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09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升降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升降桌是由程序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完成升降工作,电源由家用或工业用交流电输入,这就必须要电源线。同时程序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程序和数据交换也需要数据线传输。现有市场上的产品这些线路都是裸露在外,没有明确的固定方式,线路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电动升降桌在做升降动作过程造成麻烦。线路过长不仅不美观当使用者移动脚步时有可能绊倒,线路过短升降工作时对线路拉扯产生产品损坏甚至安全隐患。

现有电动升降桌的电机内置在电机盒内,大多只是采用顶盖与电机盒压紧或卡扣的方式来固定电机,电动升降推杆工作时电机在带动蜗轮、蜗杆运动时会产生向上较大的反作用力,顶盖的卡扣会有被电机顶出的隐患,如果电机齿轮与蜗轮蜗杆脱开电动升降桌就无法工作,产品损坏用户无法自行修复。而且蜗轮、蜗杆与内管、中管、外管底部连接的滑动摩擦组件皆为分散零件组合安装到升降桌内部,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后期产品使用时由于零件分散复杂其稳定性不高。

同时,现有升降桌的升降推杆由内管、中管、外管组成,内管、中管、外管这三层外壳之间又有顶部滑动摩擦组件,主要作用是防止金属直接摩擦,还有定位和防止润滑油脂溢出的作用。现有产品都是断片状,如矩形外壳需要四到五件片状零件,圆形外壳为长条状环绕在管件上。但都是断点,分成多个零件设计,造成部分滑动摩擦零件脱落的几率高,并且在断点处油脂容易划出,对产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外露电源线同时升降稳定的电动升降桌。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升降桌,包括桌面和安装在桌面下方的升降桌腿,升降桌腿为中空结构,升降桌腿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升降桌腿由内管、中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套装在中管外,中管套装在内管外;所述外管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内管顶部固定在桌面上;所述桌面下安装有电机盒,电机盒内安装有升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桌腿内设有导电轨,导电轨为可伸缩的三段式结构,导电轨外部设有绝缘层,内部设有导电层;所述升降桌腿下方的底座处设有电源输入接口,导电轨底端固定在底座上,与电源输入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盒内还装有电源控制器,导电轨顶端与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底座还设有交流电源输出接口和电源过载保护器,导电轨底端连接电源过载保护器;

所述升降桌腿内设有升降杆,升降杆包括互相旋转配合的活动管、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活动管顶端与升降电机通过齿轮连接配合,活动管底端与内管通过第一底部滑动组件连为一体;所述第一丝杆顶端置于活动管内,第一丝杆底部与中管通过第二底部滑动组件连为一体;所述第二丝杆顶端置于第一丝杆内部,第二丝杆底端转动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轨的三段式结构分为中空结构的内导轨、中导轨和外导轨,所述内导轨、中导轨和外导轨的外壁均设有绝缘层,内壁均设有导电层;所述中导轨套装在内导轨外,外导轨套装在中导轨外,三者可伸缩配合,顶部均装有伸缩固定件;所述内导轨底端固定在底座上,与电源输入接口电性连接,外导轨顶端与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为中空结构,内壁设有第一齿状结构;所述第一丝杆顶端置于活动管内,与活动管内壁旋转配合;所述第一丝杆内部中空,第一丝杆内壁设有第二齿状结构,所述第二丝杆顶端置于第一丝杆内部,与第一丝杆内壁旋转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桌面下方还安装有电机控制器和交流插座,电机盒内的电源控制器分为两路,一路电性连接电机控制器,一路电性连接交流插座,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电机锁紧块安装在电机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滑动组件均为具有内外两层的管状结构,第一底部滑动组件套在内管底端,第二底部滑动组件套在中管底端;第一底部滑动组件的外层结构置于内管与中管之间,第二底部滑动组件的外层结构置于中管与外管之间;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滑动组件的内层结构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凸台,内管和中管底端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凸台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管顶端与内管之间设有第一顶端滑动组件,外管顶端与中管之间设有第二顶端滑动组件;所述第一、第二顶端滑动组件均为环形管状结构,第一、第二顶端滑动组件上均设有第三定位凸台,第三定位凸台为弹性结构,所述中管和外管顶端均设有第三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凸台相配合;所述内管和外管底端处均设有让位孔,与第三定位凸台的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源从底座的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经由导电轨传送到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将电分为两路,一路对电机控制器进行供电,电机控制器传输出信号与电源至控制升降电机工作,一路对桌面下的交流插座进行供电,供给桌面电器使用,形成了一个隐藏式的电源系统布局。升降桌需要调整桌腿高度时,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工作,升降电机通过齿轮带动活动管旋转,活动管旋转带动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同时旋转,旋转同时产生上升下降的推力,内管与中管在内部丝杆的带动下进行上下运动。同时,带动可伸缩的导电轨进行伸缩运动,伸缩导电轨分为三段,每一段分别由外部绝缘层与内部导电层这两部分组合为一体,顶部安装有伸缩固定件,起到限位和辅助导电的作用。电源过载保护器与电源控制器由伸缩导电轨连接,组成升降桌重要的内部电源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内置式的伸缩导电轨来取代电缆线,导电轨可以安装在升降桌腿内部,在升降桌腿底座设计了电源输入接口,方便更接近墙上或地面的家用电源,使升降桌工作时,无外露电源线;在桌面设计了电源输出插座,桌面输出电源给桌面的电器提供电源;底座的电源输出接口给相同的多个产品提供电源,用产品串联的方式将相同产品链接起来,这样可以在开放式场景中更方便的使用电器,如大型办公室、会议室、室内广场等;底座内设计了电源过载保护器,保证使用安全性;升降桌腿处有与内管、中管、外管底部连接的底部滑动组件以及顶部滑动组件,保证内管、中管、外管顺利的进行上下滑动,使得升降桌稳定升降。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电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电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部滑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滑动组件安装后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滑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滑动组件的安装步骤图。

