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139发布日期:2018-12-18 21: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电炖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由锅体直接传递到把手上,从而造成把手的温度在短时间内过高,用户直接碰触把手容易被烫伤,为了避免被烫伤,用户通常使用毛巾等工具对把手进行包裹后再移动电炖锅,因此,现有的电炖锅存在使用安全性以及使用便捷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炖锅在使用过程中,热量由锅体直接传递到把手而导致把手温度过高造成电炖锅的使用安全性差和使用便捷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手柄部,手柄部设置在锅体上;隔热部,隔热部设置在手柄部与锅体之间以阻断由锅体向手柄部的热量传递。

进一步地,隔热部夹设安装在手柄部的朝向锅体的端面和锅体的外壁面之间。

进一步地,隔热部的材质为硅胶、橡胶、电木、塑料、云母或者陶瓷。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相连接的压接段和抓持段,压接段位于锅体和抓持段之间,其中,压接段在抓持段的径向方向突出于抓持段以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

进一步地,隔热部呈片状,隔热部包括相连接的环状接触段和环状定位段,环状接触段具有避让内孔,其中,压接段的朝向锅体的端面与环状接触段抵接,环状定位段位于压接段的周向外侧。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并朝向锅体一侧的开口,手柄部还包括压接凸筋,压接凸筋的第一端与外壳的内壁面连接,压接凸筋的第二端延伸至开口处并与隔热部抵接。

进一步地,压接凸筋呈环状,呈环状的压接凸筋与压接段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并朝向锅体一侧的开口,手柄部还包括安装柱,安装柱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与外壳连接,锅体上还开设有与安装柱适配的安装孔,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安装柱和安装孔设置以使手柄部与锅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孔为多个,多个安装孔相间隔地设置,安装柱和紧固件均为多个,多个安装柱通过多个紧固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安装孔处。

进一步地,手柄部还包括防呆定位柱,锅体上开设有防呆定位孔,防呆定位柱的第一端与外壳的内壁面连接,防呆定位柱的第二端适配性地插接在防呆定位孔处。

进一步地,外壳的与开口相对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手柄部和锅体之间设置隔热部,这样,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锅体后,会受到隔热部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手柄部传递,因此手柄部的温度能够始终维持在便于用户抓持的范围内,用户能够随时对手柄部进行抓持而避免被烫伤,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同样也省去了使用其他隔热物质包裹手柄部后再在对烹饪器具进行移动的繁琐步骤,使烹饪器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手柄部和隔热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锅体、手柄部和隔热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隔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安装孔;12、防呆定位孔;20、手柄部;21、外壳;211、压接段;212、抓持段;213、安装腔;214、开口;22、安装柱;23、压接凸筋;24、防呆定位柱;30、隔热部;31、避让内孔;32、环状接触段;33、环状定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炖锅在使用过程中,热量由锅体直接传递到把手而导致把手温度过高造成电炖锅的使用安全性差和使用便捷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烹饪器具以电炖锅为例,但不局限于电炖锅,包含锅体由金属等导热性好的材质制成的所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炖锅、炖盅和炖煲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手柄部20和隔热部30;手柄部20设置在锅体10上,隔热部30设置在手柄部20与锅体10之间以阻断由锅体10向手柄部20的热量传递。

通过在手柄部20和锅体10之间设置隔热部30,这样,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锅体10后,会受到隔热部30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手柄部20传递,因此手柄部20的温度能够始终维持在便于用户抓持的范围内,用户能够随时对手柄部20进行抓持而避免被烫伤,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同样也省去了使用其他隔热物质包裹手柄部20后再在对烹饪器具进行移动的繁琐步骤,使烹饪器具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部30固定安装在锅体10上的稳定性,隔热部30夹设安装在手柄部20的朝向锅体10的端面和锅体10的外壁面之间。这样,手柄部20和锅体10的连接能够施加给隔热部30一个夹紧力,使隔热部30稳定地位于手柄部20和锅体10之间。

