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123发布日期:2019-09-20 21:2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物品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品存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上购物和物流行业的兴起,快递单量逐年快速上升。人们在收、发快递时都需要在家等快递员上门,而目前快递员上门的时间无法精确控制,不可避免地会和顾客不在家的时间重合。当顾客不在家时,快递员只能选择改时间再来一趟,或通过邻居代收、直接放置在门口或附近小商店等存在安全风险的方式投递。

对快递员而言,当顾客家中无人时,更改投递时间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降低效率;而选择代收的方式存在包裹丢失等安全风险。

对顾客而言,很难保证快递员上门时家中有人。而在需要外出时,要操心快递员何时会上门、和快递员重新确定上门时间、快递放在寄存处是否会丢失这些问题,是一种很不好的购物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能够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包括:

框架本体,被配置为固定在竖直安装面上;

罩体,罩体与框架本体在上端、左端或右端铰接,以实现转动开合;和

容器,开口端设在罩体内壁上,且位于框架本体与罩体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容器体积可变,被配置为在罩体相对于框架本体打开后展开以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并在收合后允许罩体相对于框架本体闭合。

进一步地,罩体上设有盖体,盖体设在罩体上与容器开口端对应的位置,盖体相对于罩体可开合地设置,以在打开后露出容器的开口端,并在关闭后封闭容器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在罩体闭合的状态下,盖体的上端与罩体铰接,下端相对于罩体通过转动实现开合。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

锁定部件,设在盖体与罩体之间,用于实现盖体相对于罩体的锁定;和

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锁定部件解锁。

进一步地,盖体与罩体之间设有弹簧机构,用于在锁定部件解锁后将盖体弹开。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

支撑机构,采用可伸缩结构,连接在框架本体上,用于在容器展开后伸出以对容器底部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采用剪叉形结构,剪叉形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框架本体的底部区域,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

位置保持件,设在框架本体与罩体之间,且采用可伸缩结构,用于在罩体相对于框架本体打开后对罩体进行位置保持。

进一步地,位置保持件为氮气弹簧。

进一步地,框架本体中设有腔体,容器收合后位于腔体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磁铁,磁铁外包覆有橡胶层,磁铁设在框架本体或罩体上,用于在罩体闭合时进行缓冲,并在闭合后阻止罩体向外摆动。

进一步地,容器为柔性容器。

进一步地,容器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圈和多个第二支撑圈,各个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沿容器的高度方向间隔交替设置,第一支撑圈围合形成的面积大于第二支撑圈;

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牵引件,牵引件沿着容器的高度方向依次与各个第一支撑圈连接,以在牵引件的自由端受到外部拉力时移动以使容器收合。

进一步地,罩体上设有引导部件和固定件,牵引件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引导部件的导向作用,牵引件的自由端在容器收合到位后与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引导部件包括多个滑轮组,罩体内设有安装框架,容器的开口端连接在安装框架的底部,多个滑轮组沿周向间隔设在安装框架的外侧壁上,固定件设在安装框架围合形成的区域内,牵引件绕过至少部分滑轮组后自由端能够在容器收合到位的状态下与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容器为可折叠的容纳箱,容纳箱包括多个板。

进一步地,多个板包括:

两块第一板,相对设置且各自的第一端均连接在罩体上;

第二板,位于两块第一板之间,且与两块第一板上与第一端正对的第二端连接;和

两块第三板,各自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板上相对的两端,各自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能通过自由端的翻转实现容纳箱的展开或折叠,两块第三板的自由端与罩体之间设有锁定部件;

其中,两块第一板和两块第三板各自的第一端围合形成容纳箱的开口,第一板在垂直于第二板方向的中部设有平行于第二板延伸的折合线,各相邻板的连接处也设有折合线。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采用可伸缩结构,设在框架本体中,用于在容器展开后伸出以对容器底部提供支撑;

