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217发布日期:2019-04-20 02:5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机构,特别是指一种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阻尼机构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可开关活动的盖子上,通常要起单向的阻尼作用,如应用在马桶盖板上时,在马桶盖掀起的过程中不产生阻尼作用,而在马桶盖板下落的过程中产生阻尼作用,以实现盖板缓慢落下不会对马桶造成撞击。

而现有的马桶阻尼缓降机构中有利用单向叶片作为油路开关,对阻尼油起单向阻挡作用,从而实现单向阻尼,但是单向叶片与壳体之间往往因制造误差和形变等原因无法使油路完全闭合,无法起到很好的阻尼效果,因此针对阻尼效果业者出现了各种阻尼机构。但是现存阻尼机构受其加工误差影响,无法较好的统一与调整其缓降的时间,本案便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稳定的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其可灵活调整阻尼扭力以适配盖板不同缓降时间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其包括具有两筋条的转轴、套置于转轴上的轴套、置于转轴与轴套构成的容腔中的阻尼油、分别配合在两筋条上的叶片、连接转轴后端与轴套前端的密封盖、以及螺接配合在轴套后端的调节螺母,该轴套近中部位置由内壁一体向中心延伸有二片隔片,二隔片将轴套与转轴的容腔区隔成两腔室,所述转轴的两筋条设置在该转轴的芯轴上;其中,所述转轴的芯轴一端连接一转环,芯轴的另一端连接一凸出所述筋条端部的轴柱,所述轴柱的外端面对应各筋条的一侧设有延伸至芯轴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轴向沉槽,两个轴向沉槽为调压流道,所述调节螺母的末端设有与轴柱的外端面配合的台面。

进一步,所述叶片为一套置于转轴筋条上的U型套片,其包括抵靠于轴套内壁的第一片体、可移动贴靠于筋条一侧的第二片体以及与筋条另一侧限位的第三片体,各筋条的中部设有一由端部往芯轴设置的缺槽。

进一步,所述轴套具有一内腔,内腔具有一可插入转轴的内腔开口和一用于支撑转轴末端转动的轴通孔,所述转轴的转换与轴套的内腔开口套接转动配合,转环的一端连接所述芯轴,该转环与芯轴连接的一端为内环面,转环的内环面与隔片的顶部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轴套内腔底面上、两隔片旁边对称设有一对使筋条及叶片的轴向下端面形成间隙的卸油槽。

进一步,该转轴的转环外周形成一缩颈,缩颈内配合一密封环,密封环套于缩颈内密封住转环与轴套的内腔开口。

进一步,所述转轴的筋条设于轴柱的内端面与转环的内环面之间,筋条的一端与转环的内环面连接,筋条的另一端面与轴套的内腔底面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调压流道为设置在转轴的轴柱外端至芯轴的轴向沉槽,所述调节螺母的台面与轴柱的外端面分离形成间隙使各轴向沉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轴套内腔的底面与筋条的轴向下端面贴触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轴套内腔开口还焊接有一压盖,压盖与转环的外环面之间还套有垫环。

进一步,所述的调节螺母上设有一环槽,环槽中套设一使调节螺母和轴套底部轴通孔形成密封的密封圈。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通过在转轴的芯轴底部设置凸出所述筋条端部的轴柱,轴柱设置呈相对设置的轴向沉槽作为调压流道,通过转动调节螺母,使调节螺母末端的台面封堵或者打开轴柱的轴向沉槽,以及调节螺母末端的台面与轴柱外断面的间隙大小实现控制阻尼机构阻力大小以适配盖板不同缓降时间的要求,而且调节螺母是通过螺纹连接在轴套上并跟随轴套一起转动,调节螺母无松脱的可能,阻尼机构时间稳定,并且阻尼机构扭力控制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尼调节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马桶盖板缓降阻尼机构,其包括具有两筋条11的转轴1、套置于转轴1上的轴套2、置于转轴1与轴套2构成的容腔中的阻尼油、分别配合在两筋条11上的叶片3、连接转轴1后端与轴套2前端的密封盖4、以及螺接配合在轴套2后端的调节螺母5,该轴套2近中部位置由内壁一体向中心延伸有二片隔片21,二隔片21将轴套2与转轴1的容腔区隔成两腔室,所述转轴1的两筋条11设置在该转轴的芯轴12上;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所述转轴1的芯轴12一端连接一转环13,芯轴12的另一端连接一凸出所述筋条11端部的轴柱14,所述轴柱14的外端面对应各筋条11的一侧设有延伸至芯轴11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轴向沉槽15,两个轴向沉槽15为调压流道,所述调节螺母5的末端设有可与轴柱14的外端面141配合且可封堵轴向沉槽15的台面51。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2具有一内腔22,内腔22具有一可插入转轴1的内腔开口和一用于支撑转轴1末端转动的轴通孔23,轴套内腔22与轴通孔23之间形成内腔底面23,所述隔片21设于该轴套2,两隔片21对称设置在轴套2内腔22的腔壁上,隔片21径向面与轴通孔23相平,隔片21从内腔22开口至延伸到内腔底面固定,隔片21与内腔开平齐。该轴套内腔底面上、两隔片21旁边对称设有一对使筋条11及叶片3的轴向下端面形成间隙的卸油槽24。

