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86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的IH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锅盖,锅体包括由外至内设置的煲体、保温罩以及内锅。煲体内设置有线圈盘,线圈盘与内锅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线圈盘不承压。为了实现线圈盘不承压,一般是通过锅盖的盖牙扣住内锅的锅牙。上压时,为限制内锅下沉,对内锅厚度的要求较高且内锅口部需要切牙,使得制作工艺复杂。另外,由于内锅的锅牙同锅盖扣合时有摩擦,因此内锅的选材有局限性,不能选用价格便宜的铁材质,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保温罩及内锅,内锅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保温罩上设置有锅牙,内锅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与内锅的锅沿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支撑部被保温罩的口部支撑;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上设置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压力锅的保温罩上设置有锅牙,锅盖上设置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由于采用了锅盖扣住保温罩的方式,在上压时,压力主要施加在保温罩上,因此对内锅的厚度要求有所降低,且内锅的口部不需要切牙。上述结构一方面减少了内锅使用的物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取消了切牙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采用了锅盖扣住保温罩的方式,因此锅盖同内锅之间无接触,避免了内锅的锅牙同锅盖扣合时的摩擦,降低了对内锅的选材的要求,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支撑部与内锅的锅沿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支撑部与锅沿之间形成便取空间,用户可以将手伸入上述便取空间内,将内锅向上提取出煲体内。上述结构方便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设置在内锅外壁上的环形凸筋。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地,保温罩的口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罩沿,支撑部被罩沿支撑。上述结构能够保证电压力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罩沿以及环形凸筋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环形凸筋的底面与罩沿的顶面配合。上述结构能够保证电压力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锅沿为向锅体外侧延伸的翻边。改善用户使用感受。

进一步地,锅盖包括面盖以及设置在面盖内的内盖,盖牙设置在内盖上。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夹设在内盖与内锅之间。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内并位于内锅的下方,加热装置与内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IH加热结构。

进一步地,锅盖与锅体枢转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压力锅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煲体;12、保温罩;121、罩沿;13、内锅;131、支撑部;132、锅沿;21、内盖;30、密封圈;4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0以及锅盖。其中,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11、保温罩12及内锅13,内锅13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保温罩12上设置有锅牙,内锅13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部131,支撑部131与内锅13的锅沿13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支撑部131被保温罩12的口部支撑;锅盖盖设在锅体10上,锅盖上设置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压力锅的保温罩12上设置有锅牙,锅盖上设置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由于采用了锅盖扣住保温罩12的方式,在上压时,压力主要施加在保温罩12上,因此对内锅13的厚度要求有所降低,且内锅13的口部不需要切牙。上述结构一方面减少了内锅13使用的物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取消了切牙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采用了锅盖扣住保温罩12的方式,因此锅盖同内锅13之间无接触,避免了内锅13的锅牙同锅盖扣合时的摩擦,降低了对内锅13的选材的要求,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支撑部131与内锅13的锅沿13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支撑部131与锅沿132之间形成便取空间,用户可以将手伸入上述便取空间内,将内锅13向上提取出煲体11。上述结构方便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31为设置在内锅13外壁上的环形凸筋。环形凸筋与内锅13一体成型。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罩12的口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罩沿121,支撑部131被罩沿121支撑。上述结构增大了支撑部131与保温罩12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使得保温罩12能够更好、更稳定地支撑内锅13,保证电压力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内锅13直接放入煲体11内,即可实现支撑部131与罩沿121配合,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改善使用感受。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罩沿121以及环形凸筋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环形凸筋的底面与罩沿121的顶面配合。上述结构利用水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配合,进一步使得保温罩12能够更好、更稳定地支撑内锅13,从而保证电压力锅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沿132为向锅体10外侧延伸的翻边。用户在将内锅13提出煲体11时,需要将手指伸入便取空间内,然后与翻边的底面接触并向上提起,即可实现取锅。上述结构一方面构造简单,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在提起内锅13时,增加了手指与内锅13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用户手指上受到的压强,改善了手感。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翻边的底面上设置有晒纹,增大手指与翻边的摩擦力,防止手指与翻边之间打滑所造成的内锅13掉落的现象发生。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包括面盖以及设置在面盖内的内盖21,盖牙设置在内盖21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压力锅还包括密封圈30,密封圈30夹设在内盖21与内锅13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内盖21与内锅13之间形成密封空间,保证电压力锅能够正常上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压力锅还包括加热装置40,加热装置40设置在煲体11内并位于内锅13的下方,加热装置40与内锅13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加热装置40与保温罩12的底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锅13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部131,支撑部131被保温罩12的口部支撑,因此在上压时内锅就不能向下移动,从而保证了内锅13在上压时与加热装置40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0为IH加热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与锅体10枢转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