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539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纺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被,作为中国最古老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寝被,在我国已有5500余年历史。蚕丝被以天然蚕丝纤维为原料,由于对人体皮肤及心血管有保健功效,具有优良的保暖、透气、吸湿、柔软等特性,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也是我国传统丝绸产品和重要出品商品。

蚕丝纤维中含有一定量的丝胶,由于丝胶性能活泼,传统工艺加工的蚕丝被,长久使用后易板结发黄,弹性、保暖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简单,能制出亲肤、持久保暖、耐磨损的蚕丝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该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得到,该蚕丝被具有耐磨损、保暖效果好,保暖时间长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在温度为30~50℃,ph为2~5条件下,加入用于对蚕丝进行丝胶固着处理的固定剂煮茧30~60min后,经水洗得到第一丝纤维;固定剂包括固着剂与促进剂,固着剂包括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促进剂包括铵类化合物;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混合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将第二丝纤维整理成第一蚕丝层。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中,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主要选用含稀土金属离子为固着剂,通过稀土金属离子与丝胶和丝素上极性基团的配位键结合,降低了丝胶的水溶性。一方面增强了丝纤维的强度,提高蚕丝被的强度与保暖性能;另一方面丝胶能够得到的合理利用,大大节约了工艺成本。

其次,经过丝胶固着后的第一蚕丝层通过拉丝处理能加强丝纤维与丝纤维的连接稳定性,减小缝隙,能显著提高蚕丝被的保暖性能。

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主要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该蚕丝被具有耐磨损、保暖效果好,保暖时间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在温度为30~50℃,ph为2~5条件下,加入用于对蚕丝进行丝胶固着处理的固定剂煮茧30~60min后,经水洗得到第一丝纤维;固定剂包括固着剂与促进剂,固着剂包括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促进剂包括铵类化合物;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混合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将第二丝纤维整理成第一蚕丝层。

蚕丝主要由丝素与丝胶两部分组成。丝素是一种纤维状蛋白质,理化特性十分稳定,在湿热条件下仅能吸水溶胀,是真丝纤维的主体。丝胶由甘氨酸、丝氨酸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胶原蛋白十分相似,与人体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十分优质的高分子材料。但是蛋白是一种天然水性球蛋白,在湿热条件下易变性、泛黄,对真丝纤维起抱合作用。

在传统蚕丝被生产工艺中,为了得到更柔软的蚕丝被,往往采用精练工艺,将约80%的丝胶去除。然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含稀土金属离子为固着剂,铵盐类化合物为固着促进剂,通过稀土金属离子与丝胶和丝素上极性基团的配位键结合,从而降低了丝胶的水溶性,不仅能增强丝纤维的强度,提高蚕丝被的保暖性能,还能将丝胶合理利用,大大节约了工艺成本。

其次,将第一蚕丝层的表面拉出第一蚕丝并通过整理连接等操作后得到蚕丝被;经过丝胶固着处理后得到的第一蚕丝层通过拉丝处理能加强丝纤维与丝纤维的连接稳定性,减小缝隙,进一步提高蚕丝被的强度与保暖性能。

第一蚕丝层拉丝处理方式有多种,优选地,将多个第一蚕丝层叠放,将相邻的第一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进行连接。此种处理方式,能够增强相邻第一蚕丝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将第一蚕丝层夹在两个在煮茧过程中未经丝胶固着处理的第二蚕丝层之间,将第一蚕丝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二蚕丝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蚕丝层是未经丝胶固着处理,由普通方法,也即未利用丝胶的而制成的蚕丝层;换言之,除在煮茧中未进行丝胶固着处理,其他步骤方法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致。

可以理解为,将第一蚕丝层包裹在两个第二蚕丝层之间。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蚕丝层不仅可以保护位于内侧的第一蚕丝层不被破坏,同时由于第一蚕丝层经过丝胶固着处理,第一蚕丝层的强度更大,不仅可使制作出来的蚕丝被耐磨损,同时蚕丝被保暖性能更佳。

在本实施中,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为含铈离子、镧离子或钕离子的稀土金属盐。其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为0.03~0.12g/ml为佳。其中,采用含有稀土金属的化合物不仅可以提高蚕丝被的耐洗率,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还能重复利用,降低精练污水的处理成本。优选地,选用含铈离子的稀土金属盐。促进剂选用铵盐类化合物,优选地,促进剂选用的硫酸铵。进一步地,精炼剂选用油酸钠。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上。

陶瓷微粉在常温下能辐射出8-12μm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上,陶瓷微粉能牢固地粘接在第一蚕丝层上,并且涂布的方式可以使得陶瓷微粉均匀地被涂在第一蚕丝层上,陶瓷微粉能够辐射出较均匀的远红外线,使得蚕丝被的保暖作用更突出。

