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1710发布日期:2019-04-05 22:0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特别是涉及过滤器部分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电动吸尘器,已知有如下的电动吸尘器,所述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内置有电动送风机;集尘容器,所述集尘容器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吸尘器主体;筒状体(一次过滤器体),所述筒状体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集尘容器,并且设置有一次过滤器;以及二次过滤器体,所述二次过滤器体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筒状体的下游侧,并且设置有袋状的二次过滤器,在所述二次过滤器体设置有支承体,所述支承体支承具有可挠性的所述二次过滤器,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封堵端侧以向所述支承体的内侧反转的方式被折回,在所述筒状体的中央部设置有向所述二次过滤器侧突出地延伸的突起,并且,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安装于所述筒状体时,所述突起被插入到所述支承体的内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在该电动吸尘器中,通过所述一次过滤器后的气流通过所述二次过滤器。因此,利用所述一次过滤器来捕捉较粗的尘埃,利用所述二次过滤器来捕捉通过该一次过滤器后的细小的尘埃。此外,由于将所述二次过滤器折回,因此,在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基端侧和折回部这双方,对通过所述一次过滤器后的细小的尘埃进行捕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9284号公报

然而,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实际上,在所述二次过滤器的折回部,尘埃几乎不会被捕捉。这是因为,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的气流的下游侧定义为上方的情况下,形成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二次过滤器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虽然也能够在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底部设置一次过滤器,但难以将成为一次过滤器的网状片以不会起皱的方式配置于成形模具内的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侧面以及底面相当的位置并对所述一次过滤器体进行成形,存在会导致成本提高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以上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廉价的构造且以二次过滤器整体来捕捉细小的尘埃并提高集尘性能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内置有电动送风机;集尘容器,所述集尘容器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吸尘器主体;一次过滤器体,所述一次过滤器体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集尘容器,并且在侧面设置有一次过滤器;以及二次过滤器体,所述二次过滤器体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一次过滤器体的下游侧,并且设置有具有可挠性的袋状的二次过滤器,在该二次过滤器体设置有支承所述二次过滤器的支承体,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封堵端侧向所述支承体的内侧折回,在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中央部设置有向所述二次过滤器侧突出地延伸的突起,并且,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安装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时,所述突起被插入到所述支承体的内侧,其中,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的气流的下游侧设为上侧时,在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底部形成有底肋,所述底肋的上端位于比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并且在该底肋的中央形成有所述突起。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突起具有构成通气路径的凹部。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突起通过板状构件交叉而形成,该板状构件彼此之间成为通气路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动吸尘器通过如以上那样构成,从而能够使从设置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的侧面的一次过滤器的上部被吸引的气流在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基端侧通过,并能够使从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下部被吸引的气流在所述二次过滤器的从折回部到封堵端的范围通过,因此,能够以所述二次过滤器整体来捕捉细小的尘埃,能够提高集尘性能。

此外,由于所述突起具有构成通气路径的凹部,所以能够可靠地将从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下部被吸引的气流向所述二次过滤器的从折回部到封堵端的范围输送。

另外,由于所述突起通过板状构件交叉而形成,该板状构件彼此之间成为通气路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形成具有所述通气路径的突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右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部的x-x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装体的y-y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过滤器组装体的一次过滤器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过滤器体的z-z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在过滤器组装体中流通的气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吸尘器2吸尘器主体3集尘部10集尘容器13过滤器组装体25一次过滤器体26二次过滤器体27筒状主体28一次过滤器30下层窗部30b下缘34底肋34t上缘35突起36板状构件37凹槽(凹部)38通气路径43支承体44二次过滤器44a开口端44b封堵端44c折回部51下环状体fu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为基准来规定本实施方式的上下。

附图标记1是本发明的纵型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构成为具有:吸尘器主体2、呈卡口式(日文:バヨネット式)地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吸尘器主体2的下方的集尘部3、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集尘部3的下端的延长管4、以及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延长管4的下端的吸嘴5。此外,所述吸嘴5也能够不经由所述延长管4地安装于所述集尘部3的下端。

所述吸尘器主体2在其上部具有手柄6,在该手柄6设置有开关操作部7。另外,在所述手柄6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绳8,所述环形绳8用于在不使用时将所述电动吸尘器1挂在钩等上。而且,在所述吸尘器主体2内收容有未图示的电动送风机、二次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此外,附图标记9是用于向所述二次电池供电的充电连接器。

