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174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窗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一种透明的材料,通过玻璃和窗框的配合,可以将透明的玻璃安装至墙上,从而形成了窗玻璃。

窗玻璃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供光线进行照射进来,一旦遇到强烈的光线时,会导致室内的光线过于充足,导致刺眼的情况,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窗玻璃,通过筒状电机和遮光帘的使用,将调整室内的光线,避免光线过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设置于玻璃本体上的窗框,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筒状电机,且所述筒状电机上还设置有遮光帘,还包括设置于室内且用于将光线物理量转换为第一光线检测信号的第一光线检测装置、耦接于第一光线检测装置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用于发给比较装置提供基准信号的基准装置、耦接于比较装置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驱动筒状电机正反转的启动装置;

当第一光线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所述筒状电机正转以实现带动遮光帘遮住玻璃本体;当第一光线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所述筒状电机反转以实现带动遮光帘不遮住玻璃本体。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玻璃本体和窗框的设置,将窗玻璃进行固定,从而进行安装,配合筒状电机和遮光帘进行使用,一旦检测到的第一光线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筒状电机就会驱动实现正转,带动遮光帘将玻璃本体进行遮挡,从而调整室内的光线,避免光线过亮。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基准装置并用于调整基准信号的调整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调整装置的设置,可以对基准信号进行调整,从而适合不同环境的,提高了使用的范围,提高了使用的灵活度,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比较装置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开关信号的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启动装置的光耦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控制开关电路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就会导通,从而光耦电路导通,光耦电路对输入、输出电信号起隔离作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敏电阻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电路,所述光耦电路耦接于延时电路以接收延时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启动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延时电路的设置,使控制开关电路导通后,通过延时电路进行延时,使第一光线检测装置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检测,减少突然出现强光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启动装置包括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启动开关信号的启动开关电路、耦接于启动开关电路以接收启动开关信号并输出启动触发信号的启动触发电路、耦接于触发电路以接收启动触发信号并相应于启动触发信号以实现切换筒状电机正反转的切换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启动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启动开关电路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就会导通,启动触发电路的导通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切换电路用于切换筒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起到升降遮光帘的作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室内且用于将光线物理量转换为第二光线检测信号的第二光线检测装置、耦接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第二光线检测信号并输出光线补充信号的光线补偿装置、耦接于光线补偿装置以接收光线补充信号并响应于光线补充信号以实现调光的补偿灯。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光线检测装置的设置,用于检测内部的光线情况,当内部的光线过暗时,可以通过光线补偿装置对补偿灯进行亮度的调节,从而进行光线的改善。

作为优选,所述光线补偿装置还耦接有用于减少干扰的抗干扰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抗干扰装置的设置,用于吸收调光时所产生的干扰脉冲,一旦去掉抗干扰装置,就会对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产生一旦的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光线检测装置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还盖合有透光盖。

采用上述方案,安装盒的设置,用于安装第一光线检测装置,从而配合透光盖,使光线可以正常的进入到第一光线检测装置中,提高了第一光线检测装置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透光盖上设置有供卡接块卡接的卡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卡接块的设置,配合卡接槽的使用,提高了对安装盒与透光盖之间的固定能力,同时方便进行安装,提高了安装的速度,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透光盖上还设置有透光片,所述透光盖上设置有供透光片安装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供透光片卡接的卡片。

采用上述方案,透光片的设置,减少了外界灰尘对第一光线检测装置的影响,配合凹槽与卡片的设置,使透光盖更好的进行安装固定,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筒状电机和遮光帘的使用,将调整室内的光线,避免光线过亮;

