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002发布日期:2018-11-13 20:14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屏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风,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屏风。



背景技术: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市场上有多种屏风,包括固定式和折叠式。

如申请号为CN200920118287.2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塑料仿真植物装饰屏风,包括屏风单元和连接件,屏风单元为上横梁、下横梁及中间横梁和两根立杆构成的框架结构,每个框架内为筋条编成的网状结构,仿真植物串接在细绳上,细绳缠绕于网状结构的筋条上。将色彩塑料制成的草叶或树叶或/和花朵用细绳连接成串,细绳按一定密度缠绕于塑料网筋上,使得屏风布满仿真植物,从外观上成为一个植物屏风。

现有屏风的缺点在于,在不需使用屏风时,屏风依旧占就了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美观和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屏风,在不需使用屏风时,可使其完全隐没于墙体内,可充分利用两面墙体间的空间,且更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隐藏式屏风,包括两面平行设置的墙体,其中一面所述墙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侧壁开设有连通墙体的通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屏风本体,所述屏风本体滑动连接于容纳槽,所述屏风本体包括若干块转动连接的屏风单元,所述屏风单元的宽度小于通槽宽度,最内侧的所述屏风单元侧壁沿其宽度方向固设有限位块,所述容纳槽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嵌设于限位槽内且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当需使用所述屏风本体时,依次转动所有所述屏风单元,使所述屏风单元通过通槽离开容纳槽且垂直于墙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使用屏风时,将屏风本体从容纳槽内拉出,使其垂直于墙体且位于两面墙体之间,实现空间的隔绝。由于限位槽对限位块有一个限位力,可防止屏风本体完全抽离容纳槽。当不需使用屏风时,一块块的推动屏风单元,使屏风单元通过通槽后再次进入容纳槽内,直至所有屏风单元进入容纳槽内,即完成屏风的收纳和隐藏。可对两面墙体之间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且由于屏风不外露,使空间看起来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底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固连于容纳槽底面的直轨和固连于直轨一端的圆弧轨,所述圆弧轨一端穿设于通槽内,所述屏风单元下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嵌设于滑轨内且滑动连接于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可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了屏风本体的拉出和推入。同时由于滚轮在屏风单元移动时和滑轨呈滚动摩擦,故减小了移动屏风单元时受到的摩擦力和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最内侧所述屏风单元下设有滚轮,每隔两个所述屏风单元设有一个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屏风单元推入容纳槽内时,若屏风本体长度大于容纳槽长度,此时两块相邻的屏风单元可折叠到一起,确保屏风本体可整个隐入墙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为橡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滚轮有一定的减震性,同时减小了移动屏风本体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最外侧所述屏风单元外壁转动连接有饰面板,当所述屏风本体均位于容纳槽内时,所述饰面板嵌设于通槽内且遮覆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屏风本体隐入容纳槽内时,通槽被饰面板遮附,使屏风得到了更好的隐藏,提高了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饰面板背对屏风单元一侧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设有若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屏风本体隐入墙体内时,放置板可作为置物架使用,充分利用了空间。当需使用屏风时,可通过放置板对饰面板施力,可方便的将饰面板拔离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另一面所述墙体上固设有固定套,其中一块所述放置板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当所述屏风本体横跨两面墙体且垂直于墙体时,所述固定杆嵌设于固定套内且螺纹连接于固定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风本体一端通过限位块限位于容纳槽内,另一端通过固定杆固连于固定套。即屏风本体完全展开隔绝空间时,其位置为固定,确保了屏风本体每次完成展开后均可垂直于墙体,将空间完全隔绝。同时可防止在屏风本体起到隔绝作用时,由于外力导致屏风本体移动,使其失去隔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块所述放置板上转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位于放置板一侧,所述固定杆位于安装杆一端且转动连接于安装杆,所述固定杆和安装杆呈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杆的转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杆的转动方向;当不需使用所述固定杆时,所述安装杆沿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放置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使用固定杆时,转动安装杆,使固定杆和安装杆隐没于放置板一侧,使其更加美观。且也可防止使用者由于误操作触碰到凸出在外的固定杆,导致固定杆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块所述放置板一侧设有用于嵌设安装杆的卡座,所述卡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放置板两端,所述卡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呈梯形设置,且所述卡槽内壁设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杆嵌设于卡槽内时,卡槽对安装杆有一个限位力,可使其稳定在人工调节的状态下,即隐没于放置板一侧或使固定杆凸出放置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完全隐没与墙壁内,且在隐没墙壁内时,饰面板可作为放置架使用,充分利用了空间,且美观度高;