图中标记为:桌面1、电机盒2、升降电机3、电源控制器4、电机控制器5、交流插座6、底座7、导电轨8、内导轨81、中导轨82、外导轨83、外部绝缘层84、内部导电层85、伸缩固定件86、电源输入接口9、电机锁紧块10、内管11、第一定位孔111、第一让位孔112、中管12、第三定位孔122、外管13、交流电源输出接口14、电源过载保护器15、活动管21、第一丝杆22、第二丝杆23、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第一定位凸台311、外层结构312、内层结构313、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第三定位凸台411、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桌面1和安装在桌面下方的升降桌腿,所述桌面下安装有电机盒2,电机盒2内安装有升降电机3和电源控制器4;所述桌面1下方还安装有电机控制器5和交流插座6;升降桌腿为中空结构,升降桌腿下方设有底座7;所述升降桌腿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组成,外管13套装在中管12外,中管12套装在内管11外;所述外管13底部固定在底座7上,内管11顶部固定在桌面1上;所述升降桌腿内设有导电轨8,升降桌腿下方的底座7处设有电源输入接口9,导电轨8底端固定在底座7上,与电源输入接口9电性连接,导电轨8顶端与电源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底座7还设有交流电源输出接口14和电源过载保护器15,导电轨8底端连接电源过载保护器15。

本实施例使用时,从地面的家用电源处接电到底座7的电源输入接口9,先经过底座7内的电源过载保护器15后,再由导电轨8通过外管13、中管12和内管11到达电机盒2内的电源控制器4,电源控制器4输出一路电源供给电机控制器5,电机控制器5传输出信号与电源至控制升降电机3工作,同时输出一路至交流插座6,输出交流电源供给桌面电器使用,形成了一个隐藏式的电源系统布局。底座7的交流电源输出接口14给同类升级桌产品提供电源,并且在底座部分的电源起始位,设计了电源过载保护器15,保证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本实施例的升降电机3安装在电机盒内时通过电机锁紧块10锁紧;安装升降电机3时需要操作人员调整电机安装角度,以便电机与活动管完全咬合。当调整好角度后,将电机锁紧块10穿过电机并用螺钉紧固。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摆动,保证电机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共振降低噪音。

