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结合件的窗帘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2410发布日期:2019-04-20 05:5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具有安全结合件的窗帘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安全结合件的窗帘绳,更详细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所述窗帘绳中,窗帘绳由插座绳和插头绳构成,使插座绳和插头绳借助安全结合件相结合,通过向两侧拉动插头绳来使所述安全结合件脱离,在并非为驱动插头绳的操作的情况下,使安全结合件解除结合,从而可防止因窗帘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背景技术:

通常,窗帘绳用于使用人员对设置于窗户等的窗帘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的窗帘绳与设置于具有遮光件的窗帘罩的一侧的遮光操作部相结合,随着使用人员进行拉动插头绳的操作,进行使遮光操作部转动的操作,从而借助遮光件来调节遮光。

其中,所述遮光件由沿着上下方向卷绕或退卷的卷帘、垂直设置并向侧面移动的垂直帘及沿着水平方向折叠并展开的百叶窗等构成。

另一方面,所述窗帘绳仅由简单地借助于绳的摩擦进行旋转的绳构成,或者由在绳中以等间隔具有操作球的链形绳构成。

但是,为了操作的容易性,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窗帘绳的设置高度低,因此,容易暴露于好奇心强的孩子们,若孩子们在玩窗帘绳的过程中由于失误使窗帘绳缠绕于脖子等身体,则所述窗帘绳不会被小孩子的体重所断掉,从而存在发生脖子被卡住的事故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实用新型授权第20-047408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下的问题,即,为了操作的容易性,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窗帘绳的设置高度低,因此,容易暴露于好奇心强的孩子们,若孩子们在玩窗帘绳的过程中由于失误使窗帘绳缠绕于脖子等身体,则所述窗帘绳不会被小孩子的体重所断掉,从而存在发生脖子被卡住的事故。

即,本发明具有安全结合件的窗帘绳的特征在于,包括:插座绳;插头绳;以及安全结合件,用于使所述插座绳与所述插头绳电动结合,且通过施加于所述插头绳的两绳拉力来使所述结合分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安全结合件包括:插座结合件,具有用于使所述插座绳卷绕结合的插座卷绕轮;插头结合件,具有与所述插头绳相结合的插头卷绕轮;以及安全结合臂,以对称的方式在所述插头结合件的两侧铰链结合,且与所述插座结合件勾挂结合,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来实现电动结构,即,设置于所述插座结合件和插头结合件中的一侧,并使插座结合件的插座卷绕轮与插头结合件的插头卷绕轮电动结合,或者借助用于使插座结合件的插座卷绕轮和插头结合件的插头卷绕轮电动结合的电动结合齿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安全结合臂中,中央部以隔开的方式与插头结合件相结合,在上端形成有与形成在所述插座结合件的插座结合部勾挂结合的插座结合臂,在下端形成有通过支撑卷绕于插头结合件的插头绳的外侧来借助基于拉动插头绳的张力进行解除约束工作的绳工作臂。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插头结合件由向两侧分割的插头结合外壳构成,在所述插头结合外壳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引导与插座结合件结合的结合引导突出部,所述插座结合件由向两侧分割的插座结合外壳构成,在所述插座结合外壳的下部形成有用于使插头结合外壳的结合引导突出部结合引导并插入的结合引导槽部。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窗帘绳由安全结合件构成,所述安全结合件使插座绳和插头绳电动结合,并通过施加于插头绳的两绳拉力来分离,若幼儿的脖子被卡住事故等向插头绳的两绳施加拉力,则插头绳以安全结合件为中心来分离,从而防止幼儿的脖子被卡住等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例示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分解例示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绳的窗帘遮光操作状态的例示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拉动插头绳的两个插头绳部来分离的安全分离状态的例示图。

图5和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由电动结合齿轮的轮毂构成插座结合部的例示图。

图中:

10:插座绳

20:插头绳21:插头绳部

100:安全结合件

110:插座结合件

111:插座结合外壳112:结合引导槽部

113:插座结合部

114:插座卷绕轮

120:插头结合件

121:插头结合外壳122:结合引导突出部

123:插头卷绕轮

130:电动结合齿轮

140:安全结合臂

141:插座结合臂141a:结合台肩

142:绳工作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用于防止幼儿的脖子因窗帘绳而被卡住等事故,而并非为对窗帘的遮光操作,在本说明书及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单词不应局限于常规或词典上的含义来解释,而是应立足于发明人可以为了以最佳的方法来说明自身的发明而对术语的概念进行适当定义的原则,以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记载于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的结构仅为本发明的最优选的一实施例,并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技术思想,因此,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时间点,还可能存在可以代替这些的多种等同技术方案和变形例。

