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8366发布日期:2019-07-27 11:0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门窗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要求门窗必须具有采光、密封、保温、隔热、隔声、防尘、防火、防盗、节能等多种使用功能,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室内居住环节。因此,门窗是现代建筑声、光、热环境等物理性能的重要功能型部件,并且具有建筑外立面和室内环境两种装饰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舒适和节能。

现有技术中门窗的型材内腔中通常设有若干个内筋,将内腔分隔成不同的保温腔室,并且为了增加型材的整体强度,需要在型材中间的保温腔室中装入标准的增强钢衬,通过螺钉固定在型材壁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门窗的钢衬导热系数高,室内空气会在框体与扇体及中梃与扇体的连接处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室内温度,导致室内热量流失,从而使门窗的隔热性能降低,不能满足一些恶劣气候区域的用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窗增强结构,以解决门窗的隔热保温性能低的问题。

一种门窗增强结构,包括框体、扇体和中梃,所述框体内设有框体内筋;

所述扇体内设有扇体内筋;

所述中梃内设有中梃内筋;

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在室外至室内方向上,分别由所述框体内筋、所述扇体内筋和所述中梃内筋分成七个腔室;

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的第五腔室内均设有第一增强体;

所述框体和所述中梃相对于所述扇体一侧的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框体密封条槽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

所述第一框体密封条槽和所述第一中梃密封条槽内设有中部密封条;

所述第一框体密封条槽和所述第一中梃密封条槽分别相对所述框体和所述中梃的第五腔室内形成凸台;

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的第五腔室内壁上均设有多个凸筋;

所述凸筋与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一体成型;

所述凸台和所述凸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上;

所述框体内靠近室内侧为框体内壁;

所述扇体内靠近室内侧为扇体内壁;

所述中梃内靠近室内侧为中梃内壁;

所述扇体内壁侧设有与所述框体内壁或所述中梃内壁贴合的内侧限位框;

所述内侧限位框内设有第二增强体;

所述扇体的顶部两侧固定对称设有第一玻璃压条;

所述第一玻璃压条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玻璃密封组件;

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紧贴;

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玻璃压条的一侧设有第一中空玻璃;

所述中梃的底部两侧固定对称设有第二玻璃压条;

所述第二玻璃压条上固定设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玻璃密封组件;

所述第二固定端和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紧贴;

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远离所述第二玻璃压条的一侧设有第二中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的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均设有第三增强体。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内壁和所述中梃内壁上均设有朝向第七腔室中央延伸的连接增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密封条包括本体;

所述本体为山形;

所述本体的顶端伸出密封端;

所述本体的中部设置中部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包括玻璃衬条和密封胶层;

所述中空玻璃通过所述玻璃衬条与所述玻璃压条相连;

所述密封胶层设置在所述玻璃衬条的顶端且与所述中空玻璃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和所述中梃靠近室外一侧分别设有凸出于所述扇体位置的第一限位框和第二限位框;

所述扇体靠近室外一侧设有凸出于所述中空玻璃的第三限位框;

所述第一限位框、所述第二限位框和所述第三限位框与其各自安装相交处设有导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框内设有第二框体密封条槽;

所述第二限位框内设有第二中梃密封条槽;

所述内侧限位框内设有扇体密封条槽;

所述第二框体密封条槽和所述第二中梃密封条槽内均设有第一密封条;

所述扇体密封条槽内设有第二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的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

