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长的支撑构件和用于连接到该支撑构件的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8358发布日期:2020-04-17 22:5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伸长的支撑构件和用于连接到该支撑构件的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或者安装在墙壁或屋顶处的伸长的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适于连接至如下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该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限定了用于容纳可延伸或可移动覆盖物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更具体地,该支撑构件适于支撑板状盖,使得盖从该支撑构件突出,以便盖能够至少部分地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盖、包括该支撑构件和该盖的盖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盖装置的墙壁或屋顶。



背景技术:

这样的覆盖物可以被布置成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移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墙壁或屋顶中的开口,诸如窗户开口。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被附接到墙壁或屋顶的限定开口的部段,并且盖可以连接至支撑构件,以在退回状态下至少部分地隐藏覆盖物。

窗户覆盖物用于覆盖窗户,例如以管理阳光、以提供隔热、遮光、以确保隐私或安全性、以将昆虫拒之在外或纯粹用于装饰目的。窗户覆盖物通常在窗户的内侧,但也可以使用外部解决方案。窗户覆盖物也可以被称为窗户装潢或窗户百叶片。

一种常见类型的覆盖物包括缠绕在卷筒上的材料片,其中,该材料片可以通过卷筒的旋转而从卷筒延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或墙壁或屋顶处的伸长的支撑构件,其中该伸长的支撑构件为有助于组装和拆卸相关联的板状盖创造了条件。

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伸长的支撑构件来实现。因而,通过一种伸长的支撑构件来实现该目标,该伸长的支撑构件适于连接至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从而限定用于容纳可延伸或可移动覆盖物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该支撑构件适于支撑板状盖,使得盖从该支撑构件突出,使得盖能够至少部分地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构件包括枢转装置,该枢转装置用于形成枢转轴线,使得盖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在非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枢转。

覆盖物可以适于能够在退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延伸,覆盖物优选地平行于平面。此外,覆盖物可以被设计成使得覆盖物的边界在延伸状态下限定矩形形状。覆盖物还可以是连续的(例如百叶片或屏风),或者覆盖物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多个相互连接且间隔开的平行叶片构件。此外,覆盖物可以被卷到卷筒上。在覆盖物是不连续的情况下,叶片构件可以通过绳索相互连接,并且假定退回状态下的内部间隔减小的包装状态。

另一种类型的覆盖物由幕帘形成,其中该幕帘可以滑动地布置在轨道中。因而,支撑构件和/或相关联的盖可以被布置成在窗户开口上方形成凹进的幕帘轨道。幕帘可以沿着顶侧设有间隔的滑块,其中该滑块与轨道接合,并且幕帘能够在窗户的侧向方向上移动。

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具有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延伸,该延伸被设计成至少与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中的开口的其相关联的一侧一样长。以这种方式,覆盖物可以被布置成沿着所述一侧覆盖开口的完整延伸。

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具有沿着直线且是大致刚性的纵向延伸。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通过挤出来制造。

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如螺钉或铆钉或胶水)以固定状态附接到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

根据一个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支撑覆盖物。覆盖物可以由可延伸的覆盖物/百叶片/幕帘形成,用于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移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墙壁或屋顶中的开口,诸如窗户开口。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容纳完全退回状态下的覆盖物/百叶片/幕帘。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保持卷筒,覆盖物/百叶片可以在该卷筒上卷起和展开。

根据一个示例,盖可以适于至少大致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这可以表明该空间的完全隐藏或者表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一小部分可以是可见的,诸如通过狭槽或通道可见。

根据一个示例,盖可以由伸长的盖形成,并且布置为使得在连接状态下盖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

根据另一个示例,盖可以布置为使得在连接状态下盖的主延伸平面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平行。

此外,盖可以具有沿着直线且是大致刚性的纵向延伸。此外,盖可以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通过挤出来制造。

此外,这种伸长的支撑构件为建筑师或设计师在计划包括窗户开口的建筑或建筑物期间创造了条件,以至少暂时地隐藏支撑构件和任何其它结构,诸如覆盖物卷筒和相关联的保持架以及用于这些可操作结构在安装期间的覆盖或定位的引导件。此外,这种伸长的支撑构件为推迟选择多个可用的覆盖解决方案(诸如覆盖物的数量和覆盖物的类型)中的一个解决方案创造了条件。

此外,在建造建筑物时或之后进行翻新时,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被建造在窗户开口附近。

枢转设计为有助于拆卸盖创造了条件,因为操作者可以抓住盖的与枢转装置相反的侧边缘并且使盖绕着枢转轴线枢转,直到将盖从支撑构件释放,然后将盖从支撑构件移除。以类似的方式,在组装操作中,操作者可以抓住盖的与盖的对应枢转装置相反的侧边缘,使盖相对于枢转装置匹配,并且使盖绕着枢转轴线枢转,直到将盖连接到支撑构件为止。

根据一个示例,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可以适于匹配盖的对应枢转装置。更具体地,在与伸长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枢转装置可以形成圆形表面(凸形或凹形)。

根据另一个示例,枢转装置被布置成使得枢转轴线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平行。因而,枢转装置可以沿着支撑构件的长边布置。

根据另一个示例,枢转装置可以形成连续结构,该连续结构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并且沿着伸长的支撑构件的大部分长度,该连续结构优选地跨越支撑构件的整个长度。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具有板状元件,该板状元件具有内侧和与内侧相反的外侧,该内侧用于面向用于覆盖物的空间,该外侧适于面向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的表面,并且其中枢转装置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在内侧和外侧之间的边缘处。

枢转装置在板状元件的边缘处的位置为将支撑构件刚性地附接到侧壁创造了条件,从而限定用于覆盖物的空间,并且在将支撑构件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上时以容易的方式将盖施加到支撑构件以及将盖从支撑构件移除。

根据另一个示例,盖可以布置为使得在连接状态下,盖的主延伸平面相对于支撑构件的板状元件的主平面垂直。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内侧上。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根据另一个示例,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与板状元件形成一件式单元。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被定位在距板状元件的边缘一定距离处,使得盖的边缘可以配合在枢转装置的外部,并且板状元件的边缘的表面和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大致齐平。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例如,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可以由限定凸出的枢转接触表面的突起形成。此外,突起可以被定位在距板状元件的边缘一定距离处,使得盖的边缘可以配合在突起的外部,并且板状元件的边缘的表面和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大致齐平。优选地,盖的边缘和支撑构件的在突起外部的相邻表面可以被定位成彼此接触或至少紧密相邻。

根据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一个区段朝向板状元件的边缘渐缩。这种渐缩为伸长的支撑构件在墙壁或屋顶中的有美学吸引力的布置创造了条件,因为板状元件在边缘处的厚度可以很薄,其中在安装到墙壁或屋顶中并施加了石膏腻子涂料之后,从一侧仅能看到薄的边缘,或者可能是边缘被石膏腻子涂料一起覆盖,由此完全不可见。此外,这种渐缩也为稳健生产创造了条件,因为除了渐缩区段(取决于最小横截面处的材料厚度)之外,伸长的支撑构件都可以以常规方式(诸如经由挤出)而生产。这种渐缩设计可以经由对板状构件的端部进行机加工/切割/倒角来实现,使得形成朝向边缘的期望的渐缩的形状。

