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腰部刺激装置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134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具有腰部刺激装置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于椅子的靠背内的腰部刺激装置,该靠背随着用户在椅子中转移其自身重量而在直立位置和斜放位置之间前后摇动。该腰部刺激装置附接到在椅子靠背内竖直延伸的柔性带。当用户向后靠时,椅子靠背相对于所述竖直带和附接到所述竖直带的腰部刺激装置被向下推动,从而对用户来说好像该腰部刺激装置沿着用户的背部向上移动。



背景技术:

在椅子中就座的人可能希望有从椅子靠背施加到其背部的下部区域(即,腰部区域)的集中的压力,以在就座时提高其舒适性。除了提高其舒适性之外,将集中的压力施加到下背部可以刺激或增加血动循环。常规的椅子不具有在靠背内的移动部分,因此不能产生要施加到就座的人的下背部的、集中的压力。即,由于典型的椅子靠背的静态属性,特别是其靠背在人向后转移其自身重量时倾斜的椅子所共有的静态属性,该人在长时间保持就座时可能会在其下背部处产生不舒适性。虽然已知可以用电动的外部附件与椅子靠背相结合来按摩人的背部,但这种附件通常较昂贵,需要电源来使其运行且可能变得与椅子靠背分离并错位。

因此,希望存在如下一种椅子:该椅子具有在用户向后转移其自身重量时向后倾斜的靠背,在该靠背内设有腰部刺激装置,以将集中的压力施加到用户的下背部而不必首先将所述腰部刺激装置附接到椅子靠背或通过外部电源来运行所述腰部刺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总的来说,腰部刺激装置被公开为位于椅子的靠背内,该靠背随着用户在椅子中转移其自身重量而在直立位置和斜放位置之间前后摇动。该腰部刺激装置能够施加集中的压力,并能够改善流过在所述椅子中就座且向后靠的用户的下背部的血液的循环。与该腰部刺激装置相关的所述椅子包括由基部保持在地面上方的椅座(seat)。在该基部的气缸容纳部与椅座底部处的座板(seat plate)之间延伸的气缸(gas cylinder)可操作成调整椅座在所述基部上方的高度。该椅子还包括延伸穿过椅子靠背的后部的刚性椅背(例如,胶合板制成的椅背)、以及在椅子靠背的前部处的位于与所述刚性椅背相反的一侧的软垫覆盖件。

位于椅子靠背内的该腰部刺激装置具有上滚子支座(roller carriage)和下滚子支座,该上滚子支座和下滚子支座彼此上下间隔开且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柔性带沿所述刚性椅背(rigid backing)大致竖直地延伸穿过椅子靠背。所述带的下端通过在椅座下方延伸的基本固定的带附接件固定到椅子基部的气缸。该腰部刺激装置通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附接到所述柔性带。该柔性带的位于椅子靠背内的与下端相反的上端随着椅子靠背向后倾斜而向后弯曲。当用户在椅子中向后靠时,用户的背部将所述刚性椅背和椅子靠背的前覆盖件相对于所述竖直带和附接到所述竖直带的腰部刺激装置向下朝着椅子基部推动。即,所述带和腰部刺激装置相对于椅子基部的竖直位置保持固定,从而对用户来说好像该腰部刺激装置沿着用户的背部向上移动。

所述腰部刺激装置的上滚子支座和下滚子支座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一组(例如,四个)背部按摩滚子,这些背部按摩滚子(back massaging roller)被部分地容纳在各自的腔内且能够在各自的腔内旋转。每个背部按摩滚子具有从其突出的多个硬凸块,以施加集中的压力并因此按摩用户的背部。与腰部刺激装置附接的所述柔性带被夹在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和具有一对轮的轮壳体之间,当椅子靠背向后倾斜、所述柔性带相应地向后弯曲且椅子靠背的刚性椅背和前覆盖件相对于腰部刺激装置向下移动时,所述一对轮接触该刚性椅背并在该刚性椅背上滚动。可选的压力控制织物位于腰部刺激装置上,以在用户在椅子中向后靠时接纳用户的背部。用户可以手动地操作在椅子靠背的一侧处的控制旋钮以使其旋转,由此使联接到所述织物的一侧的控制轴旋转。通过旋转该控制旋钮,用户将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织物的张紧度。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调整其背部与腰部刺激装置的上滚子支座及下滚子支座之间的距离,以便相应地调整由所述滚子支座的背部按摩滚子施加到用户背部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椅子,该椅子具有椅座、靠背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腰部刺激装置,该腰部刺激装置位于椅子靠背内且在椅子靠背向前倾斜到竖立位置时被相对于用户的背部定位;