所述集尘部3构成为具有:集尘容器10、连接管部11、过滤器安装部12、过滤器组装体13、止回阀部14、以及缓冲部15。所述集尘容器10和连接管部11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另外,所述连接管部11设置于所述集尘容器10的下方。并且,该集尘容器10的上端具有上端开口部16。另外,所述连接管部11的下端也具有下端开口部17。而且,所述集尘容器10的底部与连接管部11的上端的连接部位具有中间开口部18。因此,所述集尘容器10和连接管部11能够使气流从该连接管部11的下端开口部17通过中间开口部18而向所述集尘容器10的上端开口部16流通。并且,将所述止回阀部14安装成关闭所述中间开口部18。该止回阀部14具有:安装座19,所述安装座19固定于所述集尘容器10及连接管部11;以及止回阀20,所述止回阀20安装于该安装座19,且由可挠性材质构成。另外,在所述集尘容器10的下部后方设置有安装部21,在该安装部21设置有缓冲体22,所述缓冲体22由弹性体等具有橡胶弹性且不容易滑动的材质构成。并且,利用该缓冲体22构成所述缓冲部15。另外,在所述集尘容器10的上端开口部16安装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12。该过滤器安装部12具有圆筒部23和设置于该圆筒部23的下方的圆锥部24。而且,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12的圆筒部23。

对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进行详述。该过滤器组装体13构成为具有一次过滤器体25和二次过滤器体26。此外,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呈卡口式地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

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构成为具有筒状主体27和网状的一次过滤器28。所述筒状主体27有底,且在侧面形成有多个窗部。这些窗部包括上层窗部29和下层窗部30,所述上层窗部29形成为沿周向排列且旋转对称,所述下层窗部30同样地形成为沿周向排列且旋转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窗部29沿周向形成有四处,同样地,所述下层窗部30也沿周向形成有四处。并且,在这些窗部彼此之间分别以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有柱状体31和环状体3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四根柱状体31,且以沿周向将该四根所述柱状体31的大致中央连结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环状体32。此外,在所述筒状主体27的底部未设置有窗部。并且,在所述上层窗部29和下层窗部30分别覆盖有所述一次过滤器28。另外,在各所述柱状体31的内侧分别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有加强肋33。而且,以将这些加强肋33的下端部连结的方式形成有板状的底肋34。此外,该底肋34形成为从各加强肋33的下端部朝向所述筒状主体27的底部中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肋34在所述筒状主体27的底部的中央呈十字状地交叉。另外,该底肋34的上缘34t形成为位于比所述下层窗部30的下缘30b靠上侧的位置。而且,从所述底肋34的中央交叉部向上方突出地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有突起35。此外,与所述底肋34同样地,该突起35是通过使板状构件36呈十字状地交叉而形成的。另外,所述突起35形成为越朝向上方,则变得越细。并且,在所述突起35的相邻的所述板状构件36彼此之间形成有作为底部的角度为90度的v字状的凹部的凹槽37,该凹槽37为通气路径38。而且,在所述筒状主体27的侧壁的上部以轴对称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安装槽39。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主体27作为整体而形成为二次对称,进而,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作为整体而形成为二次对称。

如前述那样,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仅在其筒状主体27的侧面形成有窗部29、30,在其底部未形成有窗部。因此,所述一次过滤器28仅形成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的侧面。通过设为这样的构造,只要在将构成所述一次过滤器28的网状片卷绕为筒状的状态下设置成型模具并将所述筒状主体27成型即可,因此,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形成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

