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和烹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5527发布日期:2019-01-16 06:5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和烹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面包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手工制作面食耗时费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面包机替代手工制作面食,面包机制作面食的方法一般为酵母菌发酵方法,其制作过程包括和面~发酵~整形~发酵~揉面~烘烤。

相关技术中,仅靠酵母菌发酵方法制作出的面食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制作的面食存在风味单调,柔软度低、口感差、易老化、保鲜期短等缺陷,

(2)为增加面食的风味而添加的添加剂和改良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缺乏面食制作过程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控,而温度和湿度的不可控会导致杂菌快速繁殖,而酵母菌本身无法抑制杂菌繁殖,进而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设有盛放物料的容纳部,包括:温控模块,配合容纳部设置,用于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温控模块配合容纳部设置,用于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精确的监控温度,即精准监控面食发酵的基本条件,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发酵菌落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最适发酵菌存活繁殖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5~45℃,因此,监控第一温度值必须低于发酵菌落的上述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值,以避免发酵菌在发酵过程中快速发酵,同时,低温环境也可以有效抑制杂菌存活,另外,在发酵过程中,监控第二温度值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以提高发酵菌繁殖速率和发酵效率。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之所以在发酵过程前,控制第一温度值低于上述最低温度值,是因为低温环境更利于面食食材的存放,即不易发生变质。

其中,面食可以是面包、馒头和蛋糕等食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发酵菌储存模块,设有相互隔离的乳酸菌储存部和酵母菌储存部,分别用于存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传输管路,连通于容纳部的内部与发酵菌储存模块的内部,用于按照发酵菌添加指令传输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至容纳部的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相互隔离的乳酸菌储存部和酵母菌储存部,分别用于存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通过设置传输管路连通于容纳部的内部与发酵菌储存模块的内部,以按照发酵菌添加指令传输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至容纳部的内部,一方面,通过增加乳酸菌菌落代谢的乳酸来提升面食的口味,另一方面,乳酸菌菌落的代谢产物为乳酸,乳酸的酸性特点可以抑制厌酸杂菌的繁殖。

具体地,乳酸菌菌落具有与酵母菌菌落相近的生长条件(酸碱值、温度和湿度),二者都可以利用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进行发酵,并且酵母菌菌落能为乳酸菌菌落提供必需的生长因子,提升了发酵速率,另外,乳酸菌菌落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赋予了面食柔和怡人的酸味,而乳酸并不会影响酵母菌的代谢过程,也即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协同发酵的作用下提升发酵速率,同时,也提升了面食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了面粉的消化率和生物价,进而促进了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乳酸菌菌落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潜在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食的营养价值,使面食成为具有营养、色、香、味,及特殊保健功能的营养食品。

其中,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公式包括:

c6h12o6→2ch3ch(oh)cooh,

ch3ch(oh)cooh+c2h5oh→ch3ch(oh)cooc2h5,

从上述代谢过程公式可见,乳酸菌菌落对物料进行分解,使得面食气孔壁变薄且半透明状,面食质地柔软细腻,纹理更加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设于容纳部的内侧区域,内侧区域为承载物料的区域,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制冷组件,连接于温度传感器,制冷组件在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以及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制热组件,连接于温度传感器,制热组件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

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以及设置制冷组件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能够在抑制发酵过程前发酵菌和杂菌的繁殖,另外,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以及设置制热组件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准确地将温度控制在发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内,使菌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在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下发酵,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避免了发酵菌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其中,如参考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15~45℃,则第一预设温度值设置为15℃,第二预设温度值设置为45℃,也即在发酵过程前,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制冷组件监控第一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而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控制第二温度值属于上述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酵菌储存模块设于容纳部的上方,传输管路内设有电控阀和流量计,电控阀打开时,流量计对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流量值进行检测,流量计在检测到流量值与预设流量值相等时,触发电控阀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酵菌储存模块位于容纳部的上方,并且在传输管路内设有电控阀和流量计以控制发酵菌的输送流量值,在实现了自动化输送发酵菌的同时,精确控制了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配比比例,提升了面食的食用口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酵菌储存模块设于容纳部的上方,传输管路内设有电控阀和重量传感器,电控阀打开时,重量传感器对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进行检测,重量传感器在检测到重量值与预设重量值相等时,触发电控阀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酵菌储存模块位于容纳部的上方,并且在传输管路内设有电控阀和流量计以控制发酵菌的输送重量值,在实现了自动化输送发酵菌的同时,精确控制了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配比比例,提升了面食的食用口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存储器,连接于传输管路,用于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其中,发酵菌添加指令包括乳酸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存储器以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根据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地添加发酵菌,有效地避免了发酵菌添加过量导致浪费或发酵菌不足影响发酵效果,另外,并且根据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控制发酵时长进,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发酵菌添加指令包括乳酸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不同制作配方所对应菌落重量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不同,计算得出最优发酵菌接种量的过程如下:制作面食的发酵过程所需乳酸菌菌落0.2~0.3g和酵母菌菌落5~6g,添加次序可以为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分别加入和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分别加入等。

