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4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除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一种高效除尘器。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污染,大气中粉尘含量增加,除尘工作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被重视,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的价格昂贵且不适合生产作业环境使用,传统的手持式吸尘器由于内部风扇往往通过螺栓固定,因此拆卸困难,使用者往往一年只拆洗一次,严重影响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除尘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基部顶面的空腔,所述基部底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空腔顶部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顶部设置有手持柄,所述空腔顶面的前侧固定设有支柱,所述支柱内旋动配合连接有朝前后伸延设置的旋动锁扣轴,所述旋动锁扣轴前侧伸延尾部内设有滑运腔,所述滑运腔后侧壁内旋动配合有内锁扣旋杆,所述内锁扣旋杆后端与锁扣马达配合连接,所述锁扣马达后侧的所述旋动锁扣轴内设有供电体,所述旋动锁扣轴前端设有滑运配合连接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外扣件、固定在所述外扣件后侧的第一凸起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块外侧的所述外扣件后侧四边的第一插紧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块后侧的第二插紧杆,所述第二插紧杆内设有锁扣传递腔,所述锁扣传递腔后侧壁中心旋动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外锁扣旋杆,所述外锁扣旋杆后端伸出所述第二插紧杆后侧外,所述外锁扣旋杆前侧伸延尾部探入所述锁扣传递腔内且尾部固定设置有椭圆轮,所述椭圆轮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传递腔后侧壁相应固定设置有导引套,每个所述导引套内均滑运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延设置的锁扣杆,所述椭圆轮左右两侧相应设有第二凸起块,上侧所述锁扣杆底部尾部与左侧所述第二凸起块之间以及下侧所述锁扣杆顶部尾部与右侧所述第二凸起块之间分别配合连接有推进杆,所述支柱内左右对称设置有安全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旋动锁扣轴后侧伸延尾部固定设有第一旋轮,所述旋动锁扣轴下方的所述支柱后侧内固定设有吸尘马达,所述吸尘马达后侧配合连接有第二旋轮,所述第一旋轮与所述第二旋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旋动锁扣轴与所述供电体电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锁扣件与所述旋动锁扣轴之间配合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中心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中心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凸起块配合连接的卡紧孔,所述卡紧孔与所述第一凸起块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卡紧孔外侧的所述紧固件四边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紧杆配合连接的连接过孔。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上侧所述导引套与所述椭圆轮之间的所述锁扣传递腔后侧壁与下侧所述所述导引套与所述椭圆轮之间的所述锁扣传递腔后侧壁上均设挡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旋动锁扣轴前侧伸延尾部端面四边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紧杆配合连接的杆孔,所述滑运腔内的上下内壁相应设有锁扣孔,上侧所述锁扣孔内顶壁和下侧所述锁扣孔内底部内均设有弹性触发器,所述弹性触发器与所述锁扣马达电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上侧所述锁扣杆顶部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二插紧杆的顶面且滑运配合连接,下侧所述锁扣杆底部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二插紧杆的底面且滑运配合连接,上侧所述锁扣杆底部尾部两侧与下侧所述锁扣杆顶部尾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块,上侧所述锁扣杆底部尾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块与上侧所述导引套之间的上侧所述锁扣杆外表面以及下侧所述锁扣杆顶部尾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块与下侧所述导引套之间的下侧所述锁扣杆外表面均设有弹性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柱内侧壁的安全马达,所述安全马达临近所述第一旋轮一侧配合连接有螺形杆,所述螺形杆临近所述第一旋轮一侧螺形纹配合连接有螺形管套,所述螺形管套临近所述第一旋轮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止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旋动锁扣轴前侧伸延尾部内设滑运腔,滑运腔后侧壁内旋动配合内锁扣旋杆,内锁扣旋杆后端与锁扣马达配合连接,锁扣马达后侧的旋动锁扣轴内设供电体,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扣工作。

2.通过旋动锁扣轴前端设滑运配合连接的锁扣件,锁扣件包括外扣件、固定在外扣件后侧的第一凸起块、固定在第一凸起块外侧的外扣件后侧四边的第一插紧杆以及固定在第一凸起块后侧的第二插紧杆,第二插紧杆内设锁扣传递腔,锁扣传递腔后侧壁中心旋动配合连接前后伸延设置的外锁扣旋杆,外锁扣旋杆后端伸出第二插紧杆后侧外,外锁扣旋杆前侧伸延尾部探入锁扣传递腔内且尾部固定设置椭圆轮,椭圆轮上下两侧的锁扣传递腔后侧壁相应固定设置导引套,每个导引套内均滑运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延设置的锁扣杆,椭圆轮左右两侧相应设第二凸起块,上侧锁扣杆底部尾部与左侧第二凸起块之间以及下侧锁扣杆顶部尾部与右侧第二凸起块之间分别配合连接推进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扣杆的自动伸出锁扣传递工作。