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构成为具有:两端开口的短圆筒部40、从该短圆筒部40的上端向外侧形成的凸缘部41、设置于所述短圆筒部40的下端的台阶部42、从该台阶部42向下方延伸地形成的支承体43、固定于所述支承体43的上部且具有可挠性的袋状的二次过滤器44、以及密封构件45。此外,所述短圆筒部40、凸缘部41、台阶部42和支承体43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另外,利用所述台阶部42,使所述支承体43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短圆筒部40的直径小。并且,在所述支承体43的上部内侧形成有搭指部46。所述凸缘部41形成为大致圆形。并且,在所述短圆筒部40的外侧面且所述凸缘部41的下方,与该凸缘部41隔开预定的距离地形成有环状的突条部47。利用该突条部47的上表面、所述短圆筒部40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凸缘部41的下表面来形成凹槽48,在该凹槽48安装有所述密封构件45。该密封构件45构成为:在将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插入到所述过滤器安装部12的圆筒部23中时,该密封构件45的外周部紧贴于所述圆筒部23的内表面。并且,在将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安装于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时,所述突条部47的下表面进行作用,以便进行该一次过滤器体25的上端的对位。另外,所述支承体43利用多个柱状体49以及在俯视下将这些柱状体49彼此呈c字状地连接的上环状部50及下环状体51,作为整体而形成为截头圆锥形,并且,所述支承体43构成为能够使气流在所述柱状体49彼此以及所述环状体50、51的内侧流通。此外,在各所述柱状体49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加强用的肋52。另外,所述二次过滤器44从外侧覆盖所述支承体43,并且,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开口端44a固定在所述支承体43的上端部附近。另一方面,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封堵端44b侧,以将该封堵端44b侧反转的方式使封堵端44b侧通过所述下环状体51并向所述支承体43的内侧折回。并且,像这样折回的所述二次过滤器44由所述支承体43支承。此外,能够将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封堵端44b向所述支承体43内压入,直到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折回部44c与所述下环状体51抵接。而且,在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的台阶部42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卡合突起53。这些卡合突起53被设置成以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的中心为基准而轴对称。并且,在将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安装于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时,所述各卡合突起53与所述安装槽39卡合。

在使所述安装槽39与所述卡合突起53卡合而使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与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结合时,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的突起35从所述二次过滤器体的下环状体51进入到所述支承体33的内侧。由此,所述突起35进入到从所述下环状体51向内侧折回的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封堵端44b侧的内侧。并且,由此,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封堵端44b侧由所述突起35支承。此外,成为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下端的折回部44c的最低位置与所述底肋34的上缘34t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折回部44c的最高位置与所述支承体43的下环状体51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实际上,比所述下环状体51的高度低所述二次过滤器44本身的厚度的量。)在上述任意的情况下,成为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下端的折回部44c的高度都比所述下层窗部30的下缘30b高。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使用所述电动吸尘器1之前,使用者将未图示的电源线连接于所述充电连接器10,预先对所述吸尘器主体2内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此外,像这样,在不使用所述电动吸尘器1时,将安装于该电动吸尘器1的手柄6的前端部的所述环形绳8挂在安装于房屋的墙壁等的钩上。由此,能够防止所述电动吸尘器1成为障碍。此外,像这样,在将所述环形绳8挂在钩上时,由于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平衡,所述集尘部3的集尘容器10的下后部会碰在墙壁上。然而,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所述缓冲部15,从而即使所述集尘容器10与墙壁等碰撞,所述缓冲部15的缓冲体22也能够吸收冲击,因此,能够抑制所述集尘容器10由于冲击而产生故障,进而,能够抑制所述电动吸尘器1由于冲击而产生故障。相反地,由于所述缓冲体22能够吸收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碰撞的冲击,所以能够抑制墙壁等产生损伤。另外,由于所述缓冲体22由弹性体等不容易滑动的材质构成,所以能够抑制所述电动吸尘器1在挂在钩等上的状态下摆动而产生摩擦,不容易给墙壁等带来损伤。

在使用充电完成后的所述电动吸尘器1的情况下,使用者从钩等取下所述环形绳8,并把持所述手柄6而对所述开关操作部7进行操作,由此利用从二次电池供给的电力使电动送风机工作,产生吸引气流。该吸引气流为含尘气流,从所述吸嘴5经由所述延长管4而被吸引到所述集尘部3。然后,在该集尘部3,含尘气流所包含的尘埃通过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而从气流中被过滤分离。然后,除去尘埃后的气流在通过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之后,从所述吸尘器主体2向外部放出。另一方面,由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过滤的尘埃被储存在所述集尘部3。并且,由于在所述集尘容器10的中间开口部18设置有所述止回阀部14,所以储存于所述集尘部3的尘埃不会向所述吸嘴5侧逆流。

