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092发布日期:2019-07-03 03:1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一般包括吸尘器本体、清洁头、将清洁头与吸尘器本体相连通的操作杆、以及用于将吸尘器本体和清洁头的电路相连通的线缆,其中在吸尘器本体的控制下,通过线缆将电力导向清洁头,使清洁头开始工作。

为了更便于清扫,现有吸尘器的操作杆大多能够绕某一根或者两根轴线相对于清洁头转动,甚至某些吸尘器的操作杆能够绕一球铰座相对于清洁头回转,使用过程中操作杆的各种转动势必会对吸尘器内的线缆造成干扰,尤其是对于一些靠近各枢转关节的线缆,传统的横向弯折的走线方式使得各枢转关节转动的过程中会对线缆造成干扰和磨损,在降低线缆使用寿命的同时,会影响吸尘器运行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中的部分线缆穿经各枢转部位,从而减少了各部件枢转过程中对线缆造成的干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头;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所述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通过上枢转部相铰接,所述下铰接座与清洁头通过下枢转部相铰接;以及线缆,所述线缆从所述上铰接座向所述清洁头延伸;其中,所述上枢转部设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上走线通道,所述上枢转部具有上枢转轴线,所述上走线通道大致平行于所述上枢转轴线。

所述上走线通道与所述上铰接座的轴线之间具有朝向所述清洁头的夹角θ1,所述夹角θ1小于90°。

所述下枢转部具有大致垂直于所述上枢转轴线的下枢转轴线,所述上铰接座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头绕所述上枢转轴线旋转,所述下铰接座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头绕所述下枢转轴线在倾斜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上铰接座设有上走线腔,所述线缆经所述上走线腔进入所述上走线通道,所述上铰接座至少部分区域的侧壁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形成所述上走线腔。

所述下铰接座设有下走线腔,所述下走线腔与所述上走线通道连通,所述线缆经所述下走线腔进入所述下枢转部,所述下铰接座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导向扣合结构,所述导向扣合结构与所述下铰接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下走线腔。

所述导向扣合结构的上部区域基本与所述下铰接座内侧壁的中央位置相对应,导向扣合结构的下部区域逐渐向所述下铰接座的边缘部分偏移。

所述下枢转部构造有大致平行于所述下枢转轴线的下走线通道,所述线缆经所述下走线通道后进入所述清洁头。

所述上铰接座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下铰接座的外侧;所述上枢转部包括第一枢转结合部,所述第一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一枢轴及套在所述第一枢轴外侧的轴套,所述第一枢轴的一端与所述下铰接座的后端面固连并向远离所述下铰接座的方向延伸;所述上走线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枢轴或轴套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枢轴或轴套;所述上枢转部还包括第二枢转结合部,所述第二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下铰接座的前端面固连并向远离所述下铰接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第二枢轴共同配合形成对所述上枢转轴线方向的限定。

所述上铰接座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枢轴的轴端;所述端盖设有通孔,经所述上走线腔穿出的线缆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上走线通道;所述端盖背向所述第一枢轴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线缆能够在所述限位槽的两个端部之间移动。

所述下枢转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铰接座底端两侧的枢转轮,所述枢转轮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下枢转轴线基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一个所述枢转轮沿其轴向设有环其周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形成所述下走线通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的线缆依次穿经上铰接座、上枢转部、下铰接座、下枢转部后进入清洁头,将传统走线的横向弯折变为径向扭转,减少了上铰接座绕上枢转部转动以及下铰接座绕下枢转部转动的过程中对线缆造成的干扰和磨损,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

2、本发明中的上枢转轴线相对于上铰接座的轴线倾斜设置,在减小了上铰接座尺寸的同时,能够减少线缆的弯折角度,从而减少了对线缆的磨损。

3、使用本发明中所述清洁装置的过程中,所述上枢转轴线基本与水平面平行,转向时,操作者的手臂只需在胸前区域的小范围内移动,且仅需移动一个较小的幅度即可实现清洁头的转向,尤其适用于相对狭窄的空间的清洁,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愉悦了用户体验。此外,当移动幅度较小时,所述清洁头不会脱离正在清洁的表面,从而保证了清洁头与清洁表面之间的负压状态,使得抽吸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清洁头处于垂直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清洁头处于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3重点示出了本发明中所述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杆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相对弯折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决定夹角θ1大小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枢转轮及下走线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中上走线通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清洁头11、支撑轮2、支撑座21、上铰接座22、下铰接座23、第一枢轴24、第二枢轴25、套筒26、第二柔性管27、第一端面28、第一摩擦锁紧面29、第二摩擦锁紧面210、端盖211、限位动块212、限位静块213、通孔214、限位槽215、上走线腔216、枢转轮217、下走线通道218、上走线通道3、操作杆31、第一区段32、第二区段33、枢转件34、第一柔性管4、手持部41、手柄42、分离单元5、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头1,所述清洁头1具有脏空气入口,从而实现对待清洁表面上污物的抽吸。

