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扣线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961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门板领域,尤其是一种组装式扣线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组装式扣线门与外来部件上的凸起进行安装过程中,存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挤压较大,因此,扣线门的整体强度也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高强度的组装式扣线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装式扣线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中部向外延伸有隔板,所述安装槽通过隔板分隔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靠近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靠近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处,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对应设置;所述本体的左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加强部,所述第一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第二弧形加强壁和第三弧形加强壁,该第一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该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三弧形加强壁的弧度;所述本体的右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加强部,所述第二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弧形加强壁、第五弧形加强壁和第六弧形加强壁,该第四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该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六弧形加强壁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结合,在第二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滑槽,在安装过程中,外来部件上的凸起分别插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能对外来部件上的凸起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本体在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通过在本体的左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加强部,第一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第二弧形加强壁和第三弧形加强壁,由于第一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以及该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三弧形加强壁的弧度,提高了本体左侧的整体强度,通过在本体的右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加强部,第一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弧形加强壁、第五弧形加强壁和第六弧形加强壁,由于该第四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以及该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六弧形加强壁的弧度,提高了本体右侧的整体强度,最终保证了本体的整体强度,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本体受力较大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的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宽由第一滑槽的槽底往第一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宽由第二滑槽的槽底往第二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来部件上的凸起分别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滑动时,由于第一滑槽的槽宽由第一滑槽的槽底往第一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以及第二滑槽的槽宽由第二滑槽的槽底往第二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对外来部件上的凸起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保证了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发生,提高了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左凸起部,该左凸起部的表面呈弧面设置;所述本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右凸起部,该右凸起部的表面呈弧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的表面均呈弧面设置,保证了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受到撞击时均不会轻易的出现缺角的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扣线门,包括本体,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槽底中部向外延伸有隔板3,所述安装槽2通过隔板3分隔有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5,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400,该第一滑槽400靠近第一安装槽4的槽底处,所述第二安装槽5的槽壁设置有第二滑槽500,该第二滑槽500靠近第二安装槽5的槽底处,所述第一滑槽400与第二滑槽500对应设置;所述本体1的左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加强部100,所述第一弧形加强部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101、第二弧形加强壁102和第三弧形加强壁103,该第一弧形加强壁101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加强壁102的弧度,该第二弧形加强壁102的弧度大于第三弧形加强壁103的弧度;所述本体1的右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加强部200,所述第二弧形加强部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弧形加强壁204、第五弧形加强壁205和第六弧形加强壁206,该第四弧形加强壁204的弧度大于第五弧形加强壁205的弧度,该第五弧形加强壁205的弧度大于第六弧形加强壁206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结合,在第二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滑槽,在安装过程中,外来部件上的凸起分别插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能对外来部件上的凸起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本体在安装过程中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通过在本体的左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加强部,第一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第二弧形加强壁和第三弧形加强壁,由于第一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以及该第二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三弧形加强壁的弧度,提高了本体左侧的整体强度,通过在本体的右下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加强部,第一弧形加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弧形加强壁、第五弧形加强壁和第六弧形加强壁,由于该第四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以及该第五弧形加强壁的弧度大于第六弧形加强壁的弧度,提高了本体右侧的整体强度,最终保证了本体的整体强度,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本体受力较大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的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4的槽宽由第一滑槽的槽底往第一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滑槽5的槽宽由第二滑槽的槽底往第二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来部件上的凸起分别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滑动时,由于第一滑槽的槽宽由第一滑槽的槽底往第一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以及第二滑槽的槽宽由第二滑槽的槽底往第二滑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变小,对外来部件上的凸起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保证了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发生,提高了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左侧壁设置有左凸起部6,该左凸起部6的表面呈弧面设置60;所述本体1的右侧壁设置有右凸起部7,该右凸起部7的表面呈弧面设置7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的表面均呈弧面设置,保证了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受到撞击时均不会轻易的出现缺角的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