优选地,涂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苯溶液中,在75-80℃的水浴条件下加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与陶瓷微粉混合,陶瓷微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5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无毒环保的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因其具有吸湿性,因此在使用前进行干燥处理。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苯溶液中,并在75-80℃的水浴条件下加热,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水浴加热,能够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充分、均匀地分散在苯溶液中,将陶瓷微粉加入到混合液中,陶瓷微粉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够较好地分散在混合液中,即得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

涂层剂中因为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因而具有粘性,为了保证该涂层剂粘性足够好,能够较好地将陶瓷微粉粘接在第一蚕丝层上,因此选择陶瓷微粉与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50的方案。

优选地,陶瓷微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30-40。该比例范围是发明人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多次实验得到的优选值,在该配比下,涂层剂的粘性更好。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涂层剂中还含有苯,苯具有易挥发的特点,在人体长期接触的情况下,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在第一蚕丝层涂布上涂层剂后,还包括对第一蚕丝层进行辐射加热。将涂层剂中的苯从蚕丝被中挥发出。

需要说明的是,辐射加热的温度不能超过蚕丝能够承受的温度。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辐射加热可以选择碘钨灯加热、红外线辐射加热或陶瓷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辐射加热的方式,只要能够达到快速去除苯溶剂的作用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方法制成,该蚕丝被保暖效果佳,能持续保暖的作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温度为30℃,ph为2,加入固定剂(固着剂:硝酸铈;促进剂:硫酸铵)处理煮茧30min后,经水洗得到第一丝纤维,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混合后,碱洗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之后利用第一蚕丝层制成蚕丝被。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煮茧中,保持温度为40℃,ph为3,加入固定剂(固着剂:硫酸铈;促进剂:硫酸铵)处理40min,经水洗后得到第一丝纤维;

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油酸钠混合后,在90~100℃下脱胶1h,浴比1:50,之后碱洗10min,再经水洗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

将多个第一蚕丝层叠放,将相邻的第一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进行连接制成蚕丝被。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煮茧中,保持温度为50℃,ph为5,加入固定剂(固着剂:硫酸铈;促进剂:硫酸铵)处理40min,经水洗后得到第一丝纤维;

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混合后,在90~100℃下脱胶1h,浴比1:50,之后碱洗10min,再经水洗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

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后,进行辐射加热;

将多个辐照后的第一蚕丝层叠放,将相邻的第一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煮茧中,保持温度为40℃,ph为3,加入固定剂(固着剂:含镧离子的稀土金属盐;促进剂:铵类化合物)处理40min,经水洗后得到第一丝纤维;

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混合后,在90~100℃下脱胶1h,浴比1:50,之后碱洗10min,再经水洗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

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上后,进行辐射加热;

将辐照后的第一蚕丝层夹在两个在煮茧过程中未经丝胶固着处理的第二蚕丝层之间,将第一蚕丝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二蚕丝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煮茧中,保持温度为40℃,ph为3,加入固定剂(固着剂:硫酸铈;促进剂:硫酸铵)处理40min,经水洗后得到第一丝纤维;

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油酸钠混合后,在90~100℃下脱胶1h,浴比1:50,之后碱洗10min,再经水洗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

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上,进行辐射加热;其中,涂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苯溶液中,在75-80℃的水浴条件下加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与陶瓷微粉混合,陶瓷微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50;

将多个辐照后的第一蚕丝层叠放,将相邻的第一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煮茧中,保持温度为40℃,ph为3,加入固定剂(固着剂:含钕离子的稀土金属盐;促进剂:硫酸铵)处理40min,经水洗后得到第一丝纤维;

将第一丝纤维与精炼剂油酸钠混合后,在90~100℃下脱胶1h,浴比1:50,之后碱洗10min,再经水洗后得到第二丝纤维,利用第二丝纤维制成第一蚕丝层;

将含有陶瓷微粉的涂层剂涂布在第一蚕丝层上,进行辐射加热;其中,涂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苯溶液中,在75-80℃的水浴条件下加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与陶瓷微粉混合,陶瓷微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50;

将辐照后的第一蚕丝层夹在两个在煮茧过程中未经丝胶固着处理的第二蚕丝层之间,将第一蚕丝层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拉出的第一蚕丝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蚕丝层表面拉出的第二蚕丝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保暖作用的蚕丝被,由上述制作方法制成。

试验例1持久保暖力试验

使用人体模拟睡眠活动的方式对实施例5提供的蚕丝被与普通市面上的蚕丝被(对照组)进行阶段性磨损模拟试验(分别为1年使用次数磨损,2年使用次数磨损,30年次数磨损)。

将每次当前磨损后的保暖性进行对比。其中,蚕丝被种类、等级、尺寸及使用环境一致;试验次数为100次以上,结果见表1。

表1模拟持久保暖力结果

根据表1可得,实施例5提供的蚕丝被在模拟持久保暖力的试验中,与对照组模拟5年后的温度下降相比,实施例5提供的蚕丝被能在模拟的30年内保暖温度保持在32℃-3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蚕丝被的保暖性能好,同时保暖性能持久,耐磨损。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