此外,可以有助于在安装了伸长的支撑构件之后对墙壁或屋顶进行修整,因为可以通过由工具将石膏腻子涂料刮靠到边缘上而以容易且省时的方式施加石膏腻子涂料。因而,伸长的支撑构件允许将石膏腻子涂料施加成与边缘齐平。此外,与具有与板状元件的延伸正交的边缘表面的常规边缘设计相比,可以改善安装的最终外观,因为可以在石膏腻子涂层上施加漆料,使得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仅薄壁边缘是可见的,或者该边缘可以一起被石膏腻子涂料覆盖。

根据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渐缩区段位于与边缘相邻的边缘区域中。更具体地,这种渐缩在边缘区域中可以是连续的。这种设计为稳健的设计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因为在形成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主要形状之后,可以在一个步骤中仅机加工板状元件的边缘区域。

渐缩区段可以被定向成使得板状元件的第一侧由板状元件的内侧形成。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包括在第一侧上的在边缘区域中的第一表面和在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的在边缘区域中的第二表面,其中该边缘由作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相交部的线形成。该实施例特别适于有美学吸引力的布置,因为在安装和修整之后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一侧仅能看到所述线,或者该边缘可以一起被石膏腻子涂料覆盖。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第一表面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并且第二表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延伸,并且其中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成角度。术语“平面”可以被定义为假想的平坦表面,在该假想的平坦表面中,其上任何两点之间的直线均完全位于该表面内。该实施例示例为诸如通过对板状元件的边缘区域进行倒角的成本有效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第一表面以与边缘区域外部的板状元件的第一侧上的主表面平行且齐平的方式延伸,并且其中第二表面相对于在边缘区域外部的在板状元件的第二侧上的主表面成角度延伸。换句话说,第二表面可以是倒角表面。根据该实施例示例,仅需要机加工板状元件的一侧。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板状元件的在边缘区域中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于彼此以在15度至75度的区间、特别是30度至60度的区间中的角度延伸。优选地,板状元件的在边缘区域中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于彼此以45度的角延伸。这种设计为稳健的生产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因为渐缩的材料在边缘处的厚度不会太小,使得该厚度在足够薄的同时可以制动,从而在墙壁或屋顶中实现有美学吸引力的设计。

根据另一个示例,板状元件在边缘区域的外部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该实施例为诸如通过挤压而稳健生产伸长的支撑构件创造了条件。换句话说,板状元件仅在边缘区域中渐缩。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包括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适于在连接状态下与盖接合。进一步优选地,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与板状元件形成一件式单元。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适于卡合连接。换句话说,接合装置适于形成卡扣连接,用于容易地附接和释放盖。因而,该设计不依赖于重力。这使得不仅能够应用在支撑构件以覆盖物能够从支撑构件向下延伸的方式布置在窗户开口上方的情况,而且也能够应用在支撑构件布置在窗户开口的侧面以形成用于覆盖物的侧通道的情况以及支撑构件以覆盖物能够从支撑构件向上延伸的方式布置在窗户开口下方的情况。

更具体地,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可以包括突起,该突起适于在横向方向上是弹性的,用于在连接期间允许一个经过另一个的加宽区段的移动,之后该突起在加宽区段的另一侧上的狭窄区段中被推回到接合状态。

此外,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可以在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出。此外,接合装置可以限定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平行的伸长形状。根据另一个示例,接合装置形成连续结构,该连续结构平行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并且沿着伸长的支撑构件的大部分长度,该连续结构优选地跨越支撑构件的整个长度。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盖包括与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兼容的枢转装置以及与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兼容的接合装置,用于有助于盖与支撑构件的连接。

根据一个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适于与盖直接接合。换句话说,在支撑构件和盖之间不需要中间体。这种设计为有助于盖相对于支撑构件的组装和拆卸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根据另一个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盖接合。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内侧上。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一距离处的位置在与支撑构件的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用于在连接状态下在盖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锁定接合。根据一个示例,第一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一距离处的位置在沿着由支撑构件的板状构件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突出。根据另一个示例,第一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接触盖的对应成形的第一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可以形成肋,该肋在相对于由板状元件限定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突出。该肋可以具有加宽部分,用于接触盖的对应成形的部分。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第一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允许支撑构件和盖中的一个经过另一个的加宽区段的移动,并且适于之后在加宽区段的另一侧上的狭窄区段中推回到接合状态。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包括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二距离处的位置在与支撑构件的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用于接合盖并将盖朝向支撑构件推动。根据一个示例,第二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二距离处的位置在沿着由支撑构件的板状构件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突出。根据一个示例,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根据另一个示例,第二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二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接触盖的对应成形的第二接合部。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接合装置包括凹槽形式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被布置在支撑构件的边缘处并且在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用于在连接状态下在盖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锁定接合。凹槽可以适于接收在盖的自由纵向端处的对应成形的伸长的突起。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支撑构件包括背板和两个间隔开的侧板,所述两个间隔开的侧板被布置成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背板垂直地延伸,使得支撑构件具有限定伸长的孔口的形状,该伸长的孔口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延伸,用于形成用于覆盖物的空间。优选地,每一个板具有矩形形状。每一个板可以在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平行的纵向方向上伸长。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板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形成为一件式单元。换句话说,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沿着包括板的其延伸方向形成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轮廓。然后,间隔开的侧板中的一个侧板将包括枢转装置,该枢转装置优选在支撑构件的长边边缘处。这样的设计为进一步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并且特别适合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的凹槽中。这种设计为将伸长的支撑构件经由背板构件适当地固定到墙壁部分进一步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当安装在具有对应的矩形形状的具有底表面和两个相反的侧表面的凹槽中时。

根据最后提到的实施例示例的替选方案,伸长的支撑构件形成单独的边缘构件,用于牢固地结合到伸长的外壳。该外壳可以包括背板和两个间隔开的侧板,所述两个间隔开的侧板被布置成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背板垂直地延伸,使得外壳具有限定伸长的孔口的形状,该伸长的孔口平行于外壳的纵向方向延伸,从而形成用于覆盖物的空间。然后,支撑构件可以连接到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长边的自由端。此外,侧板在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更具体地,支撑构件的尺寸可以被设置成使得支撑构件及其相关联的侧板的总长度在与外壳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与另一个侧板的长度相同。通过以成本有效的方式生产不同尺寸和/或设计的外壳用于不同的应用并且同时生产在尺寸和/或设计上匹配该外壳的多个不同尺寸和/或设计的支撑构件,这种替选方案为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根据另一个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包括两个板,所述两个板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这种设计为进一步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此外,所述两个板中的第二个板可以通过枢转装置在与边缘相反的长边端处连接至所述两个板中的具有枢转装置的第一个板。