对由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进行的尘埃过滤进行详述。此外,含尘气流从下方的所述吸嘴5向上方的所述吸尘器主体2流动。即,气流从图8中的所述连接管部11的下端开口部17向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的二次过滤器体26的短圆筒部40流动。首先,含尘气流从所述连接管部11通过所述止回阀部14而流入到所述集尘容器10内。然后,流入到该集尘容器10内的含尘气流通过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的一次过滤器28。此时,所述含尘气流所包含的较粗的尘埃被所述一次过滤器28捕捉。然后,通过该一次过滤器28后的含尘气流通过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的二次过滤器44。此时,所述含尘气流所包含的细小的尘埃被所述二次过滤器44捕捉。然后,通过该二次过滤器44而变得洁净的气流在通过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的短圆筒部40而被所述电动送风机吸引之后,从所述吸尘器主体2的排气口被排出。

此外,如图8所示,通过所述过滤器组装体13的气流中的主要气流为气流fm。该气流fm是在通过设置于所述上层窗部29以及下层窗部30的所述一次过滤器28之后,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开口端44a到折回部44c之间通过的气流。另一方面,除了气流fm之外,还会形成气流fu,所述气流fu是在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层窗部30的下部的所述一次过滤器28之后,从成为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下端的折回部44c朝向所述封堵端44b流动的气流。所述气流fm所包含的尘埃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开口端44a到折回部44c的范围内被捕捉。另一方面,所述气流fu所包含的尘埃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内被捕捉。此外,如前述那样,由于成为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下端的折回部44c位于比所述下层窗部30的下缘30b靠上侧的位置,所以上述折回部44c与下缘30b之间成为气流fu的通路。因此,能够在从所述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内可靠地捕捉尘埃。即,由于能够使用所述二次过滤器44整体来有效地捕捉尘埃,所以能够抑制堵塞。另外,由于所述突起35本身具有由所述凹槽37构成的通气路径38,所以气流fu在该通气路径38中通过并进行流动。因此,能够在所述突起35与所述二次过滤器44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隔,能够可靠地将气流fu向从所述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输送。并且,由于所述通气路径38为凹槽37,所以该凹槽37的敞开侧与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相对。因此,气流fu能够在从所述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较宽的范围通过所述二次过滤器44。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面积,对尘埃进行捕捉。而且,由于所述凹槽37本身通过使所述板状构件36呈十字状地交叉而形成,因此,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形成具有所述通气路径38的突起35,而且能够较宽地敞开所述凹槽37的敞开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活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面积,对尘埃进行捕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1具有:吸尘器主体2,所述吸尘器主体2内置有电动送风机;集尘容器3,所述集尘容器3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吸尘器主体2;一次过滤器体25,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集尘容器3,并且在侧面设置有一次过滤器28;以及二次过滤器体26,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一次过滤器体25的下游侧,并且设置有具有可挠性的袋状的二次过滤器44,在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设置有支承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支承体43,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封堵端44b侧向所述支承体43的内侧折回,在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8的中央部设置有向所述二次过滤器44侧突出地延伸的突起35,并且,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安装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时,所述突起35被插入到所述支承体43的内侧,其中,在将所述二次过滤器体26的气流的下游侧设为上侧时,在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的底部形成有底肋34,所述底肋34的成为其上端的上缘34t位于比成为所述一次过滤器28的下端的下层窗部30的下缘30b靠上侧的位置,并且,在该底肋34的中央形成有所述突起35,由此,从设置于所述一次过滤器体25的侧面的一次过滤器28的上部被吸引的气流fm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成为基端侧的开口端44a到折回部44c的范围通过,从所述一次过滤器28的下部被吸引的气流fu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通过,因此,能够以所述二次过滤器44整体来捕捉细小的尘埃,能够提高集尘性能。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1的所述突起35具有作为构成通气路径38的凹部的凹槽37,因此,能够可靠地将从所述一次过滤器28的下部被吸引的气流fu向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输送。

而且,由于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1的所述突起35通过板状构件36交叉而形成,且该板状构件36彼此之间成为通气路径,因此,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形成具有所述通气路径38的突起35,而且能够使所形成的凹部成为凹槽37,使该凹槽37的敞开侧与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从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范围相对,因此,气流fu能够在从所述折回部44c到封堵端44b的较宽的范围通过所述二次过滤器44,而且,由于能够较宽地敞开所述凹槽37的敞开侧,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活用所述二次过滤器44的面积,对尘埃进行捕捉。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为过滤器式电动吸尘器,但也能够应用于旋风式电动吸尘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为杆式电动吸尘器,但也能够应用于卧式电动吸尘器。而且,集尘部也能够应用于朝向侧面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也将气流的下游侧定义为上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