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内与所述导水槽相对的所述框体内筋、所述扇体内筋和所述中梃内筋分别倾斜设置框体导水内筋、扇体导水内筋和中梃导水内筋。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所述扇体和所述中梃的型材内腔内均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强体、所述第二增强体采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玻璃纤维制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门窗增强结构,包括框体、扇体和中梃,分别由各型材结构内的框体内筋、扇体内筋和中梃内筋分成七个腔室,从而在外界的冷空气由室外进入到室内时,需要经过多道的空腔结构,起到更好的抗寒、保温作用。在第一框体密封条槽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中嵌入中部密封条,从而使框体与扇体,中梃与扇体形成中间密封,兼顾保温节能性。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凸台和凸筋能够与规则平直的第一增强体贴合,增加框体和中梃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框体和中梃因结构变化导致与扇体接触不紧密,而造成冷空气进入室内。在内侧限位框内设置第二增强体,保证扇体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扇体结构变化导致与框体或中梃的接触不紧密,而冷空气进入到室内。通过与第一固定端紧贴的第一玻璃密封组件将第一中空玻璃固定,与第二固定端紧贴的第二玻璃密封组件将第二中空玻璃固定,从而简化第一中空玻璃和第二中空玻璃的安装过程,并且保证第一中空玻璃与扇体之间及第二中空玻璃与中梃之间更好地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框体与扇体节点图;

图2为本申请中梃与扇体节点图;

图3为本申请中部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体,2-扇体,3-中梃,4-框体内筋,5-扇体内筋,6-中梃内筋,7-第一增强体,8-第一框体密封条槽,9-第一中梃密封条槽,10-中部密封条,11-凸台,12- 凸筋,13-框体内壁,14-扇体内壁,15-中梃内壁,16-内侧限位框,17-第二增强体,18- 第一玻璃压条,19-第一固定端,20-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1-第一中空玻璃,22-第三增强体,23-连接增强筋,24-本体,25-密封端,26-中部空腔,27-玻璃衬条,28-密封胶层,29-第一限位框,30-第二限位框,31-第三限位框,32-导水槽,33-第二框体密封条槽,34-第二中梃密封条槽,35-扇体密封条槽,36-第一密封条,37-第二密封条,38- 排水孔,39-框体导水内筋,40-扇体导水内筋,41-中梃导水内筋,42-第二玻璃压条, 43-第二固定端,44-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5-第二中空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门窗的型材内腔中通常设有若干个内筋,将内腔分隔成不同的保温腔室,并且为了增加型材的整体强度,需要在型材中间的保温腔室中装入标准的增强钢衬,通过螺钉固定在型材壁上。但是,现有技术中门窗的钢衬导热系数高,室内空气会在框体与扇体及中梃与扇体的连接处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室内温度,导致室内热量流失,从而使门窗的隔热性能降低,不能满足一些恶劣气候区域的用窗需求。

参见图1为本申请框体与扇体节点图,图2为本申请中梃与扇体节点图,图3为本申请中部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门窗增强结构,包括框体1、扇体2和中梃3,所述框体1内设有框体内筋4;

所述扇体2内设有扇体内筋5;

所述中梃3内设有中梃内筋6;

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在室外至室内方向上,分别由所述框体内筋4、所述扇体内筋5和所述中梃内筋6分成七个腔室;

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的第五腔室内均设有第一增强体7;

所述框体1和所述中梃3相对于所述扇体2一侧的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

所述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所述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内设有中部密封条10;

所述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所述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分别相对所述框体1和所述中梃3的第五腔室内形成凸台11;

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的第五腔室内壁上均设有多个凸筋12;

所述凸筋12与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一体成型;

所述凸台11和所述凸筋12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上;

所述框体1内靠近室内侧为框体内壁13;

所述扇体2内靠近室内侧为扇体内壁14;

所述中梃3内靠近室内侧为中梃内壁15;

所述扇体内壁14侧设有与所述框体内壁13或所述中梃内壁15贴合的内侧限位框 16;

所述内侧限位框16内设有第二增强体17;

所述扇体2的顶部两侧固定对称设有第一玻璃压条18;

所述第一玻璃压条18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端19和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

所述第一固定端19和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紧贴;

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远离所述第一玻璃压条18的一侧设有第一中空玻璃21;

所述中梃3的底部两侧固定对称设有第二玻璃压条42;

