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7912阅读:1187来源:国知局
折叠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梯。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梯在使用中容易向侧向倾倒,造成梯子上人员的摔伤。虽然出现了能够侧向支撑的折叠梯,即在两片梯子的两侧分别设置侧向支撑杆,但是,在梯子负重的情况下,侧向支撑杆容易侧弯甚至折断,仍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具有侧向支撑杆的折叠梯,侧向支撑杆容易侧弯甚至折断,具有安全较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梯,以解决侧向支撑杆容易侧弯甚至折断,具有安全较大的隐患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两片铰接的梯子、以及在两片梯子的两侧分别设置的侧向支撑杆,两片铰接的梯子分别为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所述侧向支撑杆分别为设置在两片梯子第一侧的第一侧向支撑杆、以及设置在两片梯子第二侧的第二侧向支撑杆;

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和/或第二侧向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能够相对伸缩;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分别设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定位连接;

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为长方形杆;或者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槽型,所述横截面至少包括:矩形的三个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的槽型,所述横截面包括:依次首尾衔接的矩形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为对边,所述横截面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边的首端的第四边和连接在第三边尾端的第五边,所述第四边和第五边位于一条直线上并均平行所述第二边,并且所述第四边和第五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边,所述第四边和第五边之间形成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梯还包括:

第一连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和第一侧向支撑杆之间;

第二连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和第一侧向支撑杆之间;

锁紧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一锁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上,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能滑动的设置在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锁紧套,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锁紧套为具有开口的环形,所述第一锁紧套具有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

控制所述开口大小的调节螺栓,贯穿所述开口,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所述调节螺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螺栓的首端为螺帽,所述调节螺栓的尾端为螺杆末端;

锁紧装置的铰轴,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栓的尾端,所述铰轴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调节螺栓的长度方向并且平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

偏心凸轮,铰接在所述锁紧装置的铰轴上并且偏心凸轮的外缘抵压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二端的外侧面上;

手柄,连接所述偏心凸轮;

锁紧回复弹簧,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梯还包括:梯关节,用于铰接连接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所述梯关节包括:

第一锁紧齿,与所述第一片梯子固定连接;

第二锁紧齿,与所述第二片梯子转动连接;

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通过第一铰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锁紧齿和所述第二锁紧齿相互啮合,并且所述第一锁紧齿和所述第二锁紧齿为单向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齿为半环形齿轮,所述半环形齿轮的轴心与所述第一铰轴同心,所述第二锁紧齿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和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锁紧齿还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与第二片梯子通过第二铰轴铰接连接,所述半环形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铰轴之间;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上抵压有起回复作用的柱簧,所述第二锁紧齿的内侧面为圆弧形,所述第二锁紧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半环形齿轮相啮合的咬合齿,所述柱簧抵压在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处的所述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梯关节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锁紧齿之外的第一外盒,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锁紧齿之外的第二外盒,所述第一外盒与所述第二外盒通过所述第一铰轴铰接;

所述第一锁紧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盒上,所述第二锁紧齿通过所述第二铰轴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所述第一锁紧齿通过所述第一外盒与所述第一片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与所述第二片梯子连接,所述第二外盒中还设有支撑所述柱簧的弹簧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轴上套设有使所述第二锁紧齿回复的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具有第一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一外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盒具有第二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二外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一端与第二外盒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片梯子,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片梯子;

所述梯关节还包括:拉线,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所述拉线位于所述第二外盒中,并伸出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片梯子的外表面上;

所述拉线通过穿设在所述柱簧中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外盒中还设有对所述拉线导向的导向装置;

