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6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清洁机器人通常设有吸口、尘盒、风机和水箱。当把尘盒、水箱和风机设置为一体时,会导致用户在单独想要清理灰尘或加水时附带把其他不需要调整的部件一并取出,且水容易与灰尘混合,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当把各个部件分开时,会把水箱作为一个独立的配件,当需要使用拖地功能时,用户再把水箱装到机体下部,上述结构使得水箱作为独立于整机以外配件更容易丢失或者损坏,同时会间接的增加整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的外部尺寸,且每次更水箱加水时,需将机体翻转后,才能取出水箱。当把水箱与整机作为一个整体时,水箱大多处于整机机体的侧后方与风机并排设置,导致水箱容量很小,需要额外添加一个外部水箱才能达到用户的清洁要求,额外水箱同样会导致整机外部尺寸的增加。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33376U的现有技术,属于典型的吸口、尘盒、风机、水箱结构,公开了储水箱内的水经渗水通道流到拖地布,加湿拖地布,吸水后对地面进行清洁工作,储水箱为主体上的独立结构,可以通过拼接合为一个整体。由于水经渗水通道流到拖地布,在水箱内压力不够的情况下,导致水箱底部会残留水液,无法全部渗出,其次在取出水箱时,需把机体进行翻转后才能取出,导致水箱内残留水液倾倒出,用户在使用时非常不方便。

申请公布号为CN105662280A的现有技术公开了风机组件16和水箱1为左右并排的排布方式,导致水箱容量很小,给用户带来不便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各个功能部件相对独立存在且在机体内依次顺序排列,不会额外增加整机尺寸,使得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空间,尘盒或水箱可以做得更大;水箱本身无抽水漏水系统,降低水箱异常的风险,增加储水能力,满足工作周期的用水量要求;设置在水箱和抹布组件之间的弹性组件确保拖地过程中抹布组件受力均匀,清洁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尘盒、水箱和风机组件,机体底部设有与尘盒相连的吸尘口,设清洁机器人的行走方向A为前,所述吸尘口、尘盒、风机组件和水箱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为了使整机结构更加美观紧凑,所述水箱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外侧。具体来说,所述水箱包含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环绕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安装在机体的边缘,所述水箱的端部的宽度大于水箱的中部的宽度,使得充分利用机体的边缘处的空间,扩大机体内部的使用空间,尘盒、水箱或风机组件也可以做得更大。

较佳的,所述水箱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水箱能够从所述机体的侧面或后面拆卸,所述水箱与机体的对接位置形状对应设置,以确保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外形完整。更具体地,所述水箱的外侧壁与所述机体的侧壁相对接,所述水箱的水箱底壁与机体的机体底壁相对接。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出水机构和出水管路,所述机体底部设有抹布组件,所述出水机构通过出水管路将水箱中的液体输出,所述出水管路独立设置在水箱之外,且所述出水管路至少部分位于尘盒的正下方。该出水管路的设置方式,充分利用尘盒与机体底壁之间的空间,使得机体内各部件布局更紧凑、合理,且更长的出水管路,使得对应的抹布组件可以做得更大,增大其擦拭面积。

根据需要,出水管路采用了多种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软管和出水硬管,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出水硬管相连,所述出水硬管上设有出水口。其中,所述出水硬管设置在所述尘盒的正下方。较佳的,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软管、出水硬管和延伸管,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出水硬管相连,所述出水硬管的底部设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插入所述机体的底壁的通孔内定位,所述延伸管上设有出水口。

或者,所述出水管路还可以包括出水软管和出水槽,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出水槽相连,所述出水槽上设有出水口。更具体地,所述机体的底壁部分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水槽的侧壁。

为了便于限位或保护,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尘盒之间还设有盖板。

为了确保拖地过程中抹布组件受力均匀,清洁效率高,所述水箱底部和抹布组件之间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抹布组件上的限位座,容置在限位座中的弹簧和弹钮,弹钮的顶部与水箱底部的对应位置相抵顶。

具体来说,所述抹布组件包括抹布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抹布支架上的抹布,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抹布支架上;所述水箱通过水箱底座与抹布组件相连,所述弹钮穿过水箱底座上开设的通孔与水箱底部的对应位置相抵顶。

所述水箱安装在机体的边缘,所述水箱的端部的宽度大于水箱的中部的宽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各个功能部件相对独立存在且在机体内依次顺序排列,不会额外增加整机尺寸,使得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充分利用机体内部和边缘的空间,尘盒或水箱可以做得更大;水箱本身无抽水漏水系统,降低水箱异常的风险,增加储水能力,满足工作周期的用水量要求;设置在水箱和抹布组件之间的弹性组件确保拖地过程中抹布组件受力均匀,清洁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水管路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水管路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 100,机体100上设有尘盒200、水箱300和风机组件500,机体100 底部设有与尘盒相连的吸尘口210,结合图2、图3所示,设清洁机器人的行走方向A为前,所述吸尘口210、尘盒200、风机组件500和水箱300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机体100上。为了便于排布,所述吸尘口600、尘盒200、风机400和水箱300各自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机体100的中心线重合。为了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加水,所述水箱30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体100上,同样地,所述尘盒200也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体100上的。需要说明的是,吸尘口210、尘盒 200、风机组件500和水箱300等各部件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机体100上,并非指前一个部件的所有部位必须位于后一个部件的前方。例如,从机体的中心线来看,风机400设置在水箱300的前方,也即前部件的中央部位于后部件的中央部的前方。

