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75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



背景技术:

玻璃门是一种特殊的门扇,有助于室内采光。冬季时,阳光通过玻璃门进入室内,可以起到取暖的作用,但是其保温时间短,散热快;夏天,又会因为玻璃窗户的隔热性能差,吸热而使室内温度升高,这样就增加了降温制冷设备的负荷,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双层中空玻璃窗户的出现由于其隔热、保温的特点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但是冬天的时候即使关上门,在门旁边仍能感受到门外的寒气,隔热效果并不理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在玻璃门的内部设置循环水管,利用比热容较大的水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并且循环水管与地暖连通,无需额外提供热水,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既方便又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包括门框、玻璃和外框,所述门框由横框和竖框组成,所述外框通过合页固定在所述门框上,所述竖框内设有两条管道,一条为与水泵连接的进水管道,一条为出水管道,所述水泵与外面控制开关(图中未显示)电连接,所述进水管道与地暖的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与地暖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玻璃为双层隔音玻璃,且镶嵌在外框内,双层隔音玻璃之间设有一条弯曲状的流通水管,所述流通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折叠管连接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竖框、外框上均设有凹槽,所述折叠管位于凹槽内。

进一步限定的是,所述流通水管为倾斜式,且流通水管折弯处的直径较其他处大。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管的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双层隔音玻璃之间设置流通水管,通过将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地暖水管连接,使地暖的热水同时流入到玻璃门体内,无需额外提供热水,节省热能;流通水管与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连接处采用折叠管,并将折叠管置于凹槽内,保证玻璃门开关无碍,又能保护水管;流通水管为倾斜式,且水管在折弯处直径比水管其他处的大,能够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换水频率,保证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层玻璃内部剖面图。

图3是竖框内部剖面图。

图中 1. 外框, 2. 双层隔音玻璃, 3. 凹槽, 4. 合页, 5. 竖框, 6. 横框, 7. 流通水管, 8. 折叠管, 9. 出水管道, 10. 进水管道, 11.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玻璃门,包括门框、玻璃和外框(1),所述门框由横框(6)和竖框(5)组成,所述外框(1)通过合页(4)固定在所述门框上,所述竖框(5)内设有两条管道,一条为与水泵(11)连接的进水管道(10),一条为出水管道(9),所述水泵(11)与外面控制开关(图中未显示)电连接,所述进水管道(10)与地暖的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道(9)与地暖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玻璃为双层隔音玻璃(2),且镶嵌在外框(1)内,双层隔音玻璃(2)之间设有一条弯曲状的流通水管(7),所述流通水管(7)的两端分别通过折叠管(8)连接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9),所述折叠管(8)的数量为2个,所述竖框(5)、外框(1)上均设有凹槽(3),所述折叠管(8)位于凹槽(3)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流通水管为倾斜式,且流通水管折弯处的直径较其他处大,能够促进水循环,保证水流畅通,从而满足玻璃门内对温度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3)的数量为4个,将折叠管(8)置于凹槽(3)内,一方面便于保护折叠管(8),使其免于破损,延长其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玻璃门的开关无障碍,并且美观。

本实用新型利用地暖水管内的热水对玻璃门进行加热,充分利用资源,双层隔音玻璃(2)使隔音效果更好。当天气寒冷时,通过控制开关,启动水泵(11),使地暖进水管内的热水流入玻璃门内的流通水管(7);采用倾斜式且折弯处直径较大的流通水管(7),满足水流畅通,促进水循环,保证玻璃门的温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