所述第二片梯子的外表面上设有连接所述拉线的扳手。

申请人在经过对具有侧向支撑杆的折叠梯长期研究后发现:侧向支撑杆在负重情况下,之所以容易折弯甚至折断,其主要原因是:侧向支撑杆为伸缩杆,伸缩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能够相对伸缩;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定位连接;由于伸缩杆的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都设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孔,而且连接孔的数目为多个,因而,这些连接孔对伸缩杆的强度产生影响,而目前的折叠梯一般为了减轻重量和便于携带,采用的都是圆形的中空的侧向支撑杆,这种圆形的中空的侧向支撑杆在设有多个连接孔的情况下,难以承受较大分负重,因而容易折弯甚至折断,申请人经过仔细对比,发现确实在连接孔处,侧向支撑杆最容易折弯甚至折断。

为此,申请人改进了侧向支撑杆容易折弯甚至折断的部位的结构,将圆形的中空的侧向支撑杆改成中空的长方形杆(包括方形杆)或截面为矩形的槽型杆。改进后,虽然,长方形杆(包括方形杆)或截面为矩形的槽型杆仍然设有多个连接孔,但是,由于截面形状的变化,伸缩杆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直角拐角,这两个或多个直角拐角大大增加了伸缩杆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扭强度,承受和分担了负重压下时对侧向支撑杆或伸缩杆的压力,因而,增加了连接孔处的强度,提升了侧向支撑杆的安全性能。

进而,第一侧向支撑杆与梯子主体,即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这样,增加了第一侧向支撑杆的稳定性,增加了第一侧向支撑杆与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内部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而,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对第一侧向支撑杆与梯子主体,即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进行锁紧,从而避免了第一侧向支撑杆在使用中随意张开,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而,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第一锁紧装置设置在第一侧向支撑杆上,这样,只需在第一侧向支撑杆上设置能滑动的第一锁紧装置,即可能够避免在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上开设供连杆滑动的滑槽或轨道,减少了制造和安装的环节,而且能够通过在第一侧向支撑杆上对第一锁紧装置的操作,分别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做到一举两得,做到快速控制和锁紧。

进而,通过具有凸轮、螺栓和弹簧复位结构的第一锁紧装置,能够实现快速调整,快速转换,锁紧牢固,自动锁紧的效果,增加了安全性。

进而,第一锁紧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方,这样,在工作人员从梯子上下来后,在地面上即可实现锁紧或解锁,不必再爬到梯子是去锁紧或解锁,保证了上梯前梯子的稳固和安全,保证了下梯后梯子收起的方便。

进而,梯关节采用齿轮锁紧,两个锁紧齿分别与两片梯子连接,所以能够实现调整角度的多样性的变化和调整的连续,因而能够适应折叠梯张开角度的变化。

进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柱簧实现自动锁紧,避免了传统锁紧需要将两片梯子的卡扣人工对齐的操作,减少了梯子张开的危险。进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柱簧和扭簧共同回复第二锁紧齿,一是形成了双保险,二是减少了柱簧和扭簧的磨损,增加了整个关节的使用寿命。

进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拉线控制第二锁紧齿的位置,从而控制两个锁紧齿之间的锁紧,这样,可以不必像传统的卡扣锁紧需要爬到梯子的关节处,即梯子最高点的连接处,来锁紧或解锁卡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纵拉线从而实现锁紧或解锁两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叠或收起梯子时需要再爬到梯子顶点的操作,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

进而,由于有稳定的侧向支撑和可靠的锁紧,以及侧向支撑杆灵活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尤其适用于野外以及不平地形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杆的第一种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杆的第二种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梯关节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梯关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第一片梯子 12、第二片梯子 13、第一侧向支撑杆 14、第二侧向支撑杆