2、通过补偿灯的设置,对室内的亮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窗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窗玻璃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3为智能窗玻璃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4为第一光线检测装置、比较装置、基准装置、控制装置、启动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5为补偿灯、第二光线检测装置、光线补偿装置、抗干扰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玻璃本体;2、窗框;3、筒状电机;4、遮光帘;5、第一光线检测装置;6、比较装置;7、基准装置;8、控制装置;9、启动装置;10、调整装置;11、控制开关电路;12、光耦电路;13、延时电路;14、启动开关电路;15、启动触发电路;16、切换电路;17、第二光线检测装置;18、光线补偿装置;19、补偿灯;20、抗干扰装置;21、安装盒;22、透光盖;23、卡接块;24、卡接槽;25、透光片;26、凹槽;27、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1、设置于玻璃本体1上的窗框2,窗框2的上端设置有筒状电机3,且筒状电机3上设置有遮光帘4。

如图2、3所示,筒状电机3与遮光帘4连接,且通过筒状电机3的正反转对遮光帘4进行收卷,且窗框2的上端还设置有安装盒21,安装盒21通过螺栓固定至窗框2上。

如图2、3所示,安装盒21中放置有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安装盒2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接块23,且安装盒21上设置有用于盖合安装盒21的透光盖22,透光盖22上设置有供卡接块23卡接的卡接槽24。

如图2、3所示,透光盖22上设置有供透光片25放置的凹槽26,且透光盖22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透光片25的卡片27。

如图4所示,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G1,电阻RG1为负系数的光敏电阻且型号为5506,比较装置6为比较器A1且型号为LM324,基准装置7为电阻R3,调整装置10为滑动变阻器RP1。

如图4所示,电阻R1的一端与地GND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G1的一端连接,电阻RG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1的调节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如图4所示,当光线变强时,电阻RG1的电阻值变小,第一光线检测信号变大,当光线变弱时,电阻RG1的电阻值变大,第一光线检测信号变小。第一光线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的信号,第一光线检测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的信号。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8包括控制开关电路11、光耦电路12、延时电路13。启动装置9包括启动触发电路15、启动开关电路14、切换电路16。控制开关电路11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延时电路13为时间继电器KT1,光耦电路12为光耦合器U1。启动触发电路15为继电器KM1,启动开关电路14包括电阻R4、三极管Q2,三极管Q2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切换电路16包括电机M、蓄电池E1、蓄电池E2。电机M为筒状电机3中的转动电机。

如图4所示,比较器A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时间继电器KT1的一端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机M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KM1-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蓄电池E2的正极连接,蓄电池E2的负极与电机M的另一端、蓄电池E1的正极连接,蓄电池E1的负极与继电器常开触点KM1-2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当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的信号时,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而导通,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开始延时,延时结束后,闭合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光耦合器U1得电,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导通,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继电器常闭触点KM1-2断开,电机M正转。当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的信号时,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而不导通,时间继电器KT1不工作,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T1-1断开,光耦合器U1不得电,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不导通,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断开,继电器常闭触点KM1-2闭合,电机M反转。

如图5所示,第二光线检测装置17包括电阻RG2、电阻R5,电阻RG2为正系数的光敏电阻且型号为CdS,补偿灯19为灯泡H,光线补偿装置18包括电容C1、氖泡N1、电阻R6、可控硅V,可控硅V为双向可控硅。抗干扰装置20包括电阻R7、电容C2。

如图5所示,灯泡H的一端与市电连接,灯泡H的另一端与电子与RG2的一端、可控硅V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G2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氖泡N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市电、可控硅V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氖泡N1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控硅V的控制脚连接。

如图5所示,当光线变化时,电阻RG2的电阻值也会变化,从而改变了电容C1的充放电速率,电容C1两端交流电压经过氖泡N1触发可控硅V导通,因此改变了可控硅V的导通角,使灯泡H两端的电压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进行亮度的变化。

工作过程:

当外部的光线变强时,通过电机M正转,从而将遮光帘4挡柱玻璃本体1,进行阳光的遮挡,同时灯泡H不发光;当外部的光线变弱时,通过电机M反转,从而将遮光帘4回收,不对阳光进行遮挡,同时灯泡H进行光线的自动补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