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223发布日期:2019-04-20 02:5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一般包含有坐便器陶瓷主体、坐便器盖板和坐便器水箱。坐便器盖板翻转安装在坐便器座体上,使坐便器盖板可以与坐便器座体相对翻转。现有的坐便器盖板的安装一般是通过一带有转轴的盖板支架,盖板支架通过螺栓组固定在坐便器陶瓷主体上,由于盖板具备一定的厚度,为保证坐便器盖板能够绕支架上的转轴翻转打开,安装时,坐便器盖板与坐便器水箱(或后盖)之间必须留有足够大的间隙,此间系影响了坐便器的整体美观效果,特别是对于盖板和后盖一体设计的纯平坐便器,大的间隙影响了产品档次的提升。

现有的坐便器盖板翻转机构:大多采用转轴式,即围绕转轴转动,或围绕转动中心转动;在装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盖板和后盖之间的间隙比较大。专利CN_103735216_B,虽然间隙小,然而有不止转、不好定向、齿条不便等缺点;专利CN_205072773_U存在齿轮、齿条结构复杂,配合间隙大、晃动、倾斜,稳定性不好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是提供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使得盖板与水箱之间的缝隙很小。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机构和转轴安装座;

所述转轴安装座安装于坐便器本体,并与坐便器水箱之间形成一让位空间;所述转动机构的一端通过一固定转轴与所述转轴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绕着所述固定转轴转动,并与坐便器盖板通过一连动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坐便器盖板从盖合位置向打开位置翻动时,所述坐便器盖板中位于转动转轴前端的部分向着远离坐便器本体的方向转动,所述转动转轴绕着固定转轴向着远离所述让位空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坐便器盖板中位于转动转轴后端的部分向着靠近坐便器本体的方向转动,并落入所述让位空间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铰链。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转轴包括第一固定转轴,所述连动转轴包括第一连动转轴;所述驱动铰链具有供所述第一固定转轴和第一连动转轴穿过的让位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铰链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组相向设置的第一凸耳、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分别具有所述让位孔;所述驱动铰链还具有一让位空腔,所述让位空腔与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位于同侧,并且所述让位空腔分别与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之间的空隙连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回转铰链,所述固定转轴还包括第二固定转轴,所述连动转轴包括第二连动转轴;所述回转铰链具有供所述第二固定转轴和第二连动转轴穿过的让位孔,使得所述回转铰链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转轴与所述转轴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动转轴与坐便器盖板转动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转轴、第二连动转轴分别位于第一固定转轴、第一连动转轴的下方;所述盖板处于盖合位置时,所述回转铰链与第二连动转轴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让位空腔和第二凸耳之间的空隙延伸至驱动铰链外。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回转铰链与第二连动转轴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二凸耳之间的空隙转动至所述让位空腔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处于打开最大位置时,所述,所述回转铰链与第二连动转轴连接的一端与让位空腔的内壁顶抵,沿着转动方向限位,使得盖板无法继续打开。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转轴为阻尼转轴,所述盖板打开位置小于90°时,所述盖板在重力和阻尼转轴的作用下缓慢下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具有一与所述回转铰链和驱动铰链转动连接的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具有安装所述第一连动转轴和第二连动转轴的安装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分三部分:一是翻转块部分,一是翻转铰链结构,翻转铰链结构包含驱动铰链、回转铰链;一是转轴安装座。翻转块、铰链结构、转轴安装座三部分相互嵌合,并通过销轴松配连接,可相对翻转转动;上翻转块翻转过程中,在驱动铰链、回转铰链的共同作用下,上翻转块可实现向前和向上两个方向的运动,由于铰链机构是一个整体,上翻转块的运动表现就是向前、向上的翻转运动。这样在坐便器盖板打开时,盖板与水箱之间的空隙变大,使得盖板的末端可以向下翻转落入让位空间中顺利完成坐便器盖板打开的动作。而坐便器盖板关闭时,使得盖板的末端在上翻的同时向着靠近水箱的方向移动,减小盖板与水箱的空隙。采用上述结构后,在盖板关闭的情况下,盖板与水箱的之间的缝隙可以做到2mm。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只能做到3mm或者更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该机构具有整体高度小;使用该机构可使坐便器盖板翻盖前与本体具有最小的间隙配合;盖板的翻转角度更大;可达110°;装配阻尼转轴可实现上盖下落时具备缓降功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零件简单,结构稳定,不会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坐便器桶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坐便器桶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坐便器桶体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坐便器桶体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坐便器桶体的水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直通管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直通管在桶体内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直通管与桶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止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止水阀的通水状态的水流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止水阀的防逆流状态的水流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止水阀的止水状态的水流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进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1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直通管与进水阀的安装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进水阀减震降噪机构的水路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限流阀与排水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限流阀的结构爆炸图;