可选地,隔热部30的材质为硅胶、橡胶、电木、塑料、云母或者陶瓷。由上述材质制成的隔热部30不仅能够起到有效的绝热作用,避免手柄部20的温度过高而不便于用户直接抓持,而且上述材质的成本较低,便于选材,能够可靠地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有利于烹饪器具的经济性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手柄部20包括相连接的压接段211和抓持段212,压接段211位于锅体10和抓持段212之间,其中,压接段211在抓持段212的径向方向突出于抓持段212以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抓持段212的设置便于用户通过手柄部20对烹饪器具进行端持,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便捷性,压接段211位于锅体10和抓持段212之间,且压接段211在抓持段212的径向方向突出于抓持段212以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这样,压接段211能够起到对用户手部的止挡作用,避免用户的手指伸出过长或沿抓持段212滑动而不慎与锅体10的外壁面接触而造成烫伤,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此外,压接段211还能够可靠地将隔热部30压紧在锅体10的外壁面,避免隔热部30发生移动,保证了手柄部20、隔热部30和锅体10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手柄部20包括外壳21,外壳21具有安装腔213和与安装腔213连通并朝向锅体10一侧的开口214,手柄部20还包括安装柱22,安装柱22设置在安装腔213内并与外壳21连接,锅体10上还开设有与安装柱22适配的安装孔11,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安装柱22和安装孔11设置以使手柄部20与锅体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手柄部20与锅体10在连接状态不仅能够对隔热部30起到夹紧作用,而且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以避免锅体10发生晃动,提高烹饪器具的实用性;而手柄部20与锅体10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对隔热部30的维修或者更换,降低了烹饪器具的使用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柄部20和锅体1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单一安装柱22发生断裂损坏而导致锅体10掉落,被烹饪食物倾覆而烫伤用户,以确保烹饪器具具有足够的使用安全性能,如图2和图5所示,安装孔11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1相间隔地设置,安装柱22和紧固件均为多个,多个安装柱22通过多个紧固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安装孔11处。

如图2和图5所示,手柄部20还包括防呆定位柱24,锅体10上开设有防呆定位孔12,防呆定位柱24的第一端与外壳21的内壁面连接,防呆定位柱24的第二端适配性地插接在防呆定位孔12处。这样,有利于手柄部20和锅体10之间的安装作业,防止因手柄部20成为对称结构而在安装过程中反向安装在锅体10上,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安装作业,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组装的便捷性。

如图4和图6所示,隔热部30呈片状,隔热部30包括相连接的环状接触段32和环状定位段33,环状接触段32具有避让内孔31,其中,压接段211的朝向锅体10的端面与环状接触段32抵接,环状定位段33位于压接段211的周向外侧。

呈片状的隔热部30避免占用锅体10的外壁面之外的过多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提高烹饪器具的实用性。避让内孔31能够起到避让安装柱22和防呆定位柱24作用,使两者直接穿过避让内孔31而分别与安装孔11和防呆定位孔12插接配合。压接段211作为受力连接部分与手柄部20的压接段211的端面抵接配合,从而起到紧固隔热部30的作用。环状定位段33位于压接段211的周向外侧,在手柄部20与锅体10安装的过程中,环状定位段33起到了对隔热部30的定位作用,具体地,环状定位段33的上边缘在重力作用下搭接在手柄部20的外周侧,从而受到了手柄部20的外壁面的止挡限位作用而无法掉落,有利于手柄部20、隔热部30和锅体10三者的安装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段211的端面为环形端面。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使手柄部20将隔热部30压紧在锅体10的外壁面上,手柄部20还包括压接凸筋23,压接凸筋23的第一端与外壳21的内壁面连接,压接凸筋23的第二端延伸至开口214处并与隔热部30抵接。

如图5所示,压接凸筋23呈环状,呈环状的压接凸筋23与压接段211间隔设置。这样,呈环状的压接凸筋23不仅能够占用安装腔213内的过多空间,而且还便于对手柄部20的加工制造,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防止热量在安装腔213内积聚而传递到外壳21上,外壳21的与开口214相对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这样,安装腔213内的热量很方便地能够从多个散热孔扩散到外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