所述第二玻璃压条42上固定设有第二固定端43和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

所述第二固定端43和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紧贴;

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远离所述第二玻璃压条42的一侧设有第二中空玻璃45。

具体地,外界的冷空气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需要经过由框体内筋4、扇体内筋5和中梃内筋6分别在框体1、扇体2和中梃3所分成的七个腔室,从而起到更好的抗寒、保温作用,更适应恶劣气候区域对窗户的使用要求。在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中嵌入中部密封条10,从而使框体1与扇体2,中梃3与扇体2形成中间密封,兼顾保温节能性。在框体1和中梃3的第五腔室中的凸筋12延长长度保证与凸台 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将规则平直的第一增强体7贴合在凸台11和凸筋12上,从而保证第一增强体7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加框体1和中梃3的整体强度。增加框体1和中梃3的整体强度,从而避免框体1和中梃3由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与扇体2的接触不紧密使得冷空气进入到室内的现象。在靠近室内方向的内侧限位框16内设置第二增强体 17,以保证扇体2的整体强度。增加扇体2的整体强度,从而避免扇体2由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与框体1或中梃3的接触不紧密使得冷空气进入到室内的现象。在第一玻璃压条18上设置第一固定端19,并通过与第一固定端19紧贴的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将第一中空玻璃21固定;在第二玻璃压条42上设置第二固定端43,并通过与第二固定端 43紧贴的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将第二中空玻璃45固定。从而,简化第一中空玻璃21 和第二中空玻璃45的安装过程,并且保证第一中空玻璃21与扇体2之间及第二中空玻璃45与中梃3之间更好地密封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门窗增强结构,包括框体1、扇体2和中梃3,分别由各型材结构内的框体内筋4、扇体内筋5和中梃内筋6分成七个腔室,从而在外界的冷空气由室外进入到室内时,需要经过多道的空腔结构,起到更好的抗寒、保温作用。在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中嵌入中部密封条10,从而使框体1 与扇体2,中梃3与扇体2形成中间密封,兼顾保温节能性。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凸台11和凸筋12能够与规则平直的第一增强体7贴合,增加框体1和中梃3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框体1和中梃3因结构变化导致与扇体2接触不紧密,而造成冷空气进入室内。在内侧限位框16内设置第二增强体17,保证扇体2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扇体2结构变化导致与框体1或中梃3的接触不紧密,而冷空气进入到室内。通过与第一固定端19紧贴的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将第一中空玻璃21固定,与第二固定端43紧贴的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将第二中空玻璃45固定,从而,简化第一中空玻璃21和第二中空玻璃45的安装过程,并且保证第一中空玻璃21与扇体2之间及第二中空玻璃45与中梃3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的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均设有第三增强体22。

具体地,第三增强体22能够分别与框体1、扇体2和中梃3一体挤出成型,通过共挤设备一体挤出形成紧密的配合结构,从而不需要在门窗结构中装入增强衬刚,同样能够满足对门窗结构的使用要求,同时减小了门窗制作安装增强衬钢的工序,提高了门窗加工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内壁13和所述中梃内壁15上均设有朝向第七腔室中央延伸的连接增强筋23。

具体地,连接增强筋23可沿螺钉方向有间隔的设置多个,安装时螺钉可打入连接增强筋23上,有效连接以增强五金件的安装强度,提高门窗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密封条10包括本体24;

所述本体24为山形;

所述本体24的顶端伸出密封端25;

所述本体24的中部设置中部空腔26。

具体地,中部空腔26既能够减轻中部密封条10的重量,节省生产成本,又能够进一步地增强中部密封条10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和所述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均包括玻璃衬条 27和密封胶层28;

所述中空玻璃21通过所述玻璃衬条27与所述玻璃压条18相连;

所述密封胶层28设置在所述玻璃衬条27的顶端且与所述中空玻璃21相接触。

具体地,密封胶层28将玻璃衬条27密封,从而提升对第一中空玻璃21的密封保温性。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和所述中梃3靠近室外一侧分别设有凸出于所述扇体2位置的第一限位框29和第二限位框30;