图20-2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限流阀在低压和高压状态下的水路剖视图;

图22-2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板和桶体的拆装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卡锁件的结构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卡锁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卡锁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插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板翻转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板翻转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板闭合时,盖板翻转机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盖板打开时,盖板翻转机构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以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参考图1-27,一种坐便器,具体包括桶体1、盖板2。其中桶体进一步包括坐便器水箱10和坐便器座圈本体11;所述坐便器水箱10内具有放置止水阀3的第二容置空间102和用于储水的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的底部具有第二让位孔104,一直通管4的进水端41穿过所述第二让位孔后104与所述止水阀3连接,使得所述止水阀3的上表面朝向水箱10的开口面。所述止水阀3的上表面具有控制所述止水阀3进行止水或者通水的操作件31。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坐便器水箱10专门开设出一个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安装止水阀3,并且通过直通管4实现了止水阀3的上装,其操作件31朝向水箱10的开口面,这样用户在打开水箱10后,就可以很方便地操作止水阀3进行止水,非常方便。

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还安装有进水阀5,为了安装进水阀5,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2的底部具有第一让位孔103,所述直通管4的出水端42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103后与进水阀5连接。这样进水阀5也实现了上装,水流从止水阀3经过直通管4流入进水阀5,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需要一个特制的直通管4,因此,下文针对直通管4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述直通管4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一端为所述进水端41,另一端为出水端42,并且所述进水端41所在的平面高于出水端42所在的平面;所述进水端41与止水阀3的出水端32连接,出水端42与坐便器水箱进水阀5连通,使得所述止水阀3和坐便器水箱进水阀5分别位于所述进水端41和出水端42的上方,实现了上装。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直通管4本身的固定安装,所述U型管在出水端42的外壁具有与坐便器水箱固定的连接件421;所述出水端42由所述第一让位孔103的下方向上穿过第一让位孔103后,与连接配合件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21为沿着出水端42外壁周向连续设置的螺纹,所述连接配合件为与所述螺纹配合锁固的锁紧螺母和密封垫片。上述连接固定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可以应用其它的固定方式来实现直通管4的固定安装。

所述出水端42的外壁沿着径向向外延伸出一圈限位环422;所述出水端42穿过第一让位孔103后,所述限位环422与第一让位孔103外围沿着由下至上的方向限位。

上述的结构只是实现了出水端42与第一让位孔103的固定,要实现出水端42与进水阀5的固定安装,所述出水端42还具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坐便器水箱进水阀5的第一安装件423。所述第一安装件423沿着出水端42的外周的周向旋转对称分布。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件423具体包括一止转槽4231和让位槽4232,所述止转槽4231沿着出水端42的外周的周向延伸;所述让位槽4232的两端分别与止转槽4231和出水端42的端面连通。所述止转槽4231和让位槽4232连通的部分还具有回转限位块4233。下文对进水阀5进行具体描述时,会进一步描述止转槽4231和让位槽4232与进水阀5的配合固定的结构和原理。