131、第一节杆 132、第二节杆 1310、连接孔 1311、第一边 1312、第二边 1313、第三边 1314、第四边 1315、第五边

151、第一连杆 152、第二连杆 153、第三连杆 154、第四连杆 111、第一竖边 112、第二竖边

27、第一锁紧装置 270、第一锁紧套 21、调节螺栓 22、铰轴 23、偏心凸轮 24、手柄 25、锁紧回复弹簧 201、开口

10、梯关节 1、第一锁紧齿2、第二锁紧齿 3、第一外盒 4、第二外盒 5、第一铰轴6、拉线 7、第二铰轴 8、弹簧座 9、柱簧 20、穿线槽 30、铆钉 30、铆钉 32、第一外盒的第二端 42、第二外盒的第二端 45、导向装置 5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折叠梯包括:两片铰接的梯子、以及在两片梯子的两侧分别设置的侧向支撑杆,两片铰接的梯子分别为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所述侧向支撑杆分别为设置在两片梯子第一侧的第一侧向支撑杆13、以及设置在两片梯子第二侧的第二侧向支撑杆14;第一侧向支撑杆13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形成的长方体空间或梯台形空间之外,第二侧向支撑杆14也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形成的长方体空间或梯台形空间之外;

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和/或第二侧向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杆131和第二节杆132,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能够相对伸缩;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分别设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孔1310,所述连接孔中设有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定位销钉或定位螺钉定位连接;

所述第一节杆131和第二节杆为长方形杆;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槽型,所述横截面至少包括:矩形的三个边,分别为矩形的第一边1311、第二边1312和第三边1313,矩形的三个边形成两个直角拐角,连接孔1310位于第二边1312所在的平面上。

当连接孔1310位于第二边1312上时,第二边1312所在的平面承担侧向支撑杆的负重,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则对第二边1312所在的平面实现直接的支撑,相对于圆形杆来说,这种矩形的槽型杆的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与第二边1312均垂直,因此,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对第二边1312的支撑强度远远大于圆形杆中连接孔处的周向支撑,所以,虽然,长方形杆(包括方形杆)或截面为矩形的槽型杆仍然设有多个连接孔,但是,由于截面形状的变化,伸缩杆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直角拐角,这两个或多个直角拐角大大增加了伸缩杆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扭强度,承受和分担了负重压下时对侧向支撑杆或伸缩杆的压力,因而,增加了连接孔处的强度,提升了侧向支撑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的槽型,所述横截面包括:依次首尾衔接的矩形的第一边1311、第二边1312和第三边1313,所述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为对边,连接孔1310位于第二边1312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横截面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边的首端的第四边1314和连接在第三边尾端的第五边1315,所述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位于一条直线上并均平行所述第二边1312,并且所述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边1312,所述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之间形成缺口,缺口一方面能够减轻重量,另一方面,便于维修和安装,便于走拉线和穿绳。

图3所示的伸缩杆的截面比图2所示的截面多出了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相对于图2的矩形槽截面,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又增加了两个直角拐角,使伸缩杆的截面达到了4个直角拐角,这样,更增加了伸缩杆的强度,而且,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增加的两个直角拐角,使得侧向支撑杆的支撑更稳定,在第四边1314和第五边1315的保护下,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支撑在地面时,更不容易向外撇开,第一边1311和第三边1313的支点更加稳定,无论是在负重的承担上,还是在地面的固定上,图3的伸缩杆都有更好的性能。伸缩杆的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可以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或采用其他金属材质成型。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折叠梯还包括:

第一连杆151,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11和第一侧向支撑杆13之间;例如,第一连杆151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11和第一侧向支撑杆13之间;

第二连杆15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12和第一侧向支撑杆13之间;例如,第二连杆152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12和第一侧向支撑杆13之间;

锁紧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一锁紧装置27,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可以分别用一个锁紧装置锁紧,也可以共用一个锁紧装置锁紧;

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7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梯子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二片梯子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第一侧向支撑杆与梯子主体,即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这样,增加了第一侧向支撑杆的稳定性,增加了第一侧向支撑杆与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内部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而,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对第一侧向支撑杆与梯子主体,即两片铰接的梯子之间进行锁紧,从而避免了第一侧向支撑杆在使用中随意张开,减小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锁紧装置的折叠梯还包括:

第三连杆153,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侧向支撑杆14之间;

第四连杆15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12和第二侧向支撑杆14之间;