如图4所示,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手持部4和操作杆3,所述手持部4包括分离单元42、手柄41、气流发生单元、供电单元和清洁空气出口,所述气流发生单元用于空气流,所述空气流自所述脏空气入口进入,并经所述分离单元42分离、沉降以去除杂物后,最终从清洁空气出口流出。所述气流发生单元包括抽吸电机和风扇,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抽吸电机供电。所述操作杆3提供了将所述空气流自所述脏空气入口引导至所述分离单元的气道。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一端与所述清洁头1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座2包括上铰接座21及与所述上铰接座21转动配合的下铰接座22,所述上铰接座21与所述操作杆3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铰接座22与所述清洁头1相铰接。所述下铰接座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铰接座21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铰接座21通过上枢转部与所述下铰接座22相铰接,所述下枢转座22通过下枢转部与所述清洁头相铰接。所述上枢转部具有上枢转轴线a-a,所述下枢转部具有下枢转轴线b-b。

如图3所示,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线缆5,所述线缆5从所述上铰接座向所述清洁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头内设置有滚刷及用于驱动所述滚刷转动的电机,所述上铰接座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线缆5为所述电机供电,所述线缆5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依次穿经所述上铰接座、上走线通道218、下铰接座、下枢转部后为所述电机供电。

当然,所述线缆5并不局限于为所述清洁头内的用于驱动滚刷转动的电机供电,其还可以为位于清洁头内的控制部件、传感类部件等供电。

此外,本发明中,所述线缆5的一端并不局限于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在一些种类的吸尘器中,所述上铰接座处可以不设置接线端子,而是直接连接从所述供电单元延伸至上铰接座的线缆5,或者连接直接设置在操作杆处或上铰接座处的供电单

如图7所示,所述上枢转部内设置有上走线通道218,所述上走线通道218与所述上枢转轴线a-a大致平行。所谓“大致平行”指的是,所述上走线通道218的轴线与上枢转轴线a-a基本平行并允许该平行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比如所述上走线通道的轴线偏离所述上枢转轴线±5°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所述线缆5自所述上走线通道218内穿过,从而减少了对线缆5的弯折,且线缆5可随上枢转部的扭转而转动,减少了磨损。

如图3所示,所述上铰接座设有上走线腔215,所述线缆5经所述上走线腔215进入所述上走线通道218。所述上铰接座至少部分区域的侧壁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形成所述上走线腔215。通过所述双层壁结构限制所述上走线腔215的位置和组成方式,从而减少了在所述上铰接座上单独设置走线腔道所带来的用料增加和上铰接座尺寸的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铰接座各部件的横向分布上,所述上走线腔215大致位于上铰接座的左侧,所述上走线通道218大致位于上铰接座中间位置,因此,为进一步的引导所述线缆5的走向,所述上走线腔215的线缆5出口朝向所述上走线通道218的线缆5入口,且上走线腔215的线缆5出口处设置有光滑的弧形过渡面,以减少对所述线缆5的磨损。

所述下铰接座设有下走线腔,所述下走线腔与所述上走线通道218连通,所述线缆5经所述下走线腔进入所述下枢转部。所述下铰接座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导向扣合结构。优选的,所述导向扣合结构为薄壁板,其与下铰接座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下走线腔。

所述导向扣合结构的上部区域基本与所述下铰接座内侧壁的中央位置相对应,导向扣合结构的下部区域逐渐向所述下铰接座的边缘部分偏移,从而顺利地将所述线缆5自所述上走线通道218向所述下走线通道217牵引。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下枢转部构造有大致平行于所述下枢转轴线b-b的下走线通道217,所述线缆5经所述下走线通道217后进入所述清洁头。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上枢转部包括第一枢转结合部,所述第一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一枢轴及套在所述第一枢轴外侧的轴套,所述第一枢轴的一端与所述下铰接座的后端面固连并向远离所述下铰接座的方向延伸。所述上走线通道218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内部,或位于所述轴套的内部。且所述上走线通道218贯穿所述第一枢轴,或贯穿所述轴套。