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在响应于外部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罩体的开合、盖体的开合、支撑机构的伸缩以及容器的收合。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物品存取装置,设在便于用户取放物品的位置,在罩体与框架本体之间设置体积可变的容器,在罩体相对于框架本体打开后展开可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并在收合后允许罩体相对于框架本体闭合。此种物品存取装置可使物品的存取更加便捷,可节省等待时间;而且通过设置可收合的容器,便于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收回,并可减小占用空间,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除容器之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容器在罩体上的连接及牵引件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的电气布置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滑轮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本体;11、触摸屏;12、摄像头;13、电源组件;14、控制面板组件;15、开关;2、罩体;21、第一安装座;22、第一拉手;23、锁定部件;24、固定件;25、安装框架;3、盖体;31、第二拉手;32、折页;33、凹入部;34、弹簧机构;4、位置保持件;5、磁铁;6、容器;61、第一支撑圈;62、第二支撑圈;63、牵引件;64、拉环;65、第一板;66、第三板;67、折合线;7、支撑机构;71、第三拉手;72、第二安装座;7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固定座;81-88、滑轮组;811、竖直滑轮;812、水平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后续的描述中,将物品存取装置朝向安装面的一侧定义为后方,并以此为基准定义其它方向。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框架本体1、罩体2和容器6。其中,框架本体1被配置为固定在竖直安装面上,此处提到的竖直安装面包括与水平面呈90°的竖直面以及与竖直面具有预设范围角度偏差的安装面。例如,物品存取装置可固定在方便特定用户取放物品的位置,对于家庭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用户家门口、楼道或者楼门口的位置,对于公司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单位门口的位置等。

罩体2与框架本体1在上端、左端或右端铰接,以实现转动开合。容器6的开口端设在罩体2内壁上,且位于框架本体1与罩体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容器6体积可变,被配置为在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打开后展开以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以便放入物品;并在取出物品后将容器6收合,以便允许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闭合。图1为罩体2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罩体2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物品存取装置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可使物品的存取更加便捷,使投件者和取件者的衔接更顺畅,使用方便,还可节省等待时间,提高存取物品的效率。

(2)容器6体积可变,能够在展开后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并在取出物品后或未放置物品的状态下折叠。此种结构既能满足放入快递的功能需求,又能减小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3)通过罩体2与框架本体1在上端、左端或右端铰接,实现转动开合,可在解锁物品存取装置后在使用者施力的情况下,使罩体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控地打开,不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展开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可提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时的稳定性,减小容器6在展开时受到的冲击,提高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容器6的收合,容器6采用柔性材料,可通过操作者任意折叠的方式使其收合。柔性的容器6便于改变容积,使容积改变的过程更加快捷;易于将容器6设计为整体的物品储存空间,可简化容积改变的操作方式以提高存取快递的效率,在长期使用后不容易发生损坏,并且能降低用于改变容积的相关机构的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使容器6能够比较规则地实现收合,可以在容器6上设置硬质支撑骨架,以使容器6按照预设的方式收合。优选地,容器6可采用防割材料,以防止他人割破容器6取走快递,可提高快递存放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容器6的收合,容器6为可折叠的容纳箱,容纳箱采用多板形成,通过各个板的折叠实现容积改变。容纳箱可采用硬质材料,例如塑料板或金属板等,整体强度较高,能够更加稳定地对物品进行支撑。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相应地,上述的物品为快递。快递箱可供特定用户以及相关的快递员使用,容器6在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打开后展开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便于投递者在罩体6内放入快递;并在取件者取出快递后收合以使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闭合,以减小快递箱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与共享式的快递柜相区别,此种快递箱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灵活地适应用户收发快递和网购的需求,更加方便用户收寄快递,提高投件者或取件者在存取快递时的便捷程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投件者和取件者分别对应快递员和用户中的一个角色。

此种物品存取装置可供快递员投递、用户取出快件,在快递员送货和用户收货时间不能匹配时,可节省配送时间并提高送货效率,并且提高快递临时存放的安全性;而且,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还可供用户寄件或退换货使用,无需在家中等待快递员上门取货,提高用户发快递和退换货时的体验。此种结构既能满足需要使用时存放快递的需求,又能减小通常状态下不使用时占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罩体2上设有盖体3,盖体3设在罩体2上与容器6开口端对应的位置,盖体3相对于罩体2可开合地设置,以在打开后露出容器6的开口端,并在关闭后封闭容器6的开口端。在需要将快递放入容器6或者从中取出物品时,直接打开盖体3即可。该实施例能够使物品的取放更加便捷,由于盖体3的体积小也易于打开,直接打开盖体3后就可露出容器6的开口端。

