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5872发布日期:2019-11-19 21:5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可持续再生能源,有着清洁无污染并且能源丰富的特点,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国家大力扶持山地偏远地区光伏电站的扶贫项目的开发,山地光伏电站数量与日俱增。在山地光伏电站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维管人员经需要常用到爬梯对光伏支架和组件进行维护和更换。

传统的爬梯包括顶部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梯子,每个梯子均包括左右两根梯腿以及两根梯腿之间的多个梯杆。但是,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山地表面高低不平,传统爬梯的四根梯腿难以同时抵住地面,即使四根梯腿同时抵住地面在山地上也难以保证爬梯的平衡,因此,传统的爬梯在山地使用时经常会发生倾倒的事故,既不利于维管人员的操作,更是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能够根据山地地面的高低不平程度,保证四根梯腿对爬梯提供稳定的支撑而不会倾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包括顶部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梯子,每个梯子均包括两根梯腿和设在两根梯腿之间的多根梯杆;每根梯腿的下部均设置一可旋转且与梯腿角度可调节、用于稳定梯腿的斜拉支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斜拉支撑机构包括顶端与梯腿铰接、底部与梯腿分离且底端与地面接触的支撑腿以及连接支撑腿中部与梯腿下部的斜拉式支撑杆,支撑杆的远离梯腿的一端铰接在支撑腿上,并且支撑杆的至少一端可沿支撑腿或梯腿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每根梯腿上各套设有两个管夹,所述支撑腿和支撑杆的靠近梯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相应位置的管夹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夹的一端设有紧固螺栓,其另一端设有铰座。

进一步的,与支撑腿相连接的管夹设在梯腿底部的两个梯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的下部且面向梯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中设有与支撑腿同轴的丝杠;所述支撑腿的背向梯腿的一侧沿着支撑腿的径向开设有调节孔,并且调节孔位于滑槽的上方且与滑槽连通,调节孔中同轴设有旋调阀;所述丝杠的顶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旋调阀的内端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丝杠上配合设有滑块,并且支撑杆远离梯腿的一端铰接在滑块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爬梯以传统的爬梯为基础原型,在爬梯的四根梯腿上各设置一套由支撑腿和支撑杆组成的可旋转且与梯腿角度可调节的三角形斜拉支撑机构,可以梯腿为轴旋转一定角度,还可以方便的调节支撑腿与梯腿的夹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爬梯非常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上的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维管人员能够根据山地地形对每条梯腿分别做出相应的调节,调整出合适的支撑点位,以使四根梯腿都能够对爬梯提供较好的支撑效果,使用稳定性好,扩大了爬梯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调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梯子,2、管夹,3、支撑腿,4、支撑杆,5、合页,6、紧固螺栓,32、旋调阀,33、丝杠,3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的爬梯,包括顶部通过合页5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梯子1,每个梯子1均包括两根梯腿和设在两根梯腿之间的多根梯杆;每根梯腿的下部均设置一可旋转且与梯腿角度可调节、用于稳定梯腿的斜拉支撑机构。斜拉支撑机构包括顶端与梯腿铰接、底部与梯腿分离且底端与地面接触的支撑腿3以及连接支撑腿中部与梯腿下部的斜拉式支撑杆4,支撑杆4的远离梯腿的一端铰接在支撑腿3上,并且支撑杆4的至少一端可沿支撑腿3或梯腿上下移动,以对梯腿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每根梯腿上的支撑腿3和支撑杆4不仅能够相对于该梯腿开合,还能够以该梯腿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本实施例中,支撑腿3和支撑杆4相对于梯腿开合和旋转是通过两个管夹2实现的:每根梯腿上各套设有两个管夹2,管夹2的一端设有紧固螺栓6,其另一端设有铰座。支撑腿3和支撑杆4的靠近梯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相应位置的管夹2上。紧固螺栓6用于调整管夹2对梯腿的夹紧力大小,松开紧固螺栓6后,管夹2可在梯腿上下移动,也可实现以梯腿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将支撑腿3和支撑杆4的方向和角度调整好后,拧紧紧固螺栓6将管夹2固定在梯腿上,支撑腿3和支撑杆4就能对梯腿提供稳定的三角形斜拉支撑。

使用时,首先根据维管需要将爬梯放置在合适位置,调整好两个梯子1的开合夹角;分别调整两个梯子1的四根梯腿各自的斜拉支撑机构,先松开梯腿上的两个管夹2,相对于梯腿转动支撑腿3和支撑杆4,同时开合支撑腿3并上下移动,使得支撑腿3在梯腿周围地面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以对梯腿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斜拉支撑机构。

而且,爬梯在使用前先将支撑腿3和支撑杆4的方向和角度调整好后,也不必完全拧紧紧固螺栓6,这样,当爬梯使用时,由于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并且受力不均之下,爬梯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移位,由于管夹2未完全固定,管夹2还可在梯腿上发生小范围的移动或转动,支撑腿3和支撑杆4的方向和角度得以略微调整,管夹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固定,以适应性的为梯腿提供更好的支撑。

与支撑腿3相连接的管夹2设在梯腿底部的两个梯杆之间。由于该管夹2设在另一个管夹2的上方,这样当管夹2松开时,调整时整个支撑结构就不会从梯腿上脱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支撑杆4的远离梯腿的一端可沿支撑腿3上下移动。支撑腿3的下部且面向梯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中设有与支撑腿3同轴的丝杠33;所述支撑腿3的背向梯腿的一侧沿着支撑腿3的径向开设有调节孔,并且调节孔位于滑槽的上方且与滑槽连通,调节孔中同轴设有旋调阀32;所述丝杠33的顶端同轴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旋调阀32的内端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丝杠33上配合设有滑块34,并且支撑杆4远离梯腿的一端铰接在滑块34上。

旋转旋调阀32,再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锥形齿轮,可带动丝杠33一起转动,并将丝杠33的转动转化为滑块34的直线滑动,以利于对支撑杆4的开合角度进行微调,以提供更好的支撑。

如图5所示,a点为支撑杆4在支撑腿3上的铰接点,b点为支撑杆4在梯腿上的铰接点,c点为支撑腿3在梯腿上的铰接点,d点为支撑腿3抵在地面上的着力点。其中,c点和b点在梯腿上的上下位置可调,a点与c点以及b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均可调,改变三角形abc的方位以及边ac和边bc的长度,能够使支撑腿3和支撑杆4形成的三角形斜拉支撑机构,对梯腿和爬梯提供稳定的支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