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单索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9526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单索幕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外或室内的大跨度单索幕墙,属于幕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单索幕墙中构成索网的拉索顶底两端分别与主体结构连接,拉索位于相邻两个挂载物(如玻璃面板)之间的分格缝处。单索幕墙具有外观通透、美观的优点,但其拉索的挠度变形较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拉索跨度一般要控制在1/40-1/50之间,故而较少被建筑师采用,或者仅应用在跨度较小、风荷载较低的情况。为了避免单索幕墙发生较大的挠度变形,通常会选用鱼腹式索网等挠度较小的幕墙结构,但是这却牺牲了建筑效果。

对于较大跨度的单索幕墙,例如索网最大跨度为14m,外倾角为14度的单索幕墙,目前通常采用如下安装方式:拉索顶部与上主体结构(钢桁架)连接,拉索底部与下混凝土主体结构(混凝土梁)20连接。如图1,为了增强拉索10底部的受拉力,一般会将拉索10经预留孔30穿过混凝土梁,并在穿出混凝土梁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承压预埋件52以及锚墩51,以使混凝土梁仅承担压力和剪力,从而降低混凝土梁局部受拉破坏的风险,同时承压预埋件52和锚墩51的尺寸也可设计得小巧美观。但是,由于单索幕墙在荷载作用下,其拉索10靠近混凝土梁顶部的部分所发生的位移可观,因此如图1,混凝土梁上的预留孔30孔径必须要预留得较大,这样才能为拉索10的位移预留一定空间,使拉索10的变形不会干涉到混凝土梁,但较大孔径的预留孔30却又产生了外观效果差、防水密封性能降低、使用安全性降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单索幕墙,其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再承担局部受拉破坏的风险,预留孔孔径可大大缩小,确保了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使用安全、防水等密封性能以及外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跨度单索幕墙,它包括由拉索构成的索网,索网上挂接挂载物,拉索顶部与上主体结构连接,拉索底部经下混凝土主体结构上开设的预留孔贯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后,在穿出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底部的位置上通过承压预埋件及锚墩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下混凝土主体结构顶部上,对应预留孔孔口的位置预埋有抗剪预埋件,抗剪预埋件上面焊接有仅承担剪力的抗剪构件,抗剪构件暴露在下混凝土主体结构顶部表面,拉索贯穿抗剪构件和抗剪预埋件并可在抗剪构件内滑动。

所述抗剪构件包括内嵌组件,内嵌组件上面罩设有用于卡固住内嵌组件的外壳,外壳的外边缘与所述抗剪预埋件相焊接,其中:内嵌组件包括两个半环形、台阶状的内嵌定位件,两个内嵌定位件拼合起来呈圆环状并形成有通孔,通孔内嵌设有内衬,拼合在一起并安装上内衬的两个内嵌定位件最终形成的贯穿孔与外壳上的开口相对应。

台阶状的所述内嵌定位件由上半环型件和下半环型件构成,并且上半环型件与下半环型件相交错设置。

所述内衬由两个呈半圆环状的内衬件拼合形成,内衬件的截面呈T型,内衬件上凸设的嵌入部用于插入所述内嵌定位件上凹设的嵌槽内。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借由抗剪构件的设计,在保留现有单索幕墙所有优点的基础上,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如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不再承担局部受拉破坏的风险,与现有单索幕墙相比,下混凝土主体结构上预留的预留孔的孔径可大大缩小,减小了索网的计算尺寸,下混凝土主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且确保了其防水等密封性能和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单索幕墙的拉索底部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索幕墙的拉索底部安装示意图。

图3是抗剪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内嵌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大跨度单索幕墙包括由拉索10构成的索网,拉索10为竖直或倾斜状(倾斜状如图2所示),索网上挂接挂载物(图中未示出,挂载物可为玻璃面板、铝板或铝塑板等各类型挂载物,不受局限),拉索10顶部与上主体结构(图中未示出,如钢桁架)连接,拉索10底部与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如混凝土梁)20连接,具体来说,拉索10底部经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上开设的预留孔40贯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后,在穿出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底部的位置上通过承压预埋件52及锚墩51固定连接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的底部,在本发明中,在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的顶部上,对应预留孔40孔口的位置预埋有抗剪预埋件62,抗剪预埋件62上面焊接有仅承担剪力的抗剪构件61,抗剪构件61暴露在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顶部表面,拉索10贯穿抗剪构件61和抗剪预埋件62后穿过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并且拉索10可在抗剪构件61内滑动,抗剪构件61用于使得拉索10在受到水平外荷载时,在水平方向上为拉索10提供两个支点,以限制拉索10在预留孔40孔口的位置发生过大的水平位移。

如图3至图5,抗剪构件61包括内嵌组件614,内嵌组件614上面罩设有用于卡固住内嵌组件614来使内嵌组件614不产生位移的环状外壳611,外壳611的外边缘与抗剪预埋件62相焊接,其中:内嵌组件614包括两个半环形、台阶状的内嵌定位件612,两个内嵌定位件612拼合起来呈圆环状并形成有通孔,通孔内嵌设有降低摩擦力的内衬613,拼合在一起并安装上内衬613的两个内嵌定位件612最终形成的贯穿孔615与外壳611上的开口616相对应,以使拉索10可以穿过开口616和贯穿孔615。

在本发明中,抗剪预埋件62为已有部件,其上开设有使拉索10可贯穿的开口616。

如图5,较佳地,台阶状的内嵌定位件612由半圆环状的上半环型件6121和半圆环状的下半环型件6122构成,上半环型件6121的半径小于下半环型件6122的半径,并且上半环型件6121与下半环型件6122相交错设置,以使两个内嵌定位件612拼合起来后不易发生错位移动。

如图5,较佳地,内衬613同样由两个呈半圆环状的内衬件6131拼合形成,内衬件6131的截面呈T型,内衬件6131上凸设的嵌入部6130用于插入内嵌定位件612上凹设的嵌槽(图中未标出)内,以使内衬件6131可稳固地嵌入内嵌定位件612上。

在实际制作中,外壳611可为钢材质制成,内嵌定位件612可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内衬613可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当然,在实际设计中,外壳611、内嵌定位件612、内衬613也可用其它材料制作,不受局限。

在实际设计中,预留孔40的孔径与拉索10的直径相适配即可,与现有单索幕墙相比,预留孔40的孔径被大大缩小,也就是说,预留孔40的孔径不用再设计得很大,而是略大于拉索10的直径即可,只要能保证拉索10底部可顺利贯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

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较大跨度、大跨度的单索幕墙,例如拉索直径为45mm,索网最大跨度为14m,索网间距为2m,外倾角为14度的单索幕墙,其受到的最大风荷载为3.5kPa。

本发明借由抗剪构件61的设计,在保留现有单索幕墙所有优点的基础上,在实际使用中,当下混凝土主体结构(如混凝土梁)20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可使拉索10在预留孔40孔口的位置不会发生过大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不再承担局部受拉破坏的风险,与现有单索幕墙相比,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上预留的预留孔40的孔径可被大大缩小,减小了索网的计算尺寸,下混凝土主体结构20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且确保了其防水等密封性能和外观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