锁紧所述第三连杆和和/或第四连杆的第二锁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或第四连杆;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梯子上、或设置在所述第二片梯子上、或设置在第二侧向支撑杆上。

也就是,梯子两侧是对称结构,两边的侧向支撑杆和锁紧装置的结构是一样的,以实现受力对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杆151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上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下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11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二连杆12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下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片梯子上,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能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7能滑动的设置在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7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51和第二连杆152。

这样,只需在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设置能滑动的第一锁紧装置27,即可能够避免在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上开设供连杆滑动的滑槽或轨道,减少了制造和安装的环节,而且能够通过在第一侧向支撑杆上对第一锁紧装置的操作,同时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做到一举两得,做到快速控制和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7包括:

第一锁紧套270,能松紧的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第一锁紧套上可以分别设置与第一连杆连接的转轴,以及和第二连杆连接的转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第一锁紧套独立转动;所述第一锁紧套为具有开口201的环形,例如为具有开口201的矩形的环形,第一锁紧套在开口201的对侧的外壁上可以设有凸耳,用于分别设置与第一连杆连接的转轴,以及和第二连杆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一锁紧套具有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所述开口201设置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当第一锁紧套270的开口放松时,第一锁紧套270的内壁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第一锁紧套270,能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滑动;当第一锁紧套270的开口收紧时,第一锁紧套270的内壁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消除或减小,第一锁紧套270的内壁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外壁相贴合或抵紧,二者形成静摩擦,使得第一锁紧套27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形成各连杆的锁紧;

控制所述开口201大小的调节螺栓21,贯穿所述开口201,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锁紧套270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所述调节螺栓2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螺栓的首端为螺帽,所述调节螺栓的尾端为螺杆末端;

锁紧装置的铰轴22,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栓21的尾端,所述铰轴2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调节螺栓的长度方向并且平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长度方向;

偏心凸轮23,铰接在所述锁紧装置的铰轴22上并且偏心凸轮23的外缘抵压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二端的外侧面上;

手柄24,设置在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并且连接所述偏心凸轮23;

锁紧回复弹簧25,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22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锁紧套第一端和第一锁紧套第二端之间。

用手拉动手柄24,带动偏心凸轮23绕铰轴22转动,偏心凸轮2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螺栓21的收紧或放松,从而调整了开口201的大小,因而,当第一锁紧套270的开口收紧时,第一锁紧套270的内壁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消除或减小,第一锁紧套270的内壁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外壁相贴合或抵紧,二者形成静摩擦,使得第一锁紧套27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上,形成锁紧。锁紧回复弹簧25,例如为压缩弹簧,起自动回复作用,以利于自动锁紧。通过具有凸轮、螺栓和弹簧复位结构的第一锁紧装置,能够实现快速调整,快速转换,锁紧牢固,自动锁紧的效果,增加了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7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51的第一端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杆152的第一端的下方。这样,在工作人员从梯子上下来后,在地面上即可实现锁紧或解锁,不必再爬到梯子是去锁紧或解锁,保证了上梯前梯子的稳固和安全,保证了下梯后梯子收起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通过第一铰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片梯子包括:第一竖边111、第二竖边1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竖边和第二竖边之间的多个横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上,所述第一连杆151的第一端(上端)与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片梯子的底端(接地端)的距离的1/8至1/2。这样,第一连杆的位置设置合理,能够做到角度调整和长度调整,能够使第一连杆合理承担受力,分担梯子整体受力,减轻其他部位的受力。尤其是,第一连杆151的第一端(上端)与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片梯子的底端(接地端)的距离的1/6至1/4,这个比例适合承担合理受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1、所述第一连杆151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形成三角形,该三角形中,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111与所述第一连杆151的夹角最大为120度,既能满足较大的调节范围,又能做到合理的受力角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夹角最大为120度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夹角为60度,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夹角为60度,这样,受力分配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的最大夹角为60度。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的夹角为60度,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夹角为60度,所述第一片梯子的第一竖边和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的夹角为60度,即实现了第一连杆、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所形成的四面体具有多个60度夹角,形成多个等边和等角的四面体,使得整个梯子在力学性能是达到最稳定的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通过第一铰轴5转动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杆13通过连接部50(例如为连接板)连接第一铰轴5,连接部的首端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为铰接连接,同时,连接部的尾端与第一铰轴5也为铰接连接。如果不受限制,连接部与第一侧向支撑杆13能够绕第一铰轴5做360度转动,由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的限制,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杆13的转动范围为半球形,增加了梯子调整的灵活性。

