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测温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553发布日期:2018-12-11 20: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测温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冲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测温搅拌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冲调粉末颗粒饮品、药物、奶粉等,如果冲调不均匀会影响饮品口感。另外,从健康来说,如果水温过高,会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造成口腔炎、食管炎,导致黏膜充血红肿,相反,如果水温过低,则会影响肠胃功能,可能造成腹泻等不适,对于本身就患有胃病和膀胱类疾患的人群更不宜喝凉水。有专家表示35℃-45℃的水温是最适宜饮用的,这个温度既符合口腔温度,也适合肠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测温搅拌器,既能够对饮品进行均匀搅拌,又能够直观显示饮品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携式测温搅拌器,包括搅拌器本体和杯盖,所述搅拌器本体包括主机手柄和设在主机手柄前端的旋转主轴,在所述主机手柄内安装有电源和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与旋转主轴驱动连接,在所述旋转主轴前端外周均布有多个搅拌翼片,在所述旋转主轴内嵌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机手柄侧面设有电源开关和控制驱动马达转速的转速旋钮,并在主机手柄顶端设有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在所述杯盖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机手柄插装在杯盖安装孔上,所述杯盖的盖沿内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接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主轴与主机手柄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采用镍氢SC型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开关为带灯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主轴上设有三个搅拌翼片,相邻搅拌翼片间隔120°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本搅拌器时,通过所述杯盖盖在敞口容器上,使搅拌器的旋转主轴伸入到容器内,在搅拌过程以及搅拌后的冷却过程中都不需要一直手持搅拌器本体,从而解放了使用者双手,搅拌时饮品也不会溅出。使用者通过顶端的显示屏可直观的观察容器内饮品的温度,在冷却过程中可安心做其他事情,待其冷却到合适温度后,将本搅拌器取下即可饮用,整个操作方便、快捷、省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所述搅拌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便携式测温搅拌器,包括搅拌器本体和杯盖1。所述搅拌器本体包括主机手柄2和设在主机手柄前端的旋转主轴3。主机手柄2采用ABS材质,坚硬轻便且表面光滑无毒。

在所述主机手柄2内安装有电源、驱动马达4以及相应的转速控制电路5、电源电路6、温度检测及显示电路7。所述驱动马达4与旋转主轴3驱动连接,电源采用采用镍氢SC型充电电池,容量大,避免频繁更换电池的烦恼。所述驱动马达4采用双环强磁马达,转速最高可达5000rpm,可满足各种冲调力度和速度的要求。

在所述旋转主轴3前端外周均布有三个搅拌翼片8,相邻搅拌翼片8间隔120°布置,旋转主轴3和搅拌翼片8均采用轻质的镁锂合金,且旋转主轴3与主机手柄2间为可拆卸连接,不使用时可将旋转主轴取下,便于携带。

在所述旋转主轴内嵌装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采用的防水PT100温度传感器。

所述主机手柄侧面设有带灯的电源开关9和控制驱动马达转速的转速旋钮10,并在主机手柄顶端设有显示屏11,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

在所述杯盖1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机手柄2插装在杯盖安装孔上,所述杯盖的盖沿内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接弹片12,杯盖的卡接弹片设计,既能够保证杯盖稳定的固定在杯口上,又可适应不同口径大小的杯子,增强了本搅拌器的通用性。

参见图1,在使用上述搅拌器时,先在杯子13内盛装待冲调的粉末以及热水,将杯盖盖合在杯口上,使旋转主轴伸入到杯子内,打开电源开关,通过转速旋钮调整合适的转速,搅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开关,通过显示屏观察水温,待水温冷却到合适温度后,取下本搅拌器即可饮用到温度合适冲调均匀的饮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