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945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折叠椅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者在坐着的状态下能容易地转换方向,使用者在坐着的姿势下防止朝任一侧方向集中负荷,使得防止朝一个方向下垂或倾斜,从而稳定地支撑使用者的姿势的折叠椅子。



背景技术:

通常,在野外使用的折叠椅子由金属材料的框架与结合于所述框架的合成树脂垫子材料的坐垫构件构成。

此时,所述框架能简单地折叠,当不使用椅子时折叠椅子整体来减少收容空间,从而容易地搬运。

在授权实用新案第20-0283572号公开了折叠椅子。

但,现有技术是使用者在坐着的状态下无法转换方向,因此,使用者为了转换朝向自身的方向举起椅子整体转换椅子的方向后坐在椅子上。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图1示出的折叠椅子由下部块、上部块、多个腿部、多个支撑杆及坐垫构件构成,使得可以缩小成最小的体积,当使用时能容易地组装。

但,图1的现有的折叠椅子是支撑坐垫构件的支撑杆以与铰链的连接部位作为中心限制朝上侧的旋转,但由于没有朝下侧方向的限制如图1的箭头所示,作用使用者的负荷的支撑杆部位容易朝下侧倾斜,从而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在坐着的状态下容易地转换方向的新结构的折叠椅子,使用者在坐着的姿势下防止朝任一侧方向集中负荷,使得防止朝一个方向下垂或倾斜的同时,保管时,与上部块连接的支撑杆与下部块的腿部一起朝中心下部方向折叠,从而减少体积的折叠椅子。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椅子,包括:下部块,多个腿部的各一端借助第一铰链销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一止动件部,使得多个所述腿部的另一端旋转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一角度之间;上部块,与所述下部块轴连接,使得朝水平方向旋转,多个支撑杆的一端借助第二铰链销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二止动件,使得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二角度之间旋转;以及坐垫构件,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各另一端,从而完成设置,所述腿部与支撑杆朝相同的方向折叠及展开。

并且,所述下部块具备贯通孔与下部插入于所述贯通孔的支撑管体,所述上部块具备插入所述支撑管体的上部的结合槽与插入于所述支撑管体的旋转轴。

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部为,包围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的形状部位构成所述第二角度,从所述上部块的中心朝外侧延长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销设置于所述第二止动件部的外侧部,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部贯通所述第二铰链销,在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形成长孔,所述支撑杆的长孔的一侧末端挂在所述第二铰链销时,另一端从下部中心方向至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在第二角度的状态下,接受所述第二止动件部与所述第二铰链销的引导朝所述上部块的中心方向滑动,并在滑动的状态下防止另一端旋转,使得所述第二铰链销位于超出长孔的一侧末端的位置。

并且,在所述上部块进一步形成插入槽,使得对应所述支撑杆的滑动在第二角度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端部插入于所述插入于槽。

并且,进一步具备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槽的深度方向的末端,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插入于所述插入槽。

并且,进一步具备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端部,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插入于所述插入槽。

并且,在所述第二止动件部形成朝长度方向的引导孔,包围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的形状部位构成所述第二角度,使得从所述上部块的中心朝外侧延长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销与所述引导孔可滑动地结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引导孔的一侧末端挂在所述第二铰链销时,另一端从下部中心方向至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在第二角度的状态下,接受所述第二止动件部与所述第二铰链销的引导朝所述上部块的中心滑动,并在滑动的状态下防止另一端旋转,从而第二铰链销位于超出引导孔的一侧末端的位置。

并且,在所述上部块进一步形成插入槽,使得对应所述支撑杆的滑动在第二角度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端部插入于所述插入于槽。

并且,进一步具备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槽的深度方向的末端,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插入于所述插入槽。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使用者坐在坐垫构件上的状态下能容易地转换方向,在使用者坐着的姿势下朝任一侧集中负荷时,一侧方向的支撑杆借助上部块的第二止动件部与第二铰链销及插入于插入槽的状态下支撑下垂,从而稳定地保持使用者的姿势,当需要保管时,将与上部块连接的支撑杆朝第二角度的外侧取出后,与下部块的腿部一起朝中心的下部方向折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折叠椅子的结合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下部块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下部块的结合状态的另一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下部块结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下部块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的结合状态的另一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上部块与支撑杆借助弹性构件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具体例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具体例的上部块与支撑杆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折叠椅子的支撑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折叠椅子,包括:下部块,多个腿部的各一端借助第一铰链销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一止动件部,使得多个所述腿部的另一端旋转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一角度之间;上部块,与所述下部块轴连接,使得朝水平方向旋转,多个支撑杆的一端借助第二铰链销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二止动件,使得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二角度之间旋转;以及坐垫构件,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各另一端,从而完成设置,多个所述腿部与支撑杆朝相同的方向折叠及展开。