第一侧向支撑杆13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形成的长方体空间或梯台形空间之外,第二侧向支撑杆14也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形成的长方体空间或梯台形空间之外,第一侧向支撑杆13和二侧向支撑杆14可以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位于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的非中间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折叠梯还包括:梯关节10,用于铰接连接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如图1所示,每片梯子都有支撑在地面的两根平行的纵向支撑杆以及连接在两根平行的纵向支撑杆之间的多个高低不同的横梯,人通过横梯进行攀爬;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梯关节10包括:

第一锁紧齿1,与所述第一片梯子11固定连接;

第二锁紧齿2,与所述第二片梯子12转动连接,即第二锁紧齿2能够相对于第二片梯子12转动;

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通过第一铰轴5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相互啮合,并且所述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为单向锁紧,例如,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相互并拢时,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可以形成齿轮传动,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相互远离,角度变大时,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被锁紧,以免梯子在使用过程中向外滑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齿1为半环形齿轮,因为梯子的最大张开角度为180度,所以,采用半环形齿轮就足以满足梯子的最大张开角度,从而减少了成本,减轻了重量,空间更紧凑;所述半环形齿轮1的轴心与所述第一铰轴5同心,所述第二锁紧齿2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和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锁紧齿还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与第二片梯子通过第二铰轴7铰接连接,所述半环形齿轮1位于所述第一铰轴5与所述第二铰轴7之间;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上抵压有起回复作用的柱簧9,所述第二锁紧齿2的内侧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形与第一锁紧齿的齿轮或与第一铰轴同轴,以便第二锁紧齿2与第一锁紧齿相啮合,所述第二锁紧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半环形齿轮相啮合的咬合齿,所述柱簧9抵压在所述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处的所述外侧面上,以实现单向锁紧。

在没有人的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柱簧(柱形弹簧)9使得第二锁紧齿2自动压紧在第一锁紧齿1上,当第二锁紧齿2相对第一锁紧齿1向内转动时,第二锁紧齿2受到向内的作用力,即第二锁紧齿2受到从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向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方向的力,此时,由于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为固定端,第二锁紧齿的第一端不能移动,从而阻止第二锁紧齿2相对第一锁紧齿1向内转动,从而阻止两片梯子张开;但对于第二锁紧齿2相对第一锁紧齿1向外转动,此时,第二锁紧齿2受到第一锁紧齿1向外的推力,第二锁紧齿的第二端为非固定端,由于第二锁紧齿2受到第一锁紧齿1向外的推力大于柱簧9的回复作用力,虽有柱簧9的回复作用力,但不影响第二锁紧齿2相对第一锁紧齿1向外转动或移动,因而,第二锁紧齿2压紧在第一锁紧齿1上的压力与第二锁紧齿2相对转动并不矛盾,因而第二锁紧齿2相对转动不受影响,即两片梯子合拢时,关节不影响梯子的收起或合拢。

进一步的,所述梯关节10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锁紧齿1之外的第一外盒3,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锁紧齿2之外的第二外盒4,所述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通过所述第一铰轴5铰接;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可以相对转动,形成不同的角度,从而形成梯子的不同张角;