在需要取放物品时,如图2所示,罩体2处于水平状态,容器6悬挂在罩体下方。如果罩体2上的开口设计为矩形,盖体3可与开口的任一边铰接,只要能将物品取出即可。如图1所示,在罩体2闭合的状态下,盖体3的上端与罩体2铰接,下端相对于罩体2通过转动实现开合,能够使取放物品更加顺手。在罩体2与框架本体1的铰接处以及盖体3与罩体2的铰接处,都可设置折页32以使转动更平稳。

为了便于罩体2和盖体3的打开,如图1所示,在罩体2前壁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座21,在第一安装座21上设置第一拉手22。再结合图2,在盖体3的前壁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凹入部33,在凹入部33内设有第二拉手31,以避免第二拉手31在物品存取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占用额外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存放装置还包括锁定部件23和身份识别部件。其中,锁定部件23设在盖体3与罩体2之间,用于实现盖体3相对于罩体2的锁定。锁定部件23具有锁定和解锁状态,在无需放入物品和已经放入物品的情况下,盖体3应该处于锁定状态,以保证物品存取装置不被无关人员使用,并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

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例如:投件者或取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锁定部件23解锁,以便取放物品。在容器6展开后,可供投件者存入物品;在取件者取出物品之后,可使容器6收合,以使物品存取装置占用较小的空间,能提高物品存取装置的通用性,容易在不同的场合都推广使用,可实现物品的智能存取。

优选地,锁定部件23设在罩体2的背部,可采用电磁锁,电磁锁动作迅速。电磁锁在通常状态下处于吸合状态,在盖体3需要打开时触发电磁锁使其断开,由于断开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为了防止盖体3在短时间内重新进入锁定状态,在盖体3与罩体2之间设有弹簧机构34,用于在锁定部件23解锁后将盖体3弹开,弹开距离只需要使盖体3脱离原锁定位置即可。如图3所示,弹簧机构34设在盖体3背部的角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磁铁5,磁铁5外包覆有橡胶层,磁铁5设在框架本体1或罩体2上,用于在罩体2闭合时进行缓冲,防止罩体2在闭合时与框架本体1发生碰撞发出较大声响,并提高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磁铁5可在罩体2闭合后阻止罩体2在向外摆动,只有在施加于罩体2上的外力大于磁铁5的吸合力才可以打开,同时磁铁5也能防止罩体2在闭合后发生侧向摆动。在图2中,磁铁5设在框架本体1内侧壁的角部位置。

可选地,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可自由打开或关闭,或者在罩体2与框架本体1之间也设置锁定部件23。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使罩体2在打开后容器6悬挂在罩体2下方实现支撑,如图1所示,罩体2的上端与框架本体1铰接,下端相对于框架本体1通过转动实现开合。可选地,罩体2和框架本体1可在上端、左端或者右端铰接,以实现转动开合。

具体地,框架本体1固定在竖直的安装面上,框架本体1的正面呈矩形结构,侧面呈倒置的L形结构,L形结构横部对应的区域用于设置电气元件,且罩体2的上端铰接在横部的自由端处,罩体2向下转动关闭后可扣合在L形结构的竖部区域上,优选地,罩体2的前壁与L形结构横部的前壁平齐,以尽量减小占用空间。而且在竖部对应的区域设有腔体,容器6收合后处于腔体内。

为了使罩体2在打开后能够保持在预定位置以存放物品,如图2和图3所示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位置保持件4,位置保持件4设在框架本体1与罩体2之间,且采用可伸缩结构,用于在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打开后对罩体2进行位置保持。位置保持件4可以分别设在容器6两侧的位置。

对于柔性的容器6,不易通过容器6在框架本体1上的抵靠力实现位置保持,可直接向罩体2施加作用力。除此之外,位置保持件4还可防止罩体2在闭合过程中向侧部偏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罩体2和框架本体1可在上端、左端或者右端铰接,便于在容器6的底部设置位置保持件4,以在容器6内放置物品后实现底部支撑,以实现更加稳定的物品储存状态。