同样的,为了实现直通管4进水端41与止水阀3的固定安装,所述进水端41还具有安装所述止水阀3的第二安装件411,所述进水端41由所述第二让位孔104的下方向上穿过第二让位孔104后,所述第二安装件411与止水阀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件411为沿着进水端外周周向连续分布的螺纹。同样的,上述连接固定方式也仅为举例说明,可以应用其它的固定方式来实现直通管4与止水阀3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41的外壁水平向外延伸出限位板412,所述进水端41穿过第二让位孔104后,所述限位板412与第二让位孔104外围沿着由下至上的方向限位.这样就避免了直通管4在竖直方向发生移动。

上文中记载了,直通管4分别与止水阀3和进水阀5连通。下文就分别对止水阀3和进水阀5的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所述止水阀3包括阀体33和止水件34;所述阀体33具有一过水腔331,所述过水腔331具有一进水端和与直通管4连接的出水端32;所述进水端通过设置在坐便器桶体外的进水管连通,以实现进水。

所述止水件34包括一设置在过水腔331中的子腔室341,所述子腔室341具有连通所述过水腔331的进水端的第一开口3411,以及一连通所述过水腔331出水端的第二开口3412;所述止水件34还包括一密封件342和所述操作件31,所述操作件31带动密封件342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开口3411、第二开口341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3412为常开口,所述操作件31带动密封件34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打开或密封所述第一开口3411。

由于所述止水阀3位于所述直通管4的上方,因此,所述过水腔331的出水端向下开设。

所述操作件31为调节杆,其外周具有与所述子腔室341螺纹配合的螺纹,顶端面为操作面。所述操作件31与密封件342沿着竖直方向连动设置。因此,使用者通过螺丝刀带动操作面转动,由于调节杆与子腔室341之间为螺纹配合,因此,随着操作面的转动,调节杆就带动密封件342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密封件342移动至与第一开口3411贴合时,第一开口3411就被关闭了。

此外,在没有停水、且第一开口3411被打开的情况下,过水腔331中总是充满水的,因此密封件342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发生停水时,过水腔331中没有水,密封件342没有受到浮力就会在重力的带动下下落封堵第一开口3411,这样就避免了在停水的情况下,坐便器水箱10中的水发生逆流。

此外,所述过水腔331在第二出口和过水腔331的出水口之间还具有一过滤网35。

所述阀体33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连通至所述过滤网35;一可拆卸的端盖36用于封边或打开所述开口,因此,用户先用操作件31带动密封件342封堵第一开口3411,再打开端盖36,这样就可以实现在止水的状态快速更换滤网35。

如果需要增加坐便器的功能,所述过水腔331还具有一冲洗水出水口37,其与冲洗水软管连接。这样就可以增加了在便后对使用者进行冲洗的功能,如果是普通的坐便器,也可以省去这个冲洗水出水口。

下文对于止水阀3进行了完整的描述,下文对进水阀5进行描述。

所述进水阀5包括:套筒50、进水杆51、浮桶52和阀芯本体53;所述套筒50沿着纵轴线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其中位于上部的开口端安装所述阀芯本体53,所述进水杆51沿着纵轴线的方向设置于套筒50内;所述浮桶52同轴设置于套筒50内;

所述进水杆51靠近下部开口端的一侧设有与进水直通管4固定连接的旋转安装件配合件,所述进水杆51插入进水直通管4后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选旋转安装件与第一安装件423配合沿着纵轴线的方向卡接限位。

具体的,所述旋转安装配合件为沿着进水杆51外壁轴向旋转对称分布的卡块511。所述进水杆51插入进水直通管后,所述密封圈与直通管的内壁贴合密封。所述进水杆51插入进水直通管4时,所述卡块511通过让位槽4232进入止转槽4231中;转动所述坐便器水箱进水阀5时,所述卡块511沿着止转槽延伸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进水阀5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就能完成固定安装的目的。并且,止转槽4231的高度大于卡块511的高度,卡块511进入止转槽4231后上提,使得卡块511与止转槽4231上端面顶抵,这样卡块511的背部就与回转限位块4233顶抵无法回转。

