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023发布日期:2019-02-12 21:30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



背景技术:

目前屏蔽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在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当滑动门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解锁、完成开启动作时,必须在站台侧由车站服务人员通过解锁机构对滑动门锁紧装置进行解锁。

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装置安装在屏蔽门门顶箱内,其包括电磁铁,电磁铁的衔铁上固定连接有锁体,至少有两个锁芯固定安装在锁体上,滑动门上设有长孔并位于锁芯的下侧,锁体上的锁芯在电磁铁消磁后落入长孔内实现对滑动门的锁紧;门顶箱上还设有解锁机构,解锁机构通过线路与电磁铁电连接,通过操作解锁机构控制电磁铁对锁体的吸合使锁体向上移动,从而解除锁紧装置对滑动门的限制实现对滑动门的开锁。现在的屏蔽门采用滑动门标准高度为2.15米,宽度为1.0米,目前从业人员身高女生多在1.60米、男生多在1.70米左右,并且现有的全高滑动门锁紧装置和解锁机构均安装在门顶箱的下端,在大部分单扇或多扇滑动门故障时,车站服务人员通过对解锁机构进行操作;但是部分人员由于身高原因操作较为困难,延误开锁时间。

并且在屏蔽门开锁后屏蔽门刚刚处于全开状态时,操作解锁机构人员身体还处于前倾或垫高脚尖的状态,此时受到外在人员推挤时,易栽入轨行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门手动开锁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其不仅容易操作,并且能降低开锁人员开锁过程中落入轨行区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包括滑动门、固定门立柱和门顶箱,固定门立柱的站台侧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与门顶箱上设有的滑动门锁紧装置电连接;所述解锁机构距地面不超过1.9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机构为就地控制按钮盒。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机构距地面至少为1.5m。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门近车侧的上下两端设有防夹检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防夹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滑动门闭合处上下两端并相对设置的红外发送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防夹检测装置上连有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接收红外接收装置传输的滑动门锁紧信号,处理器上设有信号发送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将屏蔽门的锁紧信号传输至列车控制室从而控制列车启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门的门框上还连接有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水平设置在滑动门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由于解锁机构和锁紧装置电连接,通过操作解锁机构控制电磁铁对锁体的吸合使锁体向上移动,从而解除锁紧装置对滑动门的限制实现对滑动门的开锁。并且解锁机构由原来安装在门顶箱到安装在固定门立柱的站台侧,避免了从业人员开锁操作时落入轨行区的安全隐患;并且根据目前从业人员身高标准,解锁机构距地面不超过1.9m;将其安装在从业人员伸手高度范围之内,较容易操作,并且能防止孩子触碰而造成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滑动门近车侧上下两端设有的防夹检测装置,当乘客夹在车门滑动门之间时,处理器向列车控制室传输锁止信号并停止列车启动,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产生的强大吸力而给乘客造成生命危险。

进一步的,由于现有的钢化玻璃的表面积较大,运输方式较为困难,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装载方式、加固方案的要求十分严格,运输费用较高,运送周期较长;在同等条件下,单块钢化玻璃表面积越大,其表面应力随之增大,板芯张应力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压应力值的一半,应力越大,其自爆率越高;并且现有的滑动门钢化玻璃长宽比约为2.15:1,同等条件下比值越高,其曲张力越高,自爆的概率就越高;滑动门一旦破裂,该扇门需保持常开状态,失去应有防护作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本实用新型在滑动门的门框上还连接有固定横梁,固定横梁水平设置在滑动门的中部;不仅不影响滑动门整体美观,还降低钢化玻璃单块面积,其表面应力较小;并且单块玻璃的长宽比为1:1,长宽比较原来降低,所以曲张力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化玻璃自爆率;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滑动门的门体结构,由原来的“口”字形改为“日”字形,不仅方面运输、而且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从而降低了成本;即使发生自爆时,上方或下方的钢化玻璃依然存在,且中部有固定横梁拦截,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不影响正常的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的左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中红外发送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中红外接收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中滑动门的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中防夹检测装置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1、固定门 2、滑动门 201、门框 202、钢化玻璃 3、解锁机构 4、锁紧装置 5、左门吊板 6、右门吊板 7、电机 8、固定门立柱 9、门顶箱 10、踢脚板 11、固定横梁 12、红外发送装置 13、红外接收装置 14、列车 15、站台 。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包括滑动门、固定门立柱和门顶箱,滑动门和固定门均为两扇并且其下侧均连接有踢脚板10。

两滑动门2上分别固定有左门吊板5和右门吊板6,左门吊板5和右门吊板6均与门顶箱9上的同步齿形带固定连接,同步齿形带由电机7驱动,两滑动门2在同步齿形带的带动下做左右开启、关闭的运动。当达到如图所示位置时,锁紧装置4对其进行锁紧,固定门站台侧的固定门立柱8上设有解锁机构3,与锁紧装置相连的线路通过门顶箱进入固定门立柱8,

固定门立柱8的站台15侧设有解锁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机构3为就地控制按钮盒,并且,固定门立柱8上设有安装就地控制按钮盒3的基槽;解锁机构3与门顶箱9上设有的滑动门锁紧装置4相连接;解锁机构3距地面至少为1.5~1.9m;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解锁机构3为距地面1.8m;当个别门故障或夹人夹物时,操作该独立工作的解锁机构3,此滑动门2开启。

滑动门2闭合处设有防夹检测装置;防夹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滑动门2闭合处上下两端的红外发送装置12和红外接收装置13,红外发送装置12和红外接收装置13均设为两个,呈“X”状交叉对应设置,防夹检测装置上连有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接收红外接收装置传输的滑动门2锁紧信号,处理器上设有信号发送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将滑动门2的锁紧信号传输至列车控制室从而控制列车启动。乘客夹在滑动门2之间时,处理器向列车控制室传输锁止信号并停止列车启动,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产生的强大吸力而给乘客造成生命危险。

由于现有玻璃的表面积较大,运输方式较为困难,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装载方式、加固方案的要求十分严格,运输费用较高,运送周期较长;在同等条件下,单块钢化玻璃202表面积越大,其表面应力随之增大,板芯张应力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压应力值的一半,应力越大,其自爆率越高;并且现有的滑动门钢化玻璃202长宽比约为2.15:1,同等条件下比值越高,其曲张力越高,自爆的概率就越高;滑动门2一旦破裂,该扇门需保持常开状态,失去应有防护作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本实用新型在滑动门2的门框201上还连接有固定横梁11,固定横梁11水平设置在滑动门2的中部;不仅不影响滑动门整体美观,还降低钢化玻璃202单块面积,其表面应力较小;并且单块钢化玻璃的长宽比为1:1,长宽比较原来降低,所以曲张力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化玻璃202自爆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滑动门2的门体结构,由原来的“口”字形改为“日”字形,不仅方面运输、而且降低自爆率,降低成本;即使发生自爆时,上方或下方玻璃依然存在,且中部有固定横梁11拦截,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横梁11的宽度为15厘米,厚度为3厘米,与现有的滑动门门框201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由于解锁机构3和锁紧装置4电连接,通过操作解锁机构3控制电磁铁对锁体的吸合使锁体向上移动,从而解除锁紧装置4对滑动门2的限制实现对滑动门2的开锁。并且解锁机构3由原来安装在门顶箱9到安装在固定门立柱8的站台15侧,避免了从业人员开锁操作时落入列车14行驶区域的安全隐患;并且根据目前从业人员身高标准,解锁机构3距地面不超过1.9m;将其安装在从业人员伸手高度范围之内,较容易操作,并且能防止孩子触碰而造成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