第一外盒3与第一片梯子11固定连接,第二外盒4第二片梯子1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锁紧齿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盒3上,所述第二锁紧齿2通过所述第二铰轴5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盒4上;所述第一锁紧齿1通过所述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一片梯子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2通过第二铰轴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与所述第二片梯子12连接,所述第二外盒4中还设有支撑所述柱簧9的弹簧座8。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主要起分别封闭和保护相应锁紧齿的作用,并且为相应锁紧齿提供固定和支撑;还可以为柱簧9提供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轴7上套设有使所述第二锁紧齿2回复的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也起到回复作用,能够在没有人的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使两个锁紧齿自动锁紧。其中,第二铰轴7设置在第二外盒4上,第二铰轴7的底部伸出第二锁紧齿2并且露出第二外盒4,第二铰轴7的顶部伸出第二锁紧齿2,扭簧分别套设在第二铰轴7的底部和第二铰轴7的顶部,即分别套设在第二铰轴7的两端,一方面能够起到回复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对第二铰轴7进行轴向定位和缓冲的作用,起到很好的平衡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3具有第一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一外盒的第二端32,所述第二外盒4具有第二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一端与第二外盒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二端32连接所述第一片梯子11,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片梯子12;

所述梯关节10还包括:拉线6,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5的第二端,所述拉线6位于所述第二外盒4中并伸出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连接到所述第二片梯子的外表面上,(第二片梯子或其竖边为中空的,拉线从竖边的内部走线,从第二片梯子或竖边的侧壁穿出),所述第二片梯子的外表面上设有连接所述拉线的扳手;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与第一锁紧齿1锁紧后,拉线能够克服扭簧的压力,拉动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使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脱离与第一锁紧齿1的接触,从而解除与第一锁紧齿1的锁紧,这样,可以张开梯子;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与第一锁紧齿1锁紧后,当不对拉线施力时,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与第一锁紧齿1则保持咬合,维持锁紧,此时,两片梯子向外不能张开,但两片梯子向内则可以收起;由于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片梯子12,这样相当于延长了对第二锁紧齿2的控制长度,可以从锁紧齿处,延长到第二片梯子处,降低了控制高度。采用拉线控制第二锁紧齿的位置,从而控制两个锁紧齿之间的锁紧,这样,可以不必像传统的卡扣锁紧需要爬到梯子的关节处,即梯子最高点的连接处,来锁紧或解锁卡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纵拉线从而实现锁紧或解锁两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叠或收起梯子时需要再爬到梯子顶点的操作,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6通过穿设在所述柱簧9中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这样,设置巧妙,不会发生拉线缠绕其他部件的问题。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可以设有穿线槽20,以供拉线固定到第二锁紧齿2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盒4中还设有对所述拉线6导向的导向装置45,可以调整拉线6的方向。导向装置45例如为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半环形齿轮设有6至90个齿,例如为20至60个均匀分布的齿,这样可以实现180度范围内的连续的多角度的精细调节,能够满足梯子张开的各种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紧齿2为具有圆环形内侧面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齿数为3至6个。由于第一锁紧齿1具有多个齿,能够进行180度转动,因而,第二锁紧齿2仅需几个齿就够,第二锁紧齿2的长度可以做到较小,齿数可以做的较少,方便制造加工和安装,减轻梯子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半环形齿轮通过两个以上的铆钉30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盒3上,例如,用3个铆钉固定,这样,第一锁紧齿1固定稳定,不会相对第一外盒3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均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主要保护和封闭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的上下两端,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在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相互啮合处设有开口,以不影响两个锁紧齿的啮合和转动,第一外盒3与所述第二外盒4均分为上下两半,以便安装第一锁紧齿1和所述第二锁紧齿2后再形成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梯关节能够实现折叠梯的稳定锁紧和多角度精确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拉线控制锁紧,可以不必像传统的卡扣锁紧需要爬到梯子的关节处,即梯子最高点的连接处,来锁紧或解锁卡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纵拉线从而实现锁紧或解锁两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叠或收起梯子时需要再爬到梯子顶点的操作,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锁紧牢固,适合各种地形,包括不平的山区,因此也称为全地形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