图2示出了图1的椅子,其中,位于椅子靠背内的腰部刺激装置在椅子靠背向后倾斜到斜放位置时被相对于用户的背部定位;

图3是放大细节图,示出了附接到柔性带的腰部刺激装置,该柔性带大致竖直地延伸穿过图1和2所示的椅子的靠背;

图4是该腰部刺激装置的沿着图3中的线4-4截取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通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在椅子靠背内附接到所述柔性带的腰部刺激装置;

图6和7示出了一种改型的椅子,该椅子具有改型的靠背且包括柔性压力控制织物和控制旋钮,该柔性压力控制织物被保持在椅子靠背的前部处以覆盖位于椅子靠背内的腰部刺激装置,该控制旋钮在椅子靠背的一侧处且能够旋转,以便用户能够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织物的张紧度、所述腰部刺激装置与靠着椅子靠背斜躺的用户的背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由所述腰部刺激装置相应地施加到用户背部的压力;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8-8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所述控制旋钮和用于保持所述控制旋钮和柔性压力控制织物的支架,该支架与位于图6和图7所示的椅子靠背的后部处的刚性椅背邻近;并且

图9示出了图8的控制旋钮在两个相反方向上旋转,以控制所述柔性压力控制织物的张紧度以及由被所述织物覆盖的腰部刺激装置施加到用户背部的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附图中的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椅子的腰部刺激装置1的优选实施例。如稍后将说明的,腰部刺激装置1 能够施加集中的压力并改善在与本实用新型的腰部刺激装置相关的椅子中就座的人的下背部(例如,腰部区域)中流过的血液的循环。因此,可以增强在该椅子中就座的人的幸福感(well-being)。

与腰部刺激装置1相关的椅子3是随着用户在该椅子中转移其自身重量而倾斜的椅子。椅子3是家庭或办公室中常见的那种椅子。如许多椅子中一样,椅子3包括椅座5,该椅座5通过基部7保持在地面上方,该基部7具有一组支腿9,多个滚轮10附接到支腿9以允许椅子3在平坦表面上滚动。气缸12在从基部7向上竖立的气缸容纳部14 和位于椅子3的椅座5下方的座板16之间延伸。杠杆臂(在图6和图 7中被最好地示出)与气缸12协作,以便能够调整该椅座在基部7上方的高度来适合于用户的要求。座板16下方的可手动操作的调节旋钮 18能够旋转,以根据用户的身材和重量来调节椅座5的弹簧。

椅子3还具有从椅座5向上直立的靠背20。椅子靠背20包括在靠背20的后部处的刚性椅背(例如,由胶合板制成的椅背)22、中间填充材料(未示出)、以及在靠背20的前部处的常规的软垫覆盖件24,该软垫覆盖件24附接到刚性椅背22并位于与刚性椅背22相反的一侧。靠背20通过一对扶手(图6和图7中示出了所述扶手中的一个)连接到椅座。当用户转移其自身重量且向后靠着椅子3的靠背20时,该椅子将向后倾斜,且椅座5和靠背20将同时围绕穿过座板16的枢轴28 旋转。因此,取决于用户在椅子3中是向后还是向前转移其自身重量,椅子靠背20在图1所示的直立位置和图2中所示的斜放位置之间前后摇动。

本实用新型的腰部刺激装置1位于椅子靠背20内,在椅子靠背 20的后部处的刚性椅背22与前部处的软垫覆盖件24之间。现在参考附图中的图1至图5,腰部刺激装置1被示出为具有(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上滚子支座30和(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下滚子支座32。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以端对端对齐的方式彼此上下间隔开地由 (例如,由金属制成的)一对弧形侧板34和36保持(如图3和图5 中最好地示出的),所述一对弧形侧板34和36由一对轴向对齐的枢销 38和40保持在所述滚子支座的相反两侧。这一对枢销38和40限定了枢转轴线,滚子支座30和32能够围绕该枢转轴线相互独立地相对于彼此旋转。

