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97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粉尘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特别涉及粉尘清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1658954U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搅拌机,包括搅拌机,所述的搅拌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入料口、设置在壳体内的由电机驱动的搅拌叶;其特点是,所述的所述的壳体上设有通风孔;还包括一与集尘器连接的风管,所述风管通过搅拌机壳体上的通风孔与搅拌机壳体内部贯通连接。

目前的吸尘结构普遍采用风管、风机,通过风机将粉尘吸入集尘器内,风机一般安装在墙体高处,当风机损坏后,其维修难度大,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维修,如此这段时间内,不能很好清理空气中的粉尘,影响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尘清理系统,工作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尘清理系统,包括载体、开设在载体内的主风道、开设在主风道侧边与主风道连通的第一隐藏槽和第二隐藏槽、位于第一隐藏槽内的第一风扇和位于第二隐藏槽内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隐藏槽的槽口铰接有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二隐藏槽的槽口铰接有第二封闭板,还包括单独驱动第一风扇伸出第一隐藏槽至主风道内的第一驱动件和驱动第二风扇伸出第二隐藏槽至主风道内的第二驱动件。

一般仅有第一风扇位于主风道内进行工作,第二风扇隐藏在第二隐藏槽内;当第一风扇损坏停止工作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风扇缩入第一隐藏槽内,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风扇伸入主风道内,如此通过设置双风扇,保证了系统工作可靠的稳定性,且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的设置使得粉尘难以进入第一隐藏槽和第二隐藏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闭板与第一隐藏槽的铰接点位于槽口的上端,所述第一隐藏槽的槽口处固定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封闭板抵接第一橡胶圈。

如此依靠第一封闭板的重力作用使得第一封闭板封闭槽口,且由于第一橡胶圈的设置,密封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封闭板与第二隐藏槽的铰接点位于槽口的上端,所述第二隐藏槽的槽口处固定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封闭板抵接第二橡胶圈。

如此依靠第二封闭板的重力作用使得第二封闭板封闭槽口,且由于第二橡胶圈的设置,密封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气缸。

气缸工作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风道内设置有滤网、与主风道连通并位于主风道下方的收集通道,所述收集通道位于滤网与第一风扇、滤网和第二风扇之间。

如此粉尘被滤网挡住,并由于重力作用掉落至收集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上设置有清理滤网的清理机构。

通过清理机构及时对滤网进行清理,使得滤网上的粉尘不会累积过多,影响进风。

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轴、固定在凸轮轴上的毛刷,所述凸轮轴转动时毛刷间歇抵接滤网。

通过毛刷对滤网进行间歇清理,保证滤网的过滤效果以及通风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转盘、中部铰接在载体上且一端固定有撞击部的摆臂、两端分别与转盘和摆臂另一端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与转盘的铰接点偏离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轴线设置。

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摆臂摆动且在摆动过程中撞击部对滤网进行撞击,使得滤网发生震动,避免粉尘粘附在滤网上形成堆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双风扇保证整个粉尘清理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滤网对粉尘进行回收利用,通过设置清理机构保证滤网的过滤效果以及通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第一风扇与第一驱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第二风扇与第二驱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载体;11、主风道;12、第一隐藏槽;13、第二隐藏槽;14、活动腔;15、出口;16、盖板;21、第一风扇;22、第一驱动件;23、第一封闭板;24、第一橡胶圈;25、第一容纳槽;31、第二风扇;32、第二驱动件;33、第二封闭板;34、第二橡胶圈;35、第二容纳槽;4、滤网;5、收集通道;61、第一电机;62、凸轮轴;63、毛刷;71、转盘;72、摆臂;721、撞击部;7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粉尘清理系统,如图1,包括载体1、开设在载体1内的主风道11、开设在主风道11侧边与主风道11连通的第一隐藏槽12和第二隐藏槽13、第一隐藏槽12和第二隐藏槽13通过活动腔14连通,第一隐藏槽12、活动腔14、第二隐藏槽13远离主风道11的一端贯通载体1形成出口15,出口15通过盖板16封闭,盖板16与载体1通过螺钉连接,载体1可以选择为墙体或者钢板。

如图1,在第一隐藏槽12内设置第一风扇21,在第二隐藏槽13内设置第二风扇31,在第一隐藏槽12内固定驱动第一风扇21伸出第一隐藏槽12至主风道11内的第一驱动件22,在第二隐藏槽13内固定驱动第二风扇31伸出第二隐藏槽13至主风道11内的第二驱动件32,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32均为气缸。

如图2,第一隐藏槽12的槽口铰接有第一封闭板23,第一封闭板23与第一隐藏槽12的铰接点位于槽口的上端,第一隐藏槽12的槽口处固定第一橡胶圈24,所述第一封闭板23抵接第一橡胶圈24。主风道11的上端开设一与第一封闭板23相配的第一容纳槽25,使得第一风扇21位于主风道11时第一封闭板23正好位于第一容纳槽25内。

如图3,第二隐藏槽13的槽口铰接有第二封闭板33,第二封闭板33与第二隐藏槽13的铰接点位于槽口的上端,所述第二隐藏槽13的槽口处固定第二橡胶圈34,所述第二封闭板33抵接第二橡胶圈34。主风道11的上端开设一与第二封闭板33相配的第二容纳槽35,使得第二风扇31位于主风道11时第二封闭板33正好位于第二容纳槽35内。

如图1,主风道11内设置有滤网4,第一风扇21与滤网4更近,滤网4与第一风扇21之间设置有与主风道11连通并位于主风道11下方的收集通道5,收集通道5呈倒锥形设置。载体1上设置有清理滤网4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1、固定在第一电机61输出轴上的凸轮轴62、固定在凸轮轴62上的毛刷63,所述凸轮轴62转动时毛刷63间歇抵接滤网4。

工作的时候,第一风扇21启动,粉尘进入主风道11被滤网4挡住,之后由于重力作用,粉尘进入收集通道5内,第一风扇21停止工作的时候,第一电机61启动对滤网4进行清理,第一电机61也可以在第一风扇21工作时启动。当第一风扇21损坏停止工作时,第一驱动件22驱动第一风扇21缩入第一隐藏槽12内,第二驱动件32驱动第二风扇31伸入主风道11内,同时可打开盖板16对第一风扇21进行维修,设置活动腔14具有足够的维修空间以及线缆安装空间。

实施例2:一种粉尘清理系统,如图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清理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转盘71、中部铰接在载体1上且一端固定有撞击部721的摆臂72、两端分别与转盘71和摆臂72另一端铰接的连杆73,连杆73与转盘71的铰接点偏离输出轴的轴线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