优选地,位置保持件4为氮气弹簧。在罩体2关闭后,氮气弹簧压缩,在罩体2向上抬起后,依靠内部高压氮气的体积膨胀使氮气弹簧相应的伸长,从而将罩体2保持在预设的位置。氮气弹簧体积小,适合于在罩体2闭合后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而且弹力大、行程长,可将罩体2可靠地顶起至预设高度;另外氮气弹簧弹力曲线平缓、工作平稳,可防止罩体2在抬起的过程中与框架本体1上部区域发生碰撞。可替代地,位置保持件4也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机械连杆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7,支撑机构7连接在框架本体1上且为可伸缩结构,可手动拉出或推回,用于在伸出的状态下对用于容纳快递的部分提供底部支撑。优选地,支撑机构7设在框架本体1沿水平方向的中间区域。

较优地,支撑机构7全部伸出后的长度可覆盖容器6的整个前后方向尺寸,以增加对快递的支撑力,防止由于快递重量太大而影响物品存取装置的强度。

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7采用剪叉形结构,剪叉形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框架本体1上,例如连接在框架本体1腔体内的底部位置,另一端为自由端,可通过向自由端施力实现伸缩。剪叉形结构伸缩稳定,收合后沿物品存取装置前后方向占用高度较小,可适用于罩体2与框架本体1之间较小的空间。

具体地,仍参考图3,剪叉形结构的支撑机构7包括第三拉手71、第二安装座72、第一连杆73、第二连杆74和固定座75。其中,固定座75设在框架本体1腔体内的底部位置,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座7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连杆73,每个第一连杆73靠近外侧的端部均连接第二连杆74,两个第二连杆74交叉设置且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二连杆74的组数可按需设置,最外侧组的第二连杆74再分别连接第一连杆73,第二安装座72连接在这两个第一连杆73之间,第三拉手71设在第二安装座72上。其中第一连杆73的长度短于第二连杆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柔性的容器6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圈61和多个第二支撑圈62。其中,各个第一支撑圈61和各个第二支撑圈62沿容器6的高度方向间隔交替设置,第一支撑圈61围合形成的面积大于第二支撑圈62。牵引件63沿着容器6的高度方向依次与各个第一支撑圈61连接,以在牵引件63的自由端受到外部拉力时移动以使容器6收合。

例如,图4中容器6的横截面为矩形,为了使容器6收合过程中各部分厚度变化均匀,可在容器6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各设置一根牵引件63。牵引件63可以是绳或链等结构。

该实施例能够将柔性的容器6有规则地收合,并将容器6收合至较小的体积,减小其在罩体2与框架本体1之间的占用空间。而且此种收合方式操作简单,在需要展开时,只需要将快递放入容器6,就可以依靠重力作用使容器6展开。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罩体2上设有引导部件和固定件24,例如固定件24可以是固定柱,牵引件63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引导部件的导向作用,牵引件63的自由端在容器6收合到位后与固定件24连接。在需要使容器6展开时,将牵引件63的自由端与固定件24脱离,将物品放入容器6,就能使容器6展开。例如,引导部件可以是滑轮、滑槽或套管等结构。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引导部件,可以使牵引件63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张紧力,提高收合容器6时的可控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包括多个滑轮组,罩体2内设有矩形的安装框架25,容器6的开口端连接在安装框架25的底部,多个滑轮组沿周向间隔设在安装框架25的外侧壁上,固定件24设在安装框架25围合形成的区域内,牵引件63绕过至少部分滑轮组后自由端能够在容器6收合到位的状态下与固定件24连接。

具体地,安装框架25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滑轮组81、82和83,滑轮组81和83分别位于第一侧壁靠近两端的位置,滑轮组82位于中间位置。安装框架25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上设有滑轮组84和85,滑轮组84和85分别位于第二侧壁靠近两端的位置。安装框架25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上设有滑轮组86、87和88,滑轮组86和88分别位于第三侧壁靠近两端的位置,滑轮组87位于中间位置。