以下,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内使用的术语及单词不得限定解释为通常或辞典上的含意,基于发明人为了以最佳的方法说明自己的发明能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应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概念。

并且,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与图面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并不代表本发明的所有技术思想,因此,应理解在本申请时点可以有能代替本发明的多样的变形以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时,一端或一侧是指下部块与上部块的中心方向或其方向的位置,另一端或另一侧是指从下部块与上部块的中心朝外侧方向或其方向的位置。

在说明本发明时,下部与上部以折叠椅子的使用状态作为基准来说明。

首先,如图2至图8所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的折叠椅子的结构。

本发明包括:下部块10,多个腿部12的各一端借助第一铰链销h1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一止动件部11,使得多个所述腿部12的另一端旋转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一角度之间;上部块20,与所述下部块10轴连接,使得朝水平方向旋转,多个支撑杆22的各一端借助第二铰链销h2沿着周围连接,并具备第二止动件21,使得多个所述支撑杆22的另一端在下部中心方向与已设定的第二角度之间旋转;以及坐垫构件30,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22的各另一端,从而完成设置,所述腿部12与支撑杆22朝相同的方向折叠及展开。

此时,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下部块10为,多个所述腿部12借助第一铰链销h1沿着周围连接,如图6至8所示,以所述第一铰链销h1的连接部位作为中心朝上下转动。

并且,所述上部框架20为,所述支撑杆22借助第二铰链销h2沿着周围朝上下转动,如图4及图5所示,并所述下部块10的上侧连接的轴作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

此时,所述下部块10由强度高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块形态构成,在中央部形成贯通上下面的贯通孔10a,在所述贯通孔10a结合朝上下方向延长的支撑管体10b。

并且,所述支撑管体10b由强度高的金属材料的圆形短管形态构成,下端埋入固定在所述贯通孔10a的内部,下端朝所述下部块11的上侧延长。

并且,所述腿部12由强度高的金属管体构成。

如上所述,所述下部块10具备在贯通孔10a插入下部的支撑管体10b,所述上部块20具备插入所述支撑管体10b的上部的结合槽20a与插入于所述支撑管体10b内部的旋转轴20b。

此时,所述上部块20由强度高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块形态构成,所述结合槽20a形成于所述上部块20的下侧面,在所述结合槽20a的内部具备所述旋转轴20b。

并且,所述下部块10的第一止动件部11与所述上部块20的第二止动件部21以90°间隔相隔开。

并且,在所述下部块10与上部块20之间进一步具备与所述支撑管体11b的外侧结合的垫圈。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所述上部块20的第二止动件部21多个支撑杆22借助第二铰链销h2可旋转地结合,使得使用者以与所述第二铰链销h2的连接部位作为中心可展开及折叠所述支撑杆22。

例如,如图3及图6所示,将以所述第二铰链销h2作为中心连接的支撑杆22在展开的状态下,保持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上部块20的第二止动件部21紧贴的状态,使得使用者坐着的状态下防止连接于所述坐垫构件30的多个支撑杆22朝一个方向下垂或倾斜的现象。

并且,多个腿部12借助所述第一铰链销h1连接于所述下部块10的第一止动件部11,使得多个腿部12在已设定的第一角度进行旋转,第一角度指的是使用者形成所述第一止动件部11的过程中借助第一止动件部11与第一铰链销h1调整腿部12的旋转方向与角度的数值。

例如,如图3所示,借助所述第一铰链销h1连接于所述第一止动件部11的腿部12的展开的角度以所述第一止动件部11的连接部位作为中心在30°至70°以内的角度旋转,使用者可以变更所述第一止动件部11与腿部12的结合结构与形状。

并且,支撑杆22借助所述第二铰链销h2与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连接时在已设定的第二角度之间进行旋转,此时,第二角度指的是如图3所示的以所述第二铰链销h2作为中心展开的支撑杆22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的形状可以限制所述支撑杆22展开的角度。

根据使用者的选择可以变更所述第一止动件部11与第二止动件部22的形状,使得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在规定的范围内限制使用者展开的所述腿部12与支撑杆22的角度。

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的包围所述支撑杆22的上部的形状部位构成所述第二角度,从所述上部块20的中心朝外侧延长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销h2设置于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的外侧部,在所述支撑杆22的一侧部贯通所述第二铰链销h2,并朝所述支撑杆22的长度方向具备长孔22a。