根据另一个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具有限定伸长的孔口的形状,该伸长的孔口平行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延伸。该实施例示例为以将其至少部分地隐藏的方式将诸如卷筒的物体附接到孔口内部创造了条件。换句话说,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限定具有在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主延伸方向的通道,其中该通道在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敞开。

根据另一个示例,枢转装置具有钩形状的横截面。优选地,盖的枢转装置也具有钩形状的横截面,并且适于与支撑构件的钩接合。这样的设计为有助于组装和拆卸创造了条件。

根据最后提到的示例的进一步发展,支撑构件包括突起,该突起在其自由端处包括钩,并且其中该突起与凹槽相比在距边缘的更大距离处从支撑构件的板状元件延伸。突起可以是伸长的,并且具有弯曲的形状。根据一个示例,包括钩和凹槽的突起在沿着由支撑构件的板状元件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间隔开。

本发明的第二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盖,该盖用于连接到伸长的支撑构件,该伸长的支撑构件用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或者墙壁或屋顶处,其中盖为有助于相对于支撑构件的组装和拆卸创造了条件。

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实现。因而,通过一种用于连接到支撑构件的板状盖来实现,该支撑构件适于连接到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从而限定用于容纳可延伸或可移动覆盖物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盖适于连接至支撑构件,使得盖从支撑构件突出,使得盖能够至少部分地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其特征在于,盖包括枢转装置,该枢转装置用于形成枢转轴线,使得盖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在非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枢转。

根据一个示例,板状盖是伸长的,并且适于连接至支撑构件,使得盖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此外,板状盖可以具有与支撑构件大致相同的长度。取决于应用,板状盖可以具有比支撑构件短的长度。例如,在两个支撑构件彼此垂直地布置以形成拐角的应用中,至少一个盖可以具有比其相关联的支撑构件短的长度。根据替选方案,多个盖被布置在相同的支撑构件上。根据一个示例,多个盖可以以并排关系布置在相同的支撑构件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示例,盖具有板状元件,该板状元件具有内侧和与该内侧相反的外侧,该内侧面向覆盖物的空间,并且枢转装置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在内侧和外侧之间的边缘处。根据一个示例,当盖处于相对于支撑构件的连接状态时,板状元件形成盖的主要部分,并且板状元件的外侧大致形成盖的仅从外部可见的部分。

枢转装置在板状元件的边缘处的位置为将盖相对于支撑构件连接和分离时的良好操作创造了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盖的枢转装置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内侧上。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因为当盖处于相对于支撑构件的连接状态时,枢转装置将是不可见的。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枢转装置位于距板状元件的边缘一定距离处,用于与支撑构件的对应枢转装置接合,其中该边缘可以抵靠支撑构件的相邻表面,并且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和支撑构件的边缘可以大致齐平。该实施例示例为将盖定位在支撑构件附近并且优选将盖定位成与支撑构件接触创造了条件,这将提供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的枢转装置形成凹部,并且其中该凹部在一个方向上由板状元件的边缘区段限定,使得边缘区段的边缘可以被布置成靠近支撑构件的边缘区段,并且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和支撑构件的边缘可以大致齐平。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包括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适于在连接状态下与支撑构件接合。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接合装置适于卡合连接。该实施例示例为盖相对于支撑构件的容易安装和拆卸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的接合装置被布置在盖的板状元件的内侧上。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的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一距离处的位置在与盖的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板状元件突出,用于在连接状态下在盖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锁定接合。根据另一个示例,第一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接触支撑构件的对应成形的第二接合部。

根据一个示例,盖的第一接合部分具有从板状元件处的所述位置到自由端的延伸,该自由端在穿过枢转轴线且与盖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附近。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的第一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允许盖和支撑构件中的一个经过另一个的加宽区段的移动,并且适于之后在加宽区段的另一侧上的狭窄区段中推回到接合状态。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的接合装置包括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从距枢转装置第二距离处的位置在与盖的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用于接合支撑构件并将盖朝向支撑构件推动。根据一个示例,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根据另一个示例,第二接合部包括在自由端处的接合表面,并且其中第二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接触支撑构件的对应成形的第二接合部。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接合装置包括伸长的突起,该伸长的突起在盖的自由纵向端处,用于被接收在支撑构件中的对应成形的凹槽中。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盖装置,该盖装置适于连接至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从而限定用于容纳可延伸或可移动覆盖物的空间,其中该盖装置包括根据上述任一个示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和根据上述任一个示例的盖。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限定开口的墙壁或屋顶,其中该墙壁或屋顶设有根据上文所述的与开口相邻的盖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示例,墙壁或屋顶具有伸长的凹槽,该伸长的凹槽适于接收伸长的支撑构件,并且其中伸长的支撑构件被布置在该凹槽中。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沿着开口的第一侧布置,并且刚性地附接到墙壁或屋顶。

根据替选方案或作为补充,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形成用于容纳退回状态下的至少一个覆盖物的外壳。换句话说,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其纵向方向与覆盖物的移动方向垂直。在这种情况下,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限定足以容纳完全退回状态下的至少一个覆盖物的空间。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沿着墙壁或屋顶开口的第一侧布置。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另一个伸长的支撑构件沿着开口的与其它支撑构件垂直的第二侧布置,并且支撑可延伸覆盖物的边缘,该边缘与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的移动方向平行。因而,另一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适于形成用于支撑覆盖物的侧边缘的侧向支撑结构。换句话说,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其纵向方向与覆盖物的移动方向平行。在这种情况下,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限定如下空间,该空间足以容纳覆盖物的侧边缘并且还可能容纳引导件,该引导件用于在覆盖物的移动期间引导覆盖物的侧边缘。可替选地,引导件可以被称为轨道或导轨。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根据一个示例,盖装置包括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所述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并且优选地彼此连接。支撑构件中的第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容纳覆盖物,而另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形成覆盖物的侧边缘的侧向支撑。

根据另一个示例,盖装置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两个平行的伸长的支撑构件中的一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容纳覆盖物,其中相反的一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被布置在开口的相反侧上,并且可以包括卷筒或用于形成环的绳索的其它配对物,以引导覆盖物。根据替选方案,两个平行的伸长的支撑构件在侧向方向上布置在开口的相反侧上,其中每一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形成覆盖物的侧边缘的侧向支撑。

根据另一个示例,盖装置包括三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其中支撑构件中的第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容纳覆盖物,而另外两个支撑构件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从而形成覆盖物的相反侧边缘的侧向支撑。

