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屉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72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屉滑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滑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屉滑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滑轨在使用过程中,其滑轨的末端部由于承重,支座容易变形进而导致其配合的中轨、内滑轨相应的发生变形,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工艺处理均是采用加厚支座、中轨、内滑轨、锁定机构的尺寸及厚度以实现较大的承重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然而,其必然增加了加工的成本以及使滑轨的结构变得更加的笨重,一方面增加生产的成本也影响产品的配合使用,无法满足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需进一步的研发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抽屉滑轨,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且承重更好的抽屉滑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屉滑轨,包括分别配合连接的支座、中轨、内滑轨,中轨、内滑轨、锁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支座内侧,支座具有纵向设置的支座腹板,纵向的支座腹板具有沿其两侧纵向边沿设置的支座侧臂,支座腹板背面设置有至少一处的纵向的第一内凹部和\或在支座腹板与侧壁转折处设置至少一处的第二内凹部。

进一步的,第一内凹部或第二内凹部设置在接近内滑轨的抽出的一端。

进一步的,支座的背面在接近两端的端部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内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内凹部由支座腹板延伸至其支座侧臂与第二内凹部相连。

进一步的,支座中轨滑动嵌设于两支座侧臂之间,抽出端的至少一支座侧臂设置有相对于其支座侧臂内凹的第三内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支座侧臂与支座腹板的转折处分别设置对称设置的第二内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内凹部由支座腹板的中心部往其两边对称延伸。

进一步的,中轨具有纵向设置的中轨腹板,在接近中轨腹板与其中轨侧臂的转折处设置第四内凹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置的第一内凹部、第二内凹部、第四内凹部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滑轨的整体承重,避免变形而影响滑轨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抽屉滑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1的一种抽屉滑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1的一种抽屉滑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抽屉滑轨,包括分别配合连接的支座1、中轨2、内滑轨3,中轨2、内滑轨3分别设置在支座1内侧,支座1具有纵向设置的支座腹板11,纵向的支座腹板11具有沿其两侧纵向边沿设置的支座侧臂12,支座腹板11背面设置有至少一处的纵向的第一内凹部13或在支座腹板11与侧壁转折处设置至少一处的第二内凹部14。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锁定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需要配置。

设置第一内凹部13可以改变其支座腹板11的受力的应力情况,改变其一般结构中末端中的直线受力,减小支座腹板11在受力过程中变形,而减小后续的中轨2变形,进而提高支座腹板11的承重量。

设置第二内凹部14可以改变支座腹板11的支座侧臂平面以及支座侧臂12与支座腹板11转折处的应力情况,防止支座腹板11的支座侧臂12平面在多次使用后变形,以及防止支座侧臂12与支座腹板11的转折处发生断裂或金属疲劳而影响其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

对比传统工艺中的加厚支座腹板11的厚度的处理方式,只需简单的在滑轨冲孔的过程中进行冲压即可,无需增加任何其他工序以及成本,即可实现提高支座腹板11的承重,相比之下与加厚支座腹板11的方式成本低且与其可以达到一样的技术效果。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座1的背面在接近抽出端的位置处可以均设置有第一内凹部13以及第二内凹部14,第一内凹部13由支座腹板11延伸至其支座侧臂与第二内凹部14相连,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支座侧臂12的处的受力情况,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防止其两支座侧臂12的变形,提高滑轨整体的承重量,具体在实施过程中,第一内凹部13为间距设置的多组,一种优选的结构中,两支座侧臂12与支座腹板11的转折处分别设置对称设置的第二内凹部14。

优选的,第一内凹部13座腹板11的中心部往其两边对称延伸,其可以多处间距的设置在支座腹板11上。

在支座1的中轨2滑动嵌设于支座1两支座侧臂12之间,至少一支座侧臂12设置有相对于其支座侧臂12内凹的第三内凹部14,两支座侧臂12分别设置对称设置的第三内凹部14,第三内凹部14可以采用与第一内凹部13类似的冲压即可实现提高其应力情况以及用于限制中轨2脱离支座1。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中轨2的承重量,中轨2具有纵向设置的中轨腹板21,在接近中轨腹板21与其中轨侧臂22的转折处设置第四内凹部23,其原理与上述的第二内凹部14类似,也可以用于加强其中轨的应力情况,提高其承重量。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冲压压头下压形成第一内凹部13、第二内凹部14、第三内凹部15、第四内凹部23,其下凹尺寸为0.15mm-2mm,也可以根据其工艺要求下压更深的尺寸,其效果也更佳,第一内凹部13、第二内凹部14、第三内凹部15、第四内凹部23分别下凹至其内侧。

上述实施例中,其结构通过负荷测试可以增加20%-30%承重而不影响其使用寿命。

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