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16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式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但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巨大且很难预测的,而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或地震时,逃生的难度较高,火灾发生时往往有人不能及时逃离现场,身处大火中很难找到合适的避火之处,人的生命面临严重的威胁,并且现在室内的装修材料不环保,使人很快窒息死亡,虽然现在高层建筑中都安装了逃生安全门,逃生安全门一般都为左右推拉式门,但逃生安全门在平时都是处于封闭状态,危险发生时也很难从中逃生,然而地震则会使墙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逃生安全门变形,人们更加难以打开逃生安全门逃生;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必要设计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在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用于逃生以及开展救援工作。

经检索,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560773.X;授权公开号:CN 205663380 U;发明名称: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公开了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包括上部钢结构支撑件、角支撑件、内门框、外门框和下部钢结构支撑件;所述上部钢结构支撑件设置在墙体上,且上部钢结构支撑件位于过梁的下方,下部钢结构支撑件固定在地面上,外门框上端固定连接至上部钢结构支撑件,下端固定连接至下部钢结构支撑件,且外门框安装在墙体内;所述内门框设置在外门框内,内门框的四角处与外门框的四角处通过角支撑件相连,角支撑件包括压缩筒、压缩杆和连接杆,压缩筒滑动套设在压缩杆外,压缩杆底端与压缩筒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压缩杆前端通过球铰链连接至连接杆;所述内门框内设置有门扇。该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安全性能高,在地震或房屋自然变形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但其结构复杂,当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还需逃生人员手动取下插销,然而对普通百姓来说,不知如何开启,从而使该悬挂式防火防震门不具备推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该悬挂式防火防震门通过门框上设置角固定件和门板上设置缓冲弹簧,增大了门框的稳固性,门板两侧设有防火层可防止明火穿过门板,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方便人们及时逃生,有效保护个人人生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包括门框与门板,所述门框固定在墙体内,所述门板通过铰链与门框过盈配合,所述门板两侧均设有把手,所述门板远离铰链的一侧等距设有三个传动销,所述传动销均与把手传动连接,还包括:角固定件,所述角固定件设置在门框边角与墙体连接处内,所述门板上部设有通口,所述门板顶端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端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端设有上固定板;防火层,所述门板两侧均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之间设有钢板层,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均为钢板制成,所述缓冲弹簧两侧均设有防火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口为圆形状,且通口上设置有钢化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与门板活动连接,其旋转角度为:0°~9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板远离铰链的一侧边角设有密封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框的侧壁上涂有一层防火漆。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是:门框的边角处设有角固定件,角固定件增加了墙体与门框的稳固性,门板两侧的把手方便人们打开与关闭门板,门板两侧均设有防火层,火灾发生时,人们可旋转把手,传动销缩回至门内部,门板与门框分离,待人员逃离完毕后,关闭门板,旋转把手,传动销回位固定在门框内,密封胶条紧贴在门缝上,防止烟雾飘入,人们可通过通口观察门板另一侧的形势,方便发现营救人员并向其求救,门板上设有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当地震发生时,墙体会挤压门框,门框挤压门板,门板上的缓冲弹簧可减轻门框对门板的压力,使门板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而导致无法打开,耽误人们的逃生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门框上设置角固定件和门板上设置缓冲弹簧,增大了门框的稳固性,门板两侧设有防火层可防止明火穿过门板,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方便人们及时逃生,有效保护个人人生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中门板分层结构图。

图中:1门框、2门板、3角固定件、4把手、5传动销、6通口、7下固定板、8上固定板、9缓冲弹簧、10墙体、21防火层、22钢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一种悬挂式防火防震门,包括门框1与门板2,门框1固定在墙体10内,门板2通过铰链与门框1过盈配合,门板2两侧均设有把手4,门板2远离铰链的一侧等距设有三个传动销5,传动销5均与把手4传动连接,还包括:角固定件3,角固定件3设置在门框1边角与墙体10连接处内,门板2上部设有通口6,门板2顶端设有下固定板7,下固定板7上端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缓冲弹簧9,缓冲弹簧9上端设有上固定板8;防火层21,门板2两侧均设置有防火层21,防火层21之间设有钢板层22,上固定板8、下固定板7均为钢板制成,缓冲弹簧9两侧均设有防火层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口6为圆形状,且通口6上设置有钢化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把手4与门板2活动连接,其旋转角度为:0°~9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门板2远离铰链的一侧边角设有密封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门框1的侧壁上涂有一层防火漆。

门框1的边角处设有角固定件3,角固定件3增加了墙体10与门框1的稳固性,门板2两侧的把手4方便人们打开与关闭门板2,门板2两侧均设有防火层21,火灾发生时,人们可旋转把手4,传动销5缩回至门内部,门板2与门框1分离,待人员逃离完毕后,关闭门板2,旋转把手4,传动销5回位固定在门框1内,密封胶条紧贴在门缝上,防止烟雾飘入,人们可通过通口6观察门板2另一侧的形势,方便发现营救人员并向其求救,门板2上设有上固定板8与下固定板7,上固定板8与下固定板7之间设有缓冲弹簧9,当地震发生时,墙体10会挤压门框1,门框1挤压门板2,门板2上的缓冲弹簧9可减轻门框1对门板2的压力,使门板2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而导致无法打开,耽误人们的逃生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门框1上设置角固定件3和门板2上设置缓冲弹簧9,增大了门框1的稳固性,门板2两侧设有防火层21可防止明火穿过门板2,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方便人们及时逃生,有效保护个人人生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