3.通过锁扣件与旋动锁扣轴之间配合连接风扇,风扇中心设紧固件,紧固件中心设用以与第一凸起块配合连接的卡紧孔,卡紧孔与第一凸起块的直径大小相等,卡紧孔外侧的紧固件四边均设用以与第一插紧杆配合连接的连接过孔,从而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提高安装速度以及安装稳固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拆洗,能实现自动快速安装以及安装锁扣工作,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柱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旋动锁扣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旋动锁扣轴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锁扣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插紧杆与滑运腔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旋动锁扣轴与锁扣件锁扣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基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基部4顶面的空腔6,所述基部4底面设置有进气口41,所述空腔6顶部设置有过滤部42,所述过滤部42顶部设置有手持柄43,所述空腔6顶面的前侧固定设有支柱61,所述支柱61内旋动配合连接有朝前后伸延设置的旋动锁扣轴5,所述旋动锁扣轴5前侧伸延尾部内设有滑运腔51,所述滑运腔51后侧壁内旋动配合有内锁扣旋杆551,所述内锁扣旋杆551后端与锁扣马达55配合连接,所述锁扣马达55后侧的所述旋动锁扣轴5内设有供电体53,所述旋动锁扣轴5前端设有滑运配合连接的锁扣件8,所述锁扣件8包括外扣件86、固定在所述外扣件86后侧的第一凸起块82、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块82外侧的所述外扣件86后侧四边的第一插紧杆83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块82后侧的第二插紧杆85,所述第二插紧杆85内设有锁扣传递腔851,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后侧壁中心旋动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延设置的外锁扣旋杆84,所述外锁扣旋杆84后端伸出所述第二插紧杆85后侧外,所述外锁扣旋杆84前侧伸延尾部探入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内且尾部固定设置有椭圆轮854,所述椭圆轮854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后侧壁相应固定设置有导引套852,每个所述导引套852内均滑运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延设置的锁扣杆853,所述椭圆轮854左右两侧相应设有第二凸起块8541,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与左侧所述第二凸起块8541之间以及下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与右侧所述第二凸起块8541之间分别配合连接有推进杆855,所述支柱61内左右对称设置有安全装置。

其中,所述旋动锁扣轴5后侧伸延尾部固定设有第一旋轮52,所述旋动锁扣轴5下方的所述支柱61后侧内固定设有吸尘马达62,所述吸尘马达62后侧配合连接有第二旋轮621,所述第一旋轮52与所述第二旋轮621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带622,从而实现吸尘工作的控制。

其中,所述旋动锁扣轴5与所述供电体53电接。

其中,所述锁扣件8与所述旋动锁扣轴5之间配合连接有风扇7,所述风扇7中心设有紧固件71,所述紧固件71中心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凸起块82配合连接的卡紧孔72,所述卡紧孔72与所述第一凸起块82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卡紧孔72外侧的所述紧固件71四边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紧杆83配合连接的连接过孔73,从而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提高安装速度以及安装稳固性。

其中,上侧所述导引套852与所述椭圆轮854之间的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后侧壁与下侧所述所述导引套852与所述椭圆轮854之间的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后侧壁上均设挡块856,从而实现锁扣杆853定向滑运以及限位工作,防止锁扣杆853的超程。

其中,所述旋动锁扣轴5前侧伸延尾部端面四边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插紧杆83配合连接的杆孔56,所述滑运腔51内的上下内壁相应设有锁扣孔54,上侧所述锁扣孔54内顶壁和下侧所述锁扣孔54内底部内均设有弹性触发器541,所述弹性触发器541与所述锁扣马达55电接。

其中,上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二插紧杆85的顶面且滑运配合连接,下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伸延段通穿所述第二插紧杆85的底面且滑运配合连接,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两侧与下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块8531,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块8531与上侧所述导引套852之间的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外表面以及下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块8531与下侧所述导引套852之间的下侧所述锁扣杆853外表面均设有弹性件857,从而实现锁扣杆853的传递工作。

其中,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柱61内侧壁的安全马达11,所述安全马达11临近所述第一旋轮52一侧配合连接有螺形杆12,所述螺形杆12临近所述第一旋轮52一侧螺形纹配合连接有螺形管套13,所述螺形管套13临近所述第一旋轮52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止环14,通过设置所述安全装置,在遇突发状况时可以立即停止作业。

初始状态时,通过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两侧的第二凸起块8531以及下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两侧的第二凸起块8531受到弹性件857的顶压力使得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杆853完全位于第二插紧杆85内,此时,上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与上侧所述挡块856相抵接,同时,下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与下侧所述挡块856相抵接,此时,椭圆轮854左右两侧的第二凸起块8541受到推进杆855的顶压力,使椭圆轮854左右两侧的第二凸起块8541分别与所述锁扣传递腔851左右两侧内壁处于垂直相对状态。