根据另一个示例,盖装置包括四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其中第一对支撑构件被布置成平行间隔的关系并且第二对支撑构件被布置成与第一对支撑构件垂直的平行间隔的关系。因而,盖装置可以绕着开口形成框架。第一对支撑构件中的第一个支撑构件可以容纳覆盖物,并且相反的支撑构件可以包括卷筒或用于形成环的绳索的其它配对物,以引导覆盖件。第二对支撑构件可以形成覆盖物的相反侧边缘的侧向支撑。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墙壁或屋顶部分,其中该墙壁或屋顶部分包括墙壁或屋顶区段以及根据上述实施例示例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盖装置,该盖装置在用于覆盖物的空间中,其中支撑构件附接到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并且其中盖连接到支撑构件。例如,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布置为使得支撑构件的主侧表面与墙壁或屋顶区段接触。此外,板状元件可以被紧固到墙壁或屋顶区段。墙壁或屋顶区段可以包括建筑板材,诸如石膏板材。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布置为使得边缘位于距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一定距离处,并且其中在墙壁或屋顶部分的外表面与边缘之间施加石膏腻子涂料,使得板状元件的面向墙壁或屋顶区段的一侧被石膏腻子涂料覆盖。如上文所述,在安装了伸长的支撑构件之后,可以有助于对墙壁或屋顶的修整,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借助于工具将石膏腻子涂料刮到边缘上而以容易且省时的方式施加石膏腻子涂料。优选地,板状元件的面向壁或屋顶区段的一侧由石膏腻子涂料一直覆盖到边缘。因而,可以仅能看见由细线形成的边缘。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布置为使得板状元件的第二侧面向墙壁或屋顶区段。

根据另一个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布置为使得板状元件的边缘从由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限定的平面突出。通过以使板状元件的边缘从由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限定的平面突出的方式定位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以容易的方式施加石膏腻子涂料,并具有有美学吸引力的最终外观。优选地,在与板状元件相邻的外表面和边缘之间施加石膏腻子涂料,使得板状元件的第二表面至少大致全部被石膏腻子涂料覆盖。

优选地,伸长的支撑构件布置为使得板状元件的边缘从由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限定的平面突出一小段距离。根据一个示例,伸长的支撑元件布置为使得板状元件的边缘从由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限定的平面在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出比渐缩的延伸小的距离。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所述空间形成伸长的凹槽,并且其中伸长的支撑构件被接收在该伸长的凹槽中。通过使伸长的支撑构件的外部形状和尺寸与伸长的凹槽的内部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伸长的支撑构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隐藏在凹槽中,并且优选在凹槽中形成紧密配合。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其中伸长的支撑构件沿着墙壁或屋顶中的开口的第一侧布置,使得覆盖物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移动,用于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开口。该实施例示例为有美学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适于容纳退回状态下的可延伸覆盖物。例如,覆盖物可以在退回状态下卷在卷筒上。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沿着开口的第二侧布置并且支撑可延伸覆盖物的边缘,该边缘与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的移动方向平行。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示例,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

在以下描述和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特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以下是对作为示例引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

在附图中:

图1是从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顶部观察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中的盖装置的横截面图,并且图2b是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c至图2f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的连接的不同阶段,

图3是从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顶部观察的透视图,

图4a是图3中的盖装置的横截面图,并且图4b是图4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从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顶部观察的透视图,

图6是安装有根据图5的盖装置的墙壁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是移除了伸长的盖的根据图6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8a和图9a是根据图6的装置的横截面图,图8b和图9b分别是图8a和图9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用于替换根据图1至图2的盖的新盖的透视图,

图11是用于替换根据图3至图4的盖的新盖的透视图,

图12是类似于图6的透视图,其中安装有覆盖物并安装有根据图10至图11的伸长的盖,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在将覆盖物安装在盖装置中期间的步骤,

图14、图15和图16是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三个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

图1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8示出了应用了电动覆盖物的盖装置,

图19至图22以不同的视图示出了盖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在屋顶开口中的盖装置,

图24示出了根据图23的替选方案的盖装置,

图25a至图25d示出了处于不同连接阶段的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

图26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

图27示出了应用在墙壁中的根据图26的盖装置,并且

图28和图29示出了处于两种不同状态的用于支撑装置的覆盖物的替选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a和图2b示出了用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的盖装置2的第一实施例,该盖装置2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可延伸覆盖物(未示出)。覆盖物可以被布置成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移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墙壁或屋顶中的开口。盖装置2包括伸长的支撑构件4,该伸长的支撑构件4适于附接到限定开口的墙壁区段或屋顶区段。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4适于容纳处于退回状态的至少一个可延伸覆盖物。

盖装置2还包括板状盖8,该板状盖8适于由支撑构件4支撑,使得盖从支撑构件突出,使得盖能够至少部分地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此外,盖8可以被布置成用于当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的凹槽中时至少大致隐藏伸长的支撑构件4。

板状盖8是伸长的并且适于连接至伸长的支撑构件4,使得伸长的盖8的纵向方向l1在连接状态下平行于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此外,伸长的盖8没有用于覆盖物的任何狭槽。

支撑构件4和盖8中的每一个包括枢转装置9、11,用于在接合时形成枢转轴线,使得盖8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4在非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枢转。枢转装置9、11中的一个具有阴形状,而枢转装置9、11中的另一个具有阳形状。更具体地,枢转装置9、11中的第一个形成具有凸形接触表面的突起,而枢转装置9、11中的另一个形成具有凹形接触表面的凹部以接收突起。枢转装置9、11中的每一个与伸长的盖8和伸长的支撑构件4中的相应一个形成为一件式单元。此外,枢转装置9、11中的每一个限定与伸长的支撑构件4和伸长的盖8中相应一个的纵向方向平行的伸长的形状。

此外,支撑构件4具有板状元件13,该板状元件13具有用于面向用于覆盖物的空间的内侧15和适于面向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的表面的与内侧相反的外侧17,并且枢转装置9被布置在内侧和外侧之间的板状元件的边缘45处,参见图2b。更具体地,枢转装置9被布置在板状元件13的内侧15上。

更具体地,枢转装置9被定位在距板状元件13的边缘45一小段距离处,使得盖8的边缘区段147可以配合在枢转装置9外部,并且板状元件的边缘的表面和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大致齐平。支撑构件4的枢转装置9形成用于被接收在盖的互补形状的凹部中的突起。

盖8具有板状元件19,该板状元件19具有用于面向用于覆盖物的空间的内侧21和与内侧相反的外侧23。枢转装置11被布置在内侧和外侧之间的板状元件的边缘145处。此外,枢转装置11被布置在板状元件的内侧21上。

此外,枢转装置11形成凹部,并且其中该凹部由板状元件的边缘区段147限定在一个方向上,使得边缘区段147的边缘145可以被布置成靠近支撑构件的边缘区域47,并且盖的面向外的表面和支撑构件的边缘可以大致齐平。

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4和盖8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彼此接合的接合装置10、12。接合装置10、12在形状上彼此互补,并且适于将伸长的盖8可拆卸地连接到伸长的支撑构件4。