如图6至图9所示,能容易地结合及分离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与支撑杆22,通过所述第二铰链销h2与长孔22a结合的结构能展开及折叠借助第二铰链销h2与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结合的支撑杆22。

在所述上部块20进一步形成插入槽21a,使得对应所述支撑杆22的滑动在第二角度所述支撑杆22的一侧端部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杆22与第二止动件部21结合时,所述支撑杆22的结合的部位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插入槽21a结合,从而所述止动件部21与支撑杆22更加坚固地结合,并且能稳定地保持支撑杆22的固定状态。

通过所述结构,在所述上部块20的上侧可以容易地设置所述坐垫构件30,从而,使用者坐在所述坐垫构件30时,防止与坐垫构件30连接的支撑杆22朝一个方向下垂或倾斜。

如图9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槽21a的深度方向的末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2的一端,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22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

如图9所示,通过所述弹性构件23的结构所述支撑杆22更加容易且坚固地朝所述插入槽21a的方向结合。

此时,只要是所述弹性构件23向与所述插入槽21a结合的所述支撑杆22传递弹性力的结构根据使用者的选择可以使用弹簧、弹性条、弹性链条等多种弹性构件23。

如图11及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具备所述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h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2的另一侧端部,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22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

如图11及图12所示,借助所述弹性构件23的弹性力所述支撑杆22的另一侧端部朝所述插入槽21a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支撑杆22的一侧端部朝所述插入槽21a滑动的方式结合。

此时,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支撑杆20为,多个支撑杆20借助插入于内侧的内管可拆装地结合,通过所述弹性构件23的结构可以坚固地结合,在所述支撑杆22的另一侧端部具备盖,使得可以与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h2的弹性构件23连接。

另一方面,作为其他具体例,如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形成朝长度方向具备长度的引导孔24,包围所述支撑杆22的上部的形状部位构成所述第二角度,从所述上部块20的中心朝外侧延长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销h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2,使得与所述引导孔24可滑动地结合,所述支撑杆22的引导孔24的一侧末端挂在所述第二铰链销h2时,另一端从下部中心方向至第二角度范围内旋转,在第二角度的状态下,接受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与所述第二铰链销h2的引导朝所述上部块20的中心方向滑动,并防止滑动的状态下另一端旋转,从而所述第二铰链销h2位于超出引导孔24的一侧末端的位置。

此时,所述下部块10及上部块20的结构是与本发明的具体例的结构及功能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具体例的在所述上部块20进一步形成插入槽21a,使得对应所述支撑杆22的滑动在第二角度所述支撑杆22的一侧端部插入于插入槽21a,并进一步形成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槽21a的深度方向的末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h2,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22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为了容易地结合及分离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与支撑杆22,通过所述第二铰链销h2与引导孔24结合的结构容易地展开及折叠借助第二铰链销h2与所述第二止动件部21结合的支撑杆22。

并且,在所述上部块20进一步形成插入槽21a,使得对应所述支撑杆22的滑动在第二角度所述支撑杆22的一侧端部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如图14所示,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插入槽21a可滑动地结合时,可以更加坚固地结合所述止动件部21与支撑杆22,从而,稳定地保持支撑杆22的固定状态。

并且,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槽21a的深度方向的末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铰链销h2,使得借助施加的弹性力位于第二角度的所述支撑杆22插入于所述插入槽21a,如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支撑杆22朝所述插入槽21a的方向拉紧,使得更加容易且坚固地结合。

如图10所示,当所述腿部12与支撑杆22朝相同的方向折叠时,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支撑杆22紧贴的安装部13。

如图10所示,将所述腿部12与支撑杆22朝相同的方向折叠时,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下部块10的安装部13紧贴,并将所述腿部12朝内侧紧贴,从而容易地折叠折叠椅子。

如图10所示,通过所述安装部13的结构折叠根据本发明的折叠椅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折叠椅子的体积,从而方便地搬运及保管。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坐垫构件30进一步包括多个固定槽31,使得能容易地结合所述支撑杆23,固定槽31根据使用者可适当地选择使用。

并且,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支撑杆22能分离中间部,使得当折叠所述支撑杆22时,能减少支撑杆22占有的空间。

本发明说明了特定的具体例与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修改及变更。

图中:

10:下部块, 10a:贯通孔

10b:支撑管体, 11:第一止动件部

12:腿部, 20:上部块

20a:结合槽, 20b:旋转轴

21:第二止动件部, 21a:插入槽

22:支撑杆, 22a:长孔

23:弹性构件, 24:引导孔

30:坐垫构件, 31:固定槽

h1:第一铰链销, h2:第二铰链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