即,在本发明的窗帘绳中,窗帘绳包括插座绳10、插头绳20及安全结合件100。

其中,所述插座绳10和插头绳20为形成闭合曲线的绳,两绳中的一个以卷绕的方式与遮光操作部相结合,另一个绳用于使使用人员进行遮光操作。

而且,所述安全结合件100使插座绳10和插头绳20电动结合,并通过施加于插头绳20的两绳拉力来使上述结合分离。

所述安全结合件100包括:插座结合件110,具有用于使插座绳10卷绕结合的插座卷绕轮114;插头结合件120,具有与插头绳20相结合的插头卷绕轮123;以及安全结合臂140,用于使设置于所述插座结合件110和插头结合件120中的一侧的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卷绕轮114与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卷绕轮123电动结合,以对称的方式在所述插头结合件120的两侧铰链结合,且与插座结合件110勾挂结合。

所述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卷绕轮114和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卷绕轮123可利用电动结合齿轮130电动结合。

另一方面,所述插头结合件120由向两侧分割的插头结合外壳121构成,在所述插头结合外壳121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引导与插座结合件110结合的结合引导突出部122。

所述插座结合件110由向两侧分割的插座结合外壳111构成,在所述插座结合外壳11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使插头结合外壳121的结合引导突出部122结合引导并插入的结合引导槽部112。

并且,所述安全结合臂140在中央部与插头结合件120的中心隔开并向两侧分割的插头结合外壳121之间铰链结合。

在所述安全结合臂140的上部形成有与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结合部113勾挂结合的插座结合臂141。

在所述插座结合臂141的端部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结合台肩141a,所述结合台肩141a向内侧或外侧突出以与插座结合部113勾挂结合。

并且,所述插座结合部113可设置于构成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外壳111的两侧。

并且,所述插座结合部113以枢接于插座结合件110的中央的电动结合齿轮130作为两侧形成齿轮部,由形成于中央的轮毂构成。

所述安全结合臂140由形成于下部的绳工作臂142构成,所述绳工作臂142通过支撑卷绕于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绳20的外侧来借助施加于插头绳20的插头绳部21的基于拉动的张力向外侧进行解除约束工作。

以下,对基于适用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窗帘绳由安全结合件100构成,所述安全结合件100使插座绳10和插头绳20电动结合,并通过向插头绳20施加的两绳拉力来分离所述结合,安全结合件100包括:插座结合件110,具有用于使插座绳10卷绕结合的插座卷绕轮114;插头结合件120,具有与插头绳20相结合的插头卷绕轮123;以及安全结合臂140,设置于所述插座结合件110和插头结合件120中的一侧,用于使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卷绕轮114和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卷绕轮123电动结合,以对称的方式在向所述插头结合件120的两侧铰链结合,且与插座结合件110勾挂结合,其中,若使插座绳20卷绕于遮光操作部且以可将插头绳20用作操作绳的方式安装并实施,则两个插座结合臂141中的一个安全结合臂140的插座结合臂141借助插头绳20的两个插头绳部21中的一个插头绳部21来解除与插座结合件110的驱动结合部113的约束结合状态,但一个插座结合臂141维持结合状态,由此维持插座结合件110和插头结合件120的安全结合状态。

并且,所述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卷绕轮114和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卷绕轮123直接电动结合或使插座卷绕轮114与插头卷绕轮123之间通过电动结合齿轮130相连接来执行遮光操作。

另一方面,若幼儿的脖子被绳缠绕并向构成插头绳20的两个插头绳部21施加拉力,而不是对所述插头绳20进行窗帘的遮光操作,则借助所述两个插头绳部21设置于插头结合件120的两侧的两个安全结合臂140均进行转动工作,从而使设置于所述两个安全结合臂140的插座结合臂141均解除与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结合部113的勾挂结合,使得插头结合件120从插座结合件110安全脱离,由此防止插头绳20缠绕于脖子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并且,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若在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头结合外壳121的上部形成用于引导与插座结合件110的结合的结合引导突出部122,并在插座结合件110的插座结合外壳111的下部形成用于使插头结合外壳121的结合引导突出部122结合引导并插入的结合引导槽部112,则插头结合件120的插座结合件110通过结合引导槽部112的引导与结合引导突出部122相结合,基于插头绳20的窗帘遮光操作来使两个插头绳部21中的一个插头绳部21被拉动,从而解除安全结合臂140的插座结合臂141的插座结合件110的结合状态,使得所述结合引导突出部122在结合引导槽部112维持侧压支撑力,从而在一个安全结合臂140的结合状态下,也可使插头结合件120稳定地维持与插座结合件110的结合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