接合装置10、12中的每一个与伸长的盖8和伸长的支撑构件4中的相应一个形成为一件式单元。

此外,接合装置10、12中的每一个限定与伸长的支撑构件4和伸长的盖8中的相应一个的纵向方向平行的伸长的形状。此外,接合装置10、12适于卡合连接,即卡扣连接。

支撑构件4的接合装置10被布置在板状元件13的内侧上。类似地,盖8的接合装置12被布置在板状元件19的内侧上。

此外,接合装置10、12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接合部20、22,该第一接合部20、22从距相应的枢转装置9、11第一距离处的位置在与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用于在连接状态下在盖8和支撑构件4之间形成锁定接合。

第一接合部20、22中的每一个包括在自由端28、30处的接合表面24、26,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适于在连接期间允许支撑构件和盖中的一个经过另一个的加宽区段的移动,并且适于之后在加宽区段的另一侧上的狭窄区段中推回到接合状态。

第一接合部22、24被设计成形成卡扣连接。更具体地,第一接合部22、24中的至少一个在横向方向上是弹性的,用于在连接期间允许在接合状态下弹性位移和退回。第一接合部22、24中的每一个包括肋34、36。

盖8的第一接合部22具有从板状元件处的所述位置到自由端的延伸,该自由端在穿过枢转装置11且与由盖的板状元件19限定的平面垂直的平面附近。支撑构件的对应的第一接合部20大致较短,从而形成凸耳。由于第一接合部22从板状元件到其自由端的相当长的延伸,因此实现了一定的柔性,以在需要时将盖锁定就位以及将盖从支撑构件释放。此外,在连接状态下,盖8的第一接合部22被布置在支撑构件的第一接合部20的下侧,使得在释放期间,施加在盖上的力将释放而不是增加压力。更具体地,盖8的第一接合部22具有折曲或弯曲的形状。更具体地,盖8的第一接合部22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笔直的延伸,该第一部分通过折曲区域延续到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具有朝向自由端的笔直的延伸。

此外,接合装置10、12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二接合部32、33,该第二接合部32、33从距相应的枢转装置9、11第二距离处的位置在与枢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用于以将盖4朝向支撑构件4推动的方式相互作用。这种设计具有使支撑构件和盖之间的任何间隙最小化的效果。优选地,盖的边缘将抵靠支撑构件的相邻表面。更具体地,支撑构件的第二接合部32具有折曲或弯曲的形状。更具体地,支撑构件的第二接合部32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是部分圆形的形状。盖的对应的第二接合部33大致较短,从而形成凸耳。支撑构件4的第二接合部32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在其途经盖的对应的接合部33时可以稍微移位。

伸长的支撑构件4具有限定伸长的孔口18的形状,该伸长的孔口18平行于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延伸,并且伸长的盖8适于当伸长的盖8和伸长的支撑构件4处于连接状态时至少大致封闭伸长的孔口18。

伸长的支撑构件4包括第一板42,该第一板42包括板状元件13。第一板42具有矩形形状。此外,第一板42适于被布置成与墙壁部分或屋顶部分接触。另外,第一板42在与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平行的纵向方向上伸长。枢转装置9和接合装置10沿第一板42的长边边缘布置。

图2c至图2f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的不同连接阶段。盖8最初被定位成在相对于支撑构件4的倾斜状态下其纵向方向大致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并且在图2c中,盖8被定位成使得枢转装置9、11彼此接合。更具体地,盖8可以最初被定位成使得由板状元件19限定的平面相对于由支撑构件4的板状元件13限定的平面倾斜。例如,盖最初被定位成使得由板状元件19限定的平面相对于由支撑构件4的板状元件13限定的平面倾斜15°至75°角。然后使盖8相对于支撑构件4绕枢转轴线旋转,其中按照连续的顺序,第二接合装置32、33首先接合,使得将盖朝向支撑构件的边缘(在图中向左)推动,然后是第一接合装置20、22的接合,使得将盖连接到支撑构件,参见图2d至图2f。盖将被定位在最终位置,使得由板状元件19限定的平面相对于由支撑构件4的板状元件13限定的平面倾斜90°角。

为了将盖8从支撑构件4释放(断开),可以相对于枢转轴线在盖的相反的长边边缘处在盖8和支撑构件4之间挤入诸如螺丝刀的工具,并且通过转动该工具,可以接近长边边缘,用于使盖8进一步绕着枢转轴线转动。

现在转到图2b。第一板42的区段43朝向板形元件的边缘45渐缩。更具体地,区段43朝向边缘45连续地渐缩。

此外,边缘45具有伸长的形状。此外,伸长的边缘45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l2延伸。此外,边缘45指向与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垂直的方向。此外,第一板42的渐缩区段43位于与边缘45相邻的边缘区域47中。

此外,第一板42包括在第一侧51上的边缘区域47中的第一表面49和在与第一侧51相反的第二侧55上的边缘区域47中的第二表面53,其中边缘45由作为第一表面49和第二表面53的相交部的线形成。更具体地,边缘45沿着直线延伸。

第一表面49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第二表面53平行于第二平面延伸,并且其中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成角度。术语“平面”在此是指假想的平坦表面,在该假想的平坦表面中,其上任何两点之间的直线均完全位于该表面内。

第一表面49平行于在边缘区域47外部的在第一板42的第一侧51上的主表面57延伸并且与该主表面57齐平,并且其中第二表面53相对于在边缘区域47外部的在第一板42的第二侧上的主表面59成角度延伸。

边缘区域47中的第一板42的第一表面49和第二表面53相对于彼此以在15度至75度的区间、特别是30度至60度的区间中的角度延伸。此外,根据所示的示例,边缘区域47中的第一板42的第一表面49和第二表面53相对于彼此以45度的角延伸。此外,第一板42在边缘区域的外部具有均匀的厚度。

现在再次转到图1。伸长的支撑构件4包括第二板40,该第二板40相对于第一板42垂直地布置。第二板40具有矩形形状。第二板40在与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平行的纵向方向上伸长。第二板40在第一板的与边缘45相反的端部处连接至第一板42。此外,第一板42和第二板40形成为一件式单元。

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4包括第三板44,该第三板44被布置成平行于第一板42并在距第一板42一定距离处。第三板44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更具体地,第三板44具有与第一板42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第三板44在与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平行的纵向方向上伸长。第三板44经由第二板40与第一板42连接。更具体地,第一板42、第二板40和第三板44形成为一件式单元。第三板44具有与上面针对第一板42所述的类似的边缘区域的设计,其中边缘区域的倾斜是镜像的。