如图2所示,所述上枢转部还包括第二枢转结合部,所述第二枢转结合部包括第二枢轴24,所述第二枢轴24与所述下铰接座22的前端面固连并向远离所述下铰接座22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枢轴23和第二枢轴24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第二枢轴共同配合形成对所述上枢转轴线a-a的方向的限定,也就是说,所述上枢转轴线a-a与所述第一、第二枢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上铰接座2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柔性管34相连的接口。

如图3所示,下述端盖210还设有通孔213,经所述上走线腔215穿出的线缆5通过所述通孔213进入所述上走线通道218。此外,所述端盖210背向所述第一枢轴的一侧设有限位槽214,所述限位槽214位于下述两个限位静块212之间,所述线缆5能够在所述限位槽214的两个端部之间移动。所述限位槽214的截面为一弧形面,且所述限位槽214的深度自远离所述通孔213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通孔213的一侧逐渐加深,从而顺应了所述线缆5的走向,减少了上铰接座21绕下铰接座22转动的过程中对线缆5造成的磨损。

如如3和图6所示,所述下枢转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铰接座底端两侧的枢转轮,所述枢转轮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下枢转轴线b-b基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一个所述枢转轮216沿其轴向设有环其周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形成所述下走线通道217。优选的,所述通槽位于所述枢转轮的下半部分,该枢转轮的下半部分的内部被掏空,掏空部分构成所述通槽。自所述导向扣合结构引出的线缆5被引至所述通槽,并经所述通槽向所述清洁头内延伸。在清洁过程中,下铰接座会频繁相对于所述请结构绕下枢转部转动。在所述下铰接座绕所述下枢转轴线b-b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线缆5能随所述通槽内做小幅度摆动,减少了干扰和磨损。

如图4所示,所述操作杆3具有第一区段31,所述第一区段31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区段31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头1绕下枢转轴线b-b旋转,从而可以改变所述操作杆3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者的使用需求,提高操作的舒适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清洁头1的支撑轮11,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待清洁表面相接触,所述支撑轮11的轮轴与所述下枢转轴线b-b同轴,以避免操作者使用所述清洁装置清洁待清洁表面的过程中,当操作杆3绕所述下枢转轴线b-b旋转时,抬起所述清洁头1,而破坏所述清洁头1脏空气入口处的负压环境。

同时,将所述操作杆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头1绕下枢转轴线b-b旋转,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清洁装置能够按照实际需求移动到较低的物体的下方实现清洁,例如,使用所述清洁装置清理床底、桌底等。

所述上枢转轴线a-a与所述第一区段31的轴线之间具有朝向所述清洁头的夹角θ1,所述夹角θ1小于90°。换而言之,所述上走线通道218与所述上铰接座的轴线之间具有朝向所述清洁头的夹角θ1,所述夹角θ1小于9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转轴线a-a相对于所述操作杆3是倾斜设置的。

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上枢转轴线a-a与水平面大致平行,从而使操作者的手臂只需在胸前区域的小范围内移动,且仅需移动一个较小的幅度即可实现清洁头的转向,减小了操作者的动作幅度,尤其适用于相对狭窄的空间的清洁,愉悦了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2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头1绕下枢转轴线b-b在倾斜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间移动。当开启所述清洁装置,支撑座2处于倾斜状态甚至于接近90°时,操作者使用所述清洁装置开始清洁工作,当所述支撑座2处于直立位置时,所述清洁装置断电。同时,支撑座2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清洁装置“坐”于地面,方便了所述清洁装置的存储。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使用状态”指的是支撑座2连带所述操作杆3相对于水平面处于倾斜状态甚至于接近垂直状态时,所述清洁装置的工作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脏空气入口相连通的第二柔性管26,第二柔性管26用于提供供气体穿过的气道,所述第二柔性管26的至少部分穿在所述支撑座2内。所述第二柔性管26的一端与所述清洁头1的脏空气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内的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柔性管26的设置满足了在支撑座弯折状态下,气体的顺利流通。

所述操作杆3还具有第二区段3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的枢转件,所述枢转件具有第三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区段3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31绕第三旋转轴线旋转,且旋转角度θ2为0°-180°。