其中,滑轮组81、83、86和88分别与四条牵引件63的位置对应,如图7所示,这四个滑轮组包括一个竖直滑轮811和两个水平滑轮812,以将竖直延伸的牵引件63转换为水平延伸。其它滑轮组中只设置水平滑轮。

以图6所示的方位为基准说明,位于外侧的牵引件63依次经过滑轮组81、82、83和84后,从安装框架25第二侧壁上位于滑轮组83旁边的缺口穿入,固定件24设在于第二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上,可与缺口对正设置。从缺口穿入的牵引件63可在受到外力牵拉后与对应的固定件24连接。为了便于连接,可在牵引件63的自由端设置拉环64。

位于右侧的牵引件63依次经过滑轮组83和84后,从安装框架25第二侧壁上位于滑轮组83旁边的缺口穿入,一个固定件24可与同一侧的两个牵引件63连接。

位于左侧的牵引件63依次经过滑轮组88、87、86和85后,从罩体2第二侧壁上位于滑轮组85旁边的缺口穿入,可与对应的固定件24连接。

位于后侧的牵引件63依次经过滑轮组86和85后,从安装框架25第二侧壁上位于滑轮组85旁边的缺口穿入,可与对应侧固定件2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容器6为可折叠的容纳箱,容纳箱包括多个板。此种容纳箱易于实现折叠,且折叠后各个板贴合在一起,占用体积小,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物品存取装置的小型化。

仍参考图8,多个板可包括:两块第一板65、第二板和两块第三板。两块第一板65相对设置且各自的第一端均连接在罩体2的内侧。第二板位于两块第一板65之间,且与两块第一板65上与第一端正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板为图8中的底板,由于遮挡关系未示出。两块第三板66各自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板上相对的两端,各自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能通过自由端的翻转实现容纳箱的展开或折叠,两块第三板66的自由端与罩体2之间可设有锁定部件23。

其中,两块第一板65和两块第三板66各自的第一端围合形成容纳箱的开口,第一板65在垂直于第二板方向的中部设有平行于第二板延伸的折合线67,各相邻板的连接处也设有折合线67。

在需要放入物品时,将罩体2向上翻转直至呈水平状态。在罩体2打开的过程中,之前处于折叠状态的容纳箱中的各板受到自重作用下落展开,向第一板65或第二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直至第二板降至最低位置,使第一板65形成竖直平板状态。将后部的第三板66向上翻转使其自由端与罩体2锁定,此时可将物品放入。接着,将前部的第三板66向上翻转使其自由端也与罩体2锁定,最后关闭盖体3,从而使容纳箱处于锁定状态。

在需要取出物品时,使盖体3解锁并打开,取出物品后使两个第三板66的自由端解锁,后部的第三板66可折叠到贴合第二板的顶部,前部的第三板66可折叠到贴合第二板的底部;接着向上推动第二板,以使整个容纳箱处于折叠状态;最后关闭盖体3,并将罩体2放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66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纳箱展开后与罩体2之间形成投递口,用于在容纳箱锁定后放入小件物品。例如第三板66与罩体2之间形成长条状的投递口,这样在容纳箱锁定的状态下,也可投入信封或者软包类快递。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容纳箱上各板的主体面上直接开设投递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66与第一板61相邻的两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能够在容纳箱展开后包覆于第一板61的外侧。限位板可垂直于第三板66设置,例如可在第三板66与第一板61相邻的两端各设置一块整体结构的限位板,或者每一端间隔设置多段限位板。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板,可防止容纳箱的侧板(例如第一板65)中部在折合部分向外打开,提高容纳箱整体结构的牢固性,以免容纳箱受到破坏,并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一板61与第三板66相邻的端部设有延伸板,限位板上设有开口,在容纳箱展开的状态下,限位板包覆于第一板61的外侧,且延伸板插入开口中。限位板与延伸板形成相互交叉的结构,可形成双向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容纳箱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在响应于外部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罩体2相对于框架本体1的开合、盖体3相对于罩体2的开合、支撑机构7的伸缩以及用于容纳快递部分的收合。