具有弹簧记忆特性的柔性带44沿着刚性椅背22且与刚性椅背22 间隔开地大致竖直延伸穿过椅子靠背20。上部带支撑套管46固定到(例如,螺纹连接到)椅背22,以在靠背20的顶部处与椅背邻近地包围并定位所述带44的上端。下部带支撑套管48也固定到椅背22,以在椅子靠背20的底部处与椅背邻近地包围并定位所述带44的下端。如稍后将描述的,柔性带44响应于用户在椅子3中向后靠且椅子靠背20 相应地从其在图1中的直立位置向后倾斜到其在图2中的斜放位置而向后弯曲。

相对刚性的带附接件50位于椅子3的座板16下方。带附接件50 的一端以包围接合所述气缸12的方式附接到椅子基部7。带附接件50 的相反的另一端向上转弯并在椅子靠背20的底部处固定到带44的下端。当椅子椅座5和椅子靠背20彼此在枢轴28(图1和图2中的枢轴 28)处前后摇动时,带附接件50保持基本静止。即,当椅子靠背20 向后倾斜且所述带44相应地随之向后弯曲时,将带44在气缸12处附接到椅子基部7的带附接件50将不相对于椅子椅座5(该附接部50在椅子椅座50下方延伸)移位。此外,如下文中将更详细地公开的,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能够相对于柔性带44竖直地移动(即,上下移动),该柔性带44的下端固定到静止的带附接件50。

如下文中将更详细地公开的,位于椅子3的靠背20内的腰部刺激装置1通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即,图4和图5中最好地示出的安装块)附接到椅子靠背20内的竖直延伸的柔性带44。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保持一对轮54(也在图4和图5中最好地示出),所述一对轮54在椅子靠背20内与刚性椅背22接触。

所述带44的下端通过在椅座5下方延伸的固定的带附接件50附接到椅子3的基部7,所述带44的相反的上端响应于椅子靠背20在用户转移其自身重量时的前后倾斜而相对于基部7前后弯曲。在图2的情形中,当用户向后靠且椅子靠背20向后倾斜时,在椅子靠背20的前部和后部处的覆盖件24和刚性椅背22以及固定到椅背22的上部带支撑套管46和下部带支撑套管48都被用户背部的力向下朝着带附接件50推动。更具体地,在椅子3的靠背20的向后倾斜的同时,椅子椅座5将向后并向下倾斜,椅子靠背20将相对于带40向下移动,使得椅子靠背20的底部与所述固定的带附接件50之间的距离将缩短,且柔性带44将相对于椅子基部7向后弯曲。应认识到的是,椅子靠背 20内的带44由带附接件50保持到位,以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基本静止。因此,带44将不与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一起向下移动。

因为腰部刺激装置1通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附接到带44,腰部刺激装置1将在椅子靠背20向后倾斜并向下移动时也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大致静止。由于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在用户向后靠时相对于带44和附接到所述带44的腰部刺激装置1中的每一个向下移动,联接器52的轮54在向下移动的椅背22上滚动。因此,对于靠着椅子靠背20的用户来说好像该静止的腰部刺激装置1沿着用户的背部向上移动以向用户施加压力。

当用户在椅子3中离开椅子的靠背20向前倾时,带有弹簧记忆特性的向后弯曲的带44将自动地向前弯曲,且椅子靠背20将旋转到其如图1所示的直立位置。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将一起相对于带44向上移动,从而对用户来说好像该腰部刺激装置1沿着其背部向下移动(该腰部刺激装置1实际上是静止的)。

现在,特别地参考附图中的图3至图5来描述腰部刺激装置1的细节。如前文中已描述的,腰部刺激装置1包括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所述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以端对端对齐的方式彼此间隔开地由一对弧形侧板34和36保持,所述一对弧形侧板34和 36由一对轴向对齐的枢销38和40连接到滚子支座30和32的相反两侧。腰部刺激装置1通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附接到带44,所述带 44竖直地延伸穿过椅子3的靠背20。如已解释的,当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随着用户在椅子3中前后摇动而相对于带 44向下或向上移动时,联接器52的一对轮54(如图5中最好地示出的)保持靠着刚性椅背22并在刚性椅背22上滚动。