换句话说,支撑构件4包括形成u形横截面的伸长的背板40和两个间隔开的伸长的侧板42、44。此外,背板40和两个间隔开的伸长的侧板42、44形成为一件式单元。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4具有矩形形状的横截面,其中伸长的孔口18限定矩形的开放侧。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4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的横截面。当然,其它设计也是可能的,特别是如下设计:伸长的支撑构件的深度大于伸长的支撑构件的高度,以容纳多个覆盖物。此外,支撑构件4不包括在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封闭伸长的孔口的任何端板。然而,可以将这样的端板附接在支撑构件的相反端处。用于覆盖物的保持架可以被附接到这些端板。可替选地,用于覆盖物的保持架可以在支撑构件的横向方向上被附接到限定伸长的孔口的板40、42、44中的任何一个,参见图12。根据另一个替选方案,例如在支撑构件4在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不包括封闭伸长的孔口的任何端板的情况下,用于覆盖物的保持架可以被直接附接到在支撑构件的相反端处的墙壁或屋顶。

伸长的盖8由伸长的矩形板形成,该矩形板适于匹配伸长的孔口18的边界。

此外,支撑构件4包括用于将支撑构件4附接到墙壁或屋顶部分的装置50、52。附接装置50、52在此由背板40中的通孔形成,用于接收诸如螺钉或铆钉的紧固件。

根据盖装置的替选设计,单个支撑构件可以具有与其连接的多个盖。在这种情况下,盖可以在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对于这种替选方案,参见图2a,盖8包括用于连接到相邻盖的装置25,以便将盖保持在一起并使盖之间的任何间隙最小化。连接装置25由在盖8的内侧21上的突出结构形成。然后,相邻的盖也将在其面向另一个盖的短边边缘上具有这样的连接装置。更具体地,连接装置25适于容纳用于桥接盖之间的距离的销或其它连接元件。

图3a和图4a示出用于安装在墙壁或屋顶中的盖装置54的第二实施例,该盖装置54用于支撑至少一个可延伸覆盖物(未示出)。盖装置54包括伸长的支撑构件56,该伸长的支撑构件56适于附接到限定开口的墙壁部分或屋顶区段。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56适于支撑至少一个可延伸覆盖物的侧向边缘。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56适于支撑至少一个可延伸覆盖物的如下边缘,该边缘与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的移动方向平行。

盖装置54还包括板状盖58,该板状盖58适于由支撑构件56支撑,使得盖从支撑构件突出,使得盖能够至少部分地隐藏用于覆盖物的空间。此外,盖58可以被布置成隐藏伸长的支撑构件56或至少大致隐藏伸长的支撑构件56。盖58是伸长的,并且适于连接至伸长的支撑构件56,使得伸长的盖58的纵向方向l3在连接状态下平行于伸长的支撑构件56的纵向方向l4。此外,伸长的盖58没有用于覆盖物的任何狭槽。

支撑构件56和盖58中的每一个以与上文针对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包括枢转装置和接合装置62、64。

伸长的支撑构件56具有限定伸长的孔口69的形状,该伸长的孔口69平行于支撑构件56的纵向方向l4延伸,并且盖58适于当盖58和支撑构件56处于连接状态时至少大致封闭伸长的孔口69。

盖装置54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所述的设计类似的设计。因此,盖装置54的第二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集中在相对于盖装置2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构件4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相对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构件4的深度具有大致较小的深度。这是由于以下事实: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适于容纳一个或多个覆盖物,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适于在覆盖物的移动期间支撑和/或引导覆盖物的边缘。深度和宽度被限定在垂直的方向上,并且深度和宽度都垂直于相应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56的纵向方向。换句话说,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具有矩形形状的横截面,其中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比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设有用于连接至墙壁部分的至少一个装置72、74。连接装置72、74由通孔形成,用于接收诸如螺钉或铆钉的紧固件。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可以相对于彼此以纵向方向彼此垂直的方式布置,参见图5。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在其纵向方向上具有开口端70,用于允许覆盖物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内部的退回状态移动并进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具有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所述的类似的边缘区域设计,参见图4b的放大图。因此,此处将不再进一步解释。

图5是从盖装置80的第三实施例的顶部观察的透视图。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盖装置80包括一个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和两个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54a、54b,其中两个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54a、54b被定位成使得伸长的盖60a、60b彼此面向。此外,两个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54a、54b被定位成彼此间隔开并且成平行关系。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54a、54b的两个伸长的支撑构件56a、56b被布置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相反端处。

图6是限定窗户开口84的墙壁部分的透视图。该墙壁部分包括根据图5的盖装置80。更具体地,墙壁部分82具有伸长的凹槽86a、86b,参见图8至图9,该伸长的凹槽86a、86b适于接收伸长的支撑构件4、56a,56b。更具体地,伸长的凹槽86a、86b沿着矩形的三个边延伸。更具体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a、56b被布置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相应端部处,使得所安装的覆盖物可以从在伸长的支撑构件4内的退回状态延伸,同时其边缘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a、56b支撑和/或引导(当盖60a、60b被移除/更换时)。

盖装置80被布置成使得伸长的支撑构件4、56a、56b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优选是几乎完全被接收在凹槽86a、86b中,也参见图8和图9。

图7是与图6类似的限定窗户开口84的墙壁部分82的透视图,但是其中移除了伸长的盖8、60a、60b。

图8a和图9a分别示出了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54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4的墙壁部分82的横截面图。墙壁部分82包括墙壁区段88,该墙壁区段88可以包括板材,例如石膏板材。

现在转到图9b中的放大图,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板42的主侧表面与墙壁区段88接触。此外,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布置成使得边缘45被定位在距墙壁区段88的外表面91一定距离处,并且其中在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91与边缘45之间施加石膏腻子涂料93,使得第一板42的面向墙壁或屋顶区段的侧面由石膏腻子涂料93一直覆盖到边缘45。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板42的第二侧55面向墙壁区段。

更具体地,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板42的边缘45从由墙壁区段的外表面91限定的平面突出小距离。根据所示的示例,伸长的支撑构件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板42的边缘45在与伸长的支撑构件4的纵向方向l2垂直的方向上从由墙壁或屋顶区段的外表面限定的平面突出比边缘区域47的延伸小的一段距离。

更具体地,在与第一板42相邻的墙壁区段的外表面91之间施加石膏腻子涂料93。更具体地,在与边缘45相邻的外表面91之间施加石膏腻子涂料,使得第一板42的第二表面的突出部分至少大致完全地由石膏腻子涂料覆盖。此外,在石膏腻子涂料91上施加一层漆料95。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56以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所述的类似的方式布置在墙壁部分82中,参见图8b中的放大图。因此,此处将不再进一步解释。

图10示出了的盖90,该盖90适于替换首先施加的伸长的盖8。盖90设有接合装置12,该接合装置12类似于首先施加的伸长的盖8的接合装置。伸长的盖90与盖8相比具有较小的横向于纵向方向的延伸,其中伸长的盖90适于在其自由端和支撑构件的相邻板之间形成间隙,用于接收可延伸覆盖物的边缘。