电动控制的物品存取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提高快递的存取效率。对于需要电动控制的功能,可在处于固定状态的框架本体1上为每个功能相应设置一个按钮,在需要执行某一功能时可由操作者触发相应按钮;或者也可只设置一个按钮,在触发按钮后,各个需要电动控制的功能可联动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框架本体1的顶部设置为向前倾斜的面,在框架本体1的顶部可设置触摸屏11、摄像头12和开关15,触摸屏11可进行信息显示或接收使用者的身份识别等操作,摄像头12可提供面部识别,开关15可用于启动物品存取装置的电气系统。前面提到,框架本体1可设置为L形结构,控制面板组件14设在L形结构的横部内,控制部件可安装于控制面板组件中,在整体组装前进行预装配,采用整体安装的形式便于安装和检修。在框架本体1的侧壁可安装电源组件13,电源组件13采用抽屉形式,若电源不足无法供电时,可使用钥匙打开电源门,取出电源组件13进行充电。

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身份识别部件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通过扫码、面部识别、声音识别、指纹识别、核对验证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在验证成功后使电子锁定部件解锁。或者也可通过wifi模块进和/或蓝牙模块在移动终端APP上进行遥控开锁。

下面以快递员需要配送快递且用户取出快递为例,结合图1至图5说明此种结构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方法。

(1)快递员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在快递员作为投递者需要将快递放入物品存取装置时,电商或快递等第三方平台会根据当前快递的订单信息匹配需要放入的物品存取装置,并开启快递员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权限,例如向快递员发送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码、图形码等,或者也可将快递员的个人身份信息(例如指纹、面部、声音等)与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信息相绑定,这样快递员就可以通过身份验证使锁定部件23解锁。

(2)快递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放入快递:

快递员将罩体2向上打开,直至罩体2呈水平状态,在罩体2打开的过程中,位置保持件4对罩体2提供位置支撑,再将盖体3打开。如图5所示,将两侧的拉环64从固定件24上脱离,将快递放入容器6中,容器6在快递重力作用下自动展开,形成具有第一容积的存放空间。随后,快递员将盖体3关闭,此时锁定部件23将容器6锁定。

(3)用户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可通过如下途径获取:

1、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预先设定好的开启物品存取装置的密码、录入的指纹、面部或声音信息。

2、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3、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通过移动终端向第三方平台发送快件已存储的信息,再由第三方平台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4)用户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取出快递:

用户将盖体3打开,将快递取出。再施力与两侧的拉环64,通过移动拉环64使容器6收合,并在收合完成后将拉环64套在相应侧的固定件24上。随后将盖体3关闭,并将罩体2放下。

同样,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存取装置也可用于用户寄件或退换货物,需要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情况。与上述使用场景不同的是,在用户需要放入快递时,对于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如果找他人代寄快递,可以将该身份验证信息告知他人。

接着,用户在存入快递之后,还需要告知第三方平台需要寄件或退货,并希望快递员上门取件,第三方平台则会安排合适的快递员取件,并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给待取件的快递员,能够提高取件业务安排的灵活性;或者如果用户有熟悉的快递员,也可以直接将取件码发送给快递员。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物品存取装置的工作方法,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身份识别部件对投件者或取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进行验证;

在验证成功后使锁定部件23解锁,以便改变容器6的容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包括:

身份识别部件对投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进行验证;

在验证成功后使锁定部件23解锁,以便投件者使容器6展开以放入快递;

之后身份识别部件对投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进行验证;

在验证成功后使锁定部件23解锁,以便取件者在取出快递后使容器6收合。

对于上一实施例,在快递员需要配送快递且用户需要取走快递的情况下,快递员作为投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来自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根据待配送快递的信息匹配需要放入的物品存取装置,并赋予相应快递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存储快件的权限。用户作为取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来自:预先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关联设置的身份校验信息,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向用户发送取件码,或者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向第三方平台发送快件已存储的信息,再由第三方平台给用户发送取件码。

在用户需要发快递且快递员需要取走快递的情况下,用户作为投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来自预先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关联设置的身份校验信息。快递员作为取件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来自:用户直接向快递员发送取件码,或者用户在存入快递后告知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平台赋予相应快递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进行取件的权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