为了实现进水杆51外壁与直通管4内壁的密封,所述进水杆51的外壁还具有安装密封圈512的凹槽。

此外,为了降低进水阀5进水时的噪音,本实施例中还设计了一种坐便器水箱进水阀的减震降噪机构,包括一分流导流器54;所述分流导流器54安装于进水杆51与阀芯本体53之间;所述分流导流器54与进水杆51的出水端之间形成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通道541和第二流通道542;所述第一流通道541和第二流通道5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杆51的出水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流通道541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阀芯本体53,第二流通道542的另一端绕过阀芯本体53直接连通至进水阀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通道542的过水面积大于第一流通道541的过水面积。使得大部分的水流直接从进水阀5的出水端流出,只有小部分的水进入阀芯本体53中,从而降低了噪音。

具体来说,所述分流导流器54具有沿着纵轴线方向设置的通管543,所述通管54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杆51的出水端连通形成第一流通道541,另一端与阀芯本体53插接固定并使得第一流通道541与阀芯本体53连通。

所述分流导流器54还具有与所述通管543同轴设置的外壁544,所述外壁544套设在通管543外,并且所述外壁544的一端与通管543的侧壁相连,另一端向着远离通管的方向张开;

所述通管543与阀芯本体53插接固定时,所述外壁544与进水杆5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定缝隙构成所述第二流通道542。

所述阀芯本体53安装于进水阀上盖中,并且阀芯本体53与进水阀上盖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圈缝隙,所述缝隙将第二流通道542和进水阀的出水口相互连通。

坐便器水箱10还装有排水阀7,排水阀7的作用在于将水箱10中的水排出对坐便器内腔进行冲洗、补水。其中补水是指在冲洗结束后对坐便器内腔中的水封进行补水以保持水封的高度合适。传统的补水采用的是补水时间恒定的方式,这种补水方式所补充的水量根据水压高低是不一样的,水压高的时候补水量比较大,造成了水的浪费。为了缓解这个现象,本实施例中在排水阀7的出水端还提供了一种进水量自动调节的限流阀8,所述限流阀8安装于坐便器水箱排水阀7的补水组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补水组件连通。限流阀8具体包括:本体81、内芯82和水量调节件83;

所述内芯82设置与本体81内,与本体81共同形成一水流道,所述水流道不为一条直线;所述水量调节件83设置于内芯82的外壁与本体81的内壁之间,并对所述内芯82提供一顶抵作用力;

所述水流由水流道的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的过程中,对内芯82提供一与所述顶抵作用力方向相反的冲击力;所述冲击力大于顶抵作用力时,所述内芯82在本体81内发生移动,使得内芯82与本体81之间连通的过水面积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所述水流道的大小。因此,在水压高的时候,水流道的大小变小,在相同时间下的补水量也不会增加,实现了补水量自动调节的目的。

所述水量调节件83对所述内芯82提供的顶抵作用力为弹性作用力;所述冲击力变小时,内芯82在弹性作用力的带动下复位。因此,在低压时,水流道的大小也会自动增加。

具体来说,所述本体81为三通阀,其中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开口中,一个为第一进水口811,另一个为安装所述水量调节件83的安装孔。还有一个开口为第一出水口812。所述水量调节件83具体包括一堵板831和弹簧832,所述堵板831封堵所述安装孔,弹簧832设置于安装孔与内芯82之间,并分别与之顶抵。

所述内芯82为一根直管,所述直管的一端为第二进水口821,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弹簧832与所述封闭端的外壁顶抵;所述直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水口822。所述第二进水口821和第二出水口82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进水口811和第二进水口821连通、第二出水口822和第一出水口812连通,形成所述水流道。

因此,水流道的进水端水压较高时,所述内芯82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在本体81内发生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出水口822只有一部分与第一出水口812连通;水流道的进水端水压较低时,所述内芯82在弹性作用力的带动下复位,使得所述第二出水口822全部与第一出水口812连通。

最后,所述第一出水口812处还设置一出水嘴,所述出水嘴由与第一出水口812连通的一端至另一端口径逐渐缩小。

另外,所述坐便器水箱10的上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坐便器座圈本体11上顶面所在的平面。这样在水箱10上加装盖板2后,就可以使得整个坐便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中,构成一个上表面纯平的坐便器。