图11示出了盖96,该盖96适于替换首先施加的伸长的盖58。伸长的盖96设有接合装置62,该接合装置62类似于首先施加的伸长的盖58的接合装置。伸长的盖96与盖58相比具有较小的横向于纵向方向的延伸,其中伸长的盖96适于在其自由端和支撑构件的相邻板之间形成间隙,用于在其自由端和支撑构件的相邻板之间接收可延伸覆盖物的边缘。

图12是类似于图6的透视图,其中安装有根据图10至图11的盖90、96。用于侧向伸长的支撑构件的伸长的盖96被设计成使得间隙/狭缝100与在上部支撑构件处的间隙/狭缝94对准。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将覆盖物46安装到根据图6的盖装置80上的步骤。该盖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可延伸覆盖物46的至少一个装置164、166。在第一步骤中,用于覆盖物46的保持装置164、166被安装到上部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和/或墙壁部分)。此外,卷在卷筒上的覆盖物46首先以倾斜状态与一个保持装置166的一端接合,然后枢转,使得另一端与另一个保持装置164接合。侧向伸长的支撑构件56具有允许覆盖物46的端部突出到其伸长的孔口69中的形状。此外,覆盖物46可以在另一端处具有弹簧偏压机构170,用于接合相关联的安装件。

可以在将用于保持可延伸覆盖物46的至少一个装置164、166安装在墙壁或屋顶部分中之前将所述至少一个装置164、166设置在盖装置80中,或者可替选地,可以在决定使用盖装置80用于覆盖解决方案时将所述至少一个装置164、166布置在下一阶段。此外,盖装置80允许安装不同类型的盖46和相关联的保持装置164、166。此外,盖装置80允许安装单个覆盖物或多个覆盖物46。保持装置164、166可以由支架形成。

图14是伸长的支撑构件12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伸长的支撑构件120包括单个板122,该单个板122包括如上所述的枢转装置和接合装置。第一板122的区段124以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所描述的相似的方式朝向板122的边缘126渐缩。因此,这里将不再进一步解释。伸长的支撑构件120可以以与上文所述类似的方式经由第一板122紧固至墙壁或屋顶。

图15是伸长的支撑构件13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伸长的支撑构件130包括第一板132和垂直于第一板132布置的第二板133。第一板132和第二板133形成为一件式单元。第一板132包括如上所述的枢转装置和接合装置。第一板132的区段134以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所述的类似的方式朝向板132的边缘136渐缩。因此,此处将不再进一步解释。伸长的支撑构件120可以以与上文所述类似的方式经由第二板133紧固至墙壁或屋顶。

图16是伸长的支撑构件17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伸长的支撑构件170包括第一板172、垂直于第一板172布置的第二板173以及平行于第一板172布置的第三板174。第一板172、第二板173和第三板174形成为一件式单元。第一板172包括如上所述的枢转装置和接合装置。第一板172和第三板174的区段以与上文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所述的类似的方式分别朝向边缘175、176渐缩。因此,此处将不再进一步解释。伸长的支撑构件170可以以与上文所述的类似的方式经由第二板173紧固至墙壁或屋顶。

图1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140的横截面图。更具体地,盖装置14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的变体。盖装置140包括伸长的外壳142。伸长的外壳142包括第一板148、垂直于第一板148布置的第二板146以及平行于第一板148布置的第三板144。第三板144、第二板146和第一板148形成为一件式单元。

伸长的支撑构件152被附接到第一板148的长边边缘。伸长的支撑构件152包括作为一件式单元的两个板区段,其中这些板区段是平行的并且相对于彼此移位以实现与板148的重叠关系。支撑构件152包括如上所述的枢转装置和接合装置。此外,支撑构件152包括与上述边缘45类似的边缘。两个部分148、152具有重叠区段,并且通过铆钉连接牢固地结合。盖装置140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盖90。

图18公开了盖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在退回状态和延伸状态之间操作覆盖物54的马达199。

图19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200,其形成了根据图1至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的替选方案。盖装置200以横截面示出,其中施加有覆盖物46。盖装置200包括封闭结构202,该封闭结构202又包括伸长的盖构件204,该伸长的盖构件204被附接到覆盖物46的边缘。此外,伸长的盖构件204和至少一个伸长的盖90被设计成使得:当覆盖物处于退回状态时,伸长的盖构件204至少大致阻挡用于覆盖物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伸长的盖的通道。

伸长的盖构件204具有与伸长的盖90的相邻部分和限定狭槽94的支撑构件匹配的外部形状和尺寸。更具体地,限定狭槽94的部分形成用于将伸长的盖构件204引导至底座的狭窄通道。此外,伸长的盖构件204具有用于与狭窄通道匹配的外部渐缩形状。更具体地,伸长的盖构件204具有截锥形状。

图20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9的盖装置200,其中覆盖物46部分地延伸。图21以透视图示出了伸长的盖构件204。图22示出了垂直于在退回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的覆盖物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覆盖物46的边缘206。覆盖物的织物的端部形成绕着销208的环,并且通过针脚、胶水或类似物210紧固。伸长的盖构件204包括用于接收覆盖物边缘206的沟道212。沟道212具有狭窄部分214,用于将伸长的盖构件204牢固地附接到覆盖物46。

图23示出了屋顶部分220,该屋顶部分220包括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222。这就是所谓的天窗设计。盖装置222是根据图6的盖装置的替选方案。下面将仅描述主要区别。盖装置222包括另外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b,该另外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b容纳另外的覆盖物46b,该另外的覆盖物46b相对于窗户开口223与容纳覆盖物46a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a相反地布置,使得用于覆盖物46a、46b的孔口彼此面向。换句话说,盖装置222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框架,其中盖装置222沿着矩形的所有四个边延伸。根据图23中的示例,两个覆盖物46a、46b沿着侧向盖装置中的相同狭槽延伸。因而,当覆盖物共同覆盖窗户开口时,两个覆盖物46a,46b的面向的边缘可以汇合。根据替选方案,侧向盖装置设有两个狭槽,每一个覆盖物46a、46b一个狭槽,使得每一个覆盖物都可以延伸以完全覆盖屋顶开口。

图24示出了与图23中所示的盖装置类似的替选盖装置240,但是盖装置240没有用于容纳另外的覆盖物46b的另外的伸长的支撑构件4b。更具体地,覆盖物46a卷在卷筒242上,该卷筒242被可旋转地布置在相关联的伸长的支撑构件内部。卷筒构件244、246被布置在每一个侧向伸长的支撑构件的相反端处,其中来自卷筒的绳索形成绕着其相关联的卷筒构件244、246的环。覆盖物46a被附接到绳索,用于沿着绳索的延伸而延伸和退回。