其中,设置预设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的范围为1h~2h。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添加次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添加方式。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湿度传感器,设于容纳部的内侧,连接至传输管路的控制器,用于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和控制,也即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第二温度值属于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同时,也保持湿度值属于预设湿度范围内,以进一步地提升发酵菌的发酵速率。

具体地,乳酸菌菌落适宜湿度为65%~90%rh,酵母菌菌落生长环境需要湿度,但没有具体的湿度标准,所以湿度范围可选择为65%~90%rh。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补液组件,连接至湿度传感器,补液组件包括:喷嘴和供液管路,喷嘴设于容纳部的内部上侧壁;供液管路,供液管路的第一端连通于喷嘴,供液管路的第二端连通于容纳部的外设供液部,其中,湿度传感器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供液管路输送外设供液部的液体,液体通过喷嘴喷淋于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湿度传感器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供液管路输送外设供液部的液体,然后液体通过喷嘴喷淋于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搅拌件,设于容纳部的底部内侧,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驱动电机,设于容纳部的底部外侧,与搅拌件耦合连接,用于控制搅拌件的运行过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件于容纳部的底部内侧,以对物料进行搅拌,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于容纳部的底部外侧,与搅拌件耦合连接,以控制搅拌件的运行过程,使物料能够充分混合。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压力锅和面包机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方法,包括:监控容纳部内的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温控模块配合容纳部设置,用于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精确的监控温度,即精准监控面食发酵的基本条件,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发酵菌落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最适发酵菌存活繁殖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5~45℃,因此,监控第一温度值必须低于发酵菌落的上述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值,以避免发酵菌在发酵过程中快速发酵,同时,低温环境也可以有效抑制杂菌存活,另外,在发酵过程中,监控第二温度值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以提高发酵菌繁殖速率和发酵效率。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之所以在发酵过程前,控制第一温度值低于上述最低温度值,是因为低温环境更利于面食食材的存放,即不易发生变质。

其中,面食可以是面包、馒头和蛋糕等食品。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方法监控容纳部内的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具体包括:在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或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以及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能够在抑制发酵过程前发酵菌和杂菌的繁殖,另外,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以及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准确地将温度控制在发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内,使菌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在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下发酵,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避免了发酵菌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其中,如参考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15~45℃,则第一预设温度值设置为15℃,第二预设温度值设置为45℃,也即在发酵过程前,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制冷组件监控第一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而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控制第二温度值属于上述最适发酵温度范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方法还包括:在获取发酵菌添加指令后,根据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乳酸菌菌落的传输量和/或酵母菌菌落的传输量,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按照传送量和添加次序向容纳部内输送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其中,传输量为重量值或流量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根据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地添加发酵菌,有效地避免了发酵菌添加过量导致浪费或发酵菌不足影响发酵效果,另外,并且根据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控制发酵时长进,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发酵菌添加指令包括乳酸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不同制作配方所对应菌落重量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不同,计算得出最优发酵菌接种量的过程如下:制作面食的发酵过程所需乳酸菌菌落0.2~0.3g和酵母菌菌落5~6g,添加次序可以为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分别加入和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分别加入等。

其中,设置预设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的范围为1h~2h。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方法还包括: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对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喷淋操作,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和控制,也即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第二温度值属于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同时,也保持湿度值属于预设湿度范围内,以进一步地提升发酵菌的发酵速率。

具体地,乳酸菌菌落适宜湿度为65%~90%rh,酵母菌菌落生长环境需要湿度,但没有具体的湿度标准,所以湿度范围可选择为65%~90%rh。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方法还包括:在完成发酵菌的输送后,对物料和发酵菌进行搅拌,其中,发酵菌包括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件于容纳部的底部内侧,以对物料进行搅拌,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于容纳部的底部外侧,与搅拌件耦合连接,以控制搅拌件的运行过程,使物料能够充分混合。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方法还包括:在完成对第二温度值的监控后,按照预设烘烤时长和预设烘烤温度,对容纳部内的物料进行烘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对第二温度值的监控后,按照预设烘烤时长和预设烘烤温度,对容纳部内的物料进行烘烤,完成了面食制作过程的最后阶段。