所述坐便器水箱10朝向坐便器座圈本体11的一面,具有连通至坐便器座圈本体11的洗边水安装孔105,用于安装洗边水进水胶管。所述坐便器座圈本体11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沿着周向设置有洗边水出水孔,其连通至所述洗边水进水胶管。

所述内腔的底部通过一虹吸管道111连通至排污管道;所述虹吸管道111的最高处延伸至所述水箱10内。所述进水阀5和排水阀7放置于虹吸管道111的最高处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水阀7的进水端与进水阀5的出水端通过进水阀排水管连通。所述内腔的底部在水封以下的部分具有主冲水孔112,水流从所述排水阀7的的出水孔流至所述主冲水孔112。冲水时,水箱10中的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所述洗边水出水孔流出,另一部分从所述主冲水孔112中流入虹吸管道111中。

上述的结构将整个坐便器水箱10和坐便器座圈本体11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完整的阐述。

下文将主要针对盖板2与坐便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进行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可以与坐便器之间进行快拆的盖板2。为了实现快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坐便器盖板2和桶体1之间的拆装机构,包括:设置于坐便器盖板2上的插入件21和设置于桶体1的卡锁件;

所述卡锁件包括触发装置113,锁定装置114和卡锁装置115;所述触发装置113受到使用者外力作用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卡锁装置115与触发装置113连动设置;所述触发装置11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卡锁装置115与插入件21沿着插入方向卡锁配合;所述触发装置11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卡锁装置115与插入件21沿着插入方向解除卡锁配合;

所述触发装置113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装置114将触发装置113锁定在第二位置;所述插入件21具有与所述锁定装置114单向配合的解锁装置211;所述插入件21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解锁装置211与锁定装置114顶抵配合,解除锁定装置114与触发装置113之间的锁定关系。

也就是说,在盖板2插入桶体1时,解除锁定装置114与触发装置113之间的锁定关系被解除,触发装置113回到第一位置,使得插入件21和卡锁件可以配合卡锁,进而实现盖板2的固定安装。而在盖板2取下的过程中,锁定装置114与触发装置113之间的锁定关系不能被接触,触发装置113始终位于第二位置,因此就不会对盖板2的取出产生卡锁阻碍,可以保证盖板2顺利拆卸。

具体来说,所述触发装置113具有一让位孔1133;所述锁定装置114为弹性卡块;所述触发装置11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卡块被触发装置113挤压积累弹性力;所述触发装置113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让位孔1133移动至弹性卡块的上方,所述弹性卡块释放弹性力使得弹性卡块与让位孔1133逆着插入方向锁定。从而实现将触发装置113固定在第二位置。

所述解锁装置211包括一推块2111和扭簧2112;所述推块2111与扭簧2112连动设置;所述插入件21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卡块与推块2111顶抵配合,其产生的顶抵力与扭簧2112的扭力方向相反,推块2111不发生偏转,所述推块2111在顶抵力的作用下与让位孔分离,所述触发装置113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所述插入件21逆着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卡块与推块2111顶抵,其产生的顶抵力与扭簧2112的扭力方向相同,使得推块2111发生偏转,从而使得推块2111与弹性卡块分离,所述触发装置113始终处于第二位置。这样实现了锁定装置114与解锁装置211单向配合解锁的结构。

所述卡锁装置115具体包括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导轨1151,以及与所述触发装置113连动设置的导杆1152;

所述导杆1152的一端与所述触发装置113连动设置,另一端为卡锁块。

所述触发装置113具有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斜槽1134,所述导轨1151位于斜槽1134外;所述斜槽1134与导轨1151之间的距离沿着插入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导杆1152与触发装置113连动的一端为置于所述斜槽1134内的滑块;所述触发装置113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斜槽1134顶抵,使得所述导杆1152沿着垂直于导轨的方向平移,使得所述卡锁块部分或者全部从导轨中移出。从而实现了卡锁块与插入件21解锁的目的。