图25a至图25d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300,其是在不同连接阶段下的图17中所示的盖装置的替选方案。下面仅描述主要区别。盖装置300包括伸长的支撑构件352和伸长的板状盖390。支撑构件352和盖390中的每一个包括枢转装置309、311,用于在接合时形成枢转轴线,使得盖390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352在非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枢转。枢转装置309、311包括接合钩。此外,枢转装置309、311是伸长的,并且分别平行于支撑构件和盖的纵向方向延伸。此外,支撑构件352包括伸长的突起354,该伸长的突起354从板状元件358延伸并且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突起354具有弯曲形状,从而在连接和断开期间形成用于盖390的边缘区段的伸长的接收部356。更具体地,接收部356在一个方向上由突起限定并且在另一个方向上由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限定。此外,接收部356向下敞开,用于在连接和断开期间接收盖390的边缘区段。突起在自由端处包括钩309,其中钩延伸到接收部中。

盖390包括伸长的突起360,该伸长的突起360从板状元件362延伸并且与盖390的纵向方向平行。突起360具有形成钩311的弯曲形状,并且被布置在盖的长边边缘364附近。更具体地,钩311从盖390的相邻边缘突出。由于这种设计,枢转轴线将被定位在距盖的相邻边缘一定距离处,其中可以实现便利的断开,参见下文。

在支撑构件的钩309的自由端与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于与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平行的平面的距离与在垂直于与盖390的板状元件362平行的平面的方向上的盖在突起360处的延伸大约相同或更大,用于允许在连接期间引入盖的边缘区段。

支撑构件352和盖390中的每一个包括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又包括用于彼此接合的与上述相同类型的第一接合部310、312。此外,接合装置包括第二接合部354,用于将盖推靠在支撑构件的边缘区段上。第二接合部由突起354形成,该突起354通过钩309、311影响盖。

图25a中的箭头示出了在连接的初始阶段盖390相对于支撑构件352的移动方向。更具体地,盖390被定向成使得其长边边缘和突起360被引入到支撑构件352的接收部356中。更具体地,盖390被定向成使得其板状元件362大致平行于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此外,盖390在该方向上移动,直到钩311已经通过支撑构件的钩309为止。图25b示出了如下阶段,其中盖390在与支撑构件35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远离板状元件358移动,使得钩309、311彼此接合,参见箭头。

图25c示出了盖390绕着由接合钩309、311形成的枢转轴线转动的阶段,参见箭头。然后,盖390的板状元件362的长边边缘366将在接收部内接触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的内表面,并且在将盖390进一步转到图25d中所示的其最终位置期间,支撑构件352的突起354将稍微屈曲,其中将在盖390的边缘与支撑构件352的板状元件358的内表面之间实现紧密配合。

为了将盖390从支撑构件352释放(断开),可以通过突起360在边缘区段处在盖390的外侧上推动盖390,其中实现了绕着由枢转装置309、311限定的枢转轴线的旋转移动。作为替选或者作为补充,可以相对于枢转轴线在盖的相反的长边边缘处在盖8和支撑构件4之间挤入如上所述的工具,并且通过转动该工具,可以接近长边边缘,用于使盖8绕着枢转轴线进一步转动。

图26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盖装置400,该盖装置400是图25中所示的盖装置的替选方案。下面将仅描述主要区别。盖装置400包括伸长的支撑构件452和伸长的板状盖490。支撑构件452和盖490中的每一个包括枢转装置409、411,用于在接合时形成枢转轴线,使得盖490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452在非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之间枢转。枢转装置409、411包括接合钩。

支撑构件452和盖490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形成卡合连接的接合装置410、412。支撑构件的接合装置410包括凹槽形式的第一接合部414,该第一接合部414被布置在支撑构件的边缘处并且在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用于在连接状态下在盖和支撑构件之间形成锁定接合。凹槽在每一侧上由凸起部限定。此外,盖的接合装置412包括在盖的自由纵向端处的伸长的突起416,该伸长的突起416用于被接收在支撑构件中的凹槽中。因而,当伸长的突起通过凸起部并止于凹槽中时,盖可以与支撑构件卡合接合。

支撑构件452和盖490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彼此接合的第二接合部418、420。支撑构件452的第二接合部418由钩形枢转装置的背对枢轴的表面形成。盖490的第一接合部420由在盖的内侧上的突起形成,该突起在距枢转装置411一定距离处,该距离足以在突起和枢转装置411之间容纳支撑构件的钩状枢转装置411。

更具体地,支撑构件的钩状枢转装置409被布置成在与由支撑构件的板状构件限定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在距凹槽414一定距离处,从而允许在连接期间引入盖的边缘区段。

此外,盖装置400包括具有u形横截面形状的伸长的外壳402。支撑构件452被附接到外壳的第一板的长边边缘。此外,盖装置400包括另外的伸长的构件454,该另外的伸长的构件454被附接到外壳的第二板的长边边缘,其中盖490被布置在构件452、454之间。

此外,支撑构件452包括板状紧固部分456,该板状紧固部分456相对于支撑构件452的板状元件垂直向外延伸。板状紧固部分456与支撑构件452的板状元件形成一件式单元。板状紧固部分456适于例如通过石膏腻子层460紧固在墙壁中,参见图27。因此,板状紧固部分456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开的肋。支撑构件454包括类似的板状紧固部分458。

图27示出了盖装置400,该盖装置400以与上文关于图9a所述的类似的方式布置在墙壁部分82中的凹槽中。

图28至图29示出了与支撑装置关联使用的替选类型的覆盖物194。更具体地,覆盖物194适于在收缩状态下被布置成压缩状态(参见图29),并且适于被布置成延伸状态(参见图28)。更具体地,覆盖物194是可折叠的并且在压缩状态下被折叠。覆盖物194可以由织物形成并且可以限定中空结构。更具体地,如图中所见,覆盖物194可以由单壁结构或双壁结构形成。织物由延伸穿过材料的绳索191保持在一起。此外,在伸长的支撑构件的内部布置有卷筒197,其中绳索191在一端处附接到卷筒,而在另一端处附接到横杆198,其中当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卷筒时,横杆压缩织物,而当在另一个方向上转动卷筒时,横杆使织物延伸。

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所述和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许多改变和修改。

即使已经针对图5中的接头应用描述了根据图1至图2和图3至图4中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但不应将其视为限制性示例。作为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盖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彼此其它组合使用。此外,盖装置可以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例如沿着具有倾斜设计的窗户的上限布置。

此外,图25a至图25d中所示的盖装置当然能够适用于将盖连接至任何其它设计的支撑构件,诸如由图1中所示的板形成的盒子。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用于卷在卷筒上的织物片形式的覆盖物,但其它类型的覆盖物包括由各种类型的硬质材料(包括木材、塑料或金属)的多个长的水平或竖直板条构成的覆盖物,可以想到的是,这些板条通过延伸穿过百叶片板条的绳索保持在一起。

此外,尽管已经结合小型的普通窗户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可以被用在较大的应用中,诸如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一直延伸的窗户、用于具有多个百叶片的双折叠门、具有很宽的百叶片的滑动门、山墙窗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