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电轨8为可伸缩的三段式结构,分为中空结构的内导轨81、中导轨82和外导轨83,所述内导轨81、中导轨82和外导轨83分别由外部绝缘层84与内部导电层85这两部分组合为一体;所述中导轨82套装在内导轨81外,外导轨83套装在中导轨82外,三者可伸缩配合,内导轨81、中导轨82和外导轨83顶部均装有伸缩固定件86,起到限位和辅助导电的作用;所述内导轨81底端与电源过载保护器15电性连接,外导轨83顶端与电源控制器4电性连接,电源过载保护器15与电源控制器4由导电轨8连接,组成升降桌重要的内部电源传输系统。

本实施例的升降桌腿内设有升降杆,升降杆包括互相旋转配合的活动管21、第一丝杆22和第二丝杆23,所述活动管21为中空结构,内壁设有第一齿状结构;所述活动管21顶端与升降电机3通过齿轮连接配合,活动管21底端与内管11通过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连为一体;所述第一丝杆22顶端置于活动管21内,与活动管21内壁旋转配合;第一丝杆22底部与中管12通过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连为一体;所述第一丝杆22内部中空,第一丝杆22内壁设有第二齿状结构,所述第二丝杆23顶端置于第一丝杆22内部,与第一丝杆22内壁旋转配合,第二丝杆22底端转动安装在底座7上。当升降电机3运行时,电机齿轮带动活动管21旋转,活动管21旋转带动第一丝杆22与第二丝杆23同时旋转,旋转同时产生上升下降的推力,内管11与中管12在内部丝杆的带动下进行上下运动,同时带动收缩导电轨8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的外管13、中管12、内管11、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和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均为椭圆管直桶形结构,第一、第二底部整体滑动组件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将中管12底部与内管11底部完全包裹住,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的外层结构312置于内管11与中管12之间,内管11装在中管12内,中管12的内壁与内管11的外壁有间距,滑动组件具有内外两层。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固定在内管11的底端,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的外层结构312置于内管11与中管12之间,内管11底端内壁上有第一定位孔111;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沿着内管11内壁的垂直方向装入至内管11内壁的第一定位孔111上,所述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的内层结构313上设有第一定位凸台311,与内管11内壁上的第一定位孔111固定连接。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设有与内管11内外壁一体固定的摩擦面,升降桌腿运动时内管11的外壁与中管12的内壁由该摩擦面在两管之间摩擦进行上下滑动。

同理,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装配原理同第一底部滑动组件31一样,中管12套入外管13内,中管12的外壁与外管13的内壁有间距,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固定在中管12的底端,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的外层结构置于中管12与外管13之间;中管12底端内壁上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沿着中管12内壁垂直方向,装入中管12内壁的第二定位孔上,所述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的内层结构上设有第二定位凸台,与中管12内壁上的第二定位孔实现固定连接。第二底部滑动组件32设有与中管12内外壁相匹配的摩擦面,升降桌腿运动时中管12的外壁与外管13的内壁则由该摩擦面进行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中管12外壁与外管13内壁顺利的进行上下滑动。

本实施例在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三者之间还配有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和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均为椭圆环型管状结构,两个组件因内管11、中管12之间隙与中管12、外管13之间隙尺寸差异但结构相同。其中,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套在内管11外壁与中管12内壁之间,内管11的底端外壁上有便于安装的第一让位孔112,如图7所示,第一让位孔112的作用是让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上的弹性第三定位凸台411在安装时利用弹性暂时偏移在第一让位孔112内,中管12的顶端内壁上有便于固定的第三定位孔122,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上有对应的弹性第三定位凸台411,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沿着内管11的外壁轴向装入中管12的内壁里,当第三定位凸台411定位在中管12内壁上的第三定位孔122内,则第一顶端滑动组件41与中管12完成固定连接。

同理,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套在中管12外壁与外管13内壁之间,中管12的底端外壁上有便于安装的第二让方孔,外管13顶部的内壁上有便于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固定的第四定位孔,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上有对应的第四定位凸台,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沿着中管12的外壁轴向装入外管13的内壁里,当第四定位凸台定位在外管13内壁上的第四定位孔内,则第二顶端滑动组件42与外管13完成固定连接。

以上内管11底部、中管12顶部与底部、外管13顶部都配有一体设计的滑动组件,升降桌腿整体的安装便利性和使用稳定性都大大的提高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