其中,可以设置预设烘烤时长范围可为20~35min,设置预设烘烤温度范围可为160~22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避免了发酵菌落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另外,通过添加乳酸菌和发酵菌同时发酵,在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了面粉的消化率和生物价,进而促进了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乳酸菌菌落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潜在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食的营养价值,使面食成为具有营养、色、香、味,及特殊保健功能的营养食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第三方不同于在此描述的第三方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如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设有盛放物料的容纳部102,包括:温控模块104,配合容纳部102设置,用于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温控模块104配合容纳部102设置,用于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精确的监控温度,即精准监控面食发酵的基本条件,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发酵菌落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最适发酵菌存活繁殖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5~45℃,因此,监控第一温度值必须低于发酵菌落的上述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值,以避免发酵菌在发酵过程中快速发酵,同时,低温环境也可以有效抑制杂菌存活,另外,在发酵过程中,监控第二温度值保持在上述温度范围内,以提高发酵菌繁殖速率和发酵效率。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之所以在发酵过程前,控制第一温度值低于上述最低温度值,是因为低温环境更利于面食食材的存放,即不易发生变质。

其中,面食可以是面包、馒头和蛋糕等食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发酵菌储存模块106,设有相互隔离的乳酸菌储存部和酵母菌储存部,分别用于存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传输管路108,连通于容纳部102的内部与发酵菌储存模块106的内部,用于按照发酵菌添加指令传输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至容纳部102的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相互隔离的乳酸菌储存部和酵母菌储存部,分别用于存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通过设置传输管路108连通于容纳部102的内部与发酵菌储存模块106的内部,以按照发酵菌添加指令传输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至容纳部102的内部,一方面,通过增加乳酸菌菌落代谢的乳酸来提升面食的口味,另一方面,乳酸菌菌落的代谢产物为乳酸,乳酸的酸性特点可以抑制厌酸杂菌的繁殖。

具体地,乳酸菌菌落具有与酵母菌菌落相近的生长条件(酸碱值、温度和湿度),二者都可以利用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进行发酵,并且酵母菌菌落能为乳酸菌菌落提供必需的生长因子,提升了发酵速率,另外,乳酸菌菌落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赋予了面食柔和怡人的酸味,而乳酸并不会影响酵母菌的代谢过程,也即在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协同发酵的作用下提升发酵速率,同时,也提升了面食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了面粉的消化率和生物价,进而促进了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乳酸菌菌落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潜在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食的营养价值,使面食成为具有营养、色、香、味,及特殊保健功能的营养食品。

其中,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公式包括:

c6h12o6→2ch3ch(oh)cooh,

ch3ch(oh)cooh+c2h5oh→ch3ch(oh)cooc2h5,

从上述代谢过程公式可见,乳酸菌菌落对物料进行分解,使得面食气孔壁变薄且半透明状,面食质地柔软细腻,纹理更加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温控模块104包括:温度传感器1042,设于容纳部102的内侧区域,内侧区域为承载物料的区域,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制冷组件1044,连接于温度传感器1042,制冷组件1044在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以及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制热组件1046,连接于温度传感器1042,制热组件1046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042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以及设置制冷组件1044检测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能够在抑制发酵过程前发酵菌和杂菌的繁殖,另外,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冷操作,以及设置制热组件1046在检测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对物料进行制热操作,准确地将温度控制在发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内,使菌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在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下发酵,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避免了发酵菌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