所述扇体2靠近室外一侧设有凸出于所述中空玻璃21的第三限位框31;

所述第一限位框29、所述第二限位框30和所述第三限位框31与其各自安装相交处设有导水槽32。

具体地,第一限位框29和第三限位框31配合,限制靠近窗外侧的框体1与扇体2 的安装位置,第二限位框30和第三限位框31配合,限制靠近窗外侧的中梃3与扇体2 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框29内设有第二框体密封条槽33;

所述第二限位框30内设有第二中梃密封条槽34;

所述内侧限位框16内设有扇体密封条槽35;

所述第二框体密封条槽33和所述第二中梃密封条槽34内均设有第一密封条36;

所述扇体密封条槽35内设有第二密封条37。

具体地,在第二框体密封条槽33中的第一密封条36与扇体2的外壁贴合实现第一道密封,兼顾保温性能。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中的中部密封条10与扇体2的底端中部贴合实现第二道密封,兼顾保温性能。扇体密封条槽35中的第二密封条37与框体1靠近内侧限位框16侧贴合实现第三道密封,兼顾保温性能。从而,在框体1与扇体2之间形成由室外向室内方向的三道密封结构,增强抗寒保温作用。

在第二中梃密封条槽34中的第一密封条36与扇体2的外壁贴合实现第一道密封,兼顾保温性能。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中的中部密封条10与扇体2底端中部贴合实现第二道密封,兼顾保温性能。扇体密封条槽35中的第二密封条37与中梃3靠近内侧限位框 16侧贴合实现第三道,兼顾保温性能。从而,在中梃3与扇体2之间形成由室外向室内方向的三道密封结构,增强抗寒保温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32的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38;

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内与所述导水槽32相对的所述框体内筋4、所述扇体内筋5和所述中梃内筋6分别倾斜设置框体导水内筋39、扇体导水内筋40和中梃导水内筋41。

具体地,排水孔38将弧形结构的导水槽32底部积水导出,框体导水内筋39、扇体导水内筋40和中梃导水内筋41配合导水槽32形成良好的排水导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所述扇体2和所述中梃3的型材内腔内均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

具体地,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填充框体1、扇体2和中梃3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门窗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强体7、所述第二增强体17采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玻璃纤维制成。

具体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作为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具有耐高温性好、硬度强、尺寸稳定性好和高承受力等特性。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热性墙、抗腐蚀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因此采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玻璃纤维制成第一增强体和第二增强体,从而进一步改进门窗结构的强度、密封性和隔热性等特点,增加了门窗的实用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门窗增强结构,包括框体1、扇体2和中梃3,分别由各型材结构内的框体内筋4、扇体内筋5和中梃内筋6分成七个腔室,从而在外界的冷空气由室外进入到室内时,需要经过多道的空腔结构,起到更好的抗寒、保温作用。在第一框体密封条槽8和第一中梃密封条槽9中嵌入中部密封条10,从而使框体1 与扇体2,中梃3与扇体2形成中间密封,兼顾保温节能性。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凸台11和凸筋12能够与规则平直的第一增强体7贴合,增加框体1和中梃3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框体1和中梃3因结构变化导致与扇体2接触不紧密,而造成冷空气进入室内。在内侧限位框16内设置第二增强体17,保证扇体2的整体强度,避免因扇体2结构变化导致与框体1或中梃3的接触不紧密,而冷空气进入到室内。通过与第一固定端19紧贴的第一玻璃密封组件20将第一中空玻璃21固定,与第二固定端43紧贴的第二玻璃密封组件44将第二中空玻璃45固定,从而,简化第一中空玻璃21和第二中空玻璃45的安装过程,并且保证第一中空玻璃21与扇体2之间及第二中空玻璃45与中梃3之间更好的密封性。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