所述触发装置113包括按钮1131和复位弹簧1132;所述按钮113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弹簧1132被挤压积累复位力。当锁定装置114解除对按钮1131的锁定时,复位弹簧1132的弹性复位力就能够使得按钮1131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

完成了盖板2与坐便器之间的连接,下文所要阐述的,就是盖板2的翻转机构的具体结构了。

进一步参考图28-3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坐便器盖板的翻转机构9,具体包括转动机构91和转轴安装座92;

所述转轴安装座92安装于坐便器本体,也就是上文的桶体1,并与坐便器水箱10之间形成一让位空间90;所述转动机构91的一端通过一固定转轴93与所述转轴安装座92转动连接,另一端绕着所述固定转轴93转动,并与坐便器盖板2通过一连动转轴94转动连接;

所述坐便器盖板2从盖合位置向打开位置翻动时,所述坐便器盖板中位于转动转轴前端的部分向着远离桶体1的方向转动,所述连动转轴94绕着固定转轴93向着远离所述让位空间9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坐便器盖板2中位于连动转轴94后端的部分向着靠近桶体1的方向转动,并落入所述让位空间90中。因此,在转动机构91的作用下,盖板2可实现向前和向上两个方向的运动。这样在坐便器盖板2打开时,盖板2与水箱10之间的空隙变大,使得盖板2的末端可以向下翻转落入让位空间90中顺利完成坐便器盖板2打开的动作。而坐便器盖板2关闭时,使得盖板2的末端在上翻的同时向着靠近水箱10的方向移动,减小盖板2与水箱的空隙。采用上述结构后,在盖板2关闭的情况下,盖板2与水箱的之间的缝隙可以做到2mm。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只能做到3mm或者更宽。

具体来说,所述转动机构91包括驱动铰链911。所述固定转轴93包括第一固定转轴931,所述连动转轴94包括第一连动转轴941;

所述驱动铰链9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组相向设置的第一凸耳9111、第二凸耳9112,所述第一凸耳9111、第二凸耳9112分别让位孔;所述第一固定转轴931和第一连动转轴941穿过该让位孔后,与盖板2或者转轴安装座9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铰链911还具有一让位空腔,所述让位空腔与第一凸耳9111、第二凸耳9112位于同侧,并且所述让位空腔分别与第一凸耳9111、第二凸耳9112之间的空隙连通。

上述结构只能实现盖板2的打开,但是无法实现盖板2转动至最大角度后的限位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述转动机构91还包括回转铰链912,所述固定转轴93还包括第二固定转轴932,所述连动转轴94包括第二连动转轴942;所述回转铰链912具有供所述第二固定转轴932和第二连动转轴942穿过的让位孔,使得所述回转铰链912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转轴932与所述转轴安装座9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动转轴942与坐便器盖板2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转轴931、第二固定转轴932、第一连动转轴941、第二连动转轴942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固定转轴932、第二连动转轴94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转轴931、第一连动转轴941的下方;所述盖板2处于盖合位置时,所述回转铰链912与第二连动转轴942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让位空腔和第二凸耳之间的空隙延伸至驱动铰链911外。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于:在所述盖板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回转铰链912与第二连动转轴942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二凸耳之间的空隙转动至所述让位空腔内。而在所述盖板2处于打开最大位置时,所述,所述回转铰链912与第二连动转轴942连接的一端与让位空腔的内壁顶抵,沿着转动方向限位,使得盖板2无法继续打开。这样就实现了盖板2打开至某一角度后无法继续打开的目的。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转轴932为阻尼转轴,所述盖板2打开位置小于90°时,所述盖板2在重力和阻尼转轴的作用下缓慢下落。并且,为了实现盖板2和回转铰链912和驱动铰链911的转动连接安装,所述盖板2具有一与所述回转铰链912和驱动铰链911转动连接的翻转块22,所述翻转块22具有安装所述第一连动转轴941和第二连动转轴942的安装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