如图4所示,即所述操作杆3可弯折,通过弯折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除尘,例如床底、桌底或柜子底部地板的除尘工作,而无需操作者下蹲或趴着,才能将所述清洁头1塞入长椅或柜子底部,方便清洁,提高了用户体验。

当所述第二区段32绕所述第三旋转轴线旋转180°时,所述清洁装置实现折叠,此时所述手柄41的后端靠近所述清洁头1的上表面或与所述清洁头1的上表面相接触。即所述操作杆3能够在向前的方向上折叠约180°,直到所述手柄41的后端接近所述清洁头1的上表面,以方便存储,节省占用空间。

其示出了所述清洁装置处于存储状态下的各主要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折叠后,所述清洁装置可稳“坐”于地面上,能够防倾倒。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31的下部与所述上铰接座2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区段31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区段32的下部枢转配合,所述第二区段32的上部与所述分离单元42相连。

为了实现所述第二区段32绕所述第一区段31弯折的过程中,气体仍能顺利流通,所述枢转件内穿有第一柔性管34,所述第一柔性管34用于提供供气体穿过的气道。同时,所述第一柔性管34的设置,也方便了所述第二区段32的弯折。

为描述方便,将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31的下部定义为第一端部,将第一区段31的上部定义为第三端部,将第二区段32的下部定义为第四端部,将第二区段32的上部定义为第二端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θ1的大小取决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连线的长度l2、所述下枢转轴线b-b与上枢转轴线a-a之间的垂直距离l4以及使用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操作杆3平放时所述第三端部能够抬起的最大高度h2。而所述第三端部在使用状态下能够抬起的最大高度h2又取决于所述第二区段32的长度l3,而第二区段32的长度l3又受限于将所述清洁装置存储时,所述第二区段32的长度l3使得所述手柄的后部不能越过所述清洁头1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4的长度约为13-18cm,所述第二区段32的长度l3为30-70cm,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连线的长度l2为40-100cm,所述h2为20-98.5cm,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三端部抬至最大高度时,所述上枢转轴线a-a与水平面基本平行,所述夹角θ1为30°-8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区段的l3为50cm,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连线的长度l2为67cm,所述h2为47cm,所述夹角θ1为45°。

所述支撑座2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操作杆3绕所述上枢转轴线a-a偏转的角度,从而避免偏转的过程中抬起所述清洁头1,降低抽吸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至少采用下述三种限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限位结构一: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上铰接座21且与所述第一枢轴23转动配合的套筒25,所述套筒25构成所述轴套的一部分。所述套筒25包括大体呈月牙状的限位卡圈,所述限位卡圈具有第一端面27和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7靠近所述第一枢轴23远离所述下铰接座22的后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下铰接座22的后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27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端面的曲率半径,所述限位卡圈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自所述第一端面27向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减小。

使用过程中,当所述操作杆3相对于所述上枢转轴线a-a发生偏转时,所述第一枢轴23远离所述下铰接座22后端面的一端逐渐与所述限位卡圈小曲率半径的一侧咬合,并最终实现锁紧。

所述限位结构一依附于所述上铰接座21需要设置一定的部件与所述下铰接座22实现铰接的特点,直接通过第一枢轴23及与第一枢轴23相适配的套筒25实现锁紧,从而使整个支撑座2的结构更加紧凑,无需另外增设相应的例如卡扣之类的限位结构即可实现锁紧。

限位结构二: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锥度的第一摩擦锁紧面28及具有第二锥度的第二摩擦锁紧面29。

所述第二摩擦锁紧面29位于所述上铰接座21的后端面。两个所述第一摩擦锁紧面28位于所述下铰接座22的后端面且沿所述下铰接座22后端面的中心线对称,各所述第一摩擦锁紧面28均相对于所述下铰接座22后端面的中心部位内凹。

所述操作杆3带动所述上铰接座21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摩擦锁紧面的相互配合实现锁紧。

所述限位结构二利用相适配的摩擦锁紧面实现摩擦锁紧,结构设计相对来说更为简单。

优选的,将所述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配合使用,实现锁紧。

限位结构三:所述支撑座2还包括端盖210,所述端盖210设置在所述第一枢轴23的轴端。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210顶端两侧的限位静块21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铰接座21的后端面上的限位动块211,所述限位动块211能够在两个限位静块212之间移动。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