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中的每一个均携载有一组(例如四个)相同的塑料的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这些背部按摩滚子56和 58中的每一个均部分地容纳在形成于滚子支座30和32中的相应腔60 和62内。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由轴向延伸的枢转毂64和66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滚子支座30和32,以便能够在它们各自的腔60和62内在正反方向上旋转。每个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均具有从其向外突出的多个塑料凸块68和70,以产生集中的压力点来按摩在椅子靠背20中斜靠且抵靠着位于椅子靠背20内的腰部刺激装置1的用户的背部并改进其血液循环。

如图5中最好地示出的,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包括可旋转杆 74,所述可旋转杆74横向延伸穿过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且位于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之间的空间内。该可旋转杆74连接到位于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的相反两侧处的弧形侧板34和36 中的每一个。杆74在联接器52内旋转,以允许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与杆74一致地旋转,使得腰部刺激装置1在用户在椅子靠背内斜靠着腰部刺激装置1及其背部按摩滚子54和56时可被定向为顺应于用户背部的形状。

也如图5中最好地示出的,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附接到柔性带 44,所述柔性带44竖直地延伸穿过椅子3的靠背20。因为腰部刺激装置1在横向延伸穿过该联接器且位于板34和36之间的可旋转杆74处附接到联接器52,腰部刺激装置1在椅子靠背20的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上下移动时类似地附接到所述带44且与所述带44一起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基本静止(相对于图1至图3中的带附接件50保持静止)。

在椅子靠背20(图1和图2)向后或向前倾斜时被保持为靠着刚性椅背22(图3和图4)且在刚性椅背22上滚动的腰部刺激装置联接器52的一对轮54设置在轮壳体76的相反两侧且能够相对于轮壳体76 旋转。轮壳体76通过一对锁定螺栓78以可分离方式连接到联接器52,使得所述带44被保持在轮壳体76和联接器52之间。换言之,带44 被夹在轮壳体76和联接器52之间,使得腰部刺激装置1附接到所述带44,且在刚性椅背22和前覆盖件24(也见图1和图2)随着椅子靠背20向后或向前倾斜而相对于所述带向下或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带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基本静止。

附图中的图6至图9示出了一种改型的椅子3-1,该椅子3-1具有改型的椅子靠背20-1和位于图1至图5的腰部刺激装置1上的可选的压力控制织物80。如现在将解释的,就座在该改型的椅子3-1中的人能够选择性地调整由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通过压力控制织物80施加到其背部的压力,所述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由腰部刺激装置1的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携载。在图6至图9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描述图1至图5中的椅子3时使用的相同特征。

位于该改型的椅子3-1的改型的靠背20-1的腰部刺激装置1上的压力控制织物80优选是柔性网状织物,其形状和尺寸使得该织物能够定位在腰部刺激装置1和就座的人的背部之间。纵向延伸的管状孔眼 (被标示为82且在图8和图9中被最好地示出)沿着压力控制织物80 的每一侧延伸,且刚性的加强杆84(图中仅示出了其一个)在该织物的每一侧处被容纳成穿过每个管状孔眼82。在替代方案中,织物80的相反两侧可缠绕在各自的加强杆84上并相对于各自的加强杆84被紧固,从而可以省去孔眼82。

一对大致L形的织物保持支架86在椅子靠背20-1的后部处固定到刚性椅背(例如由胶合板制成的椅背)22的相反两侧。一对带有螺纹的织物控制轴88中的一个(图8和图9中仅示出其一个)的长度足以连续地延伸穿过各自的支架86以连接到织物控制旋钮90,该织物控制旋钮90位于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如图7中最好地示出)的软垫侧91之一的外侧。因此,在椅子靠背20-1的一侧处,用户能够手动地操作该旋钮90。如稍后将解释的,织物控制旋钮90的旋转将引起控制轴88的旋转以及施加到压力控制织物80的一侧的相应的拉力或推力,以便根据旋钮90的旋转方向来控制该织物的张紧度。

该织物控制轴88的位于与织物控制旋钮9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图 8和图9)联接到螺母92。螺母92优选由钢制成且其尺寸适于接收从该螺母92中穿过的带有螺纹的织物控制轴88,使得螺母92将响应于织物控制旋钮90的旋转而沿着该带有螺纹的轴88轴向移动。螺母92 具有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延伸的放大的头部94。沿着压力控制织物80的一侧纵向延伸的加强杆84中的一个被焊接到螺母92的头部94。因此,可理解的是,压力控制织物80被保持在焊接到螺母92的加强杆84之间,各个织物控制轴88在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的相反两侧联接到螺母92并在位于其内的刚性椅背22的相反两侧联接到螺母92。