本实用新型转轴1包括可插入轴套2内腔21的芯轴12、与轴套2内腔开口套接转动配合的转环13、一伸出轴套2外的连接部及一与芯轴11一端连接的轴柱14,连接部用以与坐便器的转轴(图中未示意)连接配合,轴柱14设于芯轴12相反于转环13的一端,该轴柱14可插入轴套2的轴通孔23内,芯轴12与轴柱14连接的一端与转环13的内环面121之间还凸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筋条11,各筋条11的中部设有一由端部往芯轴11设置的缺槽111。筋条11的一端与转环13的内环面连接,筋条11的另一端面可与内腔21底面23滑动配合,转环13的内环面与隔片21的顶部滑动配合,在轴柱14的外端面对应各筋条11的一侧设有延伸至芯轴12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轴向沉槽15,轴向沉槽15作为调压流道。该转轴1的转环13外周形成一缩颈16,缩颈16内配合一密封环6,密封环15套于缩颈123内密封住转环12与轴套20的内腔开口,所述密封盖4配合在轴套2的内腔21开口处,该密封盖4的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1的连接部13穿过的中心孔,该密封盖4与转轴1的转环13之间还设有一垫环7。

所述叶片3为一套置于转轴1筋条11上的U型套片,其包括抵靠于轴套2内壁的第一片体31、可移动贴靠于筋条11一侧的第二片体32以及与筋条11另一侧限位的第三片体33。

本实用新型轴通孔23中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5,调节螺母5末端设有可与轴柱14的外端面贴触封堵轴向沉槽15的台面51, 调节螺母5上还设有一环槽52,环槽52中套设一使调节螺母5和轴套2底部轴通孔23形成密封的密封圈8。

如图1至图3所示,把叶片3的配合在转轴1的芯轴12的有叶片11上,在转环13的缩颈套16入密封环6,然后整体套入轴套2的轴套内腔22中,叶片3的第一片体31边沿与轴套2内腔21的腔壁周向贴触滑动配合,筋条11的下端面与轴套2的内腔底面23贴触滑动配合,两筋条11对应位于两个隔片21之间,转轴1上转环13与内腔21开口转动配合,并且隔片21顶部与的转环12的内环面贴触滑动配合,隔片21径向与转轴2的径面贴触滑动配合,因此两个隔片21把轴套2分隔成两个可储存阻尼油的油腔,芯轴12底部的轴柱14与轴套2底部的轴通孔23套合并转动配合,调节螺母5旋入轴通孔23使其上的台面51密封住轴柱14的外端面封堵住轴向沉槽15,使被隔片21分隔成的两个阻尼油的油腔无法连通。然后把垫环7套于转环13外环面,把密封盖4压入内腔21开口并采用波峰融焊焊接固定,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装配。

通过拧动调节螺母5使其台面51封堵住轴柱14外端面的轴向沉槽15,使得被隔片21分隔成的两个阻尼油的油腔无法连通,即阻尼油被限定在该油腔中,此时,盖板可快速上翻,无阻尼。

当反向旋转调节螺母5使其台面51与转轴1轴柱14的外端面分离而打开轴向沉槽15,使被隔片21分隔成的两个阻尼油的油腔通过轴向沉槽15连通,轴向沉槽15和轴通孔23及调节螺母5的台面51构成控制阻尼油在轴套内腔22中自由流动速度大小的过流通道,通过旋动调节螺母5调整其台面51与轴柱14的外端面的间隙大小即可调节控制油腔阻尼油从各轴向沉槽15之间的流速,改变阻尼油对筋条11液压阻尼力的大小,调节转轴1的转速,实现盖板阻尼慢落翻转速度可调之目的。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