2、可稳定的隔绝空间,防止由于外力导致屏风本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限位块);

图3为屏风单元隐于墙体内时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未显示放置板)

图4为实施例的主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屏风单元和滚轮的位置关系);

图5为实施例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卡座)。

附图标记:1、墙体;2、容纳槽;3、通槽;4、滑轨;5、直轨;6、圆弧轨;7、屏风本体;8、屏风单元;9、限位块;10、限位槽;11、滚轮;12、饰面板;13、放置板;14、安装杆;15、卡座;16、卡槽;17、柔性垫;18、固定杆;19、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隐藏式屏风,包括两面平行设置的墙体1。如图2所示,其中一面墙体1内开设有容纳槽2,容纳槽2底面连通墙体1下端面。容纳槽2侧壁开设有通槽3,通槽3连通墙体1相对另一面墙体1一侧。如图2所示,容纳槽2底面设有滑轨4,滑轨4包括直轨5和圆弧轨6,直轨5固连于容纳槽2底面,圆弧轨6固连于直轨5一端,圆弧轨6一端穿设于通槽3内,且圆弧轨6穿设入通槽3内一端垂直于墙体1。

如图2所示,容纳槽2内设有屏风本体7,屏风本体7滑动连接于容纳槽2。屏风本体7包括若干块转动连接的屏风单元8,屏风单元8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屏风单元8的宽度小于通槽3宽度。最内侧的屏风单元8侧壁沿其宽度方向固设有限位块9,容纳槽2内壁设有限位槽10,限位块9嵌设于限位槽10内且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0。

如图3和图4所示,最内侧的屏风单元8下端设有滚轮11。如图5所示,滚轮11为橡胶轮。如图4所示,滚轮11转动连接于屏风单元8。每隔两个屏风单元8的一个屏风单元8下设有一个滚轮11。如图3所示,滚轮11嵌设于滑轨4内且滑动连接于滑轨4。

如图3和图4所示,当需使用屏风本体7时,依次拉动所有屏风单元8,滚轮11在滑轨4滑动,使屏风单元8通过通槽3离开容纳槽2且垂直于墙体1。

如图2所示,最外侧屏风单元8外壁转动连接有饰面板12。如图3所示,当屏风本体7均位于容纳槽2内时,饰面板12嵌设于通槽3内且遮覆通槽3。如图4所示,饰面板12背对屏风单元8一侧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放置板13,放置板13设有若干块。

如图6所示,其中一块放置板13一侧转动连接有安装杆14,且该放置板13一侧设有卡座15,卡座1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放置板13两端。如图7所示,卡座15上开设有卡槽16,卡槽16呈梯形设置,且卡槽16内壁设有柔性垫17。如图6所示,当安装杆14卡设于卡槽16内时,安装杆14平行于放置板13。

如图6所示,安装杆14背对其转动点一端设有固定杆18,固定杆18和安装杆14呈同轴设置。固定杆18转动连接于安装杆14,且固定杆18和安装杆14沿其轴向呈固定设置。固定杆18的转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杆14的转动方向。

如图6所示,另一面墙体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套19。当屏风本体7横跨两面墙体1且垂直于墙体1时,固定杆18嵌设于固定套19内且螺纹连接于固定套19。

该屏风的使用原理如下:

1、在不需使用屏风时,屏风隐没于容纳槽2内;此时饰面板12嵌设于通槽3内且遮附通槽3;安装杆14嵌设于其中一个卡座15内,且安装杆14和固定杆18沿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放置板13内;放置板13可作为置物架使用;

2、在需使用屏风时,转动安装杆14,使其卡设于另一个卡座15,此时固定杆18凸出放置板13;

3、通过放置板13对饰面板12施力,使饰面板12离开通槽3;

4、放置板13继续对其施力,拉动屏风单元8,使屏风单元8沿滑轨4滑动,一个个通过通槽3离开墙体1,直至饰面板12到达另一面墙体1;

此时限位块9一直位于限位槽10内,确保至少有一块屏风单元8位于容纳槽2内;

5、转动固定杆18,使固定杆18嵌设于固定套19内且螺纹连接于固定套19,从而使屏风本体7的位置相对墙体1固定,完成了空间的隔绝;

6、如又不需使用屏风,可转动固定杆18,使其离开固定套19;

7、推动屏风单元8,将滚轮11一个个嵌设入滑轨4内,同时一块块屏风单元8进入容纳槽2内,直至所有屏风单元8均嵌设于容纳槽2内;

8、将饰面板12嵌设于通槽3内,转动安装杆14,使其嵌设于另一个卡座15内,使安装杆14和固定杆18隐没于放置板13一侧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