在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一对带有螺纹的织物控制轴88在支架86和相应的螺母92之间延伸,这些支架86固定到刚性椅背22 的相反两侧,所述螺母92联接到压力控制织物80的相反两侧,使得该织物悬挂在加强杆84之间。然而,仅单个织物控制旋钮90需要附接到织物控制轴88中的一个织物控制轴(图8和图9中最好地示出),以便旋转该织物控制旋钮90来控制织物80的张紧度。

与图1和图2所示的椅子3的靠背20的情形一样,图6和图7所示的改型的椅子3-1的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的腰部刺激装置1附接到柔性带44,该柔性带44具有弹簧记忆特性并使腰部刺激装置1在椅子靠背前后倾斜时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基本静止。然而,与前文所述的椅子靠背20不同的是,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不具有位于在椅子靠背 20-1的前部处的压力控制织物80与椅子靠背20-1的后部处的刚性椅背 22之间的填充材料。因此,当用户在椅子3-1中斜躺时,其背部将直接靠在位于腰部刺激装置1上的压力控制织物80上,使得用户能够感觉到由上滚子支座30和下滚子支座32携载的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 所提供的压力。

柔性压力控制织物80由加强杆84保持成与刚性椅背22间隔开且平行于刚性椅背22布置。压力控制织物80在腰部刺激装置1上方由一组(例如四个)弹性带96保持到位,这些弹性带96在椅背22的顶部上延伸(在图6中最好地示出)。织物80的顶部附接到(例如,缝合到或订到)弹性带96的邻近刚性椅背22的前部和顶部的第一端。弹性带96的相反的另一端弯曲越过椅背22的顶部,以附接到(例如订到)椅背22的后侧。压力控制织物80的底部附接到(例如订到) 刚性椅背22的前侧底部。

软垫翻折片98的一端附接到(例如订到)刚性椅背22的后侧。该翻折片98的相反的另一端弯曲越过椅背22的顶部而处于椅背的前侧。翻折片98的前述相反的另一端具有沿该另一端延伸的由钩-环紧固材料构成的条99(在图6中最好地示出)。压力控制织物80的顶部具有沿该顶部延伸的由钩-环紧固材料构成的相对的条100。当翻折片98 折叠在刚性椅背22的顶部上时,如图6中所示,由钩-环紧固材料构成的彼此相对的条99和100能够可分离地彼此配合,使得翻折片98被保持在弹性带96上且抵靠织物80的顶部。

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的软垫侧91(软垫翻折片98被保持在软垫侧91之间)(在图7中最好地示出)从刚性椅背22的后部延伸,以封闭腰部刺激装置1和位于该腰部刺激装置1上的压力控制织物80。软垫侧91由固定到靠背22的相反两侧的前述织物保持支架86中的相应织物保持支架保持到位。椅子3-1的扶手102(图6和图7中仅示出其一个)在织物保持支架86下方固定到椅背22的L形扶手支架104 处连接在椅子椅座5和刚性椅背22之间。

通过旋转该改型的椅子靠背20-1的一侧91外部的可手动操作的织物控制旋钮90,该改型的椅子3-1的用户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柔性压力控制织物80由固定到位于刚性椅背22的一侧附近的螺母92的加强杆84拉紧的程度。更具体地,当旋钮90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螺母 92将沿着所述带有螺纹的织物控制轴88轴向移动离开织物80。在此情况中,布置于腰部刺激装置1上的压力控制织物80将被拉伸(在图 8中最好地示出),使得织物80更张紧并且压靠该织物80的用户的背部将移动离开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由此将减小用户所感受到的背部按摩压力。

然而,当控制旋钮90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螺母92将沿着所述带有螺纹的轴88朝着织物80轴向移动。在此情况中,压力控制织物80的一侧将被推向另一侧(在图9中最好地示出),使得织物80现在变松散且更松弛,以允许用户的背部移动得更靠近腰部刺激装置1 的背部按摩滚子56和58,由此,当用户以上述方式在椅子靠背20-1 中向后靠时,用户所感受到的背部按摩压力将增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