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803发布日期:2019-01-18 19:2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热水壶是一种用于盛水的组装式的容器结构,其一般包括壶本体和底座结构两个部分,且市场上的热水壶一般为金属材质,且其壶底座内部固定结构一般通过螺丝固定,由于经常接触水源,很容易造成螺丝生锈、脱落,更严重的是,结构不稳定导致的漏电等。现有的热水壶通过螺丝固定,在拆卸和组装上不简便,且维修和维护复杂,在特别是发热组件与壶本体相连接的结构在损坏内部其中一个零部件的时候,直接造成玻璃壶整体无法使用,甚至报废;且金属的固定件长期和水缓和加热,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包括壶体和底座,所述壶体底部设有环形突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包括锁环、发热盘以及隔热罩,所述发热盘设在环形突出部与隔热罩之间,所述锁环上设有可调节的锁紧机构,并通过调节锁紧机构紧固于环形突出部外围;所述隔热罩与锁环之间还包括相互配合的连接件,将隔热罩与锁环紧密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锁环上的转轴,以及通过转轴相互连接的主体片、缩合片和夹合座,所述缩合片向夹合座上折叠,收紧主体片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在结构上在未破坏加热壶的本体结构,对底座内部通过设置锁环结构,通过锁环将壶体和底座连接,加热壶整体均未使用任何用于将底座直接固定在壶本体上的零件,使得加热壶整体保持完整,对加热壶的其他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片和缩合片为弧形片,所述锁环由多片主体片和缩合片通过转轴连接围闭而成;所述夹合座连接于锁环内,且相邻的两侧连接所述缩合片,所述夹合座上设有夹槽,使得折叠后的缩合片与夹槽嵌接固定。由缩合片向夹合座上折叠,通过连接缩合片的转轴的挤压固定容易脱落,因此在夹合座上设置夹槽,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缩合片折叠后的锁环结构稳定,不易松脱。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锁环上设置的穿耳,隔热罩上与所述穿耳位置配合的固定孔以及发热盘上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通孔,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通孔和穿耳,使得隔热罩、发热盘与锁环相互固定。采用这种结构固定的加热壶方便拆卸,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脱落,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向上逐渐缩小的凸台,所述发热盘下部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槽口,将发热盘限制在隔热罩内。隔热罩采用凹槽结构是为了配合发热盘结构,使其更好的与壶本体接触,减少与发热盘与隔热罩的接触面积,防止壶底内部温度过高。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沿,并通过凸沿搁置在隔热罩上。为了可将发热盘放置在隔热罩上,在发热盘下部设置一个延伸部,使得其地盘底的直径大于隔热罩内圆直径,使得其可以稳定放置在隔热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突出部与所述发热盘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导热膜,可以增加发热盘与环形突出部之间的导热系数,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突出部为圆台形,所述锁环套接于环形突出部周壁上;所述环形突出部底部设有凸环,使得所述凸环与壶体底部之间的环形突出部周壁形成凹环,所述锁环嵌接于凹环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突出部周面上还套接有胶圈,所述胶圈为硅胶材质制成,使得锁环通过套接胶圈紧扣于环形突出部周壁。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壶还包括微晶板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微晶板周壁上,所述环形突出部底部为敞口中空设置,所述微晶板与密封圈相配合嵌入所述环形突出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为一体成型的全玻璃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环的打开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环的闭合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环的夹合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突出部结构的实施例a;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壶的另一种结构中的微晶板和密封圈组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包括壶体4和底座3,所述壶体4底部设有环形突出部31,所述底座3内包括锁环33、发热盘34以及隔热罩35,所述发热盘34设在环形突出部31与隔热罩35之间,所述锁环33上设有可调节的锁紧机构,并通过调节锁紧机构紧固于环形突出部31外围;所述隔热罩35与锁环33之间还包括相互配合的连接件,将隔热罩35与锁环33紧密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锁环33上的转轴332,以及通过转轴332相互连接的主体片331、缩合片333和夹合座334,所述缩合片333向夹合座334上折叠,收紧主体片331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壶的壶底连接结构,在结构上在未破坏加热壶的本体结构,对底座内部通过设置锁环33结构,通过锁环33将壶体4和底座3连接,加热壶整体均未使用任何用于将底座直接固定在壶本体上的零件,使得加热壶整体保持完整,对加热壶的其他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片331和缩合片333为弧形片,所述锁环33由多片主体片331和缩合片333通过转轴332连接围闭而成;所述夹合座334连接于锁环33内,且相邻的两侧连接所述缩合片333,所述夹合座334上设有夹槽336,使得折叠后的缩合片333与夹槽336嵌接固定。由缩合片333向夹合座334上折叠,通过连接缩合片333的转轴332的挤压固定容易脱落,因此在夹合座334上设置夹槽336,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缩合片333折叠后的锁环33结构稳定,不易松脱。

进一步的,如图2至4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锁环33上设置的穿耳335,隔热罩35上与所述穿耳335位置配合的固定孔351以及发热盘34上与所述固定孔351相配合的通孔342,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过固定孔351、通孔342和穿耳335,使得隔热罩35、发热盘34与锁环33相互固定。采用这种结构固定的加热壶方便拆卸,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脱落,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隔热罩35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向上逐渐缩小的凸台352,所述发热盘34下部设有与所述凸台352相匹配的槽口,将发热盘34限制在隔热罩内。隔热罩35采用凹槽结构是为了配合发热盘34结构,使其更好的与壶本体接触,减少与发热盘34与隔热罩35的接触面积,防止壶底内部温度过高。

优选的,所述隔热罩35能隔绝大部分来自发热盘产生的热量,防止底盖过热。在发热盘工作时,其温度大约稳定在200℃,若无隔热罩35,其底盖温度约为115℃,加入隔热罩35后,底座3温度可降低至约60℃。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隔热罩35为中空敞口结构,能增加散热面积与散热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盘34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沿341,并通过凸沿341搁置在隔热罩35上。为了可将发热盘34放置在隔热罩35上,在发热盘34上部设置一个凸沿341,使得其地盘底的直径大于隔热罩35的圆环直径,使得其可以稳定放置在隔热罩35上。

优选的,所述隔热罩35为隔热材料制成。由于隔热罩35紧贴发热盘34,在加热壶工作时,发热盘34受热传导至壶本体,采用隔热材料,可以避免因底座过热而使得底座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突出部31与所述发热盘34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导热膜,可以增加发热盘与环形突出部之间的导热系数,提高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热膜为软质材料制成,一般玻璃壶的底面不平整,与发热盘34贴合时会有缝隙,导热膜可以填充此缝隙使得导热系数更好,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环形突出部31为圆台形,所述锁环33套接于环形突出部周壁上;所述环形突出部31底部设有凸环,使得所述凸环与壶体4底部之间的环形突出部周壁形成凹环,所述锁环嵌接于凹环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突出部31周面上还套接有胶圈32,所述胶圈32为硅胶材质制成,使得锁环33通过套接胶圈32紧扣于环形突出部31周壁。

进一步的,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加热壶还包括微晶板37和密封圈36,所述密封圈36套接在微晶板37周壁上,所述环形突出部31底部为敞口中空设置,所述微晶板37与密封圈36相配合嵌入所述环形突出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4为一体成型的全玻璃结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