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开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135发布日期:2018-11-13 20: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幕墙开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幕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通风和消防安全的功能,无论是框架式幕墙还是单元式幕墙,通常都需要设置悬窗。但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悬窗无法保证四角平整,导致悬窗开启或关闭不灵活,悬窗容易损坏,减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幕墙开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包括上横向龙骨、下横向龙骨、左竖向龙骨和右竖向龙骨构成的安装窗口,固定连接于安装窗口内的悬窗框,所述上横向龙骨的外侧设有钩状部;还包括悬窗扇,所述悬窗扇上方向外延伸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钩状部的旋转部,所述悬窗扇的左侧与所述悬窗框的左侧之间设有第一风撑,所述悬窗扇的右侧与所述悬窗框的右侧之间设有第二风撑,以实现悬窗扇的开启或关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悬窗扇的下侧设有悬窗执手,所述悬窗执手包括突出于所述悬窗扇的锁头,所述悬窗框的下侧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锁头的锁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悬窗扇包括连接架,及固定于连接架上的玻璃,所述连接架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内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远于所述抵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构成所述玻璃的固定边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延伸部远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设有迂回槽;所述悬窗扇还包括悬窗护边,所述悬窗护边包括与卡接于所述迂回槽的插接部,垂直连接于插接部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内侧设有锯齿状的切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玻璃与所述阻挡部之间设有齿状胶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抵接部内设有窗扇组角角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延伸部内侧设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内设有第一胶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悬窗框包括固定部,垂直连接于固定部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内设有窗框组角角码;所述限位部的外端设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内设有第二胶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横向龙骨的向内凹陷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钩状部的上方;所述悬窗框还包括窗封边,所述窗封边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槽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下端的挡板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板中部向外延伸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外端朝下设有第三扣槽,所述第三扣槽内卡接有披水胶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在上横向龙骨、下横向龙骨、左竖向龙骨和右竖向龙骨构成的安装窗口内固定连接有悬窗框,上横向龙骨的外侧设有钩状部,悬窗扇上方向外延伸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钩状部的旋转部,悬窗扇的左侧与悬窗框的左侧之间设有第一风撑,悬窗扇的右侧与悬窗框的右侧之间设有第二风撑,结构设计巧妙且结构牢固,不容易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又由于悬窗扇设有的旋转部是采用挂接的方式与钩状部连接的,解决了悬窗扇在关闭之后会出现不平整的问题,使用更加灵活、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具体实施例中开启系统的上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具体实施例中开启系统的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具体实施例中开启系统的左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具体实施例中悬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横向龙骨;11、钩状部;12、固定槽;2、悬窗框;21、固定部;211、窗框组角角码;22、限位部;23、第二扣槽;231、第二胶条;24、窗封边;241、固定板;242、挡板部;243、延伸板;2431、第三扣槽;24311、披水胶条;3、悬窗扇;31、连接架;311、抵接部;3111、窗扇组角角码;312、第一延伸部;3121、第一扣槽;31211、第一胶条;313、第二延伸部;3131、迂回槽;32、玻璃;33、悬窗护边;331、齿状胶条;4、下横向龙骨;5、悬窗执手;51、锁头;52、锁座;6、左竖向龙骨;7、第一风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请参阅图1-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其包括上横向龙骨1、下横向龙骨4、左竖向龙骨6和右竖向龙骨构成的安装窗口,固定连接于安装窗口内的悬窗框2(悬窗框2是用于固定悬窗扇3的),上横向龙骨1的外侧设有钩状部11;幕墙开启结构还包括悬窗扇3,悬窗扇3上方向外延伸设有转动连接于钩状部11的旋转部,悬窗扇3的左侧与悬窗框2的左侧之间设有第一风撑7,悬窗扇3的右侧与悬窗框2的右侧之间设有第二风撑,设有的第一风撑7和第二风撑是为了悬窗扇3开启时起支撑作用。悬窗扇3的下侧设有悬窗执手5,悬窗执手5包括突出于悬窗扇3的锁头51,悬窗框2的下侧设有用于阻挡锁头51的锁座52。悬窗执手5是用作开启或者关闭悬窗扇3的辅助工具。

具体的,悬窗扇3包括连接架31,及固定于连接架31上的玻璃32,连接架31包括抵接部311,抵接部311的内端垂直连接有第一延伸部312,第一延伸部312远于抵接部31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延伸部313,第一延伸部312和第二延伸部313构成玻璃32的固定边部。第二延伸部313远于第一延伸部312的一端设有迂回槽3131;悬窗扇3还包括悬窗护边33,悬窗护边33包括与卡接于迂回槽3131的插接部,垂直连接于插接部的阻挡部,阻挡部的内侧设有锯齿状的切口,为了进一步提高悬窗护边33的牢固性,在插接部卡接于迂回槽3131之后,还可以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将二者再进行固定。其中,固定边部与悬窗护边33构成了玻璃32的固定型腔,玻璃32被卡在该固定型腔中。由于阻挡部优选采用金属材质,为了防止阻挡部与玻璃32刚性接触而破坏玻璃32,在玻璃32与阻挡部之间设有齿状胶条331。另外,为了提高连接架31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在抵接部311内设有窗扇组角角码3111,窗扇组角角码3111由金属材质制成,优选的,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第一延伸部312内侧设有第一扣槽3121,第一扣槽3121内设有第一胶条31211。悬窗框2包括固定部21,垂直连接于固定部21的限位部22,固定部21内设有窗框组角角码211;限位部22的外端设有第二扣槽23,第二扣槽23内设有第二胶条231。设有的第一胶条31211和第二胶条231能够对悬窗扇3在关闭时起到缓存作用,避免玻璃32直接撞击在悬窗框2上,使用时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上横向龙骨1的向内凹陷设有一固定槽12,固定槽12位于钩状部11的上方;悬窗框2还包括窗封边24,窗封边24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槽12的固定板241,设于固定板241下端的挡板部242。挡板部242位于钩状部11的上方,挡板部242和钩状部11之间刚好预留有旋转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空间,但同时防止了在使用时转动部从钩状部11脱离,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拆装也方便,需要拆离悬窗扇3时,先将窗封边24与上横向龙骨1之间事先用于固定的螺钉拆离,取下窗封边24,即可拆除悬窗扇3。

进一步的,固定板241中部向外延伸设有延伸板243,延伸板243的外端朝下设有第三扣槽2431,第三扣槽2431内卡接有披水胶条24311。设有的披水胶条24311能够遮挡悬窗扇3的上部,防止雨水渗透进入悬窗扇3内部。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开启结构,在上横向龙骨1、下横向龙骨4、左竖向龙骨6和右竖向龙骨构成的安装窗口内固定连接有悬窗框2,上横向龙骨1的外侧设有钩状部11,悬窗扇3上方向外延伸设有转动连接于钩状部11的旋转部,悬窗扇3的左侧与悬窗框2的左侧之间设有第一风撑7,悬窗扇3的右侧与悬窗框2的右侧之间设有第二风撑,结构设计巧妙且结构牢固,不容易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又由于悬窗扇3设有的旋转部是采用挂接的方式与钩状部11连接的,解决了悬窗扇3在关闭之后会出现不平整的问题,使用更加灵活、安全。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