如图1结合图2所示,为了使清洁机器人的整机结构更加美观紧凑,所述水箱300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风机组件500的外侧。具体来说,所述水箱300包含弧形段箱体,所述弧形段箱体环绕在所述风机组件500的外侧。较佳的,所述水箱30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体100 上,所述水箱300能够从所述机体100的侧面或后面拆卸。所述水箱 300与机体100的对接位置形状对应设置,以确保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外形完整。更具体地,所述水箱300的外侧壁301与所述机体100的侧壁101相对接,所述水箱300的底壁302与机体100的底壁102相对接。也即水箱的外壁构成机体的侧壁的一部分,使得水箱充分利用了机体的边缘空间而仅占有较小的机体内部空间,机体具有更多的内部空间来布局其它部件,如尘盒、风机组件或者驱动轮的驱动组件等等;同时,尘盒侧面抽取式的插接机体后端,使得更容易移除水箱进行加水,无需翻转机体,从底部拿出水箱来加水。

如图3、图4并结合图1所示,所述机体100上设有出水机构310 和出水管路,所述机体100底部设有抹布组件400,所述出水机构310 通过出水管路将水箱300中的液体输出到抹布组件,所述出水管路独立设置在水箱300之外,且所述出水管路至少部分位于尘盒200的正下方。根据需要,出水管路可以采用多种设置方式,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软管320和出水硬管330,所述出水软管320的一端与出水机构310相连,另一端与出水硬管330相连,所述出水硬管330上设有出水口331,出水方向朝向所述抹布组件400。较佳的,较佳的,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软管、出水硬管和延伸管,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出水硬管相连,所述出水硬管的底部设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插入所述机体的底壁的通孔内定位,所述延伸管上设有出水口。由于水箱中的水通过延伸管直接滴到抹布,机体底壁等其它部位不存在任何水渍,有效预防机体被水渍造成的电性短路或污水腐蚀。其中,所述出水硬管330设置在所述尘盒200的正下方。为了便于限位或保护,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尘盒之间还设有盖板(图中未示出),清洁机器人从底部向上依次包括机体底壳、出水软管和出水硬管、盖板和尘盒。

除了上述的设置方式之外,所述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出水软管320 和出水槽,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出水机构310相连,另一端与出水槽相连,所述出水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31。为了便于固定,所述机体 100的底壁部分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水槽的侧壁。其中,所述出水槽设置在所述尘盒200的正下方。所述出水口331的设置数量为多个,为了确保抹布快速润湿,位于所述出水槽端部的出水口的直径大于位于所述出水槽中部的出水口的直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水箱的出水口和出水机构之间还设有连接管(图中未示出),通常该连接管选择由软管构成,出水机构与水箱之间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为了确保拖地过程中抹布组件对地面具有合适的压力来将地面擦拭干净,所述水箱300底部和抹布组件400之间设有弹性组件700。所述弹性组件700包括设置在抹布组件400上的限位座710,容置在限位座中的弹簧720和弹钮730,弹钮730的顶部与水箱300底部的对应位置相抵顶。具体来说,所述抹布组件400包括抹布支架410和设置在所述抹布支架410上的抹布 420,所述限位座710设置在抹布支架410上。所述水箱300通过水箱底座与抹布组件400相连,所述弹钮730穿过水箱底座上开设的通孔 311与水箱300底部的对应位置相抵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把水箱与机体合并作为一个整体,内部各个功能部件以清洁机器人的中心线为中心排布,且排布顺序为:吸口- 尘盒-风机-水箱。即:尘盒在吸口后部,风机在尘盒后部,水箱在风机后部,且各个功能部件均设置在机体的同一中心线上。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位于机体尾部,且处于风机后面,并与风机及尘盒处于机身的同一条中心线上。上述设置方式可方便水箱从机身后部抽出,出水系统处于机体内部,出水口在机体底座上,与水箱分别单独存在,降低水箱异常的风险。在工作过程中,水箱通过机体内部的出水机构,如采用水泵抽水流经尘盒正下方的出水管路,经过出水口滴或洒到抹布上。各个功能的部件独立存在,当需要清理尘盒灰尘时可以单独取出尘盒,当需要实现拖地功能时可以单独取出水箱加水即可。本实用新型把水箱与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没有额外增加整机的尺寸,使得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空间,尘盒或水箱可以做得更大。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箱本身无抽水漏水系统,独立于出水系统单独存在与整机后部,通过密封结构与机体内部的抽水系统连接实现出水。

另外,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当携带抹布组件时,抹布组件对地的压力大多是通过水箱或抹布组件自身的重量形成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贴合以达到拖地的目的。现有技术由于不能调节水箱对地面的压力,因此清洁效率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水箱中的水不断减少,因此抹布组件对地的压力不断减小,导致拖地均匀性无法保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机体底座下方、抹布组件上方的一弹性结构,一端连接一个弹钮结构,另一端抵顶到抹布组件上,弹钮限位在抹布组件上。当抹布组件装配到整机上时,弹钮抵顶在机体内水箱上的对应位置,通过弹性结构作用到抹布组件上,实现抹布与地面贴合的效果,通过弹簧弹力的调节,实现对抹布支架相对于地面压力的调节,保持恒定的力度持续作用在抹布组件上,可实现抹布组件拖地的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各个功能部件相对独立存在且在机体内依次顺序排列,不会额外增加整机尺寸使得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空间,尘盒或水箱可以做得更大;水箱本身无抽水漏水系统,降低水箱异常的风险,增加储水能力,满足工作周期的用水量要求;设置在水箱和抹布组件之间的弹性组件确保拖地过程中抹布组件受力均匀,清洁效率高。特别的,当水箱抽取式的安装于机体后端时,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清洁机器人机体的边缘空间,也更容易给水箱加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