其中,如参考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15~45℃,则第一预设温度值设置为15℃,第二预设温度值设置为45℃,也即在发酵过程前,通过温度传感器1042和制冷组件1044监控第一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而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1042、制冷组件1044和制热组件1046控制第二温度值属于上述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酵菌储存模块106设于容纳部102的上方,传输管路108内设有电控阀1082和流量计1084,电控阀1082打开时,流量计1084对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流量值进行检测,流量计1084在检测到流量值与预设流量值相等时,触发电控阀1082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酵菌储存模块106位于容纳部102的上方,并且在传输管路108内设有电控阀1082和流量计1084以控制发酵菌的输送流量值,流量计1084电控阀1082在实现了自动化输送发酵菌的同时,精确控制了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配比比例,提升了面食的食用口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酵菌储存模块106设于容纳部102的上方,传输管路108内设有电控阀1082和重量传感器1086,电控阀1082打开时,重量传感器1086对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进行检测,重量传感器1086在检测到重量值与预设重量值相等时,触发电控阀1082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酵菌储存模块106位于容纳部102的上方,并且在传输管路108内设有电控阀1082和流量计1084以控制发酵菌的输送重量值,流量计1084电控阀1082在实现了自动化输送发酵菌的同时,精确控制了乳酸菌菌落和/或酵母菌菌落的配比比例,提升了面食的食用口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存储器110,连接于传输管路108,用于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其中,发酵菌添加指令包括乳酸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存储器110以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根据预存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地添加发酵菌,有效地避免了发酵菌添加过量导致浪费或发酵菌不足影响发酵效果,另外,并且根据预存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控制发酵时长进,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发酵菌添加指令包括乳酸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酵母菌菌落的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不同制作配方所对应菌落重量重量值和/或流量值不同,计算得出最优发酵菌接种量的过程如下:制作面食的发酵过程所需乳酸菌菌落0.2~0.3g和酵母菌菌落5~6g,添加次序可以为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同时加入、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一次分别加入和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多次分别加入等。

其中,设置预设发酵过程的持续时间的范围为1h~2h。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添加次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添加方式。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12,设于容纳部102的内侧,连接至传输管路108的控制器,用于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102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112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102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和控制,也即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第二温度值属于最适发酵温度范围,同时,也保持湿度值属于预设湿度范围内,以进一步地提升发酵菌的发酵速率。

具体地,乳酸菌菌落适宜湿度为65%~90%rh,酵母菌菌落生长环境需要湿度,但没有具体的湿度标准,所以湿度范围可选择为65%~90%rh。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补液组件114,连接至湿度传感器112,补液组件114包括:喷嘴1142和供液管路1144,喷嘴1142设于容纳部102的内部上侧壁;供液管路1144,供液管路1144的第一端连通于喷嘴1142,供液管路1144的第二端连通于容纳部102的外设供液部,其中,湿度传感器112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供液管路1144输送外设供液部的液体,液体通过喷嘴1142喷淋于容纳部102的内部空间,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湿度传感器112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供液管路1144输送外设供液部的液体,然后液体通过喷嘴1142喷淋于容纳部102的内部空间,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烹饪器具100。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搅拌件116,设于容纳部102的底部内侧,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驱动电机118,设于容纳部102的底部外侧,与搅拌件116耦合连接,用于控制搅拌件116的运行过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件116于容纳部102的底部内侧,以对物料进行搅拌,通过设置驱动电机118于容纳部102的底部外侧,与搅拌件116耦合连接,以控制搅拌件116的运行过程,使物料能够充分混合。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压力锅和面包机中的任一种。

下面结合图2至图3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如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200为面包机的实施例,包括:传输管道108连通于面包机的容纳部102,发酵菌储存模块106包括乳酸菌菌种室2022和酵母菌菌种室2024,搅拌件116包括容纳部102底部内侧的搅拌棒204,温控模块104包括设于容纳部102底部外侧的加热盘206和贴合容纳部102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042,另外,由于制冷组件的循环系统较复杂,图2中未示出制冷组件。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烹饪方法,包括:步骤s302,监控容纳部内的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步骤s304,在获取发酵菌添加指令后,根据发酵菌添加指令与物料的重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乳酸菌菌落的传输量和/或酵母菌菌落的传输量,以及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之间的添加次序;步骤s306,按照传送量和添加次序向容纳部内输送乳酸菌菌落和酵母菌菌落;步骤s308,在检测第二温度值的同时,对容纳部内的湿度值进行检测;步骤s310,在检测到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时,触发对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喷淋操作,至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为止;步骤s312,在完成发酵菌的输送后,对物料和所述发酵菌进行搅拌;步骤s314,在完成对第二温度值的监控后,按照预设烘烤时长和预设烘烤温度,对容纳部内的物料进行烘烤。

其中,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15~45℃。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前的第一温度值,以及监控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二温度值,有效地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对发酵菌落的损害,避免了发酵菌落在未与面食制作材料充分混合之前即快速生长发酵造成醒发过程紊乱进而影响面食品质情况的发生,另外,通过添加乳酸菌和发酵菌同时发酵,在乳酸菌菌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了面粉的消化率和生物价,进而促进了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乳酸菌菌落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潜在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食的营养价值,使面食成为具有营养、色、香、味,及特殊保健功能的营养食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