当需要安装风扇7以及吸尘时,首先将所述风扇7移动到所述锁扣件8的后侧位置,使锁扣件8上的所述第二插紧杆85与所述紧固件71内的所述卡紧孔72处于相对位置,同时,使所述锁扣件8上的所述第一插紧杆83与所述连接过孔73处于相对位置,然后向后移动所述锁扣件8,使所述锁扣件8后侧的所述第二插紧杆85逐渐探入所述卡紧孔72内,直至所述锁扣件8上的所述第一凸起块82完全插入所述卡紧孔72内,此时,所述锁扣件8上的第一插紧杆83最大程度穿过所述连接过孔73并伸出所述紧固件71后侧外,然后移动所述锁扣件8,使所述锁扣件8后侧的所述第二插紧杆85与所述旋动锁扣轴5内的所述滑运腔51处于相对位置,同时,使所述紧固件71后侧的所述第一插紧杆83与所述旋动锁扣轴5前端面的所述杆孔56处于相对位置,然后向后侧移动所述锁扣件8以及与所述锁扣件8配合连接的所述风扇7,使所述风扇7后侧的所述第二插紧杆85逐渐插入所述滑运腔51内,直至所述第二插紧杆85后侧与所述滑运腔51后侧壁相抵接时,此时,所述第二插紧杆85后侧内的所述外锁扣旋杆84完全插入所述内锁扣旋杆551内且配合连接,同时,上侧所述锁扣杆853顶部尾部与所述滑运腔51上侧内壁内的所述锁扣孔54处于相对位置,下侧所述锁扣杆853底部尾部与所述滑运腔51下侧内壁内的所述锁扣孔54处于相对位置,此时,所述紧固件71后侧与所述旋动锁扣轴5前侧相抵,同时,紧固件71后侧的所述第一插紧杆83最大程度探入所述杆孔56内,此时,通过所述锁扣马达55带动所述内锁扣旋杆551顺时针旋动,由所述内锁扣旋杆551带动所述外锁扣旋杆84顺时针旋动,进而由外锁扣旋杆84带动所述椭圆轮854顺时针旋动,此时,由所述椭圆轮854通过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凸起块8541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所述推进杆855推动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杆853克服所述弹性件857的顶压力,同时使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杆853逐渐伸出所述第二插紧杆85的上下两侧外并分别逐渐滑入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孔54内,直至如图9所示上侧所述第二插紧杆85顶部尾部与上侧所述锁扣孔54内顶壁的弹性触发器541相抵接,同时,下侧所述第二插紧杆85底部尾部与下侧所述锁扣孔54内底部的弹性触发器541相抵接,此时,上下两侧的所述弹性触发器541同时发生信号并控制锁扣马达55停止旋动,此时,上下两侧的第二插紧杆85最大程度插入上下两侧的所述锁扣孔54内,然后通过吸尘马达62带动第二旋轮621旋动,进而由第二旋轮621通过传递带622带动第一旋轮52以及第一旋轮52上的旋动锁扣轴5旋动,进而由旋动锁扣轴5带动风扇7旋动实现吸尘工作;当需要拆卸风扇7通过控制锁扣马达55,使锁扣杆853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出锁扣件8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旋动锁扣轴前侧伸延尾部内设滑运腔,滑运腔后侧壁内旋动配合内锁扣旋杆,内锁扣旋杆后端与锁扣马达配合连接,锁扣马达后侧的旋动锁扣轴内设供电体,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扣工作。

2.通过旋动锁扣轴前端设滑运配合连接的锁扣件,锁扣件包括外扣件、固定在外扣件后侧的第一凸起块、固定在第一凸起块外侧的外扣件后侧四边的第一插紧杆以及固定在第一凸起块后侧的第二插紧杆,第二插紧杆内设锁扣传递腔,锁扣传递腔后侧壁中心旋动配合连接前后伸延设置的外锁扣旋杆,外锁扣旋杆后端伸出第二插紧杆后侧外,外锁扣旋杆前侧伸延尾部探入锁扣传递腔内且尾部固定设置椭圆轮,椭圆轮上下两侧的锁扣传递腔后侧壁相应固定设置导引套,每个导引套内均滑运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延设置的锁扣杆,椭圆轮左右两侧相应设第二凸起块,上侧锁扣杆底部尾部与左侧第二凸起块之间以及下侧锁扣杆顶部尾部与右侧第二凸起块之间分别配合连接推进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扣杆的自动伸出锁扣传递工作。

3.通过锁扣件与旋动锁扣轴之间配合连接风扇,风扇中心设紧固件,紧固件中心设用以与第一凸起块配合连接的卡紧孔,卡紧孔与第一凸起块的直径大小相等,卡紧孔外侧的紧固件四边均设用以与第一插紧杆配合连接的连接过孔,从而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提高安装速度以及安装稳固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拆洗,能实现自动快速安装以及安装锁扣工作,提高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