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9793阅读:3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叶片式阻尼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转轴两侧的旋翼上定位单向阀片,使单向阀片在工作过程中相对旋翼可摆动,并在旋翼上设置开口以辅助单向阀片来泄油,如中国专利CN2936103Y所揭露的“便器座圈和盖板缓降装置”,其设有一对叶片、转轴、外套、泄油槽和螺母,转轴的一端为座圈连接部,转轴另一端为螺纹紧固部;转轴中部设有上下相对称的叶片筋(旋翼),叶片筋上各有一叶片筋开口,一对叶片(单向阀片)设于转轴叶片筋上,并可在转轴上摆动。上述结构的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时,因其转轴的叶片筋需要承受较大的油压,而叶片筋开口的构造又破坏了叶片筋的完整性,所以,该叶片筋的厚度要求较高,或对材料的耐压要求也较高,同时,该结构的转轴模具加工难度大。

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其结构简单,转轴结构完整性好,承压强度高。

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包括一可填充阻尼油的轴套、与轴套密封转动配合并扰动阻尼油流动的转轴及两单向阀片,轴套的内腔壁上具有相对纵向设置的隔油筋,转轴包括轴芯及相对轴芯对向设置的两旋翼,且两旋翼之间形成对称的径向渐变式弧面,转轴的两旋翼上各套有一所述的单向阀片并与轴套的内腔壁滑动配合,轴套内腔底面的两隔油筋之间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轴芯下端与轴套内腔底部中心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与轴套配合的端面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套设垫片、密封圈后焊接压环与轴套形成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向阀片具有与转轴旋翼在旋转方向形成间隙配合的U型卡槽,U型卡槽外侧形成相对转轴旋翼一侧摆动时与轴套内壁贴靠,而向另一侧摆动时,与轴套内壁偏离的外弧面,U型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封油板和泄油板,封油板和泄油板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油口。

优选地,所述的过油槽是轴套内腔底面形成的轴向沉槽。

优选地,所述的过油槽是转轴内端面上形成的轴向沉槽。

采用上述方案,当马桶盖板开始下落时,转轴转动带动单向阀片沿轴套内壁面滑动,此时,单向阀片不过油,而转轴轴芯的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过油间隙,高压腔内的阻尼油通过过油间隙及过油槽向低压腔流动,此过程中,阻尼油可形成快速过油,从而使马桶盖板快速下落;阻尼器转动到后半程,转轴轴芯的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越来越小,直至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完全抵触,且过油槽也不再发生作用,此时,阻尼油仅能通过转轴的旋翼与轴套内腔底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及转轴的端面与隔油筋之间的配合间隙通过,实现后半程的缓慢落下。当马桶盖板开始掀起时,转轴带动单向阀片向反方向转动,单向阀片上的过油通道打开,阻尼油自高压腔流向低压腔;盖板掀起至后半程,阻尼油可通过单向阀片的过油通道、渐变式弧面与隔油筋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及过油槽自高压腔向低压腔快速过油,盖板可轻松掀起。

采用上述方案的阻尼器,其转轴轴芯上的两旋翼完整性较好,如此可以简化转轴的结构特征,降低转轴的加工难度,且单向阀片相对转轴的旋翼产生摆转,转轴的承压强度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立体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套结构立体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片结构立体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下落的初始阶段,阻尼器转轴顺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下落的后半程,阻尼器转轴顺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掀起的初始阶段,阻尼器转轴逆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马桶盖板,且马桶盖板在掀起的下半程,阻尼器转轴逆时针旋转时的工作状态剖面示图。

图中,

轴套1 转轴2 单向阀片3 隔油筋11 轴芯21

旋翼22 渐变式弧面20 过油槽10、23 U型卡槽31

外弧面34 封油板32 泄油板33 过油口30

设垫片4 密封圈5 压环6 端面24 旋翼端面2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马桶盖板用缓降阻尼器,包括一可填充阻尼油的轴套1、与轴套1密封转动配合并扰动阻尼油流动的转轴2及两单向阀片3,轴套1的内腔壁上具有相对纵向设置的隔油筋11,转轴2包括轴芯21及相对轴芯21对向设置的两旋翼22,且两旋翼22之间形成对称的径向渐变式弧面20,转轴2的两旋翼22上各套有一单向阀片3并与轴套1的内腔壁滑动配合,轴套1内腔底面的两隔油筋11之间及转轴2与轴套1配合的端面24上分别具有对称设置的过油槽10、23,轴芯21下端与轴套1内腔底部中心转动配合。

具体地,如图5所示,单向阀片3具有与转轴2旋翼22在旋转方向形成间隙配合的U型卡槽31,U型卡槽31外侧形成外弧面34,U型卡槽3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封油板32和泄油板33,封油板32和泄油板33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油口30。

参考图3和图4所示,过油槽10是轴套1内腔底面形成的轴向沉槽,而过油槽23则是转轴2内端面24上形成的轴向沉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转轴2的外侧通过套设垫片4、密封圈5后焊接压环6与轴套1形成密封连接。尤其,在转轴2端面24距离轴套1开口可以设置一定的余量,这样,根据使用需求,如阻尼器应用于比较重的盖板组件上,需要使用阻尼较大的阻尼器,而当阻尼器应用于比较轻的盖板组件上,需要使用阻尼较小的阻尼器,这样,当在对阻尼器进行密封焊接时,如前者使用情形时,可以将压环6焊接更深一些,而如后者使用情形时,可以将压环6焊接较浅一些,以适应阻尼器对大小阻尼的不同需求。

上述结构的阻尼器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6所示,当马桶盖板开始下落时,转轴2转动带动单向阀片3沿轴套1内壁面滑动,此时,转轴2的旋翼22与单向阀片3的封油板32一侧贴靠,且单向阀片3的外弧面34与轴套1的内壁面紧密贴靠,单向阀片3不过油,而转轴2轴芯21的渐变式弧面20与隔油筋11之间形成过油间隙,高压腔内的阻尼油通过过油间隙及过油槽10和过油槽23向低压腔流动,此过程中,阻尼油可形成快速过油,从而使马桶盖板快速下落。

阻尼器转动到后半程,如图7所示,转轴2轴芯21的渐变式弧面20与隔油筋11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越来越小,直至渐变式弧面20与隔油筋11完全抵触,且过油槽10和过油槽23也不再发生作用,此时,阻尼油仅能通过转轴2的旋翼端面25与轴套1内腔底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及转轴2的端面24与隔油筋11之间的配合间隙通过,实现后半程的缓慢落下。

当马桶盖板开始掀起时,如图8所示,转轴2带动单向阀片3向反方向转动,转轴2的旋翼22离开单向阀片3的封油板32,单向阀片3的外弧面34向内侧摆转,泄油板33、封油板32及其上的若干过油口30之间形成的过油通道打开,阻尼油自高压腔流向低压腔。

盖板掀起至后半程,如图9所示,阻尼油可通过单向阀片3的过油通道、渐变式弧面20与隔油筋11之间形成的过油间隙及过油槽10和过油槽23自高压腔向低压腔快速过油,盖板可轻松掀起。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与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