮系统。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跨度长达5米以上(参见图3B所示),并且整窗自重高达1.1吨,在窗框单侧设置该直线驱动组件会产生过大剪切应力且在技术上实现困难,因此需要在窗框双侧设置并分别使用两组伺服电机来进行驱动。再者,必须通过控制器使两组直线驱动组件2’各自的伺服电机实现电气同步,以避免产生额外应力而造成窗户扭曲变形和损坏。最后,还需要在窗体初始开启阶段和窗体最终关闭阶段,通过控制器来协调直线驱动组件和辅助开合装置之间的动作,在这里辅助开合装置例如可以采用由缸体和活塞构成的常见气压或液压装置。

具体而言,在窗体初始开启阶段,辅助开合装置的活塞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从缸体内部缓缓伸出抵靠于下窗扇8的底部,并沿倾斜方向或大致水平方向推开下窗扇8,在使折叠窗的下窗扇8绕其旋转轴4倾斜预定角度的同时,直线驱动组件2’沿垂直方向进行驱动以实现折叠窗的向上开启,优选地辅助开合装置的活塞在折叠窗开启后将缩回到缸体内。在窗体最终关闭阶段,当直线驱动组件2’的滑架部21’带动下窗扇8的旋转轴4下降到预定的第一位置时,使辅助开合装置的活塞开始伸出缸体,并且在当直线驱动组件2’下降到预定的第二位置时,辅助开合装置的活塞恰好抵接于下窗扇8的底部,接着直线驱动组件2’和辅助开合装置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协调动作直到完全关窗为止,从而可以消除因上下窗扇的尺寸不均所造成的重心跨越(也就是折叠窗的整窗重心在某一临界点从窗体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如图3C所示,直线驱动组件2’包括与窗框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导轨和沿导轨滑动的滑架部21’,该滑架部21’进一步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下窗扇8的旋转轴4,优选地该旋转轴4与下窗扇8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上窗扇7的高度,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开放空间。在折叠窗的实际开启/关闭过程中,上窗扇7与横向窗框结构1之间的铰接结构、上窗扇7与下窗扇8之间的铰接结构以及直线驱动组件的滑架与下窗扇8的旋转轴4的自由转动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窗能够可靠地停止于完全关闭与开启状态之间的任何位置而不会发生锁死现象,在下文将说明的表示完整开窗轨迹的附图中将更好地证实这一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滚珠丝杠副与滑动丝杠副相比,在驱动力矩、进给精度和刚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窗体驱动装置的两组直线驱动组件2’优选地使用滚珠丝杠副(由一个旋转丝杠和一个移动滚珠螺母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线驱动组件,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采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带滚珠丝杠驱动和滚珠导轨的直线运动系统以及伺服电机。实际上,上述带滚珠丝杠驱动和滚珠导轨的直线运动系统通常应用在需要高精度、高负载特性,而对于速度则无太多要求的场合,其典型的应用为需要精确定位和加工操作及重物搬运,发明人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长跨度、重负荷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获得了理想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悬挂式电动折叠窗中,可以进一步安装风压传感器,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性地设定报警风压以控制开窗期间的安全风压,并设置人工或自动关窗条件。根据《香港风力效应作业守则2004年》,开敞式构架建筑物个别构件的总压力系数Cp应为2,若设计风载荷为4.3kPa,则在验算开启窗扇时风压设计值为8.6kPa。参考霍尼韦尔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建议控制窗扇开启时的风速在50m/s以下(即不超过6级风),优选地建议控制窗扇开启时的风速在20m/s以下(即不超过3级风)。风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风压直接作用在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从而使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并利用电子线路来检测这一变化,最终转换并输出对应于该压力的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4-6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完整开关过程、载荷状态及其运动轨迹。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全关状态剖面图及其载荷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全开状态剖面图及其载荷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的开关轨迹示意图。在图中,W表示整个折叠窗的最大高度,R表示幕墙部分以及位于折叠窗下方的固定式玻璃杆或围栏的高度,F表示各层建筑物楼面。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在完全关闭状态下,上窗扇7和下窗扇8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整个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此时承受最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力载荷。相反,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在完全开启状态下,上窗扇7和下窗扇8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整个悬挂式电动折叠窗此时承受最小的水平方向的风力载荷。需要注意的是,折叠窗在部分开启状态下,随着窗户开启角度和迎风面积的变化,折叠窗整体需要承受垂直方向的重力载荷和不同方向的风力载荷的叠加载荷。如上所述,分别安装在窗框结构两侧的直线驱动组件2’可以同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克服上述叠加载荷,从而实现悬挂式电动折叠窗的平稳开闭。进一步,在折叠窗完全关闭状态下,通过机械锁定装置10将折叠窗主体物理地锁定到建筑物承重结构以便充分地抵抗水平风力载荷的影响,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另外,考虑到窗户护栏9的存在以及外部雨水流入窗内的难易度,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优选地采用下窗扇8围绕旋转轴4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折叠方式,但是不言而喻,在窗户护栏9不存在或者不影响折叠窗开关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窗还可以采用反方向的折叠方式。另外,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长跨度悬挂式电动窗能够可靠地停止于完全关闭与开启状态之间的任何位置,但是任选地可以设定若干关键开关位置(例如1/3开、1/2开、3/4开)从而简化用户操作并且提高折叠窗的整体寿命。另外,在图4-图6中下窗扇8的上边缘至旋转轴4的距离与上窗扇7的高度相同,从而在完全开窗状态下实现最大的开放空间并且承担最小的风力载荷,但是不言而喻,旋转轴4的具体位置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变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意图在于说明而非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和/或其方面)可以彼此组合使用。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启示可以做出很多改型以适于具体的情形